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行者無疆》讀後感大綱

《行者無疆》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行者無疆》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行者無疆》讀後感

《行者無疆》讀後感1

放假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看一本書《行者無疆》,要寫讀後感。實際上,《行者無疆》這本書我已經讀完好久,但一直都沒來得及寫讀後感,可能是最近太懶惰的原因,一直很喜歡餘秋雨先生的文章,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受良多,明白了原來歐洲是這樣的美,她的文化並不是我們國人所瞭解的那樣的簡單。當國人沉浸在日韓的流行文化當中時,沉浸在自己的各類選秀活動中時,歐洲已經開始反醒自己,反醒到底是什麼力量使歐洲走向一體,走向成熟。

很多時候國人在急功盡力的做各類事情的時候反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最爲經典的格言,這本書從南歐入手寫到北歐結束,總結了歐洲最爲主要的城市及他們的文化與歷史,和最值得看的東西,當你在閱讀時就好像是走在歐洲的大街上,體會着由於不同歷史時期遺蹟所產生的惶如隔世的感覺,非常舒服,這纔是真正的美。

可能我也沒資格評論這些,只是說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最大的體會就是歐洲的高貴與平凡並存,偉大與平庸並存,紳士與野蠻並存,騎士與現代並存。這四個並存是我自己總結的,雖然歐洲人不多,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和智慧。

依然在不斷的創造着奇蹟,其實現代的歐洲人已經不再完全守護於傳統,而是以更爲現代的生活方式存在,但是他們保留了自己的傳統,自己最爲核心的東西;我並不是在這裏做衛道士,只是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真正經典的東西。

《行者無疆》讀後感2

作者漫漫行程的遊記,彷彿像我們打開了一扇引領人類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扉。因爲之前從未企及而又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坦然的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覺中舒展,不倦的飛往文字裏的國度。

原來,貪婪的人性對於友誼的忠貞也不過是權勢的囚徒。每每到了險惡的情勢,那些自願放棄道義的人,便一齊打擊那個比較卓越出色卻又被麻煩所困惑的人。這是他們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與超越自己地位的隱患。那些見利忘義的人的生活,應該是岌岌可危了罷。難保哪天,自己所謂的摯友也重蹈覆轍——將自己出賣,至自己於萬丈深淵。那樣的生活,着實讓他們虛妄的人生疑雲密佈,險象迭生。

原來,宗教對人類的蒙惑,早已使得沒有抵制力的民衆們喪心病狂。爲了保全自己的名譽,爲了維護自己的生活,爲了獲得責斥的快感。他們成了很多無恥暴行的參閱者和歡呼者。背信棄義的夥伴竟然成了自己悲苦命運的僞證人。他的良知何在?難道教皇的利益真的高於真正的事實。名譽的確是身外之物。可誰又會願意被那些子虛烏有的讕言呢。

原來,無端陷於重圍的人們是那樣的粗魯與野蠻。色彩註定帶來無可避免的災難。卻不料,它會摧毀一個藝術創作者的下半生,並且積壓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舊沒有平反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繪下的情景,將《夜巡》的藝術價值恢弘地淋漓盡致。可沒有人懂得用心欣賞。他們攜帶着嘲弄的笑意,聚集在喧嚷街市的角落,並起用對他人遭殃的興奮來微笑。那邪惡的微笑使他們成功的劃清了自己與這副無價珍品的界限。因爲,他們認爲它給全城帶來了莫大的恥辱。

原來,不聽旁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卻也能使人們看到了預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淡往往是一種掩飾性的表演,但奧斯陸不是。那裏的歷史原本是茫然的存在的。卻因智者執着地透露,讓歷史“虜獲”了誠實與尊重,讓歷史確切的痕跡不顯得蒼涼、寂寞,讓歷史不必無奈地凝凍於時光的流逝之中。正因爲這樣,歷史纔沒有把奧斯陸給刪除,並引來了極多的參觀者。這或許便是誠實、恬然面對歷史的“代價”——那裏由此收穫了深厚而斯文的文化內涵。

雖然旅程中的奇景異象總是最先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但不難看出作者並不追求於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圖濃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筆觸,記錄下隱現於每一處景點背後的文化底蘊。

作者通過欣賞文化的眼光,對歐洲文明做出了史詩般的深度解讀。每一篇遊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

行者,行走的人。無疆。杳無邊際,頗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意思。孑然一人行走在夜路上,四顧悄然,天地相合,難辯邊界與方位,陡然心下生出無限蕭瑟。

餘秋雨在自序中說:“花那麼長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城市有資格作終結?”的確,行者是狂烈熱愛旅程的人。無論旅行多久,都會有意外的趣味。常人雖然無法體驗,卻也不妨去設想。

因爲,我們可以成爲思者——虔誠地去拜謁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祕的文化;狂熱地去追逐那些滄桑而又光輝的歲月。

《行者無疆》讀後感3

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探、猜忌言損之中;有人則把生命釋放於長天大地、滄海遠疆之間;更有人孑然行於夜路,四顧悄然、天地相合,這便是行者。

匆匆讀完餘秋雨先生的著作《行者無疆》,酣暢之餘我不由對文化的魅力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值得細讀、細品、細思、細行的歐洲文化史,更是令人打開當下侷限,着眼遠疆的一冊鴻篇鉅著;其中囊括了人文、哲學與建築豐富的歷史情結,以及對生活、藝術、生態文明的反思、敬畏、感嘆之意。書中多處戛然而止的結尾,意味深長、引人發醒。

《行者無疆》一書於20xx年更版修訂。作者在自序介紹:這次修訂,比第一版刪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也有較大的改動,使之更加乾淨。單從字面上看:行者,行走的人;無疆,杳無邊際,頗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意思。全文主要分爲四個板塊(中歐、南歐、西歐、北歐),詳盡描述到古建築、古城堡、古文化遺址、傑出人物、藝術、飲食等方面的文化風韻。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爲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爲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傑出人物;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鬥牛場等等。

當然,文化不是空洞的華麗的辭藻,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築,而是那種真正能抨擊人心的事物。《行者無疆》一書,雖每記篇幅不長,卻耐人尋味,給人頗多咀嚼的空間。每一方異土似乎在餘秋雨筆下都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氣息,授人以探索、啓迪;使人在行走中夾帶思索,在思索中讓人明智,脫俗於一般輕描淡寫的遊記散文,抑或是走馬觀花式的長篇累牘。

遺憾的是,至今我無緣前行歐洲,對歐洲文化有的僅僅是片斷、膚淺、妄自的判斷,很難有深層次的造詣。直至看完餘秋雨先生的《行者無疆》,歐洲纔在我的腦海裏有了聲色,用一種尤爲奇特的角度將我置身於歐洲魅力之中。在讚歎惋惜、羨慕哀傷過後,我便會就中歐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爲什麼與西方存在那麼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爲什麼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書文首篇以《南方的毀滅》爲背景,講述了龐貝古城廢墟的景象所帶給讀者的思索;而結尾《大雪小村》則記錄了在偏僻的奧盧火車站邊,餘秋雨和友人在木屋中與村民的簡短真誠的交流;巧妙地託人性光輝之美規避了歷史更迭之殘酷,一大一小,相得益彰。

談起羅馬,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羅馬假日》這部經典浪漫的電影。作者在第一卷訪南歐《羅馬假日》一文用清奇的眼界告訴讀者:羅馬人對於休假這件事情特別重視,五千八百萬的意大利人居然在休假時有三千萬到了國外,商店大門緊閉,街上空蕩蕩的,儼然一座空城。也是,一向安安靜靜與世無爭的羅馬人,自然樂於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休假便是他們使雜務中斷,焦灼凝凍,肢體迴歸的最好辦法。正如文中的最後一句——"那麼羅馬,你的每一次空城,必然都會帶來一次人格人性上的重大增補"。

羅馬是一座永恆之城,它有着悠久的歷史積澱,歲月蹉跎註定了它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無上的地位和超凡脫俗的價值。從書中走進羅馬,那種偉岸的氣象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羅馬蘊含着歷史的深厚,寧謐與和諧,其本身就成爲了歷史的映照。這樣的城市,常令其他城市與之相比黯然失色,自嘆弗如。

文藝復興大概拯救了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在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大量被人們所稱頌、所記憶的拯救者們,這些拯救者也被稱作大師。《大師與小人》一節中說的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大師——米開朗琪羅,他是一個畫家,也是一個雕塑家。大師是與衆不同的,他們期待着自己的獨一無二,卻又更期待擁有對手,他們需要一個肩並肩競爭的人。但在他們的路上總有一些被稱爲"小人"的人羣,那些人被世俗所羈絆,同樣身體力行地去羈絆着大師。大師們一邊要完成自己的著作,一邊又要抵抗着外界的干擾,他們從不懼怕藝術家之間的鬥氣,因爲一旦提到作品,他們都能夠盡釋前嫌;可一旦遇到小人,無論怎麼辯解,語言都似乎顯的蒼白無力。作者餘秋雨認爲,文藝復興運動退潮的標誌,應該是米開朗琪羅之死吧!這恐怕也是時代的警鐘。

米開朗琪羅的故事讓我深有感觸,《流浪的本義》一文又賦予了我新的思考——巴塞羅那,這座城市的主題是流浪。乍一看,"流浪"是觸目驚心的一個詞,一個會讓我想起貧苦大衆的詞,甚至是弱者的一部分。然而,我錯了,在巴塞羅那流浪者幾乎是旅行者的意思,是藝術家的意思。他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有高雅的生活追求,不爲物慾困擾,選擇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他們追求自由、追求快樂。

他們嚮往遠方、嚮往詩意的棲居。流浪者大街是他們藝術的展現,也許他們迫於生活在這裏賣藝賣物,但他們所表現出的藝術的氣息,所籠罩的文明的秩序,所融合的主客一體,一個讓"文化行者"——餘秋雨深深喜愛的流浪之地。在真人雕塑這一小部分中,當人扮演的塑像追上小氣的"偷拍客"時,依然那麼有禮有節:"能不能再與你拍一張",一句多麼委婉的話,既不會讓"偷拍客"尷尬,又可以達到收取費用的目的,側面體現出了人文關懷與真人塑像的高素質。

領略了南歐的人文氣息後,接下來是令人驚歎絕倫的建築——阿汗拉布拉宮。在《死前細裝》一章中,餘秋雨對阿汗拉布拉宮這樣描繪:"今天我們一行來到這裏,首先驚詫它的巨大,層層進去,對於能否在一天之內走完它,已失去信心。""阿汗拉布拉宮,就是在絕望的平靜中完成的精細雕刻。"之所以有阿汗拉布拉宮的建成,都是源於西班牙人和摩爾人的土地之爭。不受地域限制的祖先們在贏得土地、又在百年後即將失去領地時,留下一批沒有地域安身的子孫。在格拉納達這座孤城,對峙了兩百年的戰爭顯得空寂、平靜,摩爾人在絕望中趨於平靜,在平靜中細細修飾着阿汗拉布拉宮。

"最準確的比喻應該是死前細裝,知道死期已臨,卻還有一點時間,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於是就細細裝扮起來。"餘秋雨在文中寫道。也許他們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外界,一切只爲了更好的生活。與其說這是一種無奈,不如說這是一種豁達,毫無意義地殊死搏鬥換來的只會是哀鴻遍野的慘象,而趨於平靜、趨於祥和的生活,最後得到的還可能會是流傳千古的創舉。

除此之外,書中蘊含許多哲理,如《古江本先生》一節中,最好的文化建設是機制,是氣氛,是吐納關係,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和作品。《仁者樂山》中"水邊讓我們享受脫離長輩懷抱的刺激,山地讓我們體驗迴歸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邊的哲學是不捨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知日月。"《北極印痕》揭示了只有避其鋒芒、泄其殺氣才能駕馭事物的道理……

《行者無疆》這本書,是旅行日誌,是文化追溯,是歷史重任。餘秋雨在自序中說:"花那麼長的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城市有資格作終結?"是啊,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在思索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它絕不僅僅是一份記錄,每一處古蹟,都有它獨有的特點,都有它自己的靈性。

"一切達觀,都是對悲苦的省略"人生之於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蒼白,如此無助。然而有意義的人生決不僅限於此,我們都可以成爲"行者"——虔誠地去拜謁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祕的文化;狂熱地去追逐那些滄桑而又光輝的歲月。

《行者無疆》讀後感4

26國,96城。

歐羅巴之行終於結束。

是該出去走走了,於是,我們看到餘秋雨先生不遠萬里,孤獨卻又不孤獨的慢慢從東方走向西方。

我料想,先生一定是先摸着中華文化那盤蹤交錯的虯根,喃喃嘆道:“我太理解你了,你那五千年的光輝,使我着迷,我竟然久久沉醉不能自拔,我不停的在時代交匯點處彷徨彳亍着,想想以前我是那麼努力的去窺探你,發現你,摩挲着步伐去接近你,我更加自豪的是你是屬於我的,我也是屬於你的,因爲,你是我的精神家園,我是你的孩子,你哺育了我,成就了我。但是我——”說到這,先生先是擡起頭,向西方眺望了一下,然後又低下頭說:“我是那樣愛你,可正是我太瞭解你,現在居然有些許審美疲勞般的無聊,所以我的母親,我想出去走走,去西方世界,去拿同樣迷人卻未知的歐羅巴大陸去轉轉。”

寒山寺的鐘聲給了先生最好的回答,於是,去吧。

先生先是來到了意大利的龐貝,他說:“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不錯的,先生居然來到了西方文明之一的古羅馬,把第一站選在這裏也是有深刻含義的,20xx多年前,當東方的賽里斯國的絲綢第一次輾轉多時來到了這片名叫大秦的土地上,歷史也漏出了一絲不爲人知的微笑,在笑什麼呢?是,這比絲綢交易醞釀了一段傳奇,還是在背後另有一段美好故事?嗬,先生倒是不去追究,因爲他早已被龐貝古城的遺蹟所震撼,完善的市政設施,井然有序的道路路痕以及,城門口那個盡職盡責的衛士,直到火山灰覆蓋了全城,他依然精神抖擻的站着最後一班崗。

歐洲總體給人來說是一種自由散漫,散漫的都有一點懶惰,羅馬人的舉家出行,巴塞羅那流浪大街的人聲鼎沸,布達佩斯城內古堡中,那成年美酒散發出的香味使人醉意朦朧。弗羅倫薩莊園,但丁在美第奇家族的宴會之中朗誦《唐璜》,威尼斯的船頭,一代代歌劇家們一直演繹着不朽的傳奇。在美酒與美景中,歐洲人一次次沉醉,迷離,接着又醒來沉醉……

威尼斯總是那麼靜謐,溫婉,如一個溫和老者,訴說着古城的前世今生,同樣的水上人家,同樣的櫓板夢裏尋花,甚至默契到跨過時差在同賞迷人晚霞。這,又何不拭蘇城在歐洲的同胞姐妹?就是這麼有意思,就像羅馬對西安,巴黎對上海,柏林對北京,我們看到,中西文明的相契融合的和諧。

再看的遠一點吧,我們該談談其他方面的問題了,先說教育方面,歐洲的大學之多是世界所歎爲觀止的,不可否認的是歐洲的思想家們對各個大學的建立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如黑格爾,馬克斯韋伯等人,他們用畢生心血,凝聚成歐洲文化史上一個個燦爛的鏽,這又是何等偉大,又何等高尚啊。

我們需要道德,但是我們更需要法律,雖然我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法制建設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那麼,就跟着先生的步伐到北歐去走一程吧,你會無比驚訝,因爲你會發現由維京海盜建立起來的國家法治程度極高,好像展開後儼然就是一副大同社會藍圖。或許,原始法律意識是海盜們在早期的行動約定之中而逐步建立的,又或許,是基督教文明同海盜內部基本法則契合而成吧。不管怎麼說,他們的法律思維確實可以給我們提供借鑑。畢竟,我們的法律體系成型太晚,況且,中國社會是一個固化的人情社會,就像柏楊先生說的一樣,中華文化是一個大醬缸,我們被醃漬的太久,沉澱的雜質也太多。所以,我們應該出去走走了,這一走,不僅是爲自己清理思維,更爲了學習借鑑,爲中華文明提供活力製造源泉。

先生從南歐開始,北歐結束,一路上風塵僕僕,用敏銳的雙眼,掃描着歐洲文明的密碼,一支筆,寫盡社會百態,人間精華。正如先生的書名《行者無疆》含義一樣,路,是走不完的,一個人的路靠我們自己去摸索前進,國家民族的路,還要我們大家一起前行。

《行者無疆》讀後感5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

或許是因爲它的封面吧——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築物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凹凸不平的石頭路,斑斑駁駁,些許潮溼,青苔遍佈,路也並不寬闊。第一次看到這畫面時,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感,反而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感,甚至還有擔憂,始終覺得會有我讀不懂的深沉。

當一貫感性的我終於鼓起勇氣讀完它的時候,我才明白,那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思考。與其說作者餘秋雨是帶着讀者走遍那九十六個城市,還不如說他是帶着讀者的思緒飛遍了九十六座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總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跟隨他,穿梭於他的文字,我有幸成了行者,也努力成爲思者,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一直以來,我骨子裏的懶散,令我懶得長途跋涉,縱使我有一顆愛旅行的心。譬如,我多麼嚮往去歐洲,卻被簽證和飛機票阻隔,被金錢和時間困擾。慶幸,我遇到了它——《行者無疆》。

書中北極圈的旅程是艱難的,然而北極是我個人最嚮往的,冬天最冷的時候闖北極,“艱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因爲看過太多北極圈的介紹,在所有對北極圈的描寫中,唯一讓我驚歎的是,《行者無疆》中提到,在聖誕夜的北極圈,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看來中國人是無處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極圈這樣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溫暖得可以抵禦北極的寒風吧。讀到這裏,我的心在暖暖地微笑……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暢遊了幾萬裏的路,當然不止是爲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爲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地瞭解他鄉文化。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爲榮的資本,但有時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看完整本書,我不停地回顧,不停地追尋,似乎想讓腦中留下更多更多。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如今,讀完整本《行者無疆》,我突然覺得:“行而不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默唸着這句話,咀嚼,品味,感覺還是頗有幾番道理,不由地竊喜起來,這也是我的學習收穫吧,雖然所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遠不止這些。

不是嗎?行者本無疆,學者也無疆,思者更無疆,因此,應該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學會思考,不再浮躁,不再自滿……

以上內容由一對一輔導整理編輯——針對全國中小學開設課外輔導班,輔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成長,輔佐老師更好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行者無疆》讀後感6

羅馬假日

都說羅馬是一座永恆之城,羅馬有着悠久的歷史積澱,歲月蹉跎註定了它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無上的地位和超凡脫俗的價值。走進羅馬,那種偉岸的氣象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羅馬蘊含着歷史的深厚,寧謐與和諧,羅馬本身就成爲了歷史的映照。這樣的城市,常常令其他城市與之相比便黯然失色,自嘆弗如。

羅馬曾經有過登峯造極的鼎盛,那個羅馬帝國的偉岸氣象時至今日仍保留在這座古城的每一個角落,“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它盛極一時的最好證明。羅馬有着輝煌的歷史基調,也有着它沉靜素雅的獨特風格。電影《羅馬假日》中那種輕鬆浪漫的神采已經化爲一種經典傳誦。羅馬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它的卓越不凡,這種獨特的氣質是任何一座城市所無法比擬的。羅馬,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城市。

常年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意大利人無疑便是經受了這種獨特文化的渲染,比不上法國巴黎的浪漫,也絕非英倫式的古典,少了幾分大城市的浮光魅影,以原本寧靜樸素的面貌示人,倒是增添了許多等級,使人頓生肅穆之意。羅馬式的假日,拋卻了許多生活與自尊強加在身上的沉重負擔,使身心得以暫時徹底的放鬆,使靈魂得以迴歸本真,回覆那原本未經雕鑿,渾然天成的面貌,這不能說不是一種境界。

羅馬,以其樸素寧靜的面貌靜靜地屹立在世界一端,養成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性格氣質。據說,那種羅馬式的象牙白色,便是永恆的象徵。

河畔聚會

巴黎,一個集所有優點與缺點於一身的城市,一個將浪漫彰顯到極致的城市。它高傲,它寬容,它在原則允許的範圍內包容、汲取着一切,收納着一切,於是便形成了今日巴黎的氣象。

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閒適、愜意的氣氛,午後的陽光慵懶的照在身上,便深深地歎服於巴黎人是多麼的會享受生活。他們把這種享受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將這座城市建設的無處不洋溢着享受生活的氣質。在巴黎這個地方,時間的腳步彷彿放緩了許多,以適應當地居民慢條斯理的生活節奏。巴黎是悠閒的,但絕不懶散,它遵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急不忙的處理着一切事物,鬆弛與緊湊的生活方式相結合,造就了巴黎獨特的魅力。

巴黎人是真正會享受生命的人,他們的生活用“享受“兩個字就可以完全概括。在他們看來時間就應該是在進餐、散步、喝咖啡中悠閒度過,這樣的人生纔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這座城市浪漫悠閒的氛圍感染了每一個生活在這裏的人,他們匆忙的腳步放緩了,緊張的神經放鬆了,從而進一步適應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就連前來這裏旅行的人們也不由放緩了腳步,沿着河畔一路細細地品味巴黎的格調與品味。

巴黎是寬容的,但決不縱容。巴黎人也是如此。正因爲它的寬容,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盧浮宮這些格調迥異的曠世作品才能相依相存,坐落在同一座城市中,形成了一幅奇特而和諧的畫面,共同給這座城市以自己的方式添光加彩。當然,在那些些許的突兀剛剛形成的時候,也曾招來過鋪天蓋地的聲討,甚至是謾罵。埃菲爾鐵塔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但時間的流逝最終將所有的不和諧轉變爲和諧,更何況巴黎人原本就有着一顆寬容的心,他們從不躲避自己所厭惡的東西,從來都是大膽地直視着,嘲諷着,謾罵着,直到某一天,那些嘲諷者停止了對建築的嘲諷,轉而嘲諷起自己的眼光,那便是這座建築最終經起了時間的考驗,轉而昇華成爲巴黎中的一員的證明。所有的攻擊、侮辱此後便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有屬於這座城市嶄新而美好的歷史篇章。巴黎,以自己的寬容,爲自己迎來了世界的喝彩。

於是人們便記住了巴黎這個名字,它讓時間爲之停留。

《行者無疆》讀後感7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堅持讀書,就是積累天才的一個過程。《行者無疆》便是一本好書。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只因爲一個執着的信任,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爲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這種霸氣,也是我喜歡《行者無疆》的原因。

不得不佩服餘秋雨先生,這位著名的學者,走過了26個國家96個城市,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他在全書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更勝餘秋雨以前的幾部著作,筆觸比《文化苦旅》更優嫺、比《山居筆記》更開闊、比《千年一嘆》更從容。也還好餘秋雨先生是一位善於寫作的人,把他的思考與見解寫在《行者無疆》上,我今日纔有幸讀到這本著作。這本讓我收到啓迪的著作。如果我是諾貝爾評獎人,我真想給餘秋雨先生頒發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一名旅遊愛好者,我很喜歡到有不同特色的地方去,目前雖然我也去過不少的地方,可是,自從我看了《行者無疆》,我才知道,什麼是旅行,什麼是旅遊。旅遊跟旅行的意義是不同的,在馬賽,餘秋雨先生在一碗熱騰騰的普羅旺斯魚湯中思考着主流與逆反的關係;在瑞士,他在滴滴答答的手錶指針中,談論着中國人追求名貴的心理……這思考的深刻性,並不是常人所能達到的,這本書所達到的境界與價值,是我說不清的,這也是我偏愛它的原因,這本書所引發的思考,也引發了我的思考,這也該引發社會的思考。

吸引我的不僅僅是這本書所達到的思想境界,還有那讓人歎服的惟妙惟肖的寫作手法,我感覺自己並不是在看書,而是已經被餘秋雨先生帶進了歐洲,從歐洲最南端的亞平寧半島直到冰天雪地的納維亞半島,走過了龐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沖天火焰,穿過西斯廷教堂中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下的廳堂,與他一起去那26個國家96個城市。這就是《行者無疆》更神奇的地方。

我喜歡這本書,它帶給我很多東西,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寶貴的感受,這本書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還給我精神上的衝擊,彷彿感受到那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的感覺,讓我受益良多,因爲這本書,我喜歡上了餘秋雨的其他作品,來年,我要把它們通讀,我會不斷吸收,不斷積累。

《行者無疆》讀後感8

前言

首先祝大家端午節快樂下面進入正題。

我以前並沒有讀過類似於《行者無疆》這樣的遊記,所以第一次讀,甚是喜歡,而且感觸頗深。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深層意思——就是行萬里路其實就是在讀萬卷書,並且行萬里路的方式更加讓人深刻,還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才疏學淺。認識到了在知識這條路上自己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大師就是大師,餘秋雨先生的這部作品,無論是從敘事方式、寫作方法、還有知識覆蓋面上都很完美,不深不淺,結合樸實的語言,讀起很舒服。而且餘秋雨先生的確是一個極有思想力的人,他去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帶着目的去的,而且這種目的恰巧讀者們也都很感興趣,比如去了解弗羅倫薩的藝復興,瞭解德國的二戰思想,瞭解瑞士的中立思想等等。而且再加上先生豐富的知識儲備,致使在每一個節都可以讀到一些讀者們自己不知道但卻很感興趣的知識。所以這本書僅僅只通過字就讓我看到了世間許多很美好的事物,使我產生了無限的嚮往,同時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動力。書籍真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接下爲大家分享我感興趣的幾個段落

"記得早年在一本書上讀到,有一次費希特患病的夫人出現了危險的症狀,他本該留下侍候,但原先約定的一次重要的演講不及推掉了,只得忍痛前往。沒想到等他心急火燎地回,夫人的病情居然有所好轉,他激動地流着眼淚與夫人擁抱親吻。人們說,正是這種擁抱親吻使他傳染上了夫人的病,而且因此去世,現在我看着他們夫妻倆的合墓,世間多數廣場演講者的家裏,總有一位妻子等着,等得非常殷切,絕不會不等他回就獨自離去,一次次等待,直等到長眠在一處。"這是餘秋雨先生去德國瞭解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思想時寫的。這位大豪死後沒有華麗的墓地,只是與她的妻子一起合葬在普通的墓地中(甚至稱得上是簡陋),而且先生還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找到,德國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埋葬在哪。這一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沒有錯我學識有些短淺,只關注到了愛情。總有一位妻子等着,等得非常殷切,不是因爲血緣關係,更不是因爲功名利祿,只是因爲愛。這讓我想到了顧城的《多想愛》。忠貞不渝的愛情是人世間最美的經歷。

"那年月瑞士實在讓人羨慕。我曾用這樣幾句話描述:人家在製造槍炮,他們在製造手錶,等到硝煙終於散去,人們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設定的指針,遊走在世界的手腕上。"這是先生在瑞士寫的,這個國家沒有什麼名人,也沒有石油等名貴礦物,只因它免除了戰爭的消耗,(fsir)所以幾百年平穩發展,變成了世界上富裕的國家。先生的這幾句話描寫的貼切至極。

先生中描寫了許多非常華麗的風景建築,讓人神往,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聖家族大教堂,這個教堂位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已經建了100多年,他的設計師——高迪。用一生的時間去建造這個教堂,卻只建成了這個教堂的外立面,他的學生還在繼續這項偉大的工程,預計20xx年,高迪逝世100年之際教堂可以完成。

一個人的意志力竟可以強大到如此地步,我敢肯定他在建造這個教堂時絕對沒有考慮時間,只是專心於建造,把每一處做到最好,做到極致。以至於時間都無法阻止他的腳步。這應該就是夢想的真正力量。

由於篇幅問題,我只選擇了讓我印象深刻的三部分做闡述,說實話,我感覺我這連闡述都算不上,和人大家比起,我這最多算是照抄。但是這本書真的很好,推薦大家去讀,而且我日後還會去讀餘秋雨先生的其他作品,到時候會逐一推薦給大家(給大家照抄,哈哈),希望我們一起努力。再次祝大家糉子節快樂!

《行者無疆》讀後感9

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灑在書上,坐一把藤椅之上,手捧一杯淡淡的香茗,靜靜地品讀那一行行深沉的文字,思緒也飄向了那個古老悠遠的大陸……

行者無疆,走進冰島,去探尋那微小得被遺忘的島國,去感受那如童話般的冰清玉潔,那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安詳,去體會那冰天雪地中的乾淨純潔,冷寂小鎮中的樸素古老,去感嘆他的美麗與神祕。

行者無疆,走進埃爾蓋,體會那五百年前的神祕酒窖,感受其中淡淡的涼氣、黝暗的光線、深長的走廊,原始古老的桌椅,品味那琥珀紅色的陳酒在燭光下的晶瑩剔透,那窖下濃郁香醇的幽幽酒香和一個國度地下獨特的意韻風情。

行者無疆,走進羅馬,體會它歷史的興盛衰亡,體會那個橫跨歐、亞、非三洲氣勢非凡的大國在幾代昏君手下被燒掉大半,被蒙上陰影,帶着他曾經的風光與輝煌走向滅亡,只留下野草冷月,斷柱殘石,只留下一片令人嘆息的廢墟。

行者無疆,感受到的是一個個純淨透明的世界,徜徉於其間,走過那神祕的南歐、美麗的北歐,細細品味一座座小城曾經的燦爛輝煌,追尋那段滄桑的文明與歷史。

《行者無疆》讀後感10

荒涼的大漠上傳來了陣陣的駝鈴聲,而希臘的愛琴海早已開始擁抱太陽,品嚐過甘甜的尼羅河水,仰望過高大肅穆的法老的神像,沉迷於這個黃金的國度,但心中嚮往的,是那片蔚藍的海洋……

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探,互猜互損中,有人則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之間。這便是流浪者,這就是餘秋雨先生。遠赴歐洲,他的足跡遍佈每一寸土地。在這兒,他領略到了生命的絕跡,荒蕪中的一朵荼靡——龐貝古城,開的絢麗,開的美豔,亦開得絕望;見證了那堪稱偉大的城市,帕特農神廟靜靜地佇立一方,嫩綠的橄欖煥發着生機,這所不需要燈光點綴的古城,在這墨黑的夜中,安靜得偉大;然後,就是佛羅倫薩了,那個傳奇的家族,那個自由的年代,令人深思……

漫步入佛羅倫薩的大街,處處都是那個神祕的標誌,那是屬於一個家族的榮耀,屬於一個城市的榮耀,更是屬於一個國家的榮耀。這就是美第奇家族,佛羅倫薩的掌權家族,文藝復興的推動者,世界著名博物館只是他們的私人展廳。這個家族,輝煌卻又平凡。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們家族的兩個掌權者——羅倫左和科西莫多,一個英雄和一個智者。智者的智慧在於藏拙,在科西莫多在位期間,家族低調到了極點,他們努力將自己融入市民,不鋪張,不浪費,有的只是低調的奢華,平凡的背後就是平安,科西莫多懂得這個道理,他不願做上帝的寵兒,只願在自己的角落安靜得綻放,平靜如斯,一去終年,莫不改。

如果說科西莫多是懸崖上安靜的野百合,那羅倫左就是帶着尖銳荊棘的紅玫瑰,在血與火中,熱烈的綻放。他生於亂世,於國家危難中降臨,隻身赴敵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換來了佛羅倫薩的新時代,那是獨屬於羅倫左的時代,蓋世的英雄,無上的榮耀,金錢,地位,美人,這些常人想得到卻又不能得到的他卻輕易掌握,人生的巔峯就此來臨。就連上帝也微笑着爲他敞開了一扇門。

可幸福往往也是災難的開始。巨大的光環迷亂了世人的眼,讓他們內心的嫉妒猶如野草般狂長,逐漸吞噬了理智。無盡的猜忌,滿心的嫉妒瀰漫了這個自由的城市,本來的善良也成了僞善,再加上小人的猜忌,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偌大的家族就此開始走向衰敗,滔天的財富也救不了這個昔日輝煌的家族,只能眼睜睜看着它走向沒落。猶如傍晚的夕陽,在地平線上進行最後的掙扎。經此事後,佛羅倫薩的居民似乎也變聰明瞭,可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佛羅倫薩再也沒有科西莫多,也再也沒有羅倫左也在也不會有昔日的美第奇家族。當往事隨風而逝後,留下的只是那恍若符咒般的字母和人們心中模糊的記憶。

我欣賞科西莫多,我欽佩羅倫左。可美第奇家族,卻令我肅然起敬。這便是文化的魅力,於不動聲色中掌握全局,握着命運的提線,締造着一個又一個傳奇,用時間爲他們塗上最精緻的油彩,歷經風霜,由後人高高的仰望……我想,這就是餘秋雨先生不辭辛苦,風餐露宿也要用足跡感受這片土地的魅力。這或許也是行者無疆的真正含義吧!那就是流浪者從不問腳下,只知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