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貓釣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小貓釣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貓釣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貓釣魚》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小貓釣魚》的讀後感1

星期六,我讀了《小貓釣魚》這篇故事,感覺內容很豐富,也很有意思,。

故事講的是:一天,貓爸爸帶着小貓來到了河邊釣魚。小貓釣着釣着看到了一隻漂亮的蝴蝶飛來了,就放下魚竿去捉它,但是沒捉着,只能又回到河邊釣魚。這時,又有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又去捉它,可是還是沒捉着。此時此刻,貓爸爸已釣到很多條魚了,小貓傷心極了。貓爸爸對小貓說:“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就不能做好這件事。”

我看完這個故事,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認真去做,不要三心二意,專心致志去做每一件事才能夠成功的。

但是,很多同學都有小貓這樣的壞毛病,比如說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做其他事情,做作業時,還看電視,這些都是像小貓一樣三心二意的表現。學習,只有一心一意,才能真正學好,課堂只有專心,才能聽懂課,作業只有專心做,才能真正掌握。學習,只有一心一意,才能真正學好!

一天,貓哥哥帶着貓弟弟去釣魚,一會兒,蜻蜓飛來了,貓弟弟放下魚竿去捉蜻蜓,蜻蜓沒捉到。貓弟弟跑回來一看,貓哥哥已經掉到了一條大魚。一會兒,一隻蝴蝶飛來了,貓弟弟又放下魚竿去捉蝴蝶,蝴蝶沒有捉到。這時,貓哥哥又掉到一條大魚,貓哥哥說:“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貓弟弟聽了貓哥哥的話,就認真的釣魚。一會兒,蜻蜓和蝴蝶又飛來了,貓弟弟一動也不動,一會兒,貓弟弟也釣了許多大魚。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起媽媽常給我說的話:做作業時不要看電視。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一邊算數一邊看電視,結果十道算式我只算對了五道,當時媽媽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呢。

從《小貓釣魚》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

  《小貓釣魚》的讀後感2

當我再給孩子們講《小貓釣魚》故事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個有關教育的問題:說給孩子聽還是做給孩子看在對孩子的教育更有效呢?

《小貓釣魚》中,開始的時候,小貓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可是貓媽媽卻沒有一句責怪小貓的話,更沒有嘮嘮叨叨地灌輸給小貓大道理:“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否則就不會成功。”,貓媽媽只是自己顧自己專心致志釣魚。媽媽調到大魚之後,也還是什麼也沒說,只是讓小貓看看她釣到的大魚,分享自己成功的歡樂。小貓也學貓媽媽的樣子釣魚,結果也釣到了大魚,小貓爲什麼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呢?是因爲貓媽媽做給小貓看,讓小貓自己體會、感悟,然後內化爲自己的意志和品格,變成自己的.行動。我希望更多的家長和老師能學《小貓釣魚》中貓媽媽的教子方法。

現在很多教師抱怨學生難教,課堂上說了一大通,但是學生還是老樣子,教育的效益很低;很多家長也很苦惱,嘴都要說歪了,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大人的話,我行我素。老師和家長在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呢?如果家長和父母說的話,孩子都聽了,那孩子不就成了完全被動接受的瓦罐了?孩子是受教育的對象,不錯,但是他們還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他們會選擇做什麼和怎麼做,而這種選擇的不同,就直接影響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效果。

如果家長和老師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是比較容易接受我們做給他們看的。因爲這比較直觀、易學。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20XX學年,我當一年級班主任,中午飯吃好後,我都會在教室裏灑水掃地,很多學生就跟着我做。他們看我掃水前總是把學生書包放到桌子上,灑水很小心,很多學生模仿,幾天之後,很多吃飯比我快的學生,就主動到教室裏先打掃好教室再去外邊玩。從這件事我明白,做給學生看比說給學生聽管用。我們的家長也不妨試試做給孩子看。比如,學校要求一年級學生寫字工整有力,家長不妨拿張紙,也寫寫字,然後與小孩交換看,小孩一定會照着樣子寫好字。

不僅是教孩子學習要這樣做,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如此。因爲學生看見老師不僅這樣說,而且帶頭這樣做,並取得了好的效果,學生就會肯學並學得好,因爲他們知道只要跟着老師這樣做,預期的結果就會尾隨而至。成功的結果對孩子們激勵作用總是巨大的。如果我們家長教育孩子說要孝順長輩,做得卻完全相反,對長輩的漠不關心、出言不遜,這樣會給孩子的思想造成混亂,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降低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希望家長和教師們,在教育孩子時要多做給孩子看,切忌喋喋不休地說。

  《小貓釣魚》的讀後感3

今天,我在整理書架上的書的時候,無意間又看到了熟悉的那本《小貓釣魚》,這本書我雖然都過好幾遍了,但是今天我重新看這則故事的時候,依然覺得熟悉和親切。

《小貓釣魚》這則故事主要是講一隻小貓和他的媽媽一起去釣魚,小貓在釣魚過程中,一會兒去捉蜻蜓,一會兒又去追趕蝴蝶,一會兒又去水邊照照鏡子。光顧着玩,魚餌被吃完了都不知道。顯而易見,相比專心釣魚的媽媽,小貓是一條魚兒都釣不上來的。這則故事教育我們,做事情必須集中精力去做,不能三心二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對比故事中的小貓,回想起在學校中的點點滴滴,我覺得自己和那隻三心二意的小貓是何等的相似,想到這裏,我的臉不禁紅了起來。有時候在課堂上我也會像那隻小貓一樣,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認真聽課中,有時候還搞小動作或走神,這些都是不對的。在今後的學習中都需要克服這些缺點。回想起爸爸平時和我說的話:做什麼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而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二用,我更覺得爸爸說的很有道理。

今天,通過再次閱讀《小貓釣魚》的故事,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認真和專注的重要性,就如爸爸經常教導我的,做什麼事情就怕認真二字,認真了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合上故事書,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在今後的學習中向貓媽媽學習,認認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爭取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