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大綱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弟子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

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

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

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爲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

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

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僞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

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

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

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

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爲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2

晚上,伴着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這樣一句話。

細看底下的註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穿着,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牀上,思緒隨着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

雖然他家裏並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

但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

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面曬。

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己的舊衣服,都來觀看。

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爲:富貴不是可以誇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着是否有尊嚴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現在的生活。

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己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後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麼啦?我們的孩子怎麼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現在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10年後,2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變成怎麼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迴盪,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的部分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分爲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現代子女教育問題突出,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該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後人際關係,夫妻關係一定很糟,從小沒有紀律和品德的修養,長大後即使知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萬事以孝爲先.《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教育我們每一個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虛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項意見,並積極改正錯誤,聽從父母的指揮,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只有這樣做,纔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他們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爲,覺得非常慚愧.調皮的我,個性倔強,不聽父母的教導,做了很多錯事,令老師和父母傷透腦筋,令他們傷心,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規》裏的各項準則衡量自己,虛心接受父母的意見,聽取他們的教導,各方面要求進步.

我覺得這本《弟子規》很值得我們去看去讀去做,如果一個réndà部分的日常行爲規範都依照《弟子規》裏面的做,將來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閒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風.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弟子規讀後感郭潘葳蔚。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自從讀了《弟子規》,我發現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弟子規》本來是本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可是,在當今物質金錢填滿人腦的世界上,它卻成了一本必不可少的治病救人的精神良藥。

有人說,人生就是個大舞臺。

我說對也說不對。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重演過無數次,人生卻只有一次。我認爲,擁有美夢的人,戲也一定演的很出色,人生也是美好的。只有內心險惡,自私狹隘的人,他的人生纔會被噩夢纏繞。

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學習《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我們大學生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一本《弟子規》能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的老師。如果我們能嚴格遵守《子弟規》,我相信我們身上的壞毛病,一定會改掉;如果學會了《子弟規》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爲文學雅士。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5

學校給每一個學生髮了一本《弟子規》,要求我們每天誦讀。於是我每天做完作業就會和媽媽坐在沙發上一起讀,媽媽還爲我解說意思呢!媽媽常說,學習《弟子規》對我們很有幫助,它教育了我們生活上,學習上很多做人的道理。

今天晚上,媽媽和我又在大聲地念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媽媽解說道:“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聽到這裏,我低下了頭,因爲我想起我平時也真的做得不對。有時我做作業或者學習不夠認真,父母會說我幾句,可是我不但不虛心接受父母的教導,而且還覺得父母好囉嗦好煩,亂髮脾氣。現在我看着手裏的《弟子規》,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導,還要虛心的接受父母的批評。例如:媽媽經常說我的東西亂放,書桌上擺滿了學習用品、玩具,每次都是她幫忙收拾。以後我要用《弟子規》中還提到的“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來警惕自己,每次做完作業我一定自覺地把學習用品和玩具放好,不再讓媽媽爲我操勞。

《弟子規》讓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這真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好書,以後我一定更加認真地學習《弟子規》。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的收益。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7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感到十分羞愧,還沒有嚴重到“親有過”,只是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就已經內心十分不耐煩了,總覺得時代變了,老古董的思想應該遺棄,連聽完的耐心都沒有,十分羞愧。父母的養育之恩大過天,不應該如此不盡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沒有精力再去表達什麼不滿,又或者是經歷國學洗禮後的我心態甚佳,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滿滿的關心、擔心和依賴。

初入社會的我,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不同素質的人。遇到蠻不講理、惡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尋常,此時我總在心裏默唸“同是人,類不齊,流俗衆,仁者希”,倒不是真的覺得對方是“流俗”,只是以此來勸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學生一般單純友愛,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順順利利,人總是要經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長。這讓我想起來廣譽遠部門的張經理的一個故事。小姑娘也是剛剛步入社會,因爲打電話處理緊急事件,公交做過站,同時爲了能儘快返回處理,一路小跑過紅綠燈,“啪”,雙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飛了一隻,經歷身體和心理上雙重摺磨,登時讓她想起弟子規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亂”,同時還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真是印證了“餘力學文”這一節,“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中國國學博大精深,終有感觸,從此刻起,立志學習國學,品讀經典,傳承精華。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8

今天,老師教我們讀《弟子規》,老師主要講了《弟子規》中“入則孝”這部分的內容。講的是我們應該怎麼做一個孝順有禮貌的好孩子,我們讀的很快,讀完後,蔣老師問了我們很多問題:有沒有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吵架?在家和妹妹有沒有搶玩具?在學校有沒有和同學打架?坐公交車有沒有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見到老師有沒有向老師問好?老師問我們平時是不是都是這麼做的。這時,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我想到了昨天媽媽在檢查作業作業時,我有一個拼音寫錯了,媽媽向我指出了錯誤,可是我卻很不高興,還生氣,一晚上沒有理媽媽。

今天讀了《弟子規》,我才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對的,古時候的小朋友都知道“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卻沒有做到。媽媽向我指出錯誤是爲了幫助我改正,我怎麼還可以發脾氣呢,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媽媽道歉,向媽媽說對不起。

以後我要象《弟子規》裏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爲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到這裏我想到到了自己,平時都沒有做到,媽媽叫我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 ,不能及時的去做,還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批評教育時,也不虛心去聽。

上面這些我都沒有做到,以後還要多學習怎樣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好孩子!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9

今天晚上和女兒一起讀了《弟子規》第一部分——入則孝,並將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異意的字意解釋給她聽。原以爲這是篇古文,說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爲規範,孩子不會感興趣。但讓我驚訝的是,孩子不但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誦下來,還一下子從幾件小事上記住了“孝”字。

古語說,百善孝爲先。可隨着時代的進步,感覺“孝”字一點點在淡化。說實在話,沒看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應該孝順老人,覺得自己能讓父母高興、即使啥也沒做也算是孝順吧。看後才恍然明白怎樣纔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來人家早寫着呢,更多的是應該“孝”而沒有“孝”的,雖然都是一些做起來很簡單、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時立刻答應,父母讓做事時不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作爲萬物之首的人類更應該以“孝”爲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到入則孝,必將對促進全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者按:笑笑學校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讀《弟子規》,並要求家長用稿紙、手寫與孩子共讀《弟子規》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從網上下載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氣,雖然可以照搬網上的內容,偏偏熬了半夜,給女兒親自寫了一個。清晨起來,笑笑媽媽發現果然不同凡響啊!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10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這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超多,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纔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就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爲,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此刻,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11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纔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爲,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深有感

聖人指引我向前

尊老愛幼應在先

親情友情記心間

孝敬父母無怨言

兄妹和睦一家歡

家庭和諧國平安

爲國爲民做貢獻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12

記得我第一次見《子弟規》的時候,就被它那古樸典雅而精緻的表面而吸引。在上六年級時,我爸爸給我買了本《子弟規》是一本兒童讀物。而且都加了解釋和圖畫,非常漂亮親切。

我記得看見《子弟規》上面的第一段話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句話使我感慨萬千,像一個古聖賢師在教誨我一樣;清澈的小溪湍湍流入我的心田。

一本《弟子規》能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的老師。如果我們能嚴格遵守《子弟規》的話,堅持一年;我相信我們身上的壞毛病,一定會改掉一些,甚至全部改掉;如果學會了《子弟規》我相信你一定成爲一個文學雅士。

《弟子規》篇幅不長,總共1080個字,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爲,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爲《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觀照,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