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作文6篇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作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科幻小說大王—儒勒·凡爾納所著的《海底兩萬裏》,是他的科幻小說三部曲之一。下面是關於讀《海底兩萬裏》有感作文6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作文6篇

篇一:《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假期裏,抽時間拜讀了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先生所著的《海底兩萬裏》這本名著,感慨萬千。

凡爾納先生一生寫了六七十部科幻小說,成了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科幻小說家。而《海底兩萬裏》寫於一八七零年,是凡爾納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中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祕島》。

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還在想:這無非是一本科幻小說,隨便翻翻吧。可是在翻的時候,卻深深地被它的內容所吸引。

這部小說敘述了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爲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佈於世。

這部作品集中體現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

最令我佩服的是凡爾納先生的想象力。一八七零年小說出版的時候,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可是他成功的塑造出了鸚鵡螺號潛水艇。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才製造出了真實的潛水艇,這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爲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

書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地理和地質學的知識。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告誡了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纔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啓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爲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爲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

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爲名副其實的科學啓蒙小說。

篇二: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在讀完《海底兩萬裏》後,我覺得它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爲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更有美國在冷戰期間製造出的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以鸚鵡螺號命名,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爲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是凡爾納着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祕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祕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在漫長的旅行中,作者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龍納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乘坐的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着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途中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着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

我覺得我自己也隨着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鬥,反擊土着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龍納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纔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啓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啓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篇三: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打開《海底兩萬裏》,我懷着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啓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篇四: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海底世界美輪美奐,色彩繽紛。

1866年的一天,海中莫名其妙地發現了怪物,怪物襲擊了成百上千條船隻,法國政府決定派出“林肯”號來追擊怪物。海洋動物專家阿隆納克斯教授跟隨“林肯”號出發,結果,在船上碰見了他的兩個好朋友,分別是魚叉王尼德?蘭和孔賽依,他們跟隨全體船員出發遠征。最終他們碰到了怪物,但是子彈、炮彈、魚叉,對怪物根本沒用,怪物用強大的高壓水槍擊中了“林肯”號。阿隆納克斯教授被強大的水流擊入水中,當他將要絕望的時候,一隻強壯而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握住了他,他轉頭一看居然是孔賽依,孔賽依告訴阿隆納克斯教授:“‘林肯’號船上的舵、螺旋槳、木質甲板、欄杆、桅杆、帆布都被怪物打爛了,看來想要回到‘林肯’號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他們被一排巨浪,衝到了怪物身上,孔賽依和阿隆納克斯教授昏了過去。

第二天他們醒來的時候,卻發現尼德?蘭也在怪物的背上

篇五: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海底兩萬裏》,深深地被凡爾納筆下描寫的奇幻無比的海洋畫面所吸引。作者筆觸細膩,想象大膽離奇,知識豐富嚴謹,栩栩如生的刻畫出主人公尼摩船長、阿龍納斯教授、捕鯨手尼德·蘭和僕人康塞爾生動地形象。他們四個性格迥異,各有所長,帶我們在大海中自由穿行,進行海底探險,美妙浪漫、驚險刺激,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讀後令人歎爲觀止。

故事主要講述鸚鵡螺號環遊大洋的經歷。1866年,有人以爲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以及一個捕鯨手尼德·蘭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被尼摩船長囚禁在這艘潛艇開始了海底兩萬裏的環球旅行。最後,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於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尼莫船長個性古怪,性情憂鬱,知識淵博,遇事沉着冷靜且富有機智;阿龍納斯教授性情溫和,心地善良,富有探究精神;尼德·蘭勇敢直爽,遇事魯莽急躁,雖然平時貪吃和急於逃跑,卻能在關鍵時刻顯示出不凡的身手;康塞爾忠心耿耿,性格開朗幽默,遇事看得開,對分類學非常入迷。在四個主人公里,我最喜歡的就莫過於尼莫船長了。他不是關在溫室裏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科學家,而是一個與大海風浪搏鬥的勇士。他蒐集海底金銀財寶,幫助那些貧困的人們。表面看來,尼摩艇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冷僻之人,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蘊藏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愛國的科學戰士。尼摩艇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葬於大海,也不願向壞人屈服。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一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到小說結尾,尼摩船長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篇六: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海底世界美輪美奐,色彩繽紛。

1866年的一天,海中莫名其妙地發現了怪物,怪物襲擊了成百上千條船隻,法國政府決定派出“林肯”號來追擊怪物。海洋動物專家阿隆納克斯教授跟隨“林肯”號出發,結果,在船上碰見了他的兩個好朋友,分別是魚叉王尼德蘭和孔賽依,他們跟隨全體船員出發遠征。最終他們碰到了怪物,但是子彈、炮彈、魚叉,對怪物根本沒用,怪物用強大的高壓水槍擊中了“林肯”號。阿隆納克斯教授被強大的水流擊入水中,當他將要絕望的時候,一隻強壯而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握住了他,他轉頭一看居然是孔賽依,孔賽依告訴阿隆納克斯教授:“‘林肯’號船上的舵、螺旋槳、木質甲板、欄杆、桅杆、帆布都被怪物打爛了,看來想要回到‘林肯’號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他們被一排巨浪,衝到了怪物身上,孔賽依和阿隆納克斯教授昏了過去。

第二天他們醒來的時候,卻發現尼德蘭也在怪物的背上。尼德蘭告訴他們,這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章魚或獨角鯨,而是一艘地地道道的潛艇。他們想跟裏面的人取得聯繫,可是一行行鉚釘嚴絲合縫的“躺”在他們的前面,孔賽依急得又咒罵又跺腳。突然,潛艇上的蓋板打開了,裏面探出一個人頭,他看見他們驚訝了一聲又消失不見了。過了片刻之後,七八個蒙面人將他們押進了又黑又神祕的潛艇,關進了一個房間。一位船長走進他們的房間,他們都很憤怒,就用法語、英語、德語、拉丁語各自從頭到尾講了自己的經歷,可是那位船長說了幾句他們聽不懂的話,就把門關上了。過了一會兒,一個奴役進來了,尼德蘭非常憤怒,緊緊地掐住了奴役的脖子,死不放手。一會兒,船長又進來了,

他用法語對尼德蘭說:“尊敬的尼德蘭先生,請您保持冷靜!”他們都驚呆了。從那以後,船長跟他們成了好朋友。於是他們跟神祕的船長開始了一段驚險神奇的海底旅行,他們目睹了海底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登上了未有人到達過的南極,領略了美麗又充滿危險的海底世界。然而,船長爲什麼要過着與世

隔絕的生活呢?“鸚鵡螺”號潛艇最終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這一切都是個謎。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大作。我讀了以後,明白了要向“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內莫那樣,當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曾經吞沒了成千上萬條船隻的大海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冷靜、直率、勇敢,用智慧和科學去跟無邊無際的大海拼搏,遇到困難時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內莫船長這種勇敢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