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10篇)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精選10篇)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1

有時候,我們愛的不是藝術本身,而是藝術的精髓——感情。就像約翰克里斯多夫,曾爲朋友創作音樂,因爲他有感情,有故事。真誠,不說謊,所以顯得格外珍貴。"任何努力決不落空,或許許多年都會了無音訊;卻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思想已經有了影響" 在學生時代浪漫的我不能完全理解,像約翰?克里斯多夫一樣生活有多麼困難,像他火一樣渴望美和愛情,無論任何險惡和遭遇都不能阻止他心中不泯的理想有多麼困難。十幾年過去,活生生的現實經歷,再讀,除了激情與鬥志,更多地體察到了約翰克里斯朵夫那脆弱柔軟的心。

曾經很多人說約翰克里斯多夫是貝多芬的化身,羅曼羅蘭自己卻說約翰克里斯多夫是貝多芬式的英雄。他那曲折的一生爲他所創造音樂增加了現實感。從書的開篇約翰克里斯多夫就是被河流、大風和大鐘喚醒,而後,音樂又伴隨了他整整一生,是他超凡脫俗、卓爾不羣,使他克服了人生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驚心動魄,可歌可泣,最終又輔佐他的心靈復歸平靜的大海,又使他順利抵達人生的彼岸,所以音樂在此書中佔的比例是可想而知的,縱然我們無法擁有那超人的音樂天賦,但是我們能從他追尋音樂的道路中體會到自信、自強。如同羅曼羅蘭所說“他用重生代替了死亡”,也正如約翰克里斯多夫的那句名言“我曾經奮鬥,曾經流淚,曾經創造,讓我在你的懷抱中歇一歇。有一天。我將爲新的戰鬥而生”,這句話一直會燃燒在每一個喜歡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人的心中。

喜歡看《約翰?克里斯多夫》,喜歡看他在成長的那一段中經歷的混沌、曖昧、矛盾和騷亂。克利斯朵夫象年輕的西格弗裏德一樣,天真,專橫,過激,橫衝直撞的去征討當時的社會的與藝術的謊言,揮舞着堂?吉訶德式的長矛,去攻擊騾夫,小吏,磨坊的風輪,和德法兩國的節場。頑強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趨頑強的和年代久遠的傳統與民族性拘囚在樊籠裏。他在和社會奮鬥,和過去的歷史奮鬥,更得和人類固有的種種根性奮鬥。一個人唯有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得勝,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難關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兒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質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還有最悲壯的是現在的自我和過去的自我衝突:從前費了多少心血獲得的寶物,此刻要費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脫。他周身晃動着貝多芬的火苗,從萊茵河大步地燃燒過來,又在法蘭西繼續着他革命的氣息。

克里斯多夫的一生充滿了鬥爭,困擾和衝突。他的藝術生涯也是異常坎坷,但他在矛盾中仍能保持人格的獨立,從來不爲他人所驅使,這是最爲可貴的一點。一個赤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白不去按照社會他人的意願,改變自己,而是把對自己的性格,靈魂,意志,心智的支配權牢牢握在手中,從而爲自己更好的燃燒生命,發出光和熱,照亮身邊的人,前方的路:路的盡頭,就是他們渴盼已久的寧靜。

苦難使我們強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肌肉的生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的肌肉纖維數量在出生後基本不再變化,而肌肉強壯與否要看肌肉纖維是否粗大。體育鍛煉會使肌肉纖維粗大,是因爲體育鍛煉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破壞肌肉纖維的過程,肌肉在承受壓力時,肌肉纖維會發生破裂,使人產生痠痛的感覺。肌肉纖維在自我修復過後則會變得比原來要粗大,也使人的肌肉更加發達。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承受苦難的過程,不斷的苦難雖然會使我們受傷,但在自我修復之後,我們的精神則會變得更加強大。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2

我欣賞《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什麼呢?很多,比如情節,比如人物,比如語言。但是,許多時候,讀書不是讀情節,不是讀語言,只是讀一種感覺,一種感受,一種能撼動你心的真情。我從克里斯朵夫的世界裏,感受着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美、崇高美,我想這是一種普遍的昇華了的美,是平常生活裏壓抑了的美。這種美在每個人的心裏,在心靈深處,在許多人渴望的世界裏。人是多麼孤獨的動物啊,然而有時又是多麼熱鬧。

現在這個年齡,重讀它,味道真的和高中時讀它不一樣了。然而,它還是好,那麼好,令我深深讀進去,令我感慨,流淚,反思。當然,我關注的內容、細節已經變了。然而,一個人的歷程裏,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讓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

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誠、坦蕩、執着、堅強、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雖然他有一個孤獨的靈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把風聲、水聲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響融入在他的音樂裏,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雖然他才10幾歲就要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對音樂的追求,雖然所有世人對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對音樂產生了更強烈的情感,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

反過來看看我自己,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和長笛,雖然有良好的環境好老師,但有時怕吃辛苦,能少練的就少練,反過來看看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國的時候,爲了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境界啊!當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個默默無聞、落魄音樂家了。他的作品都被人們爭相演唱。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對這一切,一點都不驕傲。顯示了他的平凡和偉大。讀完這本書,讓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棄、不自卑的面對逆境和困苦;不驕不燥的面對成績;用情之真,愛之切的心態去面對友誼。我相信,伴隨約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樂,從今之後,也會伴隨着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相信,音樂不僅讓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變得絢爛迷人,也會讓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約翰.克里斯多夫是不是理想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告訴我們--英雄就是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喜,他怒,他悲,他痛,但是,他不沉淪。他的生命是爲着自己的理想而點燃,他的一切是爲了追求而執著。 此外,他一生的桀驁不馴,我認爲也相當鼓舞人。永不放棄的抗爭,與無時無刻的激情,到了老年無我兩忘的恬靜,都令人神往!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3

他出生在萊茵河畔的音樂世家,對應音樂有着過人的天賦,又受他舅舅和祖父的影響,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情感。他很堅強,才十多歲就要養家餬口,在這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中,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但他的思想卻不爲世人所理解,他很孤獨。最終他因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 .

在法國,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音樂才華,同樣,他們對克里斯多夫堅持自己的風格不爲理解。因此,他四處碰壁,生活落魄。一個流落他鄉的天才,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情操啊!克里斯多夫,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有很多毛病甚至缺陷,但他有一個高尚的靈魂,有一種遇挫不怕,創作不休的精神。這就夠了,英雄不是沒有卑劣的情操,只是沒有被它俘虜罷了。

約翰-曼希沃,從小也是個音樂天才,深受父親愛戴,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不顧,使他養成了叛逆任性的性格,爲了給父母作對,便娶了一個僕人的女兒,但是對她毫無感情基礎,婚後無法面對現實的他只能依靠嗜酒來醫學專用自己,他不是無惡不赦的,只是比較懦弱,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逃避自己的內心。

而我,現在只是一個小學生,在父母的驕縱下幸福地生活着。偶爾學習上遇到問題,自己都不動腦筋,有困難就想退縮。現在看來,我是多麼應該自己獨立面對問題或者困難,想辦法解決呀!

即使讀過這本書,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克里斯多夫所處的時代和國情,但是至少他教會了我遇到挫折不能退縮,不能屈服於挫折;不能放棄夢想,放棄希望,放棄憧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坦然面對一切可能到來的困難或挫折,才能使我們的未來更精彩!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在中國青年中曾發生巨大影響,可是,也遭到過蠻橫無理的批判。長期以來我們把人性、人道主義當做反動的東西加以唾棄。這部書中描寫人性和人道主義偉大的篇章,如“安多納德”及其他關於愛情、友誼、親情的章節,都被指爲資產階級腐朽感情。記得有人指斥這部書裏所描述的無非是愛情、友誼、親情,而這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貨色。這一段歷史至今還記得。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4

這篇主要想說說我讀這本《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感想,因爲實力不夠,粗讀一遍沒辦法把評論寫得自己滿意,但畢竟是很鮮活的感想,又不吐不快。

如果我不接觸《約翰·克里斯多夫》,我有一些體驗,內心隱祕的東西,還有深埋心底的某些情愫,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激發出來。可是讀書的過程,作家用嫺熟的技巧,深入人心的細緻入微的筆法,竟一點點把你那些精神上的內核級別的東西都激活了。它使你意識到生命在甦醒的感覺。

羅曼羅蘭出色的羣像塑造能力,讓整本書呈現出一種強有力的藝術氛圍,你讀的過程已經不再單純認爲這僅僅是一部小說,而是一部活的歷史,那些角色都真實存在過。

克利斯朵夫想要離開家鄉外出闖蕩的時候,他的母親不同意,他的兩個弟弟也趁機出來抨擊他們的哥哥,說他不孝順,其實他這兩個弟弟纔是不孝。他的媽媽整天向他訴苦,就怕他離開。甚至她還用錯了方法,她向鄰居抱怨克利斯朵夫不孝順,結果鄰居們也說他不孝,簡直把他氣死了。後來克利斯朵夫不得不逃亡到法國,他們倆又和解了,克利斯朵夫常常寫信回家,老母親也寫簡單的回信。在老母親覺得自己不行了的時候,克利斯朵夫不顧被捕的風險,硬是回家見了媽媽最後一面。

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中有幾段感情,但是都沒有發展到結婚,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如果說他初戀的女孩不值得他愛,他愛過的單身母親也配不上他,那個傻傻的阿達更是一個笑話,那麼他後來遇到幾個人都有幾分可惜。

你開始真正稱得上審視你的內心。因爲克里斯多夫奮鬥的一生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你基本也會遇到或者正在經歷抑或早已傷痕累累,羅曼羅蘭借克里斯多夫的所思所想,恰恰和你某一些想法不謀而合。一旦你開始產生共鳴,你便接着開始接納那種思想。於是凡不夠作者崇尚的標準的,在作者價值觀中,不符合對應年齡應該有的情感以及理智的力量,統統被你拿來與自身做對比,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修正自己的很多不好的看法。

當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將死而不死於惡死之日。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之於我的理解,我覺得當讀者瞭解了克利斯朵夫一生的故事,應該能從他的遭遇裏看到希望,勇敢的克利斯朵夫會給你啓示,讓你能夠正直地走自己的路。克利斯朵夫也是在生活的磨礪下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既能和這個世界和平相處,又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這是一條戰鬥者之路,也是一條強者之路。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5

最近在讀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是爸爸買來的書,厚厚的兩大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之前也知道這是一部名著,但是沒讀過,見了這麼厚厚的書,有點發怯。但是羅曼羅蘭寫得,而且是傅雷翻譯的,想想書的質量應該很高,於是開始讀。

讀了百十頁,真的覺得不愧是經典名著呀,很多人類的共同之心,都很清楚細緻地表達了出來,讓人覺得非常感動,很有共鳴,應該是以貝多芬爲人物原型,很詳盡地描寫了他的人生歷程。但是,這是一本很莊嚴的書,寫得用心,力透紙背,因此讀者也需要很恭敬地去閱讀,而且人物命途多舛,讀起來心始終是懸着的,很相較於輕鬆的書籍,我讀得很累心,於是把它又擱置了幾個月,最近又重新拾起,繼續讀起來。

今天讀到約翰克里斯多夫和蘇茲的友情,真的令人動容。只想說不愧爲經典之作!當克利斯朵夫在孤立無援、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蘇茲,並打算去找蘇茲,從蘇茲得知克利斯朵夫要來,就迫不及待告訴朋友,到急急忙忙去車高中生作文等克利斯朵夫反而錯過的失落(同時,克里斯多夫找到蘇茲家,卻沒有人,生氣而失望地在小城閒逛)。蘇茲回來發現克里斯多夫來過而未見,又全城尋找,最後兩人才相遇。蘇茲本來就年老體弱,但是遇到了克里斯多夫,他精神煥發,陪伴他走了很遠的路,而不願拂克里斯多夫的意,他用自己的一切去細緻入微地接待他,卻用盡他所有生命的氣力陪同克利斯朵夫,到後來默默過世也不遠打擾克里斯多夫。各種細節描寫,真的如在目前。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讀到它。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6

克拉夫脫,一個在貴族世界邊緣的家族,一個昔日風華榮耀而如今卻落魄到極致的家族,一個可悲的家族。克拉夫脫家族的祖孫三代,都是被現實所逼的`可憐之人。

約翰-克利斯朵夫,他是幸運的,從小生在音樂世家,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和薰陶,再加上自身的音樂天賦,再年僅七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場自己的專屬音樂會,十三歲的時候便成爲了親王樂隊的第一小提琴手。他是不幸的,沒有一個天真的無憂無慮的童年,並且有一個是嗜酒成性的父親,被生活所逼的他不得不在少年時期就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在外面受盡了世俗的折磨後,回到家還要忍受父親的胡鬧。他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處境,只能默默地獨自承受一切。他的孤獨,雖敗猶榮。

約翰-曼希沃,從小也是個音樂天才,深受父親愛戴,對他肆意放縱,不管不顧,使他養成了叛逆任性的性格,爲了給父母作對,便娶了一個僕人的女兒,但是對她毫無感情基礎,婚後無法面對現實的他只能依靠嗜酒來醫學專用自己,他不是無惡不赦的,只是比較懦弱,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逃避自己的內心。

約翰-米希爾,由於無法面對落魄的現實,由於對過往的榮耀愈發追憶,那種強烈想過上流社會生活的情緒就越發強烈。所以在幾歲的孫子亂作的曲子中添加自己的成分,藉以使他那日後輝煌的孫子和世人不會忘記他。如他所盼望的那樣,他的孫兒十分爭氣,但卻不讓他省心,最後只能抱憾而終。臨死前,他從靈魂深處呼喊的名字竟然是“媽媽”.一個有兒孫的人,臨終前的每句話,按我們常人的理解所想應該是未了的心事或是對子孫的寄託,而他卻從靈魂深處呼喊出人的一生中最初喊出的名字。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及心靈的折磨,看透了世界本來的面目及所在社會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時,從內心深處挖掘人生最初的真實,尋求母愛,希望能夠以出生的第一句純潔無瑕的話來安慰那顆疲憊而隨時都可以停止的心靈。人生就是如此,但有多少人能夠在追逐了一生之後會想要找回最初真實的自己呢?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7

這一卷的名字是‘女朋友們’,確實是,這一卷,最多最精彩的部分是關於女人的,幾個不同的女人:雅葛麗娜、塞西爾、法朗梭阿士、亞諾太太等。她們的成長背景,她們的現在,她們的愛情,她們的需求,她們的事業……

首先是雅葛麗娜·朗依哀。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巴黎家庭裏,但是父母親只管各自的尋歡作樂,疏於對她陪伴;精神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姑媽,卻早早的去世了。這個執拗、混亂、精神脆弱的少女在最孤獨狂亂的時候認識了奧裏維,馬上把他當成救世主一般,非他不嫁了。

他們結婚了。但是當愛情的蜜月期過去了,被愛情吞掉的兩個人結果就是開始在愛情裏相互毀滅:

“可憐一個人對幸福太容易上癮了!等到自私的幸福變了人生唯一的目標之後,不久人生就變得沒有目標。……然而老是抓住幸福究竟是不可能的……宇宙之間的節奏不知有多少種,幸福只是其中的一個節拍而已;人生的鐘擺永遠在兩極中搖晃,幸福只是其中的一極;要使鐘擺停止在一極上,只能把鐘擺折斷……”

雅葛麗娜由於姨媽的遺產,更有錢了。然而更多的錢並沒有讓夫婦倆更快樂。精神脆弱的雅葛麗娜開始更煩惱,開始抱怨,開始攻擊奧裏維,開始在失望中煎熬,找不到活着的意義,最後甚至勾引克里斯多夫……

雅葛麗娜在父親故世後,和奧裏維的關係有所好轉,隨後她有了孩子,然而孩子並不能充實她的生活,“她所處的可悲的環境終於使她完全迷路。”她的精神病了,她的愛也變成了恨。而由於塞西爾的事情,加速了事情的演變。

塞西爾,克里斯多夫的女性朋友,一個音樂家。她也間接認識了奧裏維夫婦,成了他們的朋友。這是個快樂的姑娘,她成了雅葛麗娜和奧裏維黑暗的日子中的一道陽光。人可能本性是趨光趨暖的罷,奧裏維對塞西爾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並且記錄了下來。

在雅葛麗娜正想與奧裏維重新開始時,她發現了奧裏維寫給塞西爾的那些信……

他們倆徹底完了,雅葛麗娜不久就拋棄了奧裏維和年幼的孩子,跟情夫走了……

唉,讀完她的故事,一聲長嘆:可憐的雅葛麗娜!她跳進了火坑,毀了她的家,也毀了她自己!在雅葛麗娜的故事裏,摘錄一些作者的妙語:“一半要靠你……——一個人願意幸福的時候一定會幸福的。”

“其實,倘若一個人的被愛要靠他本身的價值而不是靠那個奇妙與寬容的愛情,那麼夠得上被愛的人也沒有幾個了。”

“藝術家是大地的聲音。一個有錢人不能成爲一個大藝術家。”“噢,微塵般的幸福,你還留下些什麼呢?……我們的心簡直想不起你了:因爲你在的時候,時間是不存在的。”

“倘若藝術沒有一樁職業維持它的平衡,沒有一種緊張的實際生活做它的依傍,沒有日常任務給它刺激,不需要掙取它的麪包,那麼藝術就會喪失它最精銳的力量和現實性。”

“因爲結了婚的男人只剩半個男人了。”

“但誰去關切女人們的生活和無窮的慾望呢?這些億兆的生靈,懷着一股熱烈的力量,自從有人類起,四千年來老是毫無結果地燃燒着,把自己奉獻給兩個偶像:愛情與母性,——而母性這個崇高的騙局,對千千萬萬的女人還靳而不與,對另一部分的女子不過是充實了她們幾年的生命……”

“……殊不知只要心不變,肉體的墮落是不足道的。要是心變了,那就一切都完了。”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8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完了卷一,明白了傅雷先生強烈推薦的理由,剛讀了這些,就覺得很驚豔!

瘦弱、蒼白、膽小而又堅強的媽媽魯意莎;事業失意、世故而又不甘心當過指揮家的爺爺老約翰-米希爾;健壯、懦弱、粗魯、自私、嚴厲的酒鬼爸爸曼希沃-克拉夫脫;以及到卷一後面纔出現的弱小、而又見解獨特熱愛大自然的舅舅高脫弗烈特,一個個的人物形象都刻畫的如此形象立體,通過文字,你可以想象得出那麼個人在你眼前。

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一室有如一國;一日有如一生。”“在幾步踏級之間,他彷彿過了整整的一生。”

“家……是抵禦一切可怕的東西的託庇所。”“最難受的痛苦就是兒童第一次發現別人的兇惡:……”“你想編些歌,爲的要做個大人物;你想做一個大人物,爲的要編些歌。你倒像一條狗追着自己的尾巴打圈兒。”

看到克里斯多夫第一次被太太家的兩個孩子欺負而後反抗,最後捱了爸爸的打,真替孩子冤枉,這也提醒自己責備孩子前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太傷孩子的心了!

還有家裏日子難過的時候,才六歲的約翰克里斯多夫竟然以不餓爲藉口,讓弟弟們多吃一個麪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多麼讓人心疼!他和媽媽擁抱在一起,“他們一句話也不多說,可是彼此心裏很明白。”看的人想哭!

愛喝酒的爸爸,時不時醉得不省人事, “那一夜,魯意莎在發燒的克里斯多夫的牀頭坐了好久。酒鬼卻躺在地上打鼾。”多麼的生活化!要是家裏也有愛喝酒的人,恐怕對這一場景毫不陌生。

還有那些大篇的克里斯多夫的心理描寫,多麼的貼合,使人感同身受!還有哪些關於音樂的,那些奇妙的各種的聲音,那些大自然的合奏曲,那些精妙的比喻:

“漣波吮着柳枝,唧唧作響。”“他聽見父親試音的時候,從中奏出一組輕快的琶音,彷彿陣雨之後,暖和的微風在林間溼透的枝條上吹下一陣淅瀝的細雨。”

"而多少音樂又跟着那些節奏忙上來,像葡萄藤沿着樹幹扶搖直上:其中有鋼琴上清脆的琶音,……"

讀起來,是一種享受。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9

《約翰克里斯多夫》可以說是一部經典著作,其作者羅曼羅蘭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也被成爲跨越世紀的作家,並與奧地利傳記作家茨威格是好友。

小說講述了德國音樂神童約翰克里斯多夫傳奇的一生,從小出生貧苦的小約翰,因父親酗酒而屢遭毒打,他的父親原本是宮廷樂師,娶了妻子後落魄不已,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當時法國的現狀,小約翰的童年的是苦澀的,逃學,打架,充滿仇恨,但對從小具有音樂天賦的小約翰來說,是音樂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從父親和祖父那裏學習鋼琴,在當時小有名氣。長大後,約翰來到巴黎,感受法國的浪漫,法蘭西的音樂風情,小說最後說到:“歌頌生命,歌頌偉大!”使整篇小說主旨昇華。

讀一本書,你就像與一個知己在談話,用心靈去溝通,用文字詮釋偉大,當書中的言語對人有所觸動時,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吸取,那對人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用的。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10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是我年輕時最愛讀的,並且不知讀過多少遍。這次重讀,和以前最後一次讀它時,相距有很多年了。

目前我的感受和從前不同的是,我不再把約翰克利斯朵夫看做像普羅米修斯一樣的神明,因爲我不再有年輕時的那種狂熱的激情了。我十分服膺莎士比亞說的:上帝造人,先讓他有了缺點才成爲人。人的認識、人的理性力量,不是無所不能的,而是有限的。克利斯朵夫也是有缺陷的。

過去我愛讀的是這部書的第四卷“反抗”和第五卷“節場”.克利斯朵夫不顧一切想要去滌除藝術界多年積存的油垢,向那批用藝術以外的手段去騙取金錢、地位和名譽的文士進行挑戰,那時我是多麼傾倒於克利斯朵夫啊!我覺得他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成了批評的正義和藝術的真理。

可是,這次重讀,我發現,他的批評並不總是對的,有時他做過頭了,把值得肯定的作品和值得尊敬的前輩也一概踐踏在腳下。我想羅曼羅蘭只是把這種反潮流、反傳統的極端態度,當做青年藝術家在精神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時段。雖然羅蘭是含着同情的理解去寫這樣一段精神歷史,但並不意味着他要我們都去學他。羅蘭在他的劇作《羣狼》和《愛與死的搏鬥》中,都明確表達了他並不贊成狂熱、激進和偏激的觀點。

這次重讀,我發現羅蘭用了一種特殊筆法來寫這部書。有些地方我不太喜歡,因爲太理論化了。雖然這些敘述體現了作者生活感受的特點,並顯示了作者的內在胸懷。

例如,當克利斯朵夫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奧裏維以後,奧裏維像維吉爾引領但丁遊地獄一樣,向他步步深入地去揭示法蘭西社會的潛在的深層。過去克利斯朵夫所見到的法蘭西,只是那些浮在表面的泡沫,而沒有見到真正的法蘭西精神。奧裏維和克利斯朵夫兩人在這方面的對話,雖然飽含着深邃的哲理,對我們不能說沒有啓發,但讀來卻讓我們感到冗長沉悶。這不是文學的形象語言,而是哲理的邏輯語言,我們讀但丁的《地獄篇》就沒有這種感覺。

重讀時,我又發現,從前已經感到但沒有進一步去體會的這部書寫法的另一特點,就是它像一首宏偉、深厚、具有複雜內容的交響樂。我相信羅蘭是個很博學的人,尤其擅長音樂。我讀《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總感覺到有一種節奏感、音樂感在躍動。時如款款流水,時如洶涌激流,極富於變化,引發出人的各種復雜感受。

比如在“反抗”這卷中,少年克利斯朵夫自從被憤怒的大公爵從宮廷樂師的位子上斥退後,我們感到書中的一切都顯得騷動、雜亂,有如發出了兵器的相擊聲,像一場逼人而來的暴風驟雨。可是急轉直下,突然出現了平和恬靜、春光明媚、草木青蔥、衆鳥歡鳴的田園風光,使人感到安詳、輕鬆、平靜。這就是克利斯朵夫終於拋棄了一切煩惱,找到了一位敬重他、深愛他的音樂,而從未見過面的蘇茲老人。這難道不像在有衝擊力的快板之後出現的慢板嗎?不知諳熟音樂的羅蘭是有意還是無意地做了這樣的結構安排。

另外,這次重讀,我最喜歡的是第六卷“安多納德”.這一卷似乎是遊離在全書之外、可以獨立存在的一卷。安多納德這個人物在前兩卷就反覆出現過了。這種寫法也像交響樂的寫法。一位教音樂的友人告訴我,這稱之爲“主題的再現”。

安多納德在上一卷和克利斯朵夫在劇場偶然相遇,接着就消失了。第二次再見,是駛往相反方向的兩列火車的車廂窗口,他們認出了,但是來不及相互招呼一下,火車就開走了。過了很久,第三次再見,是在喧囂、嘈雜的巴黎大街上。他們又偶然見到了,都掙扎着企圖走向對方,但被車馬人流衝散了,像兩個流浪星球似地接近了一下,又在無垠的太空中分開了。這樣的主題出現了三次之後,緊接着,書的第六卷就是“安多納德”.我讀到這一卷所感到的女性美、人性美、人間的愛,是我在前兩次讀這書時很少感到的。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在中國青年中曾發生巨大影響,可是,也遭到過蠻橫無理的批判。長期以來我們把人性、人道主義當做反動的東西加以唾棄。這部書中描寫人性和人道主義偉大的篇章,如“安多納德”及其他關於愛情、友誼、親情的章節,都被指爲資產階級腐朽感情。記得有人指斥這部書裏所描述的無非是愛情、友誼、親情,而這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貨色。這一段歷史至今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