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3000字大綱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3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是我在剛纔加工作那年(07年)暑假買的。草草看完一遍,便將之放歸書架。這麼些年下來,忙於日常瑣事,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此類教育教學專著。恰逢工作室寒假研修作業的要求,便翻找出來仔細研讀了一番,頗有一些新的收穫和體會,明白好的思想和方法是經得住時間的沉澱和檢驗的。該書分爲《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四部分,我這次主要讀了《教書篇》這一部分。現將一些書中的精彩論述和個人體會聯想寫下,是爲讀書筆記,並與大家分享。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3000字

  一: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作爲第一線教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這種教學方法區否定那種教學方法,也不是去證明許多種教法的沒道理,更不是糊里糊塗地照搬一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而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學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密。集各家教法所長,結合自己的素質、性格特點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

——P2《課堂教學的六個步驟》

正所謂教無定法,學情不同、知識內容不同、教師不同,所採取的的教學方法也就不同,沒有一種一勞永逸、一方萬能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吸收好的方法。這需要我們有開闊的視野和心胸,不能固步自封。但同時我們又必須保持着謹慎和清醒,不能生搬硬套,邯鄲學步。就像蜜蜂,採集百花,而最終釀成自己獨特的密。

  二:老師課堂上不要講得太多

“講得少,教師才能更珍惜講課的時間,仔細考慮哪些是必講的內容,哪些是講了以後學生能記住,能理解的內容。講得少,學生纔能有可能記得住。”

“人們正常的講話速度是每分鐘200字,講10分鐘就是兩千字,一節課如果有一半的時間講,那就有4500字。即使其中有1/4的是必要的信息量,學生接手之後儲存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當堂接收存儲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但其在大腦中全部長期保持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即使大部分長期保持了,又有多少有再現的價值和可能呢?”

——P6《講讀課要少講多讀》

作爲一名高中物理教師來說,經常頭疼的一大問題就是,怎麼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把衆多的知識點、習題講完,怎麼兼顧到學生的提問、討論、思考、答題,怎麼讓課堂有效、高效。魏書生老師從一名語文老師的角度做出了回答,那就是老師不要講得太多,能放給學生自己去讀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讀。因爲只有老師講得少了,老師講的內容才更精當,學生才更能理解、能吸收。講得太多,學生不能吸收,是徒勞的。

雖然學科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上,我們也可以注意要“少講”和“不講”,做好了這一點,我們就有足都的時間和精力來“精講”。

拿新課教學來說,老師不能把整堂課都包辦了,要更多的讓學生來參與,讓他們主動的自學、思考、歸納、練習。當然,這還得視不同的教學內容加以調整。我以前的教學中,自己講得就很多,儘管隨着教學經驗的日益豐富,自以爲講得還有些精彩,但想要有更大的突破,以後還得在關注學生上下功夫。

對於習題課來說,就是要選擇性的評講。不是所有習題都講,這樣才能讓講的題講精、講透。巴蜀中學秦德勝老師主持的課題《物理“333”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是關於這一方面的很好的經驗和模式。

“三講:基礎核心必講、思路方法必講、問題疑難必講。三不講:學生懂的不講、講不懂的不講、講懂了很少用的不講。三自主:自主學習、自主歸納、自主命題考試與評價”

“不看不講、不練不講、不議不講、“不講”則矣,“講”則“九動”眼動、耳動、口動、心動、腦動、手動、情動、神動、行動”。

——秦德勝《物理“333”體驗式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這些都是很精彩的論述,我們若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將其用好,必然對我們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三:引導學生歸納知識樹

“我們去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時,通常都要帶上一張地圖,一路看地圖,明方向,定目標,選擇最佳路線,才能少走冤枉路,節省時間,順利到達。”

——P19《引導學生畫語文知識樹》

每個學科都能夠歸納出一棵“知識樹”,這棵“樹”有主幹、有枝丫、有樹葉,有系統的邏輯結構。魏老師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提出在學習之初就開始歸納知識樹,後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這棵樹。在物理學科中,由於物理知識更是具有嚴謹的邏輯結構,大到整個高中物理,小到一冊書、一章乃至一節,都能歸納出知識樹來。做好這個工作,有助於學生梳理知識,鞏固記憶,並在相關知識點間建立聯繫形成知識體系,有利於對知識的運用。

  四:引導學生自學

“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緊密聯繫,互爲條件,互爲因果。學生會自學一冊書的方法,興趣就高;學習興趣高,效果就好;效果好了,興趣能更高。良性循環鏈就這樣形成了。”

——P23《引導學生自學整冊教材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學得好,才能算是老師教得好。學生如果具有很好的自學能力和自學實踐,必然會使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這比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收要好得多。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自學、給他們機會自學,這樣老師會更輕鬆,學生會學得更好。

  五:學生的能力要靠實踐來提高

“一位家長以爲孩子要學會騎自行車,這是一件大事,必須認真對待,必須反覆地講騎車的知識:騎車要領20條,騎車須知50條,騎車注意事項30點。這些都循循善誘地、認真仔細地、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了,講清楚了,孩子也聽了,也懂了,並且達到了倒背如流的熟練程度。儘管他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孩子背也用去了幾個月的時間,但給孩子一輛自行車,照舊還不會騎。並且有些過細的條條框框,不該在騎車之前講的條條框框,反倒起到了束縛孩子手腳的作業,使孩子對實踐產生了畏懼心理。”

“另一位家長則認爲騎車是一種能力,能力要靠孩子自己去實踐才能形成,家長根本不可能代替。於是,他給孩子一輛自行車,又找到了一個大操場,讓孩子自己在那練,練了不到三天,孩子便會騎車了。”

——P54《培養學生的能力要靠實踐》

有時候學生會有這樣的困惑:“我把公式概念都搞懂記住了呀,怎麼還是不會做題呢?”這就在於知識和能力的差別。知識可以通過看書學習來獲得,能力卻要在實踐中提高。拿解決一道物理計算題來說,需要閱讀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數學運算能力。怎樣才能提高這些能力呢?還得是通過練習、通過實踐。這裏說的練習,不是指題海戰術,而是有目的'、有計劃、適當的練習。

  六:如何留作業

“十年以前有一天,一位學生問我:‘我不寫您留的作業行嗎?’‘爲什麼?’‘您留的這些題我都會了,再寫不就是體力勞動了嗎?而我感覺不會的題卻沒時間寫。’……所謂定量作業就是字數確定,內容不限。每天每人必須寫夠500字。這500字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內容。”

——P76《作業——學生自己留》

魏老師的這一段論述,說到底還是“以生爲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需要,注重效果和效率,平穩的、不負擔過重但是要長期堅持的學習。作爲物理學科,其實也有相似的境遇。比如在練習題的選擇上,有的題對學生來說太簡單,已經掌握了,是重複勞動,而有的題對學生來說又太難,就是絞盡腦汁也無法解決,效率低下。老師在佈置作業是就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把握,知道什麼樣的題他們做了對他們來說最有效,而不一定是將一本固定的教學輔導資料中的題一一完成。所以留作業這一塊,也是教師大有可爲的地方。當然,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甚至同一學科不同章節也有不同的特點,我們當然不能照搬魏老師的做法,完全讓學生來留作業。因爲有時候學生沒去做題之前,他也不是在某道題他適不適合。我們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以老師的篩選爲主,時而留出點學生自主的機會,這樣可能讓我們的習題練習更有效、更高效。

總結:

看了魏書生老師關於教學經驗的論述,我有幾點感想。

1、要成爲一名好的教師,不能端着架子,以自我爲中心,而要以學生爲中心,關注他們的需要,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追求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講得好不是真的好,學生學得好纔是真的好。(講的非常好!王安民)

2、教師要有開放、創新、學習、向上的心態,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更好的自我。

3、像魏書生這樣具有傳奇色彩的卓越的老師,其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並未有什麼不可思議之處,把正確的方法用好,堅持下去,就能成爲一名好的老師。

4、就像物理學家對物理公式的追求:“簡潔、對稱、美感”,教學方法也是如此,我相信好的教學方法一定是“簡單、正確、有效”的(王安民加黑這6個字)。因爲繁瑣的教法只會讓教師困擾,難以長期在教學中實踐,簡單有效的教法才容易堅持下去,也更便於教師掌握。

暫時就寫這些吧,隨着不斷的閱讀和思考,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體會,更多的收穫。

閱讀讓我們借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看的更遠、更廣,也讓我們的頭腦更靈活、內心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