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難童求學記》的讀後感大綱

《難童求學記》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多讀一些好的書籍吧,它會讓你受益終身。相信不久的以後你也會愛上讀書!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難童求學記》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難童求學記》的讀後感

  《難童求學記》的讀後感1

這周,我讀了《難童求學記》,深有感觸。

在上海,有兩對家庭——福生家和長根家,他們關係和睦,就如親人一般,可是日軍的飛機卻讓福生的雙親不幸去世。而長根的父母出去跑單幫,從此杳無音訊……後來他們輾轉到寧波大老闆竺梅先先生的災童教養院讀書。在這裏,他們認識了陳桂珍,很快成爲了好朋友,後來又成立了“手套黨”,開了小服務社。他們還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疾病的侵襲,但是都一次次挺了過來,這是因爲他們的心中都有同一個目標——打退小鬼子,爲自己的親人們報仇!

合上書,我想到我們今天和平的日子,是無數英雄和先烈爲了祖國而付出和犧牲換來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南京大屠殺中死去的三十多萬同胞;永遠不會忘記,在危難中伸出援手的竺院長;永遠不會忘記,戰死在沙場上的士兵……

作爲祖國新一代的希望,我們應該立志報國,接過歷史傳遞的接力棒,投入報答祖國的潮流中。讓我們一起期待祖國繁榮富強的明天吧!

  《難童求學記》的讀後感2

有人喜歡喝咖啡,濃烈而沉重,細抿一口,猶如苦澀的海水,而後卻回甘無窮,溫暖的感覺迅速席捲你的.心田、澎湃你的心扉;有人喜歡喝綠茶,清香恬然,細抿一口,猶如山中的清泉,遊絲般的幽香,慢慢浸透你的口齒,微微滋潤你的肺腑。讀上一本好書,就如同細抿一杯先苦後甘的熱咖啡,也好似是品茗一杯芳香溢齒的綠茶,令人回味無窮,直抵靈魂深處。最近有幸得到《難童求學記》一書,細細讀來,感觸良多。

本書作者是寧波本土作家榮榮,她根據當時曾被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收養的院童們的回憶錄和採訪筆記寫成這部長篇小說,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寧波奉化:年僅15歲的李福生自幼父母雙亡,與妹妹一起跟着林長根一家生活,在那個苦難的戰爭年代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後來,他們與六百多個災童一起進入了教養院學習、生活。“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金邊。”教養院的生活雖苦,卻給這些失去親人護蔭的孩子們留下了溫馨、難忘的回憶。他們由此出發,走向反法西斯的戰場,奔赴抗日救國的前線。全書語言樸實無華,但內容卻生動形象、引人入勝,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躍然紙上:仁慈正義的徐副院長、機智勇敢的李福生、美麗聰慧的陳桂珍……故事以奉化“國際災童教養院”爲主要場景,把主人公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這段在教養院的生活經歷在他們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民族大義、熱血抗爭、家園情懷,都會是他們畢生的追求……

合書之際,我不禁百感交集:戰爭年代帶給了人們災難和困苦,也造就了人們在逆境中相互幫助、頑強抗爭的人生。對比一下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真該慶幸自己投對了胎,生活在現在這個和平年代,個個都可以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但是慶幸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稍有不合胃口的食物就會一扔了事,稍有點磨難就會打退堂鼓,而教養院的孩子們在如此那麼艱難的生活環境裏,依然不畏生活的艱辛,堅持學習、堅持生活、堅持抗爭。而生活在如此和平幸福的時代的我們還好意思對生活抱有不滿埋怨的情緒嗎?

而對於書中創辦了教養院的竺梅先夫婦,我的敬佩之情猶如濤濤江水般洶涌而出。“人間有大愛,桃李育芬芳。”艱難時世中這一對夫婦點亮的微光,不僅造就了戰爭年代努力奮鬥積極抗爭的一批院童,更代表着民族的希望,足以振奮一個民族的未來。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真讓人感嘆,他們的壯舉對於生活在新時代的我來說又是感動又是敬佩。在新時代的我們也要將這種大愛、奉獻的愛國精神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蘇軾有詩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本好書,蘊含着豐富的知識和力量,不管你看過幾遍,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我會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下午再讀《難童求學記》,大家也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吧,好書既是良師又是益友,能與一本好書親密接觸定能受益匪淺,你又何樂而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