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項鍊讀後感5篇大綱

項鍊讀後感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項鍊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項鍊讀後感5篇

項鍊讀後感1

(項鍊)的情節可以說耳熟能詳了,它的情節藝術也是膾炙人口的。小說按事件的自然進程敘寫,以項鍊爲線索展開情節。夢項鍊、借項鍊、失項鍊、賠項鍊、發現項鍊是假的——前一個矛盾的解決預示着新的衝突,直至發展到高潮。整個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情節的安排顯示了作者獨特精巧的藝術構思,人物的性格也在故事的發展中逐漸得以展示。

小說一開始,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整日耽於夢想的美麗憂鬱的婦女。她“美麗”,“丰韻”,“嬌媚”,她還有“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正是因爲“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裏就憑添了幾許不平與委屈。此處的“也”就很值得玩味。如果比較一下有無“也”的表達效果,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版本里的譯文裏沒有“也”字,僅僅“她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那就只是一種純粹的人物介紹。而我們的課文以幾種中文譯文爲基礎,並根據法文本校訂後出現的“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就更符合作者的創作意圖,更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只是瑪蒂爾德夢想創造的神話罷了。可是,由於瑪蒂爾德面臨的現實是:她沒有一個好父親,沒有一個好身份,沒有一筆陪嫁金,因此就無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給了與她門當戶對的小職員路瓦栽。如果她是高老頭的千金,定能成爲高貴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財奴的女兒,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難計其數。年輕的瑪蒂爾德因爲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日鬱鬱寡歡。爲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那便是“夢想”。正如冰心在她的小詩(繁星)裏說到的那樣:“夢兒是最瞞不過的啊/清清楚楚的/誠誠實實的/告訴了/你自己靈魂裏的蜜意與隱憂。”她的夢境不是太虛幻境,而是當時法國富貴之家奢華的真實生活。由於當時法國的社會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的思想如洶涌的浪潮無情地衝擊着人們的靈魂、生活、婚姻,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直麪人生,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裏。無庸置疑,此時,我們可憐的瑪蒂爾德已經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

她變了!十年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艱苦的生活,把她從不切實際的幻想的雲端拉回到切切實實的地面。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

在對瑪蒂爾德肅然起敬的同時,我聯想起另一個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與瑪蒂爾德一樣,在平庸的生活與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裏尋找夢想的幸福。但瑪蒂爾德一夜狂歡後,選擇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而她在盡情享受了浪漫的愛情與奢侈的生活,財產蕩盡,債務累累之後,沒有勇氣重新生活,而選擇了死亡。兩相比較,我不禁爲瑪蒂爾德喝彩。

人生的際遇只是無數偶然性的連續,事前既無從逆料,事後也很難假設另一種可能。但是回首來路,我們還是情不自禁地設想:如果沒丟項鍊,她現在是怎樣一個景況呢?是仍舊每天做白日夢嗎?是爲了夢想而鬱鬱寡歡嗎?是的,有可能。而丟了項鍊之後,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砝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着她作出選擇。她決定了,放棄了青春,選擇了尊嚴。人生最重要的一刻就是懂得放棄,尤其是放棄那些最耀眼的、最浮華的、最具誘惑力的東西。那麼這“極細小的一件事”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豪華的生活的確令瑪蒂爾德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我們的瑪蒂爾德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嚴去下注。當風華一一過去,她定然知道踏實、恬靜的心態是一筆怎樣的財富。年輕時因追逐浮華而大喜大悲是多麼的可笑可嘆,根本沒有腳踏實地地奮鬥的人生更令人願意去回味。

故事發展到這裏,我們已經明白,瑪蒂爾德爲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不是悲劇呢? 一般認爲,瑪蒂爾德最初是被強烈得可怕的虛榮心所俘虜;後來面臨選擇時,她義無返顧地作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

十年中,她同普通的窮苦婦女一樣生活勞動,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又是多麼令人欣喜!再聯繫結尾,我們同樣驚喜地看到我們的瑪蒂爾德再度遇見自己的依然年輕美貌的朋友時,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天真的笑容。這笑是她自信與驕傲的表現。她自信,因爲她內心的充實;她驕傲,因爲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當她聽說生活跟她開了一個更殘酷的玩笑——項鍊是假的時,她是會坦然面對的。

因此,我相信,這個小說使讀者在悲歡感慨之餘,還能對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更深些、更遠些。它發人深省之處就是讓我們目睹了渾濁、虛假、拜金、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的一顆金子般的心,一塊沉浸在墨水裏依舊保持美質的玉。這樣看來,瑪蒂爾德身上最美好的東西最終沒有毀滅。難道你還認爲這是一個悲劇嗎?

項鍊讀後感2

《項鍊》是法國19世紀作家莫泊桑的代表。

文章講述了家境並不富裕的身爲教育部職員妻子的馬蒂爾德爲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鑽石項鍊。

在晚會上,她顯得十分出衆,“男賓都望着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然而,當她回到家中忽然發現,項鍊竟然莫名其妙地不見了,他們找遍了所有他們所能想到的地方都沒有結果,又不敢告訴朋友,只好選擇賠償,他們四處借債,然後到首飾店裏選擇了一條和原來的一摸一樣的項鍊還給了女友。

而爲了還債,這對夫妻整整花了十年功夫省吃儉用,起早貪黑地過着窮困潦倒的日子。

而當他們終於還清債務的時候,有一天,馬蒂爾德偶然碰上了多年不見的好友,現在,她終於有勇氣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她,而好友的話卻更在讀者意料之外,原來那條項鍊是假的,它最多隻值五百法郎。

小說的故事情節曲折多變,結尾更是出人意料,卻極具諷刺意味。

主人公馬蒂爾德正是因爲虛榮心纔會想在晚會上出衆,纔會去管女友借項鍊,也纔會有後面丟項鍊,賠項鍊等一系列情節,可見虛榮心真的害死人。

馬蒂爾德這十年還的不只是項鍊,是外債,還是她十年的青春年華。

十年後,她已滿目蒼夷,徹

徹底底地變成了一個貧苦人家的婦人,然而她仍然會回想起十年前的那個舞會,在那裏,她當時是那樣美貌,那樣快活。

小說開篇首先交代了主人公瑪蒂爾德的身份、地位和境況。

“好像由於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裏。

她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什麼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瞭解她、愛她、娶她;最後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結了婚。”這裏,同時也交代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社會等級分明,上等社會貴族階層地位高貴,養尊處優,安逸享樂;許多女性貪圖富貴,愛慕虛榮,附庸風雅,熱衷淪爲貴族男人的玩偶。

所以小說接着便指出:“在婦女,美麗、風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這樣的社會環境,既是產生瑪蒂爾德虛榮心和享樂思想的根本原因,同時也預示了她悲劇的必然性。

小說對主人公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人物刻畫。

小說的一開頭描寫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活動:對自己的生活極爲不滿,夢想像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那樣過高貴、風雅的生活。

這種理想顯然並不高尚。

她確實虛榮,但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誰不想過錦衣玉食的日子呢?誰又願意忍受貧困與醜陋呢?

瑪蒂爾德“漂亮”、“丰韻”、“嬌媚”,正是因爲

“她也是一個漂亮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裏就憑添了幾許的不平與怨恨。

年輕的她因爲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天鬱鬱寡歡。

爲了排遣自己的“不幸”與“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夢想”。

由於當時法國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無情地衝擊着人們的心靈,生活和婚姻。

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中,此時,可憐的瑪蒂爾德已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

但是她卻從來不想掩飾自己的渴望與痛苦,所以她並不虛僞。

這種虛榮的真實感情表達可能讓我們感到不安閒,忍不住地批評幾句。

但是對於過不上自己滿足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僞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

她恪受着做人的基本道理,維護着自己的尊嚴。

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非凡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非凡是在丟失項鍊之後,欠下一大筆債款,在這種種和打擊面前,她終於丟掉幻想,面對現實,用自己艱辛和老實的勞動生活下去。

當我讀完“失項鍊”部分,我不禁想:“爲會麼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

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

或者向朋友說明“真相”。

但她都沒有這樣做,可見其自尊一面。

“或者還可以在夜會街頭用美貌

吸引男人們的注重,很輕而易舉還掉債務”。

在當時法國確實有不少的女子願意出賣人格,犧牲尊嚴而享受高物質消費。

但她還是沒有這樣做。

路瓦栽“決然”說:“要還!”,他們沒有一絲的猶豫,他們悄然果斷地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一起脣齒相依地走過風,走過雨,走過昨天,走過今天,走過明天。

瑪蒂爾德洗衣服,幹雜活,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節省,原先高貴漂亮的她變成胡亂的挽着頭髮,歪着繫着裙子,露着一雙通紅的雙手的粗俗婦人。

她變了,十分貧困生活磨擦,不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

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面,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

這時我不禁地爲瑪蒂爾德喝彩。

作者細緻的人物刻畫,跌宕起伏的情節以及細膩的環境描寫使讀者欲罷不能。

項鍊讀後感3

整篇小說作者都在諷刺着主人公瑪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心理。

小說的開頭描寫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活動 : 對自己的生活極爲不滿, 夢想像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那樣過高貴、風雅的生活。這種理想顯然並不高尚。她確實虛榮,但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誰不想過錦衣玉食的日子呢?誰又願意忍受貧困與醜陋呢?

瑪蒂爾德“美麗”、“丰韻”、“嬌媚”,正是因爲“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裏就 平 添了幾許的不平與怨恨。年輕的她因爲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天鬱鬱寡歡。爲了排遣自己的“不幸”與“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夢想”。由於當時法國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無情地衝擊着人們的心靈 、 生活和婚姻。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中,此時,可憐的瑪蒂爾德已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但是她卻從來不想掩飾自己的渴望與痛苦,所以她並不虛僞。

這種虛榮的真實感情表達可能讓我們感到不自在,忍不住 想 批評幾句。但是對於過不上自己滿意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僞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受着做人的基本道理,維護着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特別是在丟失項鍊之後,欠下一大筆債款,在這種種和打擊面前,她終於丟掉幻想,面對現實,用自己艱辛和誠實的勞動生活下去。

當我讀完“失項鍊”部分,我不禁想 : 爲 什 麼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說明“真相”。但她都沒有這樣做,可見其自尊一面。“或者還可以在夜會街頭用美貌吸引男人們的注意,很輕而易舉還掉債務”。在當時法國確實有不少的女子願意出賣人格,犧牲尊嚴而享受高物質消費。但她還是沒有這樣做。路瓦栽“決然”說:“要還!”,他們沒有一絲的猶豫,他們悄然堅決地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一起脣齒相依地走過風,走過雨,走過昨天,走過今天,走過明天。瑪蒂爾德洗衣服,幹雜活,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節省,原先高貴美麗的她變成胡亂 地 挽着頭髮,歪着繫着裙子,露着一雙通紅的雙手的粗俗婦人。

她變了,十分貧困 的 生活磨擦,不僅改變 了 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 改變了 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面,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這時我不禁地爲瑪蒂爾德喝彩。

項鍊丟失後,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 砝 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她作出選擇。她決定放棄青春,選擇尊嚴。人生最重要的時刻 應 是懂得放棄,放棄也是一種美。那麼對她來說那極細小的一件事是“敗壞”她,還是成全她呢?

最初瑪蒂爾德被強烈的可怕的虛榮心所俘虜,後來,她義無反顧地作出令人驚訝的決定。最後,當她再遇自己依然年輕美貌的朋友,當她得知假項鍊的事實後,她的臉上露出燦爛的天真的笑容。這笑是她自信和驕傲的表現。

小說發人深省之處是讓我們目睹了污濁 、 虛假 、 拜金的社會中的一顆金子般的心,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 的 不幸在於 因爲 盼 望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而白白地增加煩惱,同時她是幸運的人,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生活不只是雲裏霧裏的幻想,更多 的 是腳踏實地一步 一 步走過。——————

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受萬人敬仰,出生於1850年,十八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家和小說家,今年暑假,老師推薦我們卡他的小說集,我知道後,馬上就去買了,剛看了一兩頁,我就揹着有趣的情景吸引住了,所有文章中,我最喜歡《項鍊》這篇文章。

《項鍊》講述了一位美麗但又愛慕虛榮的女人,嫁給了一位小職員,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丈夫搞到了一張上司舞會的邀請函,她用了足足四千法郎做了一件美麗的禮服,並又向一位朋友借了一條項鍊,那一晚,她風光無限,但回家後,卻發現自己丟失了朋友的項鍊,她驚恐萬分,與她先生一起四處尋找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鍊,雖然找到了,但她與她先生卻欠下了一筆鉅款,在後來的十年裏,她和她先生衣食拮据,終於將貸款還清了,後來,她再次遇到他朋友,向朋友說明了一切,但朋友卻告訴她,那條項鍊是假的,不到五百法郎。這樣的故事。作者用十分細膩的文筆刻畫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小市民形象,她代表着那個年代一部分下層社會的人,作者一針見血地寫出了這些人心中的虛榮,“夢寐以求”,“垂涎三尺”更大膽的襯托出了這一點。

但有虛榮心的女人,何止只有她一個,現在社會上虛榮心極大的女人更是比比皆是,有多少女大學生去夜會中求榮,又有多少女人爲此打上了姓名和尊嚴?七月份,社會上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在北京著名夜會“天上人間”裏警察驚訝地發現,這裏不光有女大學生,還有女研究生。這些女人只顧眼前利益,卻踐踏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自己寶貴的一生啊!

不僅在社會上,在我們自己身邊,有虛榮心的人也不少,比如:我們院子裏的一個小學生,今年十歲,該上五年級了,她天天在大家面前炫耀自己家的財產,當別人向她投去羨慕的目光時,她總是高傲的擡起頭來,瞧瞧她的神情就知道她的得意勁兒。她他的“薰陶”下,我們院裏剛上一年級的小孩就也會攀比了。

在此,我想請大家謹記,虛榮心會害了自己,我們一定不要重複《項鍊》中女主角的悲劇,相反,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光明正大的贏得屬於我們的一切!

項鍊讀後感4

我很喜歡法國的作家與作品,小學時我就看過小仲馬寫的《茶花女》,中學時又拜讀了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後來又因爲對自然科學的熱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少不了對法布爾的《昆蟲記》又有幾分推崇,但對於法國最負盛名的中短篇小說作家莫泊桑卻知之甚少。

無意中,在書架上發現了莫泊桑小說集,抱着一中消磨時間的態度輕鬆地看完了其中一篇短篇小說《項鍊》。

《項鍊》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瑪蒂爾德,她爲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鑽石項鍊。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衆,“男賓都望着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時突然發現項鍊不見了,夫婦大爲驚駭,在遍尋無着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在首飾行裏,他們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鍊,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由於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寬裕,面對這一筆大數目,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後買了一串真的鑽石項鍊還給物主。但此後,他們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還清了債務。後來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女友伏來士潔,在言談中知道先前借給她的項鍊是件贗品,而她卻賠了真的項鍊。

上網看了許多對於《項鍊》的評價,大都是講小說辛辣地嘲諷了小資產者圖虛榮,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幻想,好鑽營的劣根性。

讀完整篇給我的第一個感想是可笑,命運真的很弄人,生活是這麼古怪,這麼變幻莫測!一串項鍊使她平步青雲,也可以斷送她的一生。但我並不認爲她爲了參加舞會而去買衣裙,借項鍊是一個錯的決定。誰不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美?誰不希望受他人注目?受他人尊重?如果她的行爲是圖虛榮,那麼我們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很虛榮?灰姑娘也曾爲沒有美麗的衣裙與華麗的馬車而不願參加舞會,但從古至今又有誰曾說過她的這種想法是一種奢侈的需求。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幻想?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幻想也是一種錯誤嗎?誰不曾幻想?不會幻想的人就沒有思想。好鑽營?的確,她的確好鑽營,有了衣裙好不滿意,還要飾品。可她也只是希望自己能更加光彩耀人,難道對於美的追求也是一種錯誤嗎?

小說中的一個小情節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文中是這麼寫的“每當她看到那個布列塔尼女傭在幫她料理她的微不足道的家務時,總勾起她的傷心和惱恨,並使她想入非非。”當時她還是個小職員的妻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從中不難看出她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可當她負債累累,家裏的粗事,廚房裏的骯髒活兒都由她自己干時,她又開始對於過往的日此文來源於文墨星河深深懷念。人總是如此吧!對於身邊擁有的總不放在眼裏,認爲理所當然,看做微不足道,可當他們忽然失去時,纔開始想要珍惜,想再次去擁有,可那又有什麼用,失去就是失去,永遠也無法回到往昔。這不禁又令我聯想到了自己,在放暑假的時候總覺得太無聊,時間太過漫長了,沒事幹,生活地很沒意義,天天有空閒的時間玩、睡覺、休息。靠學了,學習的緊張,繁重的作業,壓得人喘不過氣,放學後總希望有一段充足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的放鬆,不一定要去哪裏遊玩,只要讓我好好的睡一覺就很令人滿足,反畢竟這種願望已成了一種奢侈儘管人們都懂得,虛榮是表面的榮譽、虛假的榮名,但很少有人能夠不爲虛榮所動。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羨慕的眼神會使我們神舒心悅,一句大而無當的恭維會使我們眉開眼笑,一句言過其實的讚譽會使我們沾沾自喜,一個毫無實質意義的頭銜會使我們引以爲榮……許多虛榮心強的人在得不到虛榮的甘霖滋潤時,便會想方設法謀取虛榮:有的人每有客來便要出示他與名人的合影;有的人常常津津樂道他曾與某顯要共進晚餐;有的人總愛不厭其煩地向別人介紹他的富親貴戚……總之,那些人若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業績無法贏得榮譽,便要借那些碰巧和自己有過點頭之交、擦肩之緣的名流顯貴,以及拐了八道彎的瓜葛之親來爲自己增光添彩。但是,毛姆曾雲:“靠着能向朋友談起你認識的名人而獲得的榮耀,只能證明你自己是無足輕重的。”看來,借他人之光雖然可以贏得一點虛榮,卻並不能因此增加自己的分量。

《項鍊》這篇小說告戒了很多整日生活在幻想裏而沒有付出實際勞動,只想借他人之光贏得一點虛榮的人們:要麼努力奮鬥,開闢美好的未來;要麼安貧樂道;想入非非,不切實際只能付出慘重的代價。

項鍊讀後感5

語文卷子上有一篇文章《一條金項鍊》,故事描述20年前男主人公家境貧寒,媽媽生命垂危之時,不得用媽媽的嫁妝:一條金項鍊爲媽媽買藥救命。因過於匆忙,不慎將項鍊掉落在藥店的地上。就在他發現了項鍊擠過人羣去撿時,項鍊卻被人撿走。任由男主人公撕心裂肺地哭喊,也沒有人來還項鍊。他的媽媽也因沒有藥而離世。主人公用10年掙了足夠的錢,在第二個10年中,他每年的同一天——他母親離世的那一天來到這裏,悄悄扔下一條項鍊,躲在一旁期待有人撿起它並交還失主。可是每年都是有人悄悄撿起並藏起,就像20年前一樣。直到今天,一位女學生撿起來並交還給他。

男主人公哀怨地說: “我尋找的不再是項鍊了。”那麼他找的是什麼?是母親的生命?是給母親治病的藥?當然都不是。他苦苦尋找的是一顆濃濃的愛心,是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做金錢的奴隸的氣節,是在尋找一分誠實!

這20年的光陰,這個地方與這條項鍊以及男主人公組成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在喉頭蠕動的同時,我似乎聽到了他那撕心裂肺的哭喊,似乎感受到了他媽媽臨終前的那份遺憾,我也一直在和他一起尋找着什麼。爲什麼10年纔等到有人還項鍊?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

朋友們,你們是否擁有一顆愛心,你是否擁有一分誠實?也許,在某些時刻,他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如果你做到了,我做到了,他也做到了,還會有今天這個故事嗎?————

鄉間,午睡,無夢,死沉。隱約聽到樓下有人喊我媽,聽着像是隔壁八十高齡的小奶奶。我爺爺兄弟三個,小奶奶是我爺爺的弟媳。年前,小爺爺去世了,爺爺輩就只剩下小奶奶一人活在世上。小奶奶同她唯一的兒子一家住在一起。小爺爺在世時,小奶奶身體就不很硬朗,幸好兒子兒媳孝順,倒也平安。

隔了一會兒,小奶奶的喊聲又起:“福家的,到我家來一趟。”我聽到媽在隔壁房間應了一聲,下樓去了。

媽去了好一會未回,我卻醒了,想着去小奶奶家裏瞧瞧,看發生了什麼事。下樓卻見媽回來了,手裏提着一大袋個大皮薄的雪梨。小奶奶老實巴交的兒子———我小堂叔近年來承包了好幾塊山地,用來種植雪梨、水蜜桃、葡萄等水果,一年也有好幾萬元的收入,不僅供三個女兒上學,還造了新房。媽從塑料袋裏掏出一個大雪梨,遞給我吃。我連忙問小奶奶家是否出了什麼事,媽說沒有,就是叫我們去拿梨吃。

衆位看官或許納悶,小奶奶幾次三番地來叫我媽去她家裏拿,還不如把雪梨送我家來省事呢?

說起這事,就要說說我大爺爺的兒子兒媳———我那大堂叔大堂嬸了。大堂叔家的房子在我家與小奶奶家中間,與小奶奶家只隔一條小弄堂。按說“遠親不如近鄰”,大家和睦相處,你幫我助的,應該是其樂融融。可是,大堂叔一家與小堂叔一家的關係卻並不和睦,問題就出在一條金項鍊上。

事情出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大堂叔的兒子與小堂叔相繼娶了媳婦。大堂叔的兒媳是獨女,孃家辦廠,經濟上挺寬裕;小堂叔的媳婦是隔壁村的,老實巴交的農民,幼時喪父,孃家姐妹又多,我還記得她穿着土裏土氣的襯衣長褲在家門前的水溝邊洗衣服的樣子———高大厚實、木訥少言。大堂叔那嬌俏的兒媳也喜歡在門前的水溝邊洗衣服。水溝裏的水是從小溪裏流過來的,清澈而且長年不幹。有一天,大堂叔的兒媳在洗衣服後不知怎麼把一條金項鍊落在了水溝邊,她隨即就回去找,最後用一把鋤頭把整個小水溝都翻遍了,還是找不着。

那年頭丟一條金項鍊可了不得。後來,大堂叔的兒媳在大堂嬸的安慰下哭哭啼啼地說,跟她在一起洗衣服的還有一個人:小堂叔的媳婦。大堂嬸年輕時在農村文藝隊裏演過戲,是個風風火火、眼裏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物。她立馬就跑去質問小堂嬸。小堂嬸說她沒在水溝邊看見過金項鍊,她說她長這麼大了從來沒見過金項鍊,即使掉在地上,她也不知道該撿。小堂嬸越給自己開脫,大堂嬸越是不相信。那段時間兩家鬧得很兇,甚至發展到罵街的地步。大清早的,大堂嬸一起牀就隔着弄堂罵小堂叔一家,甚至連帶着小堂嬸孃家祖宗三代都罵進去了。小堂叔一家緊閉家門,從不出來迴應。

一晃二三十年過去了,兩家的這個結都沒能解開。村人眼見着勤勞善良的小堂叔小堂嬸一家承包土地,種植水果,舊屋翻新。上世紀90年代,大堂叔的兒子媳婦去縣城做生意,他家的生活並沒有因爲丟了一條金項鍊而受到絲毫影響。只是,大堂叔一家與小堂叔一家再沒說過一句話。不但如此,小奶奶想送一點東西給我家,我媽想“投桃報李”都得偷偷摸摸的,生怕大堂叔一家看到。

如果當年大堂叔的兒媳沒有丟那條金項鍊,或者後來她又把它找回來了,大堂叔與小堂叔一家就能和睦了嗎?其實,我想,大堂嬸身上缺少了一種很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對人起碼的信任與尊重。金項鍊再珍貴,又哪及得上人與人之間彼此的信任與真情,何況還是親人呢。

真希望有一天,當我回孃家時,能看到大堂叔與小堂叔一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