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1

一年滴不穿石頭,就兩年;兩年滴不穿就三年......對於我們來說,持之以恆就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從古至今,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擁有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你一定知道大詩人李白吧。他有“詩仙”的美稱。

小時候,李白的學習非常好,但很驕傲。有一天,他來到一條小溪邊,看見一位老奶奶在一塊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棒子,便走了過去,好奇地問:“老奶奶,你磨這根鐵棒子做什麼事呀?”老奶奶笑眯眯地說:“我孫子的棉鞋壞了,我要把這個磨成針給他縫鞋子。”李白大吃一驚,大聲說道:“你永遠也不會把這個磨成針的。”老奶奶不理睬李白,繼續磨她的鐵棒子。

從那以後,李白天天來看老奶奶磨鐵棒。一個星期後,老奶奶居然真的把鐵棒磨成針了。聰明的李白被深深震撼了,從此以後,他不再驕傲,刻苦讀書。就這樣,李白成了偉大的詩人。

我國近代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在國外留學時面對外國學生的嘲笑,沒有爭辯,他用忘我學習的精神,持之以恆地努力了三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舉辦了畫展,轟動了當時的畫界。他用事實回擊了外國學生的嘲笑,爲自己,爲中國人爭得了臉面。由此可見,只要我們有始有終,堅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就會不斷取得進步,不斷獲得成功。親愛的同學們,繩鋸木斷,滴水穿石,讓持之以恆的品質伴隨我們健康成長吧!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2

今天,我們學完《滴水穿石的啓示》這一課後,我有許許多多的感想: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把石頭滴穿。如果,我們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無論什麼困難都能克服、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做成!

這篇課文的大意是這樣的: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石頭被水滴滴穿,因爲它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才能把石塊滴穿。課文還舉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三個例子,他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成就事業,實現理想。雨水的力量遠遠比太極洞內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卻不能把石頭滴穿,那是因爲它們沒有目標專一,不能持之以恆。所以,我們要學習水滴的精神。

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碰到一些困難和麻煩事,但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以前,我的作文水平很差,當我看到老師那着別人的作文,閱讀給全班同學聽,讓全班學習時,我都很嫉妒。這使我很不甘心,於是,我心裏暗暗下決心:別人能,我爲什麼不能?不行!我不甘心,我一定要趕上他們,要寫出比他們更好的作文。從那天開始,我便向作文水平高的同學請教;一天讀一篇作文,一天寫一篇作文;每天都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就這樣,天天寫、天天練,堅持不懈,作文水平一點一點地提高,最後,我的作文水平便是班上數一數二的了,每次寫作文,都很少被扣分,經常榜上有名。得到老師的表揚時,我心裏都是甜滋滋的。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我們一定要銘記“滴水穿石”的啓示!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3

本學期我們學了許多課文,但令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滴水穿石的啓示》。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這個石頭正中十分光滑圓潤的小洞。這是因爲這塊石頭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的從巖縫中滴落下來,總是地在一個地方,經許多年過去了。水滴用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滴穿了石塊。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他使用了二十多年編寫了《本草綱目》,爲老百姓減少了一些問題。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也同時擁有以前多項發明,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爲了讓自己畫的龍蝦,到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老年期,他也堅持不懈作畫。

王羲之幼年時代就熱愛書法,還是分仰慕書畫家張志。七歲的時候就從事練習書法。王羲之雖然幼小不善於去表達,但是長大了便才華出衆。長大後的王羲之練習紙練習書法,都在門口池塘邊練習,聯繫完了就把筆墨硯臺放在池塘裏洗,幾十年過去了,池塘被洗黑了。他還用手在自己的衣服上刻寫。最後都劃破了。他可真了不起呀!

以前,媽媽讓我去學跳舞,因爲她看我們班個個都有才華橫溢,我們也不能落後,所以纔去學的。當時,去的時候,都是學一些基本功,我還跟得上去。我們正是學習拉丁了,我就露出尾巴了,我在彎腰時,我都不敢下,最後不知是誰給了我鼓勵我就堅持練習,最後我學到了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只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再艱難也可以通過。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4

“滴水穿石”,人們聽起來會感覺是水不停地滴,然後石頭被滴穿了。我之前也這麼認爲,但自從讀了《滴水穿石的啓示》這篇課文以後,我明白了“滴水穿石”的真正含義——-做事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成功。

我們爲什麼要有一個專一的目標?因爲,如果一個專一的目標去拼搏,那你就只能是一個三心二意、一事無成的人。我們爲什麼要持之以恆?因爲,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遇上崎嶇與坎坷,但是隻要我們不半途而廢,就可以獲得成功。

明朝名醫李時珍用了二十多年寫的一部醫學鉅著《本草綱目》。他訪名醫、嘗藥草,不顧生命危險,無私奉獻,終於攻破了醫學的重重堡壘。

我認爲我的作文寫得好,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堅持每天寫日記。大家都知道,寫日記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但是如果不堅持寫,再怎麼有寫作的才能也是沒有用的。我現在不但每天寫日記,而且還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規定每天都要寫xx字以上的日記。只要我堅持,我相信我的寫作水平會有更大的提高。

古今中外,哪個名人不是因爲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纔得到這般成績?因此我們做事要一定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只要我們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啓示,我們的願望終究會實現。

讀滴水穿石課文讀後感範文5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觸:凡事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鍥而不捨而不知難而退,就能一定讓我們學業有成而功成名就。正如課文中所舉的幾個例子就是用來說明這個道理一樣的。

通過閱讀,我們領悟到作者其實強調了這“滴”與“穿”的過程,強調了科學家們到達理想彼岸的艱辛歷程。他提醒我們注意到滴水穿石的要點:接連不斷、目標一致的“滴”才能達到這令人驚訝的“穿”。作者讓我們的目光聚焦到古今中外科學家成長的經歷上,而不是其它。不是嗎?如果李時珍沒有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十年吃苦耐勞、筆耕不輟,那他就無法讓中藥巨典《本草綱目》的問世了。愛迪生從小生活艱辛,但他立志創造發明。是持之以恆的信念和鍥而不捨的精神,讓他做到了常人所難以企及的貢獻--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一千多項科技發明!

在這裏,作者推崇的是一種精神,“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洞穿’一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這就象我們讀書一樣,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只有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貫穿到我們的學習中去,通過刻苦學習,一點一點地學,一個一個問題的去理解與掌握,才能使得我們學業有成,才能爲長大後報效國家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滴水能穿石,滴水還能成石柱,它給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積少能成多、堆沙能成塔。如果我們能到領悟這一點,並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實踐,那麼就受益不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