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大綱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1

週末,我在暖暖的陽光下,捧着《魯濱孫漂流記》,聚精會神地讀着。讀完後,我深深的被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孫感動。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魯濱孫癡迷於航海,爲了尋找自己的航海夢,最終踏上了航海的路途。然而,在一次海難中,他被巨浪衝到了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魯濱孫克服了各種困難險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造住所,馴養野山羊,種植糧食,並且用頑強的意志一個人獨自生活了20多年。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在這個故事這麼長的時間裏,主人公魯濱孫,不僅要戰勝飢餓疾病,更要克服寂寞和孤獨。在困難面前他總是樂觀地去面對一切,不放過每一個可以讓他生存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他或許也曾經逃避過,害怕過,也想過放棄過,但最後戰勝了自己而獲得了生的機會。他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出來,是他百折不繞的毅力,魯濱孫在荒島上二十幾年靠的就是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的精神。假如魯濱孫沒有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就不會去勞動,那麼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也有在荒島上病死的可能。

我想:我們作爲新中國的小學生也應該向主人公學習,要勇於向困難挑戰,打不垮,壓不彎,壓力越大越要堅強,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嶄新的自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我們要勇於向困難挑戰。古往今來,無數成功人士都有過失敗和挫折的經歷,但他們在坎坷中不斷前進,最後獲得了成功!海倫·凱勒就是其中一個。海倫·凱勒19個月大的時候,患了重病,失去了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殘疾人,她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考進了哈佛大學。遇到困難時要坦然接受,不要逃避,更不能放棄。纔會走出困境,開闢新的天地!要知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

魯濱孫真的是好偉大!那樣艱難的處境,他都一一克服,創造出生存的奇蹟!相對於我們的學業來說,荒島生存要難的多,難道我們不應該向魯濱孫學習,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取得好的成績嗎?

《魯濱孫漂流記》給我們的啓示是:要樂觀的面對生活。遇到困難,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不抱怨,不放棄,努力去克服。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2

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魯濱遜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的每一年,我們都是有目共睹的。是他的志氣、是他的毅力,是他的勞動,支持他活到了現在。他就是那個笑得最好的。

28年!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超人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的堅強意志體現了出來,對生活的渴望,激發了他的潛能。他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慢慢的有了小房子、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王國。

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人生就像在大海上的航行,有時碧波盪漾,有時狂風惡浪。當危機到來時,我們不能慌張和退縮,要臨危不懼。魯濱孫正是有了這種臨危不亂的勇氣,才能在與叛變水手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化險爲夷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荒島上連個陪他說話的人都沒有,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3

寒冬臘月,寒風呼嘯,雖是如此,但家中卻滿溢書頁的清香、家庭的溫情。明黃的檯燈下,我與媽媽正專心致志地同讀這本書——《魯濱孫漂流記》。不知不覺中,我倆就身臨其境般地跟着魯濱孫來到了荒島……

熱愛冒險的魯濱孫乘船冒險.可不幸的是,海難突然而來,同伴們一個個遇險,而魯濱孫在困難中倖存了下來。來到一個荒島,這個荒島既偏僻又荒涼,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下,魯濱孫並沒有退縮,而是很樂觀地去面對生活、解決困難。魯濱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荒島上種莊稼、蓋房子、蓄養牲畜、四處闖蕩,歷盡了磨難。在經歷了野人食人族、俘虜之後,魯濱孫從食人族手中救下了一個原住民,由於當天是星期五,因而給這個人命名爲“星期五”。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在一個荒島裏生活這麼長時間,魯濱孫是怎麼知道星期幾呢?這就是魯濱孫的智慧所在了:他在木頭上刻下一個個痕跡,以計算時間週期。後來,魯濱孫以總督自居,成爲荒島的統治者。但魯濱孫很想回到他的家鄉——英國,他着迷般想辦法走出這個荒島,經過一次次的努力與失敗,並協助經過荒島的英國航船平定叛亂的水手後,他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再進入文明社會後,魯濱孫依靠巴西種植園的收入成爲富翁,並娶妻生子,過着安定的生活。

一書完,我和媽媽都還沉浸在生動精彩的故事情節中細細品味、回憶。“魯濱孫真堅強!他竟然在條件如此落後的荒島生活了28年!”我不禁感嘆道。媽媽點點頭,說:“是啊,這是一種多麼樂觀的生活態度啊!”我細細地咀嚼、品味着這句話的內涵所在,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不是嗎?樂觀——正是一種生活態度啊!倘若沒有魯濱孫的樂觀,他就沒有活下去的信念,自然也熬不過這28年;倘若沒有魯濱孫的樂觀,他就不會想辦法制造工具,利用工具來生存;倘若沒有魯濱孫的樂觀,他就不會在蠻人面前英勇奮戰,爲自己奪得一方土地……有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能在困難面前保持絕對的冷靜,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把握命運。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了社會上的種種現象:“現在的人,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要死要活。什麼‘高中生壓力大至抑鬱’‘初中生考試失利而想不開’‘因工作下崗無法謀生而走上不法之路’……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媽媽嘆了口氣:“唉,是呀,現在的人都沒有良好的抗壓能力以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關鍵還是‘心態’問題啊!倘若,你就是文中的魯濱孫,你會怎麼做呢?”我想了想,慚愧地笑了笑,說:“我想我肯定沒有魯濱孫這般堅強與魄力,或許我還會害怕得哇哇大哭呢!但我要向他學習,遇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我一定會勇敢、樂觀面對!”我和媽媽都笑了。這個溫暖且充滿情趣的夜晚就在我與媽媽的夜談與歡笑中度過了。

樂觀,是一種生活態度;樂觀,是一種高尚品質;樂觀,是一個生活的轉角;樂觀,是一個命運的選擇。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生活會充滿陽光與微笑。讓我們用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去跨過生活中的每一座“山”,用獨特的眼光去欣賞每一處“山頂”的風景……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4

20xx年12月《荒島餘生》在美國公映;20xx年8月,我在同學家看了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荒島餘生》,那時我20歲。這部電影我反覆觀看了好多次,一個人,兩個人,到最近一次和我的兩個孩子一起重溫了這部電影。20xx年12月我首次閱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時我37歲。

如果,我們每個人曾經或現在就活在自己內心的那座孤島上,那我這十七年的“漂流”,我們又到了哪裏?也是否遇到過經過身邊的航船、鯨魚或自己哭泣的倒影,還是也學會了自耕自種,豐衣足食。讀這樣一部故事,讓我不得不拿電影《荒島餘生》來做個比較。

魯濱孫從成年就是一個嚮往冒險與奔跑的年輕人,家庭的殷實,父親的勸慰均不能讓這樣一個人滿足現狀。一個人,帶着內心的狂野,與素不相識的人漂泊在海上,大海上幾經風浪,遇海盜,做家奴,又在巴西經營農場,生活漸漸向好的他,還是不能讓自己守心一處。又一次出海,十幾個人遇難,魯濱孫遇險獨自存活在一座無人的小島上。

電影裏的查克,身爲聯邦快遞的高級工程師,事業蓬勃,前程似錦。一次次的穿梭於國際件的快遞航班中,爲工作,站在莫斯科的車間不知疲倦的拔高工作效率。與未婚妻的婚約一拖再拖。直到帶着牙痛,於夜間的一次航行中飛機失事,落入一座孤島。

魯濱孫發現自己倖存於一座孤島,他沒有停歇去想自己的不幸,而是用自己求生的本能,一次次的將失事貨船的物品搬入島上。有火藥、鳥槍、衣物、酒、餅乾和一點糧食。接着就選擇居住點,挖山洞、搭窩棚,做好安全與隱藏。(在當時的年代,島與島之間經常有食人的部落出現);爲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從不停歇的狩獵、耕種、編織、製陶,砍伐。直至自己完全像個野人,身穿獸皮經常一個人開墾荒地、飼養野物,這對他來說舉足輕重。幾次從失事的船中找到的金幣,是這座島上最沒用的東西。從上島一直到可以自足,從不停歇的用去了他5-6年時間。書中沒有多少筆墨描述他悲慘的內心掙扎。相反,魯濱孫從沒想到過死,內心的鬥爭只是對自己是不是一個基督徒從懷疑到堅持相信。如果什麼是他一直活着的信仰,那就是繼續好好活着。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很能說明一個人獨自生活久了的內心變化:“在造物手中,人生是怎樣一個光怪陸離的東西啊!在不同的環境中,人類的'感情怎樣變幻無常啊!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願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膽戰心驚的。現在我自己就是一個最生動的例子;以前我覺得我的最大痛苦就是被人類社會所擯棄,孤身一人,被無邊的大海包圍着,與人事隔絕,被貶入一種寂寞的生活之中,彷彿上天生認定我不足與人爲伍,不足與同類並列似的。我覺得,假如讓我見到一個人類,那就不亞於使我死而復生,那就是上天所能賜給我最大的福氣,僅次免除我人間的罪孽,登上天堂。而現在呢,只要一疑心到可能看到一個人類,我就會全身發抖,只要看到一個人影,看到有人到島上來的不聲不響的痕跡,我就恨不得鑽到地底下去。”魯濱孫在島上的27年的歲月裏,可以說他完成了與整個世界的翻轉。自己成爲對這座孤島的主宰。作者甚至給了魯濱孫更好的饋贈,就是“殖民”。可能這座島已經習慣了有人每天供養吧,在魯濱孫走時,還是因事留下了幾個英國老鄉在島上。魯濱孫從沒有放棄活着的信念,使他再次回到了英國老家。

當查克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身處孤島。各種身體、精神、心理的不適與恐懼很快侵襲而來。在這種生死時刻,一個人的求生本能,讓他很快意識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電影裏的這座小島沒有什麼動物與異類。也有一座相識的小山,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起初失事飛機中的一些快件被衝到海灘,他還是用工作般的責任,收留了這些盒子。因爲飢餓、口渴,查克必須去覓食。最有趣的是查克逐漸學會石器時代的本領,成功用利石撬開椰子、磚木取火成功後對着熊熊烈焰,那種像是戰勝了一切的神一般,對着夜色中茫茫的大海宣泄着從沒有過的驕傲。他找到了一個可以棲身的山洞。在孤獨中他打開了幾件包裹。一個排球“威信”成了他唯一的傾訴。查克想到從島上逃走,可近岸的海浪不放他走。查克想到過死,他把一根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木頭上了絞刑,看看自己編織的草繩是否結實。在他掙扎中的每一個夜裏,是那僅帶在身邊未婚妻的相片鼓勵着他,並讓他活着。雨季夜裏的山洞中,查克將自己病入膏肓的牙齒砸出口腔,完成從社會人到一個人的轉型。在島上的4年中幾經磨難,內心裏對未婚妻的不斷想念,讓查克又一次鼓起勇氣完成超越。當他成功脫離小島。漸漸離島遠去的時候,回望霧氣飄繞的那個與自己陪伴4年的地方,就像我自己離開那座孤島一般,盡說不出是喜悅還是留戀。

回到美國的查克,在飛機上吃的最多的冰塊。自己曾經的聯邦快遞公司已是一頭跨國巨獸。自己的未婚妻已是那個牙醫的妻子。爲他歡慶的親朋好友還是像他以前一樣,那樣健談。所有的一切,他都默默的觀察着。當查克在散去派對桌上看着按下就着的打火機時,一切的不適應從他內心升起。夜裏,還是睡在地上的他,在微弱燈光下看着那張未婚妻的殘舊照片時,查克是否覺得當初就應該繼續呆在島上呢!電影的結尾,當查克一個人站在鄉村的十字路口時,面對鏡頭,他的眼神中泛起的是海浪?是孤島?還是重生!

魯濱孫回到英國,沒有感到種種不適應。他帶着感恩的心,去尋找幫助他的每一個人或死去恩人的後人。報恩,錢成爲了最有用、最重要的東西。奇蹟的是他在巴西的種植園還在合夥人的手裏經營很好的。多年前的託付,多年後的信譽。是一個人值得繼續活下去的信念與生命力。進入暮年的魯濱孫,仍被自己從沒停歇的漂流情懷再次朝着大海揚帆遠航。又一次駛入那座自己生活過的孤島時,小島已是人間煙火之地。魯濱孫一次次的給島上送去了必需品、牲畜,包括女人。不管什麼境地,只要呆久了,它就是我們的家。而魯濱孫的家、親人、種植園更像是他一直漂流移動的城堡,只有那座島留着他內心真正的家與寄託。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5

前些時候閒來無事,在書櫃裏找出一本書,它是我岳父在1994年買的,送給我的兒子存閱,書名《魯濱孫漂流記》。

這本書的內容,對上了年紀的大多數人來說,估計都不會陌生,主要敘述的當然是魯濱孫在流落荒島後,如何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搏鬥,勇敢地面對各方面的考驗,克服了種種困難,通過生產勞動做到自給自足養活自己,後來又戰勝了入侵的野人、強盜。讓自己得以重回文明世界,他的不屈不撓,他的聰明才智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世人佩服,我也不例外。

全書大約可以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魯濱孫離家三次航海,積蓄了一點錢,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體,詳細描述魯濱孫在大海上遇到風浪,大船觸礁沉沒,他成了唯一的倖存者,被海浪衝到一個無人荒島上,並開始了長達28年的艱苦生活,直到1686年12月19日與落難船長等人一起智取大船離開荒島;第三部分是敘述坐船離開荒島後,主要經由陸路從葡萄牙回到英國,途中在冰天雪地裏與狼羣殊死搏鬥,情景驚心動魄,歷盡艱險後終於在1687年7月11日回到闊別35年的英國。

讀完全書,我最感到驚奇的是書中描述當時的社會秩序,社會的誠信和社會制度的健全,魯濱孫年輕時留在大陸的財富,留在巴西的種植園,經過合作人幾十年的運作,居然增值無數,人們堅守信義,政府主持公道,魯濱孫的財富不但不會因爲他長期音訊全無而滅失,幾十年後還能賬目明晰,物歸原主,讓魯濱孫成爲一個大富翁,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起碼在我們看來)。以至後來我跟朋友閒聊提起,都覺得不可思議,在我們這裏,別說一個人生死不明離開30年,就是你在旁看管着,你的財富都不一定能看守得住。我相信故事裏這個情節的描述,應該是真實存在的,怪只怪在我們這裏不認可這個,某些人就是可以隨意剝奪別人的財富,甚至剝奪別人的生命.......。當然,魯濱孫那個年代,也不是什麼都好,譬如殖民統治,買賣黑奴等等,這也是違反普世價值的,今天我們誰也不會認同。

真的很奇怪,我不知爲啥,看《魯濱孫漂流記》會看出這另類的話題,也許我真不該這樣,算是“胡言亂語”吧。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6

在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對於一個航海家來說,每一次的航行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後時刻。我不知道也沒辦法想象每次行程開始的時候魯濱遜都在想些什麼,他,或許是在想念每一個親朋,或許是在回憶人生的過往,亦或是在設想可能遇到的危險。但是我明白,面對這片承載着他藍色夢想的汪洋,他有恐懼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種嚮往和憧憬。他是那麼的執着於夢想,甚至他被困在荒島上的28年,他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而在這28年裏,他變了,變得成熟了,變得懂得感恩,明白要珍惜。

讀了一遍又一遍的《魯濱遜漂流記》,我也開始學着書中的人物,珍惜身邊的東西,並且感恩我所擁有的。老媽偶爾會誇我長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怎麼頂嘴了。每次,我都調皮地說:這可都是跟一位魯先生學的啊。我可不想哪一天自己流落荒島的時候再後悔以前對自己身邊的親人不夠好。

或許,魯賓遜那如此幸運的奇遇永遠也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但是,看過這本書,我已經學到了,要感恩,現在擁有的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值得珍惜的。

所以,從中因而明白到了,魯濱遜爲了實現自己在心中偉大的夢想,不顧家人們的反對,不顧一切的艱難險阻,他無論經過多少磨難,也依然向着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前進着,這種爲了自己的而夢想不顧一切的無畏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7

今天,我終於再一次地讀完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雖然我這是第二次閱讀,但魯濱孫的那種驚人的毅力仍然讓我敬佩。

書中的主人公魯濱孫自幼就喜歡航海,長大之後,他瞞着父母,偷偷去航海。一次,魯濱孫坐的船不幸遇難——船上的人無一倖免。幸運的是,魯濱孫活了下來。他在這個島上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創建家園;馴養動物;種植蔬菜等。他還收養了個野人,取名爲“星期五”。魯濱孫在這個島上一直生活了28年,直到有一天才被英國船長獲救。

“是什麼讓魯濱孫堅持活下來的?”有人要問了,是堅定的信念?還是對活下去的渴望?要是問我,我會不假思索地說:“是驚人的毅力!”要是魯濱孫沒有那超出常人的毅力,他早就死在島上了。可見這毅力多麼重要!而在現在的生活中,可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啊,人們現在變得懶惰起來,很少有人有着這平常人都有的毅力了,比方說,做一件事,有的人做到一半覺得很難,就放棄不做。有的人即使這件事再難,他也要做完。讀完這本書,使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的“親身經歷”。要是沒有這“經歷”,我就認識不了魯濱孫,也讀不到這本有趣的書。( )

那天,我和爸爸去爬鳳凰山。其中,有一段路特別陡,我還沒爬到一半就喊累,後來,我乾脆就坐下了。爸爸見到了,只見他低下頭,搔搔後腦勺,擡起頭對我說:“泉良,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本書;書中的主人公叫魯濱孫,一次,他被拋棄到一個荒島上,島上有許多野人和猛獸,但他不害怕,反而有一種信念促使他活下去,直到28年的一天,他才被救回去……”。28年,多麼長的時間!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隨着爸爸的聲音越來越遠,我也不管累不累的,使勁衝上去追住他,問他後來發生的事。正當我聽的津津有味的時候,爸爸突然閉口不言。指着後面說:“你看”。我扭頭一看,發現我們已經到山頂了。我也無心看風景了,追着爸爸使勁問:“這本書叫什麼?到底是什麼信念促使他活下來的?……”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唯獨只有一個問題沒回答我,只是笑着看我。我心有不甘,決定自己弄懂這個問題。

到底是什麼信念促使他活下來的?這個問題在我腦海中盤旋,直到我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才知道什麼信念促使魯濱孫活下來,才知道爸爸對我的那一笑是什麼意思。直到今天,我還在學習魯濱孫的那種驚人的毅力,這本書使我知道了一個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你終有收穫!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8

笛福筆下的魯濱遜,是少年時期我心目中的英雄。暑假已至,再次翻開書本細細品讀,不由得又對他生出一層敬仰。

一謂勇。魯賓遜自小希望成爲一名水手,他家庭條件良好,本可以過上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但他毅然決然拋開物質條件的誘惑,爲實現夢想,勇敢地一往直前,去挑戰陌生的海洋世界。魯濱遜的四次出海都不甚順利,兩次被風暴所饒,差點賠了性命;第三次爲摩爾海盜所困,竟淪落爲奴隸;還有一次衆所周知,漂流至孤島28年。這樣一次次的挫折磨難,沒有阻止魯濱遜對大海的勇毅追求,不得不讓我佩服。

二謂勤。在荒島上,魯濱遜積極地開展了自救行動。他嘗試着做從前他一點也不會做的生活用品,打獵,種菜,裁衣服。魯濱遜曾爲製作幾隻碗傷透腦筋,但在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之下,終於取得成功。普通人能做到嗎?恐怕早已被沒有食物,沒有住所的荒島折磨瘋了,更談不上用雙手創造自己的一番小天地了。魯濱遜能活下來,也正是靠着他的勤奮。

三謂善。一次出獵中,魯濱遜在海灘發現一個野人正被同伴追殺,他不顧危險,用火槍趕走了他們,救出了被困之人。若換做是我,見到這樣的場面,或許已經躲得遠遠的,又如何去救人?可魯濱遜沒有想太多,他只是不忍心見到一個人活生生死在自己面前。身處困境仍能幫助他人,他做到了。

這份勇善勤,足以見魯濱遜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9

在西方,有這樣一部小說,18世紀很受歡迎的小說,這本書就是《魯濱孫漂流記》。

它講述了一個魯濱孫的英國人,在孤島生活了二十六年之久,從中說出了他是怎樣定居,怎樣捕獵,怎樣就出俘虜,又怎樣回國的事情。

除了書中的精彩片段,他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他,樂觀善良,敢於冒險,也敢於追求。即使遇到野人,也懷着信心,存活了下去。要是我們,恐怕早就驚慌的逃走了吧,

看玩了這本書,我不禁想:如果我就是魯濱孫,我又會怎樣?

如果我是魯濱孫,在流落荒島之際,叫天不靈叫地不靈是,我能想魯濱孫一樣鎮定下來嗎?不,我不能。

如果我是魯濱孫,在飢餓的時候,我會像他一樣勇敢的尋找食物嗎?不,我只會希望有人來救我。

不得不說,人有時候確實很無能。在無法預知未來的情況下,我們只會變得懦弱無能,膽小怕事。可是他流落荒島,卻依舊很樂觀。而我,在面臨着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難,小坎坷,卻曾想過放棄,想過離開。他的心態,又怎麼不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人說,如果他流落荒島,也能在荒島中存活下去,魯濱孫這不算什麼。是,這確實有可能,可他想想,在他發現野人時,會沉着冷靜嗎?對於我們這些還沒成年的青少年來說,遇見野人我們只會逃跑,只會尖叫。可是,憑我們,又怎麼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跑的過土生土長的野人呢?

所以,我們應該有着在困難陷阱中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正能量精神。

《魯濱孫漂流記》的初中讀後感10

他樂觀向上,熱愛生活;他機智勇敢,聰明能幹;他不畏艱險,知足安命,他就是——魯濱孫。

他是一個愛旅行的英國人,在一次遠行中船翻了,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流落到一個荒島上。他在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還救了“星期五”。他暈遇到種種困難,但他都克服過去了,把他自己從絕望的深淵裏拉了出來。以樂觀向上的態度,愉快地過着每一天。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後終於獲救,回到了英國。

如果是我,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缺吃、缺住、缺水、缺電、缺夥伴、缺親人,以及缺少日常用品,我想我會立馬奔潰掉,更怎麼可能想到什麼計算日期,列好處壞處,記自己在島上發生的事情呢?更別說二十多年,讓我待那二十多天我就會垮掉,更怎麼可能再去安慰自己呢?拿魯濱孫和自己作比較,我不禁羞愧萬分,突然覺得魯濱孫好偉大……

他勇於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他遇到困難,是思考而不是退縮,這一點,也許很多人都做不到。他在荒島上呆了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中,他肯定有受過打擊,嘗過痛苦,忍過孤獨。他也許算比較幸運了的,他後來有“星期五”作伴,比獨自一人好多了。他也十分樂觀向上,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換作我,我也許一天哭一次,而他並沒有這樣做。他可以讓自己從絕望中看到希望,從荒島中得到生存。他總是理智地面對現實,並沒有因流落荒島而亂了頭腦;他總是細心地做着一切,並沒有因流落荒島而遊手好閒;他總是樂觀的面對生活,並沒有因流落荒島而哭喪着臉。

魯濱孫讓我學會珍惜我擁有的一切,哪怕是一滴水,一粒米飯,我也不敢浪費。我想,當我不再擁有它們的時候,它們是多麼珍貴!他還教會了我要獨立樂觀,要是哪天我也流落荒島,我也要成爲荒島的主宰者,我要像魯濱孫一樣,讓

荒島換個模樣。

他還讓我知道:不管結局是不是美好的,只要付出了,過程就是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