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地心遊記》讀後感五篇大綱

《地心遊記》讀後感五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讀完《地心遊記》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堅持不懈。正是這種精神,才能讓你成功。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地心遊記》讀後感五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心遊記》讀後感五篇

  《地心遊記》讀後感1

今天,我又讀完了一本書,名字叫<<地心遊記>>。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啓發,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嚮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克服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於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我認爲:如果不是李登教授的固執,他們也不可能來到地心。在通往地心的途中,李登教授執意要進入海岸線,才使得他們找到薩克努塞姆留下的標誌,也使他們成功回到地面。而書中的另一位主人公阿克塞爾在旅途開始的時候膽小如鼠。他始終相信地心深處是可以把一切粉碎的岩漿。

我的感悟:其實有時候,固執並非壞事。在途中,他們遇到風暴而絕望的時候,李登教授變得十分固執,他認爲,只要一動不動,就能順利到達安全地帶。結果,教授是對的。

  《地心遊記》讀後感2

暑假,當我翻開《地心遊記》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被書的內容深深吸引,我忍不主要翻開下一頁看。

這本書的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探險小說家,其代表作品是:《海底兩萬裏》和《格萊特船長的兒女》,都是探險類小說。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1863年的一天,利登布洛克教授發現了一張非常古老的羊皮紙,上面寫着以前就有人去過地心。得知這一消息後,利登布洛克教授就帶着他的侄子去地心,他們由冰島上的一個火山口出發,進入地心,開始了他們的`地心之旅。他們也是困難重重,幾次都是有驚無險,最後,他們終於在三個月後回到了地面。

我認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目標,一種希望,也許在很多年之後,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要不斷爲自己確定新的目標,爲目標而奮鬥。

  《地心遊記》讀後感3

《地心遊記》是由“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創作的。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爲了證實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帶着他的侄子和勇敢的導遊踏上了這條神祕而又充滿危險的旅程。順着礦場的軌道疾馳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地球的中心擁有一個好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當然旅程中永遠少不了驚險:海中兇猛的食人魚,巨大的像恐龍一樣的生物等等。最後,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終於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回到了地面,結束了這段旅程。

我讀這篇小說時,就好像親生經歷了這樣刺激的旅行,隨着主人公們的命運而爲他們的勇敢和互幫互諒的精神而折服,經過多次的磨難,迷路被撞的頭破血流,被鯊魚追殺弄的亂七八糟……他們還是堅持走完這條充滿危險的道路。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當阿里塞爾身受重傷,教授和漢斯把最後一口水塞進了他的嘴裏,讓漢斯陪他離開,自己留下,完成這段地心之旅。而阿里塞爾卻非常堅決地說:“我不會在這個時候離開。” 當昏睡的阿里塞爾看到漢斯離開,以爲漢斯在這個時候離開他們,正在心裏罵他不仁不義的時候。漢斯卻回來了,而且帶來了令人激動地消息,漢斯找到了可以讓他們繼續旅行下去的水源。 從這件事中,我深深體會到他們三人在面對困境時的團結、互助的精神。我們同學之間又是怎樣呢?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常常弄得同學之間大吵大鬧,這又何必呢?當處理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只要互相謙讓一下就可以解決了,非要弄得人盡皆知。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不要再弄得大家都不高興,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 團結、互助會讓我們更強大!

  《地心遊記》讀後感4

週末在家整理房間的時候,無意間翻出一本書,第一感覺就是書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自己平時特別愛看科學探險與大自然揭祕之類的科普刊物,無聊之時就拿來看看了。的確,這本書重重懸念讓我一步一步地跟着作者去體驗底薪之旅,僅花了兩晚上的功夫我就把這本書看完了,種種幻想總是出現在我的腦海。

“地心遊記”是一部描寫冒險的書,它出自“科幻小說之父”法國作家凡爾納之手。

這本書描寫地非常精彩,全書講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裏偶然得到了一張羊皮紙,發現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決心也做同樣的旅行。

他和侄子從漢堡出發,到冰島請一位嚮導,他們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島的一個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艱險和種種奇觀,最後回到了地面。

書中的漢斯,阿克塞爾,李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環遊了地球一週,好幾次險些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從魚龍的嘴裏死裏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機······最終他們終於排除萬難,在一次危險的火山噴發中被炙熱的炎漿噴到了地中海的斯德隆布利島。

在跟隨這本書歷險的同時,我知道了許多有關地層結構及考古學的知識。但我認爲,地心沒有另一個世界,只有岩漿和熾熱的地核,因爲地心的溫度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動植物不可以生存。

凡爾納真了不起,一生寫了六十六部小說,一共一百多萬字,一百多年來,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輪太陽。燦爛千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會讓這個世界所有的祕密在我們面前一覽無餘地展開。科學的真理總是從幻想開始,展開想象的翅膀,堅定自己的信念,將智慧與勇氣結合起來,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地心遊記》讀後感5

這個周,我讀了一本幻想小說《地心遊記》。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裏登布洛克教授從前人薩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碼信裏得到啓發,於是帶着侄子阿克賽爾和嚮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出發,一直向着地心方向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於從西西里島的火山回到地面。

讀這本書,能把你帶到地心深處。去看原始的人類化石和許多早已滅絕了的生物,以及不同時代沉積下來的各種岩層。你還會隨着教授他們三人一起去艱難地找尋水源,在地下暗河裏漂流以及漂流途中不斷地和怪獸搏鬥。隨着故事的發展,你還會陪着阿克賽爾渡過沒有光亮的走失的四天,最後終於憑着毅力,藉助聲音在花崗岩間的傳播找到他叔叔和嚮導。後來他們一起隨着又一次的火山噴發被噴到地面,結束了這次旅行。

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扣人心絃。我認爲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嚮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後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後,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

“儀器和武器顫動着、碰擊着,發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

“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着,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後跳到食品包上,然後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藥箱。多麼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

這本書不僅情節使人驚心動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三位性格各異的人物。裏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精力充沛卻性格急躁的人物,他是科學界的泰斗。他固執卻有着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正是他的這份對科學的執着追求,才使這個團隊勝利穿越地心。另一位同樣可敬的是冰島人漢斯,他誠實守信,不怕困難,認真踏實地履行當嚮導的職責。雖然語言不通,但漢斯頭腦冷靜且動作靈敏,憑着這些,他幫助 教授克服了種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