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精選5篇)大綱

關於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精選5篇)

  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1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閃耀着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漸散出光芒,於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之都發展到今天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思想的衝擊,被人們忘卻。我們應該繼承這傳統美德。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孝敬與誠信。我認爲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基本規則。人要是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麼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名字叫《曾子殺豬》。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不停地哭鬧,曾子的妻子就跟孩子說回來後殺豬給他吃。後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看見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忙阻止道:“我不過是哄哄孩子的,你怎麼能當真。”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以說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分明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後,他告訴妻子:“說到就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應該誠實守信,如果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守信用的人,他們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質中誠信纔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論你學歷多高,真誠與樸實纔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席勒說過:即使你衣衫襤褸,也不要忘記穿上誠信的衣裳。因爲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惟有誠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所以,讓我們向着傳承傳統美德這個目標,一起努力!讓他發揚光大。

  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2

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在當代中國發揚光大。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纔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垃圾,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前進的路已經爲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3

在中華傳統美德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的了春天的陽光呢?

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溫暖,又偉大。父母往往是那麼令人敬佩。無論何時,無論何事,他們都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給我們帶來的寒冷;父母的愛是一把傘,這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溼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遊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着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污染。

長大後,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經常爲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放棄自己的前途。這時,你們可曾想到父母。常言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如此唯一的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爸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但有些人卻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高興時,對父母是何其的任性,放肆。即使如此,父母也從未有一絲放棄我們的念頭,而是加倍努力的教導我們。他們一心只想着:我要讓我的孩子幸福。

在我們中國,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們不能讓祖國失望,不能讓父母失望!我們要發揚這種美德就要從生活中的種種孝順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難道我們只有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嗎?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孝敬我們可親可愛的父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4

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啓發。

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集以後,我對匡衡鑿壁借光這個故事印象極其深刻。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一直很勤奮,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裏買不起燈油,一到晚上他就無法看書。但是他天生非常聰明,他靈機一動,想到可以藉助鄰居家的燈光看書。於是,他在牆角偏僻的地方處鑿了一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流入房間,匡衡連忙湊到那一小塊寶貴的亮光處,專心的看起書來。從此以後,他白天看書,晚上就盤腿坐在地上學習。最終成了一代學者。

匡衡的故事不僅教會了我要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作爲學生,我們肩負着爲現代事業而奮鬥的重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我們每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的小故事都蘊藏着深刻的含義。

這一篇小故事主要寫了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酷愛讀書,但因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十歲時住進寺廟讀書。他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忘記吃飯,別人送來又覺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邊讀書一邊煮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才睡覺。第二天,米粥涼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劃開一個十字,分成四塊,早上吃兩塊,傍晚吃兩塊。在去山洞讀書時,採幾種野菜切成碎末並拌入鹽,佐餐的菜便成了。

有一次,我吵着鬧着對媽媽說養一盆花,媽媽對我說:“那你要自己給它澆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應了媽媽的話,媽媽也給我買了一盆小花。開始幾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給它澆水。過了幾天,我開始放棄了,只是偶爾澆一澆。後來,我完全不管它了。漸漸地,小花收起了笑臉,慢慢地垂下頭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來,最終完全枯萎了。

這一個小故事使我受益終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恆心、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