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了凡四訓 讀後感

了凡四訓 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了凡四訓 讀後感,請參考!

了凡四訓 讀後感

  了凡四訓觀後感

《了凡四訓》是明朝時期袁了凡爲教育後代子孫而留下的家訓,原名《戒子文》,對於被後人所拍成的電影,我受益匪淺。了凡先生平生是個人盡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許多善事,因此也頗受人們的尊敬。他教育我們,人的命數是有限的,應當多多行善積德。但對於極善極惡的人,命數卻不能約束他們。因爲極善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善事,那麼他原本貧窮的命數就會因爲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變得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如果平生做過許多惡事,即使他的命數是大富大貴也會因此變得一窮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勸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數,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點啊!了凡先生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他年輕時曾有位道長給他算了一卦,那道長所算的和他命運要經過的也都相符,道長曾說,他命裏無子。但因爲了凡先生積善太多,命數改變,了凡先生幸運的得下了一個兒子。他認爲:命運分先天和後天,先天命運是上天註定的,而後天命運則是由先天命運轉化而來的。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好的方向轉換;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命運便會因他而改變,往壞的方向轉換。所以,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則又做了補充,應竭力行善,竭力斷惡。善也有大小善之分,雖說大小善都是積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傳有個縣令,無意中被黑白無常錯勾了魂,閻王便讓牛頭馬面稱他一生的功過,結果功大於過。縣令感到奇怪,他平時並沒有做很多好事啊。閻王說:“你曾阻止凡間皇帝動用百姓興修水利,勞民傷財,雖未攔下,但你一念之間爲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善有時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萬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爲一人,而大善則爲天下人。所以,我們也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看完這短短的視頻,我原本浮躁的心也歸於平靜了,我由此領悟了很多,我也會努力,做一個行善積德的人。

  讀《了凡四訓》有感

我在高中時讀的《了凡四訓》,當時就對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觀點有深深的認同感。長期以來,我總是對這世界上的種種不公平很深的厭惡,因爲我自己也因爲戶口和其他原因遭受到了種種我自認爲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不願意承認這些不公平與生俱來。對不公平的思慮使我成天神魂顛倒。因而《了凡四訓》給我提供了思想的出路。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命運雖有定數,但是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唯一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佈施。

也許你會不同意這個說法。很多惡人也是家財萬貫啊,對吧。但是我想說,即使這是不對的,我信它至少沒有壞處:一旦我相信了這個觀點,那麼我便不會再作惡。因爲我知道我自己的惡果會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會會少一些作惡的人。

然而大多數時候是沒有人懷疑行善的重要性的'。即使你不知道我們爲什麼行善,你的良知也會告訴你這樣做。這時,就有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如何行善?

按照佛家的說法,行善,即佈施,有法佈施,財佈施和無畏佈施三種。法佈施是將善知識傳授給他人,讓他人心生歡喜。財佈施,顯而易見,就是將自己的財富貢獻給他人。最後的無畏佈施,是安慰衆生,是他們脫離對事物的恐懼。

行善看似很簡單,分類也的的確確很簡單。但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對行善踐行卻告訴我,行善並不是那麼容易。原來我總是以爲,給別人講講題,幫他們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佈施,而且還是果報最多的法佈施。作爲學習比較好的我來說,這也不難。但是隨着學習負擔的加重,加上進入清華後排名的落差,讓我很難適應。我找不到行善的機會了。

真的沒有了麼?

還是,我的我執心讓我必須要比別人強,纔有時間,纔有心情,去佈施?

然而佈施不是居高臨下的。

進入清華以後,我的我執嚴重到連和他人交流都有問題的地步。我經常獨自一人,經常在腦海裏翻山倒海一樣想着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羣優秀的人裏,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但願意識到會加速問題的解決吧。

最後我想引用我們高中化學老師的一句話:如果你們以一個平凡人的心態去做事情,那麼你什麼事情都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