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京華煙雲讀後感1000字

京華煙雲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導語:如果說《紅樓夢》是個啼笑皆非的故事,那麼《京華煙雲》定然是個夢。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京華煙雲》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京華煙雲讀後感1000字

  京華煙雲讀後感優秀範文【1】

我是由《京華煙雲》這部電視劇,才瞭解到《京華煙雲》這部小說的。《京華煙雲》的作者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帶有神祕色彩的傳奇人物。他是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被美國文化界評選爲“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他學貫中西,是我國最優秀的雙語作家之一,在語言學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兼備散文大家與著名長篇小說家雙重身份,是唯一一位長期用英文進行文學文化創作的中國現當代作家。《京華煙雲》,被譽爲“現代紅樓”的著作,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美國《時代》週刊推薦必讀之一,它生動描繪了一幅近代中國風貌圖。

《京華煙雲》,是一部將磅礴、華麗、完備、經典、真實集於一身的著作。可以說,它不是一部小說,它就是生活,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再現。它不加粉飾地呈現出中國的一切困境與紛擾,並積極地昭示着國家的希望,是作者揮淚寫就的民族心靈史,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完全體會的經典。代表了近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一一出現在這幅畫卷中,這些人物是那樣的真實、形象,就好像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的行行式式的人物。這部史詩般磅礴的鉅著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泣如訴,是一部可以在寂寞長夜裏獨自品位的佳作。

《京華煙雲》以主人公姚木蘭的命運發展爲線索,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雨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風雲變動的歷史風貌。

書中穿插的是近現代中國的發展史,那是一個多事之秋,一個動亂的時代,一個戰爭的年代。當時的中國政府岌岌可危,社會上動亂不安,中國面臨着改朝換代的變化,但是,書中從無絕望的筆跡,反而到處都彰示着積極的希望,照射出勝利的光輝。尤其是在書中結尾處,人們喊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的口號,一個民族,由於一個共同的愛國熱情而結合,由於逃離一個共同的敵人而跋涉萬里。一個民族其雄偉的力量,像萬里長城之經歷千年萬載而不朽。億萬的中國人共同在這偉大的史詩時代奮鬥生活着。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京華煙雲》以家庭爲主要描繪對象,是一本家庭觀念很重的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書中,我們看到的家庭是安寧與和諧的,家庭成員父與子、母與子、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主僕與僕僕之間的關係是自然的、和諧的。

書中的“母愛”很神聖,很偉大,很感人。姚木蘭的母親姚太太的母愛可以說是溺愛,她對兒子體仁的愛有着舊的家庭觀念,是縱容的、盲目的,但這並不能否認她對兒子體仁那種深厚的、純潔的愛,這是隻有母愛所擁有的深厚真摯的母愛。姚太太的生命彷彿是爲着兒子而活,她每天等着兒子回家,經常到深夜,只要能看到兒子便心滿意足。兒子死後,她的靈魂也跟着走了,只留下一個軀殼苟延殘喘,連話也說不得了。書中最感人的是陳媽,她數年如一日思念兒子,總是不斷爲兒子做衣服,總是不停地尋找兒子,從不放棄。而木蘭、莫愁的母愛則是一種理性的母愛。在送兒子到前線打日本人時,在國家與家庭的選擇中,她們除了一種出於母性本能的愛,即對送兒子的不捨與心疼,她們更多的表現了一種理智、一種理性。尤其是在抗日戰爭逃難中,木蘭收養了幾個小孩,她感到一種奇妙的快樂,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中國的將來,是綿延中華民族的生命。這種母愛,由個人昇華了民族、國家,母愛的意義得到了昇華。母愛是一種天職,我真想不出比母愛更無私、神聖、永久、實在的愛!

  京華煙雲讀後感優秀範文【2】

《京華煙雲》中描寫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現代的;年輕的,年老的;出身高貴的,身爲丫鬟的;老實本分的,工於心計;各式各樣的女人,個個個性鮮活,有血有肉;同一個女人,寫她從待字閨中到嫁作人婦生兒育女,從女兒到母親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階段的女人,她們的心理變化也都在不經意之間自然地展露出來。

然不久便發覺衆愛所歸,無不歸於姚木蘭。也難怪,林語堂先生之理想女子,集美貌、才華、修養於一身,持家業時老成持重,左右逢源;論學問時伶牙俐齒,理不讓人;該堂皇時則堂皇,金銀玉器,與王侯將相之千金堪比;該儉樸時則儉樸,荊衣布裙,與市井鄉野之村姑無異。古時的花木蘭,有膽有識,姚木蘭亦是如此,卻又多了份腳踏實地的本分。如讀書,有人讀到易,有人讀到淫,木蘭讀到做花生湯時要放鹼。喜歡的分明是立夫,卻又依着父親嫁給了蓀亞。

林語堂先生想必是希望那個木蘭便是如斯,他給她尋好了男子,如斯也應該像木蘭那般相夫教子,然而在訂婚的前一天,如斯卻與一個美國青年私奔,不多久離婚,從此她的世界便分裂成兩半,她安靜時仍是個才女,卻越發忍受不了這個她所不愛的世界,最終自殺,只在桌上留下一杯尚溫的香茗。

因爲她不是木蘭。

木蘭的美,只能被稱做夢。

夢之所以美,是因爲那是人人都向往的。

木蘭她也不是如斯。她沒有反抗,也沒有因爲蓀亞的外遇而大發雷霆。人們說她太懦弱,其實聰明如木蘭,明白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於是,她孤身一人,用她的智慧來救贖這場錯誤的婚姻。

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木蘭之所以是木蘭,因爲她懂什麼是寬容。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爲。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麼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但寬容也並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纔是真實的。

就算她只是一個夢,但也請記住她身上那種寬容與隱忍。不論是哪個年代,有此便已足夠,你可以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很遠很遠,不會迷失方向。

  京華煙雲讀後感優秀範文【3】

《京華煙雲》中,時刻流露一種道家思想,流露出老莊哲學思想。那是一種渾然天成,順應天道,遵從自然,怡然隨和的生活藝術。書中的道家思想主要通過姚思安這位入世高人體現出來。每一次他與女兒木蘭的對話,每一次面對劫難時的淡定自若,經過漫長的獨自雲遊,到後來的驀然領悟,無不透露出道家的思想。這是一種浮生若夢的徹悟,一種心曠神怡的陶冶,一種博大精深的震撼。

林語堂的女兒曾評價《京華煙雲》:“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的確,這是一本包羅萬象的鉅著。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那麼《京華煙雲》無疑是一部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因爲小說裏面的故事,真實得宛如人生,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本書,而是在讀生活。書中的件件史實,簡直就是展現於舞臺上的話劇,而劇後的背景,則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讀《京華煙雲》還另外想起《家》。故事的背景都很相似,都是一個大家族的悲歡離合爲主線來寫。有《家》的影子,我想大概是因爲其中對於一個丫鬟的描寫,其悲劇之處和《家》中的另一個丫鬟有相似。至於這本書,如果說是蛇灰線的話,我覺得還是不恰當的。《京華煙雲》總共45回,《紅樓夢》有4回,如果說是伏延千里的話,那還真是不夠長。我真想一句話說,《京華煙雲》讀起來不如《紅樓夢》有意思。《紅樓夢》,怎麼講,不愧是歷史地位,以及價值很高的書。書中又有對對聯啊,詩啊,賦啊的精彩描寫,連對藥材,對各種食物的描寫也是各處都有伏筆的。所以,雖然《京華煙雲》有可能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但是還是《紅樓夢》更有意思的。但是呢,關於後面的本侵華戰爭,以姚木蘭自己家庭爲視角的描寫還是很有可讀性的。另外,姚木蘭也是一個個性很鮮明的人物,同樣,曼娘,銀屏也是

《京華煙雲》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姚木蘭,雖然是富家小姐,但總是表現出身手不凡,不管是對於未來的規劃,還是對於複雜人際關係的處理。唯一不足的是,她對於自己的婚姻不是自己掌控的,雖然她自己深愛的人是立夫,但是卻只有和他做朋友。所以說嘛,還是挺遺憾的。另外,姚木蘭見多識廣,從小就受到家族中各種文化的薰陶,是一個很渴望自由的靈魂。同時,她身上也很有莊子思想的影子,繼承於她的父親。雖然我比較喜歡我的思想,但不得不承認,在那個時代,姚木蘭的父親給她灌輸莊子的思想還是很明智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