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初一學生讀《歐也妮.格朗臺》有感大綱

初一學生讀《歐也妮.格朗臺》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一個人能有多吝嗇?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最吝嗇、最視錢如命的人就是巴爾扎克筆下的守財奴——格朗臺了。

初一學生讀《歐也妮.格朗臺》有感

《歐也妮.格朗臺》這篇文章是法國19世紀文學巨匠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述了在索繆城中有一位富商格朗臺,他的財產多得連他的女兒歐也妮和他妻子格朗臺太太都不知道有多少。歐也妮二十二歲生日那天,格朗臺弟弟的兒子查理從巴黎趕來,得知了父親破產的消息,不得已隻身前往印度。在此期間,格朗臺太太和格朗臺先後先後去世,歐也妮成爲了年輕的女繼承人的故事。

開頭一直看到結尾,我都是對歐也妮和她母親懷着別樣的敬重和同情。而對格朗臺,我則有一種複雜的心情,有憐憫,有同情,有憤怒,有憎恨,還有厭惡。毫無疑問,格朗臺很愛這個家庭,可是在金錢和利益的面前,親情不過是個幌子罷了。文中曾提到,每年歐也妮生日時格朗臺都會給她一枚價值不菲的錢幣,可當他得知歐也妮的錢已全部送給她的堂弟查理後,暴跳如雷,恨不得將自己的女兒撕碎方解他心頭之恨;而對他的妻子格朗臺太太,格朗臺總是將她少之又少的錢拿走去用,從不動他那密室裏的金幣。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刻,當教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讓他親吻時,他仍不改本性,雙手抓住那十字架,還想着他的財產。臨死前,他競對女兒說:“把一切照顧好,到了天堂向我交帳。”一個人平常吝嗇一些還說得過去,可是當一個人在彌留之際所惦記的不是自己死後親人的心情和唯一的'女兒的終生,而是一心思索自己的財產如何才能保存好,這讓我對這個老財迷的厭惡又多了一層。

格朗臺一家人不同於尋常人的命運,所遭受到的種種打擊,都來源於一個字——錢。

格朗臺縱有千萬家產,卻每日省吃儉用,不敢多用一根蠟燭,多吃一塊糖,不就是爲了他攢下的錢嗎?可是我不明白,如果人掙到了錢而不花,光放在一個屋子裏,不用它,像供神一樣供起來,那麼,那些金燦燦的錢幣與石頭又有什麼兩樣?我想,格朗臺本意是好的,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的確是不能亂花的,可他做得太過分了。當一個人把錢全部都放起來,那錢就不再是錢,它已經喪失了自身的價值。

這就是“過猶不及”了吧!果樹若每日都澆上兩三次水,就會爛掉它的根。反之,若是幾日都不管它,隔上一兩日再澆一次水,果樹反而會長得生機勃勃,一眼望去滿目蔥翠,秋天也會結出大而甜的果實。同理,同樣的寶劍,即使每日用它砍柴割草,其鋒芒依舊不減當年;而用一層層綢緞包裹,放在箱子裏小心呵護,再拿出來時已經毫無用處,不過是件精美的工藝品罷了。

錢放多了而不用會失去價值,果樹水澆多了會潰爛其根,寶劍不磨礪便會失去鋒芒,人亦如此。若事情做得太過,那麼其結果也會令人大失所望。“過猶不及”,超過了便會不如以前,這是格朗臺一家用自身慘痛的後果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