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暑期讀物《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000字

暑期讀物《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導語:《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讀物《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1;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蘇菲是個14歲的挪威小丫頭,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着小女孩的小日子。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作者喬斯坦。賈德,這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採用偵探小說的構思,藉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擡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喬斯坦·賈德帶着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年少的蘇菲跟隨着一封封神祕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彷彿如蘇菲一樣沿着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闢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爲之一振。我們沿着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祕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之高。但更令我們歎爲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嫺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彷彿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於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於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後,穿梭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面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心中的崇敬之情,啓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展的工業推動着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揮到了及至。而後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鉅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紛繁複雜的各種“主義”也按時間先後一路噴涌了出來。理性主義,知性主義,浪漫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馬克思主義,超自然主義等等。另外,作者爲了折騰書中人物蘇菲,甚至還讓小紅帽,芭比娃娃,泰迪熊,米老鼠等卡通人物時不時突然亮相。

先人把一個又一個不解的哲學命題留給了後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傳世佳品賜予我們。哲人用藝術的口吻教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感染靈魂。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珍貴的鑑賞之道傳授於世。賈德是繼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的確確是嶄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幻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賈德使我們有幸一睹哲學之貌,願他的後人能見哲學的精髓!

《蘇菲的世界》之所以在創作出版後不久就成了暢銷書並被譽爲名著,除了本身內容真才實學外,可讀性和趣味性強也是關鍵因素。總結起來有兩大點,一是書中闡述哲學觀點後必舉生動例子;二是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蘇菲其實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另外一本書裏,而這另一本書是一個住黎巴嫩的少校寫給他女兒的。但蘇菲和創造他的少校,以及少校的女兒卻又都是在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而且在書中,筆下人物與筆下人物經常互動。

除了哲學外,《蘇菲的世界》還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識。比如“觀測太空”的那段知識就讓無知的我在驚訝中瞭解瞭如下不可思議的常識:“我們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從前的太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現在的宇宙是什麼模樣。我們只知道它當時如何。當我們仰望一顆距離我們有幾千光年的星球時,我們事實上是回到了幾千年前的太空。

因爲我們眼中所見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現,這些光波需要時間才能傳過太空。我們可以拿打雷來做比方。我們總是在看見閃電後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是因爲聲波傳送的速度比光波慢。當我聽到一陣雷鳴時,我聽到的聲音事實上已經發出了一會兒。各星球間的'情況也是這樣。當我看到一顆幾千光年之外的星星時,就好像見到幾千年前發出的‘雷聲’一樣。”

縱覽全書,一些出自各個年代哲學大師的妙語也是層出不窮。摘抄幾句如下:

“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神奇,心中也越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它們向我證明: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所謂哲學的問題就是每一個世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的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薩特”

更重點的一句是:“閒散是天才的理想,懶惰是浪漫主義者的美德”。這句話極其讓我開心:看來我既是天才,又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了。嘿嘿!

作爲一部世界名著,在其接近尾聲時也曾帶給了我一段令人咋舌的情節。蘇菲的密友喬安在蘇菲的生日派對上和其男友眉來眼去,然後又當着自己的父母和蘇菲衆親朋熱辣接吻,最後乾脆和男友滾到草叢中盡享水魚之歡去了。喬安的父母非但一點也不臉紅,而且當爹的還非常自豪地來了句:“有其父必有其女啊!”身爲挪威人的作者,臨了兒也怎麼都不會忘了向全世界讀者展示一下北歐性開放從娃娃抓起的文化。真是不可思議!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2:

前不久,看過一部經典的電影,名字叫做《達芬奇密碼》>,它講的是個奇異的探索耶穌後人的故事,裏面耶穌的後人就叫做蘇菲。一個美麗漂亮的公主,擁有對所有認知東西的敏感程度,她的敏銳的知覺讓我欣賞,她的處事不驚讓我敬佩,她的美麗善良又讓我喜歡。所致當老師佈置這個作業之時,我毫無疑問的選擇了閱讀<<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因爲時間太短暫,我花了幾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太多了,結果什麼也沒發現,記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構思。書的開始幾章,不覺得有什麼異常,但越往下讀,越覺得詭異,彷彿作者也有預料不到的結尾似的;尤其是那個哲學宴會,真是個悲慘的結局,也真是個奇怪的想法。這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竟然漸漸察覺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這種察覺又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種角色的反抗,一邊是虛幻的,因爲它和角色一樣,存在於少校的內心;一邊又是真實的,因爲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獲得了成功。被創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創造出的世界,同時也逃出了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使人有一種糊塗的感覺,真實其實就是虛幻,二者無法分開。小說原本是虛幻的,就必須用心去承認小說裏所謂的現實世界,唯有這樣去讀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說中,體會書中任務的喜怒哀樂,激起共鳴,最大顯得地去體會作者地原創動機。可是當我把小說中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竟然搞出了原來的世界也是虛幻的現實。在那一刻,衝擊在心間的感覺竟是昨天已成虛幻,一切事情在我腦海中好像都變得千奇百怪,一個又一個的版本在腦海中浮現,到底那個版本是真?這好似看美國的恐怖片,總會給人驚聳的感覺。剎那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誰又該是我,最可怕的是連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證明呢……。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衛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着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問,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

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可這本書看過以後,我卻不爲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爲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讚歎,而是隻有恐懼。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份,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馬克思無疑是最偉大的。書中並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這是值得學習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貢獻,他在這個領域,他在那個領域,這些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的。誰能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受時代和環境的限制?誰能說,他們那一個不是用盡了心智和頭腦。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沒有古人的失敗與繆誤,又何來今天的成功與真理,這些都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