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學童年讀後感

小學童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下面爲大家分享了童年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童年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童年》這本書記敘了主要人物阿廖沙悲慘的童年生活。在阿廖沙3歲的時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於是他的媽媽就帶着他去外祖父家居住。可是,外祖父又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動不動就打阿廖沙,他的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在全家人裏面,只有外祖母最疼愛阿廖沙。

其實阿廖沙就是高爾基本人,只不過藉助阿廖沙描寫他本人的童年慘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舊社會人的兇殘面孔。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童年,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太幸福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沒有爭吵與打鬧。想要什麼東西就有什麼東西。而高爾基的童年是黑暗的,許許多多的爭吵與打鬧在他的身邊。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把它當成浮雲,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因爲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我們要向高爾基一樣堅強不屈,克服重重困難!

  童年讀後感2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後,就覺得阿廖沙從3——10歲一段生活經歷,我認爲當時的世界是非常黑暗,這個世界就沉睡在自私,無聊與罪惡中,所以認爲阿廖沙十分可憐,但他的精神可以讓我們學習。

從這本書上,我覺得外婆心地十分善良。愛所有的人,所有一切痛苦都息不了她心中的仁愛之光,對阿廖沙和高爾基都十分疼愛。外婆是個十分愛勞動的人,樂觀開朗,能歌善舞。我認爲高爾基在他外婆的疼愛下一定能好好成長起來,阿廖沙本來就沒人疼沒人愛,如果沒了外婆,阿廖沙的心終就無法溫暖,所以在這片文章中,外婆是不能沒有的。

阿廖沙被他的兩個舅舅,讓他揹着十字架,結果被壓死了。這讓外婆和高爾基都十分難過,他的兩個舅舅天天喝酒,天天打阿廖沙。所以阿廖沙的生活十悲慘!

我非常慶幸我沒有出生在高爾基那個年代,不然真不知道我還活得下去嗎?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做出貢獻!

  童年讀後感3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深受感悟。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講述阿廖沙從三歲到十一歲的童年生活,在他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阿廖沙的外婆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就把他帶到了外祖父家,阿廖沙的外祖父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大阿廖沙還打她外婆,最後他媽媽又找了一個男人成爲阿廖沙的爸爸,隨後他媽媽去世了,阿廖沙走向了人間。

此刻,我感到:阿廖沙很堅強、勇敢和正直,而且充滿愛心,不論遇到什麼事都沉着應對,最後解決了問題;他的外婆很善良,而且樂觀,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護着阿廖沙,心中充滿了無私的愛,他的外公對阿廖沙非常的嚴格,而且他既暴躁又乖戾,還是個既貪婪又自私的一個人。

此時此刻我想對我們說:“我們現在不缺吃也不缺穿,不像阿廖沙那個時候,要啥沒啥,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美好的時光,不要讓時間與我們擦肩而過,過去了就再也沒有了。

如果有時間,你也找來讀一讀這本書吧!《童年》。

  童年讀後感4

《童年》主要講述主人公阿廖沙從3歲到10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

阿廖沙3歲就失去了父親,他就跟着祖父、祖母還有母親一起生活。他的祖父十分暴躁、貪婪、自私,祖母善良、樂觀,心裏充滿了無私的愛。阿廖沙堅強、勇敢、正直又充滿了愛心,舅舅們貪婪惡毒,家裏充滿了爭吵,後來母親又離家出走了。在童年的阿廖沙漫長而單調的生活中,不幸就是節日,鬧火災就是娛樂,在空洞的面孔上,心裏卻有着傷痕。

阿廖沙童年是那麼痛苦,我們和他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我們有父母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關懷,有哥哥姐姐的陪伴,還有小夥伴給予我們的快樂。沒有幾個家庭是不幸福的,在家裏,我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阿廖沙那麼小就學會了獨立。我也理解了媽媽,媽媽經常讓我洗碗、擦桌子、倒垃圾,自己上學、放學,媽媽是爲了鍛鍊我的獨立能力,以後我離開了父母自己生活,父母就不會擔心了。

《童年》這本書讓我有很多的感受,所以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童年讀後感5

”童年是最難忘的,卻不是最美的“,《童年》這本書剛好可以說明這句話的意思。

他寫的情節並不是很美妙,卻很真實。他的作者是高爾基,高爾基是一個人人皆知的文學家、思想家。《童年》這本書可以說已經不是一本書了,每件事都歷歷在目,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但是卻永遠無法體會這本著作出爐前的淚水與悲傷。這些故事很難忘,卻都是灰色的。裏面的一字一句都很耐人尋味,從不同的角度去理會,會得到不同的感情色彩。

他的親人一個個離他遠去,當他的母親走向天國時,他好似已習慣這樣的悲痛,或者說是因悲而靜,他竟然還很平靜的說到:”母親死了。“當時的社會是那麼的黑暗,除了去痛恨,其他什麼都無能爲力,而有能力去改變這社會的人,個個不畏艱難,就是想不要再有人得到這樣的因悽慘而難忘的童年。

每一個名人的背後,都曾流過許多淚,受過許多苦,他們不放棄,纔會得到他們最後應得到的。也許,每一個經歷過痛苦的名人,只想做一個平常人,不想受苦,也不想得到什麼,只求平安。

童年,有苦就有甜。

  童年讀後感6

《童年》是高爾基三部曲中的一部,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慘的童年生活。但他依然保持樂觀面對生活。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也領悟了許多。

“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衷於參加一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外祖父家的的行爲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使得孩子善良的內心變得和大人一樣的惡毒。我從中明白了大人的行爲對孩子的影響很深,我們要學習長輩的優點,但不能聽到什麼就去模仿,只有這樣將來纔可能成爲一個文明而又懂得學習他人優點的人。我們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童年》這本書處處都蘊含着發人深省的道理,而我從中得到的是即使生活有再大的困難,即使人生道路上有再多艱難險阻我們都要樂觀面對,勇敢前進,像阿廖沙一樣在悲慘的生活中樂觀面對,永不放棄。這樣我們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童年讀後感7

這個暑假,我看了高爾基的名著----《童年》,這本書描繪的是作者的童年生活,這讓我不禁把作者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做了一個對比。

作者的童年,苦難、悲慘,他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又無力撫養他,只好把他送往位於尼日尼市的外祖父家。一開始坐船旅行的日子是美好的,這也讓他接觸了慈祥的外祖母。但在外祖父家裏卻充斥着仇恨暴力,幾個舅舅吵嚷着要分家,母親則在一次“我”被外祖父痛打生了病後消失了,其他人也在打“我”、侮辱“我”而一個個能夠給“我”力量,鼓勵“我”的茨岡等人,也相繼離開人世。只有“我”的.外祖母還時常鼓勵“我”,給人溫暖的希望。後來那些舅舅們如願以償分了家,但由於遺產還是經常找上門來吵架。

而我的童年就不同了,相比之下,生活很幸福、和美。學習也一樣,父母尊重我的興趣,不強迫我上那些不感興趣的“興趣班”。我有一個非常自由的空間,生活也不一樣。《童年》裏的生活,好像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而現實中我的自然美好生活,的確像把蜜罐子和鹽瓶子放在一起比。

我和《童年》的作者都同樣擁有童年,但生活卻截然不同。我更應該珍惜自己的時間,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這樣,才能讓我的這個童年更加有意義!

  童年讀後感8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