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野鴨的悲劇》有感

讀《野鴨的悲劇》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如今的孩子,總生長在大人的羽翼下,長輩設造的蜜罐裏,樣樣事情都不會做,遇到困難時總是束手無策,被家長們寵慣了,就象《野鴨的悲劇》中那羣樂不思走的野鴨一般。

讀《野鴨的悲劇》有感

《野鴨的悲劇》一文講述的是:一個酷愛大自然的人,年年都會去觀看野鴨南飛的壯麗景色,有一次他帶了一些飼料去池塘邊喂野鴨。幾年後,這羣野鴨不僅不再南飛過冬,而且變得又胖又懶,連飛也飛不起來了。

這羣被寵得失去本能的野鴨不正和如今許許多多學生一樣?就拿日本的學生和中國的學生比吧:日本小學課前有2、3小時的早起會,讓學生們送報紙、送餐飲高勤工儉學。他們那邊的孩子很少向父母要錢,除非迫不得已,否則被視爲恥辱。在中國,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就業婚嫁都由父母一手操辦,耗盡積蓄。一些長輩“再窮不能窮孩子”的.觀念,使學生認爲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過分地依賴父母,失去獨立性。一個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因爲不適應激烈、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而深感痛苦;相反,我們常常看到一個童年飽受挫折的人,長大以後事業順利,生活幸福美滿。

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對學生們形成了一種對立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的抑制力量,使兒童失去對挫折的免疫力。以家庭勞動爲例。美國城市小學生在家務勞動上,日均1、2小時,而中國城市小學生只有0.2小時。教育界稱爲“0.2現象”。在我國小學畢業生中,沒有親手洗過襪子、手帕的絕非少數。兒時嬌慣,長大吃虧。

我的父母就不會過分溺愛我,很早就開始培養我的獨立能力,母親一年級就開始要求我早上起牀。不管多晚,也要自己疊被子;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清理,房間的地板自己洗。“人們可以很容易地馴服野鴨,但是,要把馴服的鴨子再變成野鴨就困難了。”“野鴨”就好比學生,“馴服的鴨子”就好比被父母過分溺愛的孩子。不錯,已經被寵慣了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還是幾乎無法恢復成有本能,家長不能抱着一種“樹大自然直”的心理來嬌慣孩子們。

家長們,請鬆鬆你們的手,給我們一片飛翔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