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讀後感11篇大綱

《人生》讀後感11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讀後感11篇

《人生》讀後感1

我們欣賞相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人生”回首着各自的“人生”。

新時代有句口號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可身處現實的平凡生活中真的能夠如此嗎?我想大多數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都或多或少的經歷着不想擁有的變數,高加林的人生經歷正是我們生於農村鄉下里這種普通樸實的百姓的寫照,這個看似公平的社會實則永遠沒有公平而言,且不說高加林對未來生活的慾望和對巧珍感情的對待是否正確,就他對工作態度而言可以說是個非常努力的人,也算有才華的人,可最終卻被現實狀況戲虐了,我個人覺得其實也是對社會的損失,因爲就此埋沒了一個人才,即使不是人才也算是個工作中肯爲社會服務全力以赴付出的人。

至於在感情方面我們站在巧珍的立場我們是心疼的,但如果站在高加林的角度呢?換作是我們自己會怎樣選擇呢?人心都是貪婪的,希望能夠擁有的一切都是讓自己滿意的,可事無圓滿,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總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戲劇化,每每一切都是來的那麼突然,一切都恍然如夢,未來高加林會變成什麼樣子?是從此萬念俱灰,還是依舊雄心壯志,又或是平淡且從容的在這片土地上安守流年?

說到這裏我彷彿突然切身經歷了一句話,真正領悟了這句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只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後才能擁有的心境。

《人生》讀後感2

讀完《人生》,有幾點喜歡想說的:

我還是最喜歡開篇的一句話“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我也堅持認爲善良純樸善良金子般卻沒文化的的巧珍和有理想有抱負也確實有能力的文化人高加林確實不合適,他們的愛情只是個甜蜜的錯誤,各歸其位,各行其路,找到適合他們人才好。

也喜歡微笑面對人生的德順爺鼓勵加林重拾信心的話語:“他用枯瘦的手指頭把四周圍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的。再說,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村往後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做錯了,年輕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從痛苦教訓中站起來生活下去勇氣。

還有一直喜歡路遙寓景於情的鄉土化語言描寫,讓那山那水那人的純樸清新善良可貴的一切留存人心底,久久回味。

《人生》讀後感3

這本書作者通過一個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去探討了生而爲人,在我們的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作者描寫失去了父親的14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疑問,重點在於每一章結尾舅舅寫給他的信,這也是作者想向讀者傳遞的觀點,作者從歷史人物、天體運動、戰爭、人文藝術、經濟策略等領域出發,去探討了看待事物的方法、人和人之間的連接、什麼人是偉大的人?人的煩惱、過錯及偉大的問題。

作者以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語氣,用極溫柔、非常耐心、很細膩的語氣傳達出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看法,雖然這是舅舅寫給14歲外甥的話,但裏面的很多道理卻是很多成年人都沒有發覺的。比如在第三章舅舅提到,雖然大家都在書本上學到,牛頓從一個掉落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但是有多少人去思考過這背後的過程?牛頓爲什麼會產生了那樣的想法?看了作者的講解以後我真的驚歎:也讓我去反思,由於大環境和教育體制的原因,我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的結論,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卻很少有時間去思考結論前的過程,而這個思考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因爲結論可以讓我們通過考試,而這個思考過程卻可以在很多時候指導我們的生活。舅舅和母親的教育方式是我非常非常認同的一種方式,這本書更值得每一個家長、每一個成年人、每一個少年孩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閱讀,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收穫。

《人生》讀後感4

讀完路遙的《人生》,站在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完全看不清前面是坦途還是荊棘,但要到達目的地,只有摸索前行。就像人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轉折,但不能因爲害怕就止步不前,唯有越努力越幸運。

高加林有文化有能力,但三起三落的人生就像過山車,最終還是逃脫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才情被土地無情埋沒,我想那是舊中國落後的悲慘命運,深刻感覺到國和家的關係這樣緊密相關。生活在今天這樣和平富強時代的我們,要感恩所有付出者,也要向更高的臺階努力付出。人生不應該據爲己有,常常糾纏在個人的榮辱得失中,它應該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哪怕今天你只是爲地球撿拾了一片垃圾,也是環保貢獻者,所以,活着就有意義。也終於對古仁人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站得高,才能活的灑脫。

高加林在追尋理想的途中,丟失了最愛她的巧珍,巧珍這個名字大概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珍就是真。真善美,只有真實善良的東西纔會美,他真實的內心被飄飄然的幻想矇蔽了,等他幡然醒悟,幸福的金馬車早已遠去,只能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人生》讀後感5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各自的人生中,無一例外,要時時做出人生選擇,太多的抉擇。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伴隨着舍與得,失去與得到。重要的是我們在給出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時,是不是沒有丟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夢想,使身隨心動。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說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爲伴,不乏“悲劇”。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衆多讀者一樣偏愛着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說,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爲重要,更爲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人生》讀後感6

一口氣讀完《不抱怨的人生》,感悟頗深。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可以發泄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

我還想引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加西亞的信”。羅文在爾知道加西亞將軍的名字而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沒有援軍也沒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尋找的情況下,歷經磨難穿越戰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古巴叢林,最終成功的將信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訝的事!換做我們,肯定會一通懷疑或抱怨:“沒有電話和地址我怎麼找到加西亞將軍,要穿越古巴叢林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是多麼愚蠢的事!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羅文是一個偉大的信使,這正是他異於常人之處,他沒有任何抱怨,毅然決然的踏上征途,最終完成使命。

在學習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解決難題嗎?不能!那甚至會是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的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人生》讀後感7

理想是一艘航船,承載着我們的憧憬與希望;理想是初升的太陽,將一盞明燈在我們心中點燃,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許多成功人士,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正因爲如此,他們纔能有今天的輝煌。張海迪正因爲有理想,才譜寫了生命的讚歌;鄧亞萍雖然個子矮,但她爲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最終成了一代乒壇皇后;袁隆平爲了讓人民不再捱餓,勵志當農業學家,成了中國乃至全世界聞名遐邇的“雜交水稻之父”……這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從小就有了遠大的理想,並且都有所成就,我從心底對他們產生了敬佩之情。

舒爾茨曾經說過:“理想就像星星,我們永遠都到不了那裏,便是像水手一樣,我們用它指引行。”巴金也曾經說過:“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讀了《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更堅定了我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志向,我決心從現在做起,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不論環境多麼惡劣,我都要去採訪,報道準確的新聞,幫助廣大人民瞭解更多事情。我還要去外國採訪,見識最廣闊的世界,把我們的祖國改善得更美麗、發達。有了理想,我就要努力,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着目標努力!加油!我在心中暗暗地爲自己打氣。

理想是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向天空,衝破雲層,翱翔宇宙,成就輝煌!

《人生》讀後感8

閒來無事,最近看了一本小說,路遙的《人生》。裏面講的是改革時期背景下高中畢業的高加林,在當了3年民辦教師後被剛高中畢業的大隊書記兒子三星頂替後重新當回農民的各種艱難選擇。當高加林當回農民後,與大隊裏善良淳樸的巧珍相愛,但是後來他也通過關係再次離開了土地,在縣委通訊組裏成了一名通訊幹事,同時也離開了巧珍,和一位已有未婚夫的高中同學黃亞萍糾纏在一起。在他春風得意之時,因工作得來不當被舉報後再次當回農民。最後還是已嫁做他人婦的巧珍幫他找關係讓他再次回學校教書。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其實,在當今社會,有關係又有本事當然比沒有關係但有本事的人走的通暢!但是後者也無需怨天尤人,把自己應該做的努力做得更好,也就無遺憾了。畢竟,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一天。

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做讓自己問心無愧的選擇。

《人生》讀後感9

就在下午快要晚上的時候,我讀完了路遙的又一本書《人生》。掩卷後久久不能平息。我感覺這部小說沒有寫完,可《人生》嘛,哪有那麼完美。

故事寫的是黃土高坡平平常常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家庭。路遙啊,你總是能以不同的視角描述生活,也太輕易的決定筆下人物的悲歡離合,只是讓讀者怎麼辦?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夏末四點的太陽在西邊的天上掛着,直接照射的地方還是很熱,我聽着一首張晏銘的《前男友前女友》。滿腦子都是“生活啊生活”。對路遙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人該有多麼的閒暇才能觀察到這麼多的生活真相,短短一支筆,勾畫了很多人生。

故事主要圍繞着高加林展開,一個貧苦山溝裏的窮人家的孩子。生活和他開了個很大的玩笑。文中有兩個字“捉弄”,可真是到位。前幾章的時候,對於加林是一種同情,後來就有了點憤怒甚至是憎恨。在文中,生活纔是永遠的大佬,而在路遙筆下,生活纔是永遠的主角。包括《平凡的世界》。

如果要讓我推薦一本書,我還會選《平凡的世界》,短篇小說似乎不過癮。路遙的文章恰到好處的環境描寫,對於讀者理解人物帶入人物有着很好的作用,而黃土高原特有的景物描寫,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能不能準確的感知。

讀他的書,有種在村頭聽故事的感覺,而且不會懷疑。

《人生》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理想點亮人生》後,受益匪淺。我不僅知道了一些中華震古爍今的大人物,還知道了大人物背後的許多小故事,正是這些小故事支撐起了這些大人物的光環,而他們日後的榮譽也正是因爲這些小故事才成功的。

我最佩服的是張海迪,她的偉大事蹟讓所有人佩服、感動。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是一個殘疾人,一個癱瘓的人。這讓我非常吃驚,一個殘疾人爲何有如此大的毅力?原來這一切都源於她最初的理想。

張海迪的輝煌還是源於她小時候的想法:我要自立,長大了要爲人民做點事,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從此,她就努力的開始學習,以病牀爲課桌,自學成才,走上了自學求知的道路。

更使我吃驚的是她居然爲了村民的健康而學習了鍼灸,學就學吧,她居然拿自己做試驗,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紮了多少針,慢慢才摸索出鍼灸的奧祕。她還積極解剖小動物,努力學醫,不久後,她自己就會看一些普通的風溼感冒了。不僅如此,她還坐着輪椅親自登門送藥、問候、診斷。她的事蹟感動了全中國人,她成了一位偉大的榜樣。而這一切,都源於她小時候一個小小的理想。

理想是種子,只要我們向着它生長的方向不斷的努力,小種子也會變成參天大樹。一個小小的理想的力量,誰能低估呢?

《人生》讀後感11

雙休日在寫作業時無意翻到一篇文章——《耐磨的人生》或是出於好奇,便津津有味的讀了下去。文章主要講了“我”到一個意外失去右手的朋友家裏做客,出門時因想起對方說過“我今生無福再穿短袖了”,爲了減輕他的痛苦,“我”在炎炎夏日還是毅然換上了長袖。到他家時,而他卻衣着短袖,告訴“我”他是如何克服坎坷,忍受不幸的心情變化。

仔細品味這篇文章,當中有一句話說到:“我這才發現我有一條韌性十足的命,生命遠比我想象得要耐磨得多。”這句話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它令我又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有一個德國人,曾經說過他任何磨難都能忍受,唯獨失明,他認爲自己堅持不下去。沒想到在他60歲時,真的失明瞭,他發現原來失明瞭也能生活下去,自己也並沒有那麼恐懼。

我又聯想到了自己,因爲在四年級時沒有選上大隊長,傷心了好長時間。今年五年級的改選就在下週一,我想到了文中作者那個失去右手的朋友,他之後不也照樣生活下去了,難道不是嗎?於是我更加激勵自己再一次競選大隊長。

人生並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些挫折,而你在這時放棄,就可能永遠落於別人。假如你在狂風暴雨之中勇敢堅持,如蒼鷹一般頑強拼搏,那你就一定能夠迎接風雨之後的豔陽高照。

人生,豈不是一場註定坎坷的旅程嗎?只有勇敢面對,纔會迎來雨後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