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1K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 篇1

暑期師德培訓《我的教育故事》,聆聽了幾個校長講述“我的教育故事”,真是平凡教學中卻流淌着真摯的情感、無言的大愛,溫暖且感人肺腑。

問“師爲何人,德爲何物”?聽了蘇豐華老師的故事,於是我明白了,要包容,沒有嚴厲地斥責,沒有大聲地警告甚至“威脅”。老師的包容彷彿一束光,不止照亮着教室也要照亮外面,不僅學生還要家長……。班主任是人生成長的守護者,人生有取捨,得失有寬窄。要尊重,老師親近學困生,學生就親近學困生;老師尊重弱者,學生就尊重弱者。要尊重一切學生,每個學生。聽了陳加倉老師的教育故事,我覺得教育要智慧,面對着班裏調皮搗蛋的“愣頭青”甚至“雙差生”,老師幽默風趣而充滿智慧地與他們“過招”,將他們一一“收服”。那些原本暗淡的眼神被重新點亮,那些年輕美好的生命開始向着更好的方向茁壯成長。同時課堂時時蘊藏着精彩,充滿智慧而彷彿行雲流水一般。學生們跟隨着老師一起,埋頭讀書、靜心思考,漸入學習的佳境。更要有夢想,有夢就能實現,哈哈,加油!聽了李科校長的“特殊的愛給特殊的你”,我覺得做老師要善良,要了解學生,開導學生、引領學生,使學生放下一切包袱,輕輕鬆鬆學習,過普普通通生活,做簡簡單單的人,啊哈,不易啊!要專業,無論備課、上課,還是在與學生們的日常交往過程中,當老師處處體現着一名教師該有的專業素養。聽了葉會珍校長的教育故事,我覺得時時要提升自己。因爲專業,所以能迅速、準確地找準時機,對孩子們進行深入淺出的教育。孩子們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溫暖而幸福地成長。因爲專業,所以老師的課堂處處閃耀着自信、智慧的光芒。課堂在老師的辛勤耕耘下成爲了最快樂的遊戲樂園與最豐饒的成長土壤。嗯,要學習哦!聽了周國平校長的走突圍之路,我認爲要快樂,在鄉村,在落後的鄉村做老師的,也要帶領着孩子們做豐富有趣的活動,使快樂歡笑、安靜成長,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與生命的神奇。嗯,要突圍自己,啊哈!聽了美女校長林樂珍講述自己的“受命”、“破局”、“裂變”的教育故事,我認爲做人做事要赤誠,老師對教育的赤誠、對親友的摯愛,不僅感染着身邊的人,更觸動着每一位師生的心靈。聽了樑世累校長的教育故事,“我是一朵雲”“我是一片樹葉”“我是一滴水”“我是一縷風”,從“知”“堵”、“悟”,細微處拔節,由井底之蛙變成翱翔天空的海鷗。當然還有誠信、平等、從容、灑脫……這都是一個普通老師真實的寫照。而所有美好的詞彙彷彿慢慢匯聚於一體,凝結爲“師德”——師愛爲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纔是對“老師”最貼切的描述啊!

問師者,何爲“德”,我是老師,我就是師德。得知上半年被學校評爲“優職”,自勝心倍增。雖然人老也需要表揚喲,謝謝!

  《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 篇2

一直以來,我都渴望成爲於永正老師一樣的有才、有愛、有情懷的好老師,看過於老師的《我的教育故事》更是受益匪淺。在書中,我看到了於老師豐富多彩的教育故事,看到了他在病中談笑風生的樣子,點點滴滴的小故事如涓涓細流潤入心裏,溫暖似陽光。

於老師的教育生涯可以用一個“愛”字來串聯,對學生有愛,對教育事業有愛,正是這種愛,讓於老師的教育生涯,以教爲榮、以教爲樂。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也要像於老師那樣,微笑充滿課堂。微笑教學時每位老師需要學習的,而微笑的背後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豐富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這無不滲透着教師的智慧。

在於老師的課堂中,有翹起的大拇指和紙條的魔力,有蹲下來看學生的簡單。於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髮脾氣。在教學中也總是微笑着講課,微笑着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也會微笑着提示。就是這樣的和諧氛圍讓學生沒有壓抑感。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喜歡學了,願意學了,成績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讀了這本書,除了更加佩服於老師的愛心,更加佩服於老師能夠在彌留之際,反覆說道:“如果上蒼在給我些時間該多好哇,我就可以再多給教師們留下些文字了。”我想,雖然病痛難忍,但於老師在做這些時,必定甘之如飴;而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深遠影響。如同火焰般燃燒。魯迅有言:“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

於永正老師寫完了他的故事,所留下的火種,自然也點亮了更多的課堂。你的、我的、他的。在不可知的情境下,無數奇蹟般的故事即將出現。教育的魅力,常常就在於教師的恆心與智慧。上好一節課未必有多難,可要想讓每節課都能保持職業品質,成爲他們一生“精神底子”的一部分。則要像於永正老師那樣去做。

  《我的教育故事》讀後感 篇3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論,他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於永正老師的做法讓我腦海中第一個閃現的就是這幾個字:生活即教育,於老師進行的是真實的學習,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受學習,感受語文。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豪邁的背誦聲飛出窗外時,就知道於老師要帶着學生去游泳了;“胭脂點雪”、“映日荷花”、“喧賓奪主”、“星光燦爛”、“藍孔雀”等,於老師在賞菊過程中爲孩子們了打開認識美的窗口;“只要是花,開在哪裏都好看!”這是春遊過程中一位小朋友脫口而出的話……帶着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多看美的東西,這些做法對學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無形之中會讓美融於血脈,使人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寫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聯想到我的課堂,要求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有時候我們並沒有帶他們體驗,卻要求學生寫出來。以後我應該帶學生多多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寫出有真正的情感的文章。

  二、我就是語文

假如你是語文老師,你有信心說出“我就是語文”嗎?任教語文五年多以來,越教越困惑,到底應該怎樣教語文呢?於老師說:“引導、點撥、示範。”學生學了五年語文,越學越不會,到底應該怎樣學習呢?於老師說:“多讀多寫。”語文就是教學生識字、寫字、讀書、背誦、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至多再加一個:培養興趣和習慣。作爲語文教師,要想教好學生,要做到那幾點呢?我認爲以下幾點很重要。

首先,朗讀是必備技能。朗讀要做到正確、連貫,有感情,還要做到語氣自然。好書不厭白回讀,精彩的文章一朗讀出來,就活了,更能讓學生走進文章。教兒童學語文,靠的.是示範,教師的朗讀好了,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進步,感受文章鮮活的語言。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學語文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好的示範具有啓發性,能爲學生樹立起一個標杆。

其次,板書很重要,要想學生寫好字,老師得起帶頭和示範作用。字是人的“第二張臉”,是人的“一張名片”。都說“字如其人”,字寫得不端莊、不漂亮,難道是要用實力證明我們長得不夠端莊、不夠漂亮嗎?於老師說:“寫好字,是‘兒童的語文’的應有之義。”板書對語文教師是必需的,手寫出來的字,都是鮮活的,有情感的,可以傳達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我的第一張臉沒有長好,我就得在第二張臉多用功。而我我一直在練字,希望擁有一張端莊美麗的“臉龐”。

最後,教學,要“實打實”、“手把手”的教,作爲教師,一定要有責任心,要有愛。學生跟我們學語文,我們就得盡老師之責,用我們耐心、細心、恆心和愛心,教學生識字、寫字,教會學生讀書、表達。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所以要想我們的教育不空虛,除了要有責任心,必須要有愛。

  三、少做題,多讀書

程標準中這樣寫道: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學以來,我卻一直在誤區中教學,恰恰是多做題,少讀書,留作業時還給學生布置大量的抄寫作業,或者練習冊,或者試卷,學生有錯字甚至罰寫50遍,甚至100遍,寫到最後,學生反而不認識這個字了,這不是讓學生更不會了嗎?讀完書後,我才知道了讀書對學生的重要,一個學生書讀多了,朗讀能力、表達能力強了,語感好了,練習冊上的,試卷上的很多問題都會隨之迎刃而解。

成尚榮先生說:“教學不是背不動的書包,而是帶得走的能力。”我們一定要牢記:少做題,多讀書,光在課堂學習語文,是不能真正學好語文的,從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的角度說,學好語文更多的還要依靠課外閱讀,平時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我們的語文教育就會有光明的未來。這位小學生的《春》就是最好的證明:

四時之中,最佳者,春也。此季,豔陽高照,萬物復甦。樹芽一點一點,生機盎然;杏花一簇一簇,熱鬧非凡。堂前,桃樹含苞,燕歸檐上,呢呢喃喃,似曰:“三陽開泰,春力大矣。”

從榜樣老師身上,收穫的不僅是其思想,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行動,要成就怎樣的自己,怎樣的學生,那就是不斷地學習,保持思維的開闊性,敏捷行,深度性,行動的持久性,樂趣性,在這條路上一定能成就自己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