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1

一天,我對書店裏的一部書《三十六計》,大感興趣,就把它買回家品讀。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

我細細品讀完了這本書,裏面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美妙絕倫啊。有巧妙的“瞞天過海”,有環環相扣的“走爲上計”,還有最後的“走爲上計”……書上還寫了這些計謀的由來和典型的例子,使這本書更加充實,耐看,有趣,還充實了我的歷史知識,令我大開眼界。

裏面每一計的故事十分有趣。有一計就是說:相傳那一天,唐太宗想要渡過大海討伐敵人,可卻束手無策。薛仁貴心生一計。便對太宗說有一老人能讓河水變幹。太宗立刻去拜訪他,正當大家開花暢飲之時,太宗感到房屋搖晃,發現自己已經在船上渡海了。這就是三十六計的第一計——瞞天過海。

還有一計也很著名,那就是大家總所周知的“空城計”。雖說是虛構的,但十分精彩。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繞開了蜀國大隊,直逼諸葛亮駐地陽平。陽平城裏人少,大半部分是文官,大家驚慌失措。只有諸葛亮從容不迫,讓軍隊偃旗息鼓,城門大開,叫幾個老百姓掃城門。司馬懿見到此景,心中大疑,便全軍撤退。全城的人躲過一劫。

其實,除了這兩計,還有很多精彩的。我讀完這本書以後,覺得許多計謀不但戰爭時能用,生活中也能幫到我們,所以我們要把每一個知識計謀學好,一定能派上用場。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2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集結了所有軍事家、謀略家的智慧的書——《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這是我們衆所周知的一句話,於是,我就開始尋找走爲上計是不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我好奇地翻開這本書,果然,我在目錄幾個不太醒目的字中找到了答案:第三十六計——走爲上。

我欣喜若狂,目光又轉移到了其它三十五計身上,突然,我又看到了一計——打草驚蛇。令我疑惑不解,心想:打草驚蛇不是一個成語嗎,怎麼會是一個計謀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到那一頁找事典:公元218年,曹操統領大軍攻打劉備,劉備見曹軍氣勢凌人,只好把軍隊扎住在漢水西邊。諸葛亮見曹營旁邊有一座土山,就派趙雲帶500多人,藏在土山下面,待敵軍休息之時,擂鼓吶喊,不出戰,而自己卻在樓臺上觀察敵軍動機。到了半夜,那500多人一起擊鼓吶喊,曹軍信以爲真,趕緊起身迎戰,卻沒看見一個蜀兵。就這樣一夜折騰了幾次,曹兵累得直不起腰,曹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他無可奈何,只得讓軍隊退後30裏,把漢中和漢水都丟給了劉備……此時,我猛然醒悟,哦,這就是打草驚蛇啊!

讀了這本《三十六計》使我受益匪淺,同時它也教會了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適合把敵人分散開來然後一舉消滅;在敵明我暗的情況下可以關門捉賊,把敵人圍殲起來打敗……總之,只要我們聰明地利用智慧就能化險爲夷、反敗爲勝。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3

《三十六計》是一本名著,內有很多名計,是一本古代兵法書。在閱讀這本書後,讓我知道很多故事,如:無中生有、苦肉計、美人計……等等。

《三十六計》這本兵法書共分爲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時所用的計謀,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時所用的計謀,每套各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讀過這本書後,讓我認識到我們的祖先是那麼聰明,像“借刀殺人”計中的曹瑋輕鬆除叛軍等。當中給我啓發最多的,也是我最感興趣的是“聲東擊西”的計謀,它的詞義是在敵人視聽混淆不清時,攻擊敵人。陳平妙計救劉邦時利用的就是“聲東擊西”,故事的大意是劉邦被封爲漢王,項羽的`謀臣范增擔心劉邦以後會成爲項羽的對手,想把劉邦殺掉,可項羽不準。於是范增增建議把劉邦留在咸陽,表面上是輔佐項羽,實際上是把劉邦軟禁起來。劉邦知道自己的處境,忙找張良幫忙。張良得劉邦提點後,設下“聲東擊西”計,並連稱此計甚妙!稍後,陳平、張良配合劉邦一同在項羽面前演戲,項羽準劉邦回漢中。

看似簡單的成語,卻有大意義!讓我獲益很多。我建議小朋友們都要看看這本書,它既能開發我們的大腦,又能讓我們知道成語的意義,還能讓我們知道古代的歷史文化。讓我們一起打開智慧的大門,領悟傳統文化的結晶,代代相傳。

三十六計的讀後感4

我讀了一本《三十六計》,裏面講述了戰爭中如何用計。全書一共有三十六個計策,包含瞞天過海、聲東擊西、拋磚引玉……每個計策都有一篇故事,十分生動,也讓我更加容易理解。

先讓我介紹一下跟“瞞天過海”這個計策有關的故事吧。這則故事主要說的是:一支軍隊要攻打海另一邊的一支軍隊,結果這支軍隊的主帥沒有信心過海。他的手下就幫他想了一個辦法,讓他住進一所房子裏,然後把房子推上船,他和軍隊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了海。

我再來說說另一個故事“拋磚引玉”。這則故事主要是說:一個人想去求一位詩人的詩歌,但是他們兩個人互不相識,不能貿然去求詩,於是他就在一個景點的某個地方隨便寫上一句詩句,當那位詩人看到了這詩句後,感覺讀起來特別彆扭,他就忍不住補完整了那首詩,使得詩句更好聽。就這樣,求詩的人利用“拋磚引玉”的辦法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這本書中的好多計策,都演變爲我們熟悉的處理事情的辦法。有些是好的,比如“拋磚引玉”,有些則是壞的,比如說“順手牽羊”。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它們。比如在一次會議中,大家都不願意發言,這時有一個人用“拋磚引玉”的方法先發言,於是帶動了氣氛,往往會達到讓大家踊躍發言的效果。

看完這本書,我不但學到了很多計策,而且還認識了很多的成語。希望我能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用到更多的好方法。我真喜歡這本書,也推薦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