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碎片與重構讀後感範文大綱

碎片與重構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碎片與重構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碎片與重構讀後感範文

有這樣的一則笑話。50後的父親對兒子說:“孩子,他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在爸爸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一斗米”;而現在80後的父親對兒子說:“孩子,他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在爸爸最困難的時候,他給了我充電寶”。笑話雖有些誇張,但是誇張的背後是否也折射着社會的現狀呢?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體會,出門時落下其他東西不打緊,如果找不到手機總會覺得十分異樣,更有甚者的“手機控”會坐立不安,內心惶恐。曾有一次參加教研活動,走得匆忙,把手機落在家裏,那個早上有些失落總覺得少了什麼,只好一直寬慰自己:沒互聯網,不就不被幹擾,更能專心學習嗎?

互聯網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縮短了世界之間的距離,但從另一方面也給人們產生了新的距離,那就是當我坐在您面前,您在看手機;當我想和您談話,您還在看手機……我們的時間正被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所淹沒;有用的,沒用的,真真實實,虛虛假假難以分辨。它們像一片片雪花飄進了你的世界,將你的大地覆蓋;它們像一個個物件拋進了你的空間,把你的房間堆砌。我們的時間被切成了碎片,我們得到了碎片的碎片。所以當我看到學校推薦的`王竹立老師的書《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時,猶如迷途困惑中見到了引導牌,真是開懷。王老師的書教我們如何在碎片紛至沓來的環境下培養自己獨特的知識大榕樹,以至連綿成爲知識森林。他認爲,網絡時代的學習就是一個零存整取、不斷重構的過程。

《碎片與重構》一書還探索了互聯網時代下教育新模式。時代不同了,網絡學習、網絡教育是我們教育要直面的問題,恐懼逃避只會被拋棄;以積極的心態擁抱變革,避其弊,取其利,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步伐。作者在書中對於教育信息化、電子書包、微課、精品課程、翻轉課堂、知識嫁接、連通主義等熱點話題,都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而這些都來源於他獨立的思考和日常的實踐和積累,是他博客寫作零存整取的勞動結晶,就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學習了。

讀完本書第一遍後感受挺多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收穫:

其一在教學方面,比如上課該不該讓學生上網,手機能不能進課堂。還比如不斷出現的新的教學方式,該怎麼用,有些本身就存在爭議。但是如何選擇最有利的方式進行高效教學更加重要。對學生而言,最適合他們當前接受範圍的教學纔是最好的。教師高水平的講授和教學互動是保證一堂課教學效果的關鍵。多媒體技術主要用於輔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再好的模式也是不能一直用下去。(書第39頁)網絡時代翻轉課堂乃至翻轉學習會越來平常,但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宜一刀切。對於那些結構嚴謹、內容固定、基礎性強、變化不大、以知識傳授爲主要目標的課程,翻轉課堂還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第40頁),這對我們現在的教學及微課的製作有一定的啓發。

其二,是對網絡與信息技術教育未來的分析。網絡與信息技術的很大優點就是突破時空的限制,但是網絡的學習不像學校學習那樣易於監管,對學習者的自律性要求較高,缺乏集體學習氛圍和校園文化的薰陶,這些因素導致目前網絡教育既不能取代學校教育,也不能簡單照搬學校的模式。未來優秀教師的講授依然必不可少;應積極探索將課內的面對面教學與課外的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和策略。

其三,教師更要注重學習,會整理善積累。網絡時代信息繁多而細小,如何將一些細碎的知識錄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呢?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積累。利用網絡,把學習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可以學習王老師的“積件式”寫作,積少成多。思考並提煉再加工很重要,把那些越來越多的知識整合並通過思考形成有個人觀點的文章,再通過不斷加工不斷改寫,在此過程中也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寫作水平。另外,寫不下去寫不出來的時候,轉變思維,利用一些思考工具或方法,比如水平思考法、六頂思考帽、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方式打通思考的桎梏。

其四,書中提到的很多思維值得借鑑,如“包容性思維”,打破了對事物判斷時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也是告誡我們在面對各式各樣的信息時如何分辨真僞,在思考問題時不要片面,而是要儘量從多方面多角度瞭解事情的原委。又如“使用思維導圖創作詩和故事”,作者以自己親身經歷爲例詳細地談創作過程,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維,令人受益匪淺。又如對知識的嫁接,分享也是學習等等。

總之,從本書中學到了不少關於課內課外新型教學方法的知識,也瞭解了一些最新流行的網絡教育,並對網絡學習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都很有借鑑。有時間的話建議再讀一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