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會享受孤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學會享受孤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文章導讀】 孤獨,卻不孤單,孤獨只是一個代名詞,那是隻有自己能懂的一片小世界,自己與自己心靈上的對話,一次心靈上的洗禮與提升。 以下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供您欣賞。

學會享受孤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篇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梁實秋先生在《閒暇處纔是生活》裏寫到:寂寞是一種清福。他說人在一生中,不管是誰,或多或少都有個寂寞的體驗,它不等同於孤獨。而我覺得孤獨也是百味人生中重要的一味,它不等同於苦澀、迷失、悵然,在更多的時候它是獨自一人聽歌的清閒,是獨自一人旅行的悠然。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裏描寫了33種孤獨,有親情的孤獨,愛情的孤獨,少年的孤獨,成年的孤獨,夢想的孤獨。。。用一支筆來直抵內心深處,用簡單的敘述,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來告訴你,不要害怕,未來就在來的路上,只要你勇敢,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

他說: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誰也不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後極其努力,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

這一些我們都感同身受,在困難面前,只有自己擁抱自己,在所有的光鮮亮麗面前,我們隱藏了那個努力奔跑的自己,其實一直都在努力,其實一直都有加油,只有這樣才能一直展現出好的一面在所有人面前,這是一種大家都有的深切的孤獨,形單影隻的自己做着不爲人知的努力只爲看上去的輕鬆自如,光鮮亮麗。

——你累嗎?想找個肩膀依靠嗎?

——誰都想要,可不是誰都可以得到。於是得到的人幸福甜蜜,得不到的也不怨天怨地,只是因爲屬於自己的剛好遲來了,只要耐心等待,屬於自己的還是會奔過來。

微博上有這麼一段話:收買人心很簡單,對這個女孩說:“你這個人啊,表面陽光燦爛,沒心沒肺,自強自立,其實內心深處也很害怕寂寞,渴望保護吧,來,抱抱!”;對男生就說:“你這個人啊,表面吊兒郎當,胸無大志,其實城府很深,想法很多,只是在等一個機會吧,來,喝!”對方基本就會淚流滿面:“你怎麼這麼懂我”,然後敞開心扉。

是啊,孤獨是種體會,說不定是迷茫時的不知所措,說不定是沉到谷底的怨懟憤懣,但也有可能是一個人吃飯也要吃飽,一個人睡覺也要深沉,一個人走路也要優雅,一個人做任何事也可以驕傲,只是這些時候都渴望有那麼一個人能夠讀懂你。

劉同的書名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但我不這麼認爲,我認爲孤獨不是一種失敗,它只是一個過程,一種激勵,剛好因爲這個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過程,開始向上,開始優秀。然而我們努力的撇開它,卻又在撇開之後會重新回顧這個階段,也許會搖搖頭笑笑自己,其實不過就是孤獨,哪有那麼可怕。

所以我們享受就好了。

  【篇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也許你現在仍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睡覺,一個人乘地鐵

然而你卻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睡覺,一個人乘地鐵 ”

喜歡劉同是因爲他總是能說出讓我感同身受的言語。一語傾心裏夾雜着釋懷感。那些想寫卻寫不出來的話居然會被別人那樣正確表達。不止是我,身邊的姐姐也都喜歡他,說是有正能量。早在微博看見了這本書,便被書名吸引。得到書之後先是把那些寫在每篇文字前和每張圖片旁的話語翻看了一遍,依舊有各種重擊心靈的句子。

我想還有一種孤獨是,想說的太多,卻不知如何表述出來,心裏滿滿的言語,想出來了便憋住,憋住了又想出來,反反覆覆。

最後只能在別人的文字裏找到你自己,然後你發現,原來那樣失落過難受過的不止是你,竟然有個人在陪着你。儘管你不知曉對方的經歷,卻爲有這樣似曾相識的感覺而獲得安慰。

他33歲,書裏寫了33種孤獨,有關友情的,有關愛情的,有關親情的,亦有關夢想是否被理解的孤獨,但更多是關乎自己內心的。雖然覺得裏面的一些故事看進去是看進去了,卻無關過深的孤獨,但我想他或許只是想說給有類似經歷的人聽,有太多的.篇章看似只是敘事,或許說出來總有作者想要表達的更深刻的東西。

“其實我們都一樣,偶爾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孤單。”

劉同曾在微博上提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所理解的孤獨是什麼?各種各樣的答案放置在評論之中。而說起這個話題,總覺得自己亦有太多話想吐訴,也許是不知從何說起,也許是覺得不能用太過簡略的一句話去表達。孤獨是遇見新浪之後才放在心裏的詞語,估計之前只是不瞭解它的深意,之後才知道這或許是自己一直在歷經的,從出生到現在。小時候總想:爲什麼朋友那麼少,他們在玩些什麼都不帶我玩,是自己不懂得交流還是被別人隔離。後來也斷斷續續和鮮少的人做過一段時間的朋友:爲什麼想說話卻不知道說些什麼?不想兩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突然冷場,又可是爲什麼朋友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是那樣的開心,感覺會有說不完的話。這些問題我至今耿耿於懷。哈,原來這些都是孤獨啊。

即便從小就個性較孤僻,無人交流,可有一隻渴望熱切交談的心至今沒有讓我變成淡然、享受孤獨的人,然而生活至今也沒有給我太過可以交流的平臺。長時間待在家中,沒有太多的所謂人際交往,遇見的一些新朋友也是通過新浪都置身遠方。我也不知道這幾年的光景是怎麼被一個不喜孤獨的人度過的。或許是因爲這些朋友吧。而有時最冷清不過熱鬧之後發現自己面對的不過是突然不再跳動的屏幕,以及身邊實則無人的寂寞。這種孤獨感也會在與家人聚會與朋友相見過後呈現出來。是不是應該慶幸那些溫暖不是幻覺,就像書中說的:“少數人的溫暖,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孤獨。”覺得再寂寥也應該會有種安慰感。可爲什麼卻感覺到了更深更濃的寂寥。我想起了那句話:“盛宴之後,淚流滿面。”

我總是喜歡和自己說話,說的多是自己臆想出來的未來,在故事裏我可是有許多朋友的人啊。偶爾被父母發現罵我太神經,我也沒有改掉不好不壞的習慣。可時間長了,突然發覺某一刻世界是那樣的安靜,再大的音樂聲也無法打破這可怕的安靜,終於你發現自己的身邊沒有一個人,只有你的言語在空氣中傳播着,你感覺到尷尬,可笑,你不再說話,亦不知所措的不知怎麼辦纔好。那應該也是孤獨吧。很多個晚上,有時低沉的音樂讓我感覺自己在夢遊,有時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有時也不知道自己是因爲什麼有解的事情鬱悶着。那種時刻只是在不斷的刷新刷新,我總想找一個人說說話讓自己心情平靜,卻無人可找,而心情越發低落。這應該也是孤獨吧。

“孤獨就是自己都忘記了與自己對話;孤獨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一個世界。”

寫字的人愛說孤獨,年輕的人愛說孤獨,而孤獨的卻是所有人。昨天媽媽拿起這本書翻了兩頁又放下,我說:“你怎麼不看,覺得太青春麼?”片刻又問:“你會覺得孤獨麼?”這不是我第一次問她這個問題了,她卻每次都沉默不答。我想,每天都有我在家說好多話,他們應該不孤獨吧。而又想:可是我爲什麼會覺得孤獨呢。清晰的記得,媽媽總是和爸爸說:“要是孩子不在家,得有多麼冷清呀。”還有外公外婆也常常說冷清,“孩子們都走了兩個人在家乾瞪眼,真冷清。”……他們從來不提孤獨,卻總是把無聊冷清掛在口頭,眼中透露着一絲寂寥。

孤獨不止是人,是所有生靈。住在鄰鎮的姨媽亦在這個廠裏上班,每天在兩個小鎮之間穿梭。每次到這總愛說起來富,那是她家養了不夠一年的小狗。她說,每次過來的時候它總是在後面追着跑,跑到岔路口才回頭;在家的時候老是跟在自己身後,一刻也不願離開;以前沒它的時候感覺生活得蠻孤寂,現在好多了等等……說着說着我能感覺到她心酸極了,她在家的時候自個不再那麼孤獨,因爲有它陪着;而她過來上班之後,它卻孤獨的守在家裏。

“有一種孤獨是你需要依靠的時候,發現四周黑暗無人,只剩自己,只能被迫拔節的成長。”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孤獨是必須的,每個人都逃不開,你所感覺到的那些寂寥的不知所措,其實是每個生靈都在經歷的。也許不該再繼續以爲是所有人遺忘了你,其實是每個人都被禁錮在自己的空間裏,面對着一個人的時光。即便是想要掙脫這牢籠之地,也總有一天會學着靜靜享受這分分秒秒,學着自己和自己對話,接受孤獨。

而我,還在這樣的成長之中~~

  【篇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後感

今天去出版社送稿子,還沒開門,於是去旁邊的新華書店溜達,其實還蠻享受這樣的忙裏偷閒,就像以前做策劃,做線下要出去跑盤或者別的時候,經過書店,會進去看會兒書,悠然過個把小時,然後再出來,妝模作樣繼續回辦公室工作。

書店不大,每一類書似乎就只有那麼一架子,翻的是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說實話,這個名字很不錯。至少很戳人。我翻了下,事實上,從兩點到三點,等出版社開門的這段時間,我一直都在翻這本書,希望從中找到一些驚喜吧,但是沒有。

除了幾個句子,全書其實很難說跟孤獨扯上什麼關係。即便是不停在強調孤獨,但也完全感覺不出孤獨的味道。反而覺得像是一種曲解。

畢竟看過《孤獨六講》,看過《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看過《孤獨及其創造的》,看過許多講孤獨的書之後,再看這本,會覺得太淺太白了。以至於你都不願意將其歸類於這是一本關於孤獨的書。

還是隻算得一本暢銷勵志書吧。

翻了一個小時,沒有特別觸動人心的文章。有點流水,有點雜,不是很走心,反正是沒什麼戳中的感動。毫無驚喜感地來到最後,心裏忽然有種平衡感,果然人不會什麼都得到。這幾年劉同越來越紅,大概也正如他所說,越來越忙,可是他的字,還真是沒什麼長進。

文學這種東西,果然不是你一邊做着高強度的工作一邊順便寫一寫,就能與日俱增的。沒有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帶着一本正經的態度去雕琢,你的止步不前,甚至退步,誰都看得出來。

認識劉同是因爲《職來職往》。一開始他跟其他嘉賓沒有太多不同,說話犀利,模樣還周正,都是不錯的優點,但是也不到讓人格外留心的地步。直到有一次偶然得知,他還是寫小說的。從那一刻起,在我眼裏,他就獨特起來了。模糊記得是一個求職者,也是有寫作夢,但是當然並不成熟,總之是得到了各路嘉賓的抨擊,自然也未能得到留燈,而劉同說了一段很長的話,大意是說這個求職者讓他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他那時也喜歡寫小說,也覺得自己的夢想無敵,相信自己一定會發光。他送了那個求職者一本他自己寫的小說,鼓勵他堅持寫作夢想。

其實我已經忘了他具體是怎麼說的了。總之當時我特別感動,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善良的人。並且跟我很像,因爲我們都喜歡寫小說嘛。所以其實他鼓勵那個求職者,也像是在鼓勵我一般。

從那之後,我就開始格外留意他。之前是聽閨蜜說這個節目好看,偶爾才找了兩期來看,自從我喜歡上劉同之後,我就是奔着他去的了。還在跟閨蜜開玩笑,說以後畢業,也要去那裏求職,我想親眼看看這個帥哥。寫小說的帥哥。

我特意去查了他寫的小說,發現還出了好幾本,興致勃勃找來看,一本忘了叫什麼名字了,寫的真是不怎樣。還有一本是《五十米深藍》,屬於還行的那種,情節什麼的一般,但勝在語言,夠幽默,所以閱讀感不錯,並且有少年的氣。總之就還可以了。不過看了兩本之後,也沒什麼興趣再看他其他的小說了。

但還是覺得很崇拜他,三觀很正,長得對味,還會寫小說,雖然寫的不怎樣,但好歹也是出了好幾本,那麼年輕的時候就出版了小說,在當時致力於寫稿還一無所得的我看來,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呢。

總之就是覺得他很厲害,很喜歡他,很崇拜他。

每次看《職來職往》鏡頭切到他,就眼冒桃心,每當他發表演說,我就在電腦屏幕前恨不得點斷了頭,覺得說的真好。後來還加了他微博,他總時不時發點年少的照片,灰色調,老舊味,寸板頭,白襯衣,眼神清亮,又天真又認真,簡直就是我想要的男朋友的模樣嘛。多想自己是跟他同一時代的人啊,最好能在同一個校園,那我應該要跟他表白纔好呢。

好吧腦殘少女的回憶到此爲止……

我大學生活的重心當然不是看帥哥刷劇,而是寫小說,還有實習,爲今後簡歷上添幾筆色彩。大概就這樣過來了,寫小說慢慢有點起色,終於開始發表,實習經歷也開始豐富,幹一行恨一行,當然排除掉自己不適合的工作也是在朝喜歡的工作靠近。

總之就大學畢業了。現在做着一份文字相關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寫作。當然在我心底裏,工作自然是沒有寫作的重要的。否則也不會因爲之前的工作加班太嚴重而乾脆辭職換成了現在一份雙休不加班的工作。

我對工作只能算盡職,而對寫作,則依舊是帶着十分的虔誠和認真。

可能對生活啊以後啊什麼的,還算明晰,知道自己未來想去哪裏,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所以現在也不會像大學和剛畢業那一年那樣,感到迷茫了。所以也不會再看任何勵志書,什麼慢慢來,什麼不迷茫,都不太需要了。也不太刷微博了。因爲工作需要微博上關注了好幾百人,大多數人都不熟,我也沒興趣知道他們的動態,於是連帶着以前關注的一些喜歡的人,都不看了。

知道這本書是在“一個”上。貌似是哪天在上面發了篇文章吧,。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其實這真的是句蠻漂亮的話呢,至少真的有打動我,還有那句兩顆星星之間的距離啥的。真挺好的。

可是拿來書一翻:啥?就這玩意兒啊?

此刻距離當年特別關注劉同的年紀,已經有兩三年了吧。

看着三十三歲的他寫出的作品,我恍然驚覺,那個曾以寫小說爲夢想的少年,終究還是跟夢想說了再見吧。沒錯,他還在寫,如他所說加班達旦也抽出時間寫,時不時出本書,還很暢銷,但是你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他離“寫作”已經很遠了。我猜他現在也寫不出《五十米深藍》那樣的小說了。

我更多的還是感慨,上天終究是公平的。要是他又是職場達人,青年偶像,媒體紅人,還能寫出特別動人的文學作品,那才叫拉仇恨呢。正是這樣的寫作水平,讓我感覺到,嗯,有舍有得。

工作上投入全副精力,所以你成了特別厲害的媒體人,但是也因爲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這裏,所以你的大概不能再成爲一個好作家了吧。

挺公平的。

其實我依舊喜歡他,非常喜歡,他越來越成功,越來越被更多人所熟知,他不僅出書,還被改編電視劇,不僅做管理,還做主持人,他做了很多不一樣的嘗試,看起來也越來越精英範兒了,還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年輕人,誰的青春不迷茫啊,雖敗猶榮啊什麼的,真的很好,非常好。

他應該是在往自己選擇的路很清晰地出發吧。

而我選擇的是與他相反的方向。如果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件事情的話,那對我來說一定是寫作。比起他對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我簡直是保留太多了。

我不願意在工作上耗費太多時間,我也無意於在工作上取得怎樣的成功,因爲我全身心投入的只有寫作而已。我想堅持這件事,用一種非常認真的態度,就像大學時我還從未有作品發表過一樣認真努力,像年少時也曾將其視爲唯一的劉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