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你別無選擇讀後感大綱

你別無選擇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一個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非凡注重被關注,所以他經常壞日子,挑釁挑起麻煩,不準看性能特別關注來自父母。小編給大家提供了你別無選擇讀後感,歡迎閱讀和參考!

你別無選擇讀後感

  你別無選擇讀後感(一)

王蒙在爲劉索拉的小說集《你別無選擇》作的序裏這樣說:“劉索拉的小說在1985年出現是一個先鋒性的,並非偶然的現象。它的內容與形式都具有一種不滿足的、勇敢探索的深長意味”。這種評價恰如其分。《你別無選擇》一出現就引起廣泛注意,正在於其內容與形式上的先鋒性。內容上的先鋒性是指作者敏銳地感受、把握住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並且真實地把它表現出來:自信與自卑,追求與迷惘,無所畏懼與無可奈何,奉獻精神與放誕的人生態度,……這是一種時代情緒,它不僅僅屬於那羣大學生,而且屬於一代中國青年。劉索拉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給自己筆下的那些人物、那種生存方式以充分的理解。

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正是與對當代青年獨特精神面貌的表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賈教授和金教授這兩個形象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社會力量。以正人君子自居的賈教授代表保守、頑固的傳統勢力,才思敏捷、風度瀟灑的金教授代表寬容與探索的現代精神。這二者的對立與統一構成了那一羣青年的生存背景。在這個背景上,不同的青年形象體現了當代青年精神面貌的不同側面,李鳴、馬力的無聊;森森、孟野的反常規與追求超越;小個子的由認真、刻苦到失望;石白帶有神經質的固執;董客古怪的思路與爭取參賽資格時的庸俗;等等。而他們作爲一個羣體,則比較完整地展示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小說最後讓森森在國際作曲比賽中獲獎、得到世界的承認,讓賈教授的門生石白轉而傾向於森森和孟野,讓無聊透頂的李鳴決心不再鑽回被窩,都體現了作家的思想傾向和價值觀念,說明作家對自己這一代,對未來充滿信心。小說形式上的先鋒性並不在於那種打破時空界限、輕鬆自如、意識流式的敘述方式(這對於當時的讀者來說已經不新鮮),而主要在於具體描寫中的變形與誇張,以及嘲諷、揶揄、幽默的筆調。

當然,這兩方面往往統一在一起。變形與誇張的描寫俯拾即是:金教授講課吃花生米,卻往嘴裏扔進粉筆頭。因爲馬力聽他彈琴時打了個哈欠,他就站起來滿面笑容對馬力鞠躬:“祝您健康!”教鋼琴的教授老太太給“懵懂”講彈鋼琴的“力度”時一連打了“懵懂”五拳,“懵懂”忍不住回敬一拳之後,她便認爲“懵懂”理解了“力度”。馬力給自己買來的書畫藏書章還附上借書卡。董客經常發那些沒有邏輯性又似乎很有邏輯性的高論。……

所有這些描寫用現實生活的尺度來衡量都很難說是真實的,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卻又是最深刻意義上的“真實”。正是這種誇張與變形才把兩位教授的獨特個性和青年學生那種獨有的苦悶、無聊、莫名其妙的情緒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來。“真實”往往通過“不真實”來表現,這是藝術的辯證法。

小說特有的那種引人發笑而又耐人尋味的魅力,主要來源於這種變形與誇張。嘲諷、揶揄、幽默的筆調一方面來自於某些帶有“惡作劇”色彩的描繪——比如寫李鳴只做兩分鐘的`習題“就想去上廁所或喝水”,說石白學了七年和聲學但其和聲“用在作曲上聽起來像大便乾燥”;另一方面來自於敘述語言的機智與俏皮——比如:“你再幹也是白費,也超不過巴赫。超不過巴赫你就成不了大師,成不了大師你就超不過巴赫。超不過巴赫你只有慚愧,你只有慚愧但不能超過巴赫”,“你認爲的創新只不過是西方玩兒剩下的東西,玩兒剩下的東西再玩兒就未免太可笑,玩兒沒玩兒過的又玩兒不出來”,等等。

嘲諷、揶揄、幽默的筆調本質上是小說總體情緒的直接顯現,同時又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你別無選擇讀後感(二)

比如一個多子女家庭的小孩兒,又特別渴望被關心被重視,那麼他往往壞得不得了,挑釁搗亂,以出格的表現博得家長的特別關注。我覺得《你別無選擇》中李鳴們的心理與此差不多,不過高級一些,他們渴望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這個發生在20年前藝術院校裏的故事,現在來看還是那麼新鮮好玩。每個人都酷酷的,有些瘋狂有些反叛,套用現在一個名詞叫“另類”。李鳴鬧退學,最終也沒退成。石白能引經據典地對老師講錯的半個字予以反駁。馬力把私人圖書整理得像公共圖書館,連借書卡都不缺。森森一天到晚砸鋼琴,邊喊“媽的力度”。孟野經常鬧失蹤,娶了個愛情瘋子的老婆,要求學校開除他,然後與其一同流放邊疆。僅有的三個女生同樣神經質,一個嬌滴滴得像只貓,時不時喵兩聲。一個瞌睡大王,整日處於“懵懂”狀態。還有一個女生算優秀,卻被幾個男生同時狂追,她也來者不拒。

總之,所有的人都脫離了生活常態,窮折騰。在表面的混亂中,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音樂作曲,除此以外別無選擇。劉索拉的小說,情節性不強,幾乎寫的都是音樂人的一種狀態,有北京人神侃的風味。今天這樣的小說很多,但不及劉索拉的雅。往往流於痞,動輒性呀xx什麼的,再加上粗話連篇,讓人作嘔。其實,屬於年輕人的一股子反叛勁頭、鬧騰手段,從前和今日差不多。區別在於,李鳴們的反叛帶着一種理想主義色彩,他們有追求充滿激情,是成功前夜的躁動。

而今天很多年輕人的反叛,卻有一種頹廢的情緒,生活太優越了,用不着追求,無所事事,所以瞎折騰。簡單地說,劉索拉更偏重於精神,而那些人更偏重於物質。意境高低區別在於此。好像是個巧合,20年後的今天,當文匯出版社再次出版了《你別無選擇》及那些音樂小說的姐妹篇《藍天綠海》《尋找歌王》時,書中描寫的那些反叛形象們都已成就爲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了,而且他們將在2006年首次相聚德國,與歐洲最高水平的現代室內樂團合作,音樂會首演以《你別無選擇》冠名,擬做世界巡演,也將回到中國,這肯定是劉索拉當年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