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讀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讀帕夫雷什中學有感1

蘇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他長期從事教育活動,給人們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論文和近1200多篇文藝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33年,擔任校長26年的工作總結,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結晶,集中體現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讀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校長和教師的崇高使命就是設計和製造全面和諧發展的人,這一思想像一條紅線貫穿《帕夫雷什中學》一書的始終。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全書除了前言外總共七章,分別從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全面系統總結了他的教育,也就是上面談到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可以說雖然《帕夫雷什中學》是我們現在教育的雛形。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採用的很多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爲蘇霍姆林斯基所用了,可以說蘇霍姆林斯基是那個時代的創新者和開拓者。例如在《帕夫雷什中學》中,他把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與培養學生的個性結合起來,使學生得到整體和諧的發展;在教育時發展學生智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等等。

在書中,談到要學生的全面發展時,總要強調要盡力挖掘每個孩子的天賦才能。讓其在全面發展中還能保持特別出色的某一面。因爲全面發展並不代表着全面平庸。每個孩子的思維都按照其獨特的方式發展,每個孩子都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聰明才智。任何一個孩子都無不有其天分和才能。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爲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年齡可以達到的卓越成績”,他還指出“教師的技巧在於善於察覺兒童的天賦,善於確定足以使他們施展他智力和創造力的領域,並向他提出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難,從而促使他的才能進一步發展的那種任務。“這種方式和我國古代孔子在教育上所提倡的“淳淳善誘,因材施教”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帕夫雷什中學中,如果一個七八年級學生有鑽研植物學的志向,那麼他在學校就不會受中學教科書的限制,而去學習生物化學,學習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知識。這些努力都是爲了防止有才能和天賦的學生落到平庸書呆子的地步。

爲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還爲學生創立了有利於身心發展的環境,其中包括自然風光,校園設施建設等等。在全面發展施教上,他還爲學生提供一種精神環境,那就是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爲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課餘活動時間,建立了爲數衆多,足以滿足每個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課外小組,引導學生突出的幾項個人愛好:最喜愛的課外讀物,最喜愛的學科,最喜愛的.勞動項目。還有一個情節讓我很感動,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們帶到藍天下,森林裏,河流邊,通過童話、幻想和遊戲,引導他們進入周圍的世界,每天都發現一點新東西,所走的每步都成爲走向思維和語言的源頭。他和孩子們帶着畫畫的本子,來到牧場,清晨的校園……觀察蝴蝶飛舞、蜜蜂唱歌、牛羣洗澡、露珠滾動,使識字成爲生活中鮮豔奪目、興趣盎然、充滿生動形象、聲音和旋律的一部分。他在孩子們得畫本上題寫了《我們民族的語言》。孩子們熱切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並寫下來。有一次孩子們坐在果樹下欣賞田野裏蕎麥開花,羣蜂從田地裏返回蜂房,在小溪上盤旋嗡嗡的飛,孩子們說他們在互相講花和小樹林,講蕎麥和向日葵……這纔是教育的生命!我認爲,當前我們的教育在這一方面相當薄弱,一般學校的活動小組都流於形式,學生課外時間無所事事,只知道死記硬背,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這是我們迫切需要改進的問題。

另外,在說到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提到老師一定要學會傾聽和欣賞學生,這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正常的人。,不僅要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一般來說老師都對調皮搗蛋的孩子感到非常頭疼,都不喜歡管教他們,讓他們放任自流。而蘇霍姆林斯基不是這麼做的。當他的學校來了一名執拗的、精神瘦了摧殘的並且因某種原因充滿怨恨總和老師作對的孩子,他沒有放棄他,而是探查和他相同的興趣,欣賞他,讓他敞開胸懷,漸漸變成了一個聰明,敏感而又誠摯可愛的孩子。

讀完《帕夫雷什中學》,真的是感觸頗深。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許多,他告訴我們對待教育要懷抱着愛的心理,認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通過這樣我們一定會慢慢發現,我們對教育,對孩子付出的同時,也一直在收穫。

讀帕夫雷什中學有感2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著的《帕夫雷什中學》一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爲一位教師,要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而這,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師的境界嗎?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全體教職工團結一致,是學校能實現自身目標的根本保證。這一點,作者身爲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不僅做到了,而且能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保證了全體教職工能沿着教育正確的發展方向去努力工作。

書中對帕夫雷什中學的學校工作作了詳盡的描述,不僅細緻入微地描述了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且也深刻明瞭地闡述了作 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學校全體教職工一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今天,許多在理論上成熟,但在實踐上卻還沒有付諸實施的教育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學早就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許多人甚至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認爲只是教育上的一種理想甚至於空想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學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而在今日中國千千萬萬所中小學裏,在我們提出“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能否找到一點帕夫雷什中學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認爲教師集體的財富之源,首先在於教師的個人閱讀。帕夫雷什中學提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這是帕夫雷什中學集體生活的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已經成爲傳統。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帕夫雷什中學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藏書,而且每個教師

個人也有大量的私人藏書,每個教師都訂有幾種雜誌和幾份報紙,.他們彼此之間還進行互換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要求是“必須是讀書愛好者。”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切勿忘記關注教師讀些什麼書,他怎樣對待書籍和科學。”他把讀書作爲衡量教師發展的標準,他說:“只有當讀書成爲教師的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當他不僅有書而且也有讀書的時間的情況下,他纔有可能借鑑別人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帶到藍天下、森林裏、河流邊,通過童話、幻想和遊戲,引導他們進入周圍的世界,每天都發現一點新的東西,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爲走向思維和語言的源頭。

作爲成長中的個體,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和弱點是難免的,然而對於學生的種種問題,當老師們感 到束手無策時,往往會採用批評的方法,結果情況越來越糟,如果適時地採取賞識讚美的方法,讓學生在“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成長,則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十個手指也有長短”,更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之間勢必存在着差異,但所有學生,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木訥的,是聽話的還是淘氣的,是家境優越的還是貧困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愛好學生是容易的事,愛那些讓我們操不完心的學生就非易事。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斷地學會愛:學會把每個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欣賞學生,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會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學會把學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這樣,才能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工作,纔不會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爲你會發現:在付出愛的同時,我們也在收穫着愛,付出愛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