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九型人格》有感範文大綱

讀《九型人格》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2012年雷鋒1號誌願者讀書會第一期《九型人格》第一次分享交流感悟)

讀《九型人格》有感範文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我們假想的世界中,我們不必要的防衛心理,常常讓我我們把有關現實的想法和感受誤認爲是現實本身。所以,在看着本書的時候,"帶着現有的記憶和理解,去成爲你之前的你。"至關重要。然而在我們嚐到甜頭之後,我們又得明白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他僅僅只是一個挖掘我們自身潛能的工具,而不能陷入性格分類泥淖之中。

這本書中含有許多非常晦澀難懂的詞彙,比如什麼是注意力、什麼是緩衝帶、什麼是本體、什麼是直覺等等,只有正確理解了這些詞彙以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之後,才能夠嘗試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

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性格的牢籠中,因爲我們只會注意那些定義我們性格特質的特徵,所以我們的選擇及關注點在無形之中就受到了我們自己的束縛,很少有人能夠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維,以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的內心狀態,也很少有人能觀察我們所注意的事物,爲什麼當別人攻擊我時我會感到內心憤怒,而他則會坦然接受?爲什麼我喜歡紅色,而他喜歡藍色?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甚至迴歸本體,感知周邊環境和宇宙大自然。

本體是我們與生俱所擁有的潛質,而不是我們通過教育、思想和信仰所獲得的,人的九種性格應該都存在於本體之中,就像宇宙的一個點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因此本體也是有共性和個性差異。如物種進化生物不斷演變的過程中,生物的DNA會產生變異,但是千百萬年以在我們集體無意識中所留下的遺傳信息會大體不變,所以,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和視角看待我們的本體。

此外,先天的身體機能差異,會影響我們對外在環境的感知,但是,那時候我們的意識形態還不明顯,思維能力也還沒有固定,所以,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反應模式。如我們在孩童時代,甚至我們還是胎兒生活在母親的腹中時,由於受到胎盤環境或外在環境的刺激下,出於生存的本能我們會建立起防禦機制保衛本體,以免受到傷害,隨着意識的產生,心理緩衝帶便開始慢慢形成,我們的性格也就開始產生,我們的注意力,也隨着我們的性格和喜好定向,我們的思維、語言、行爲很自然形成固有的模式,這時人對於宇宙萬物的認知系統隨之構建。但其實這個認知系統是我們虛構和主觀認知的,事物的本面貌並不如此,從這一角度看,性格成爲限制我們思想的監獄或牢籠,而我們自己往往不會意識到。要破除這樣的思維誤區和陷阱,我們要學會內觀,反思自我,或者通過練習把我們的注意力脫離固有性格,(fsir)這時便能產生新的意識形態。特別是當人們在注意力高度集中,類似於催眠狀態的情況下時,就能激活潛意識的力量,回到本體狀態,直覺就會發揮強大功效,瞬間獲取大量的信息和能量,和宇宙通靈,迅速透過現象滲透到事物的本質,找到精要所在。

所以,要想能夠超出我們的一般水平而讓自己在現實生活、或者工作當中超常發揮,我覺得專注和癡迷,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作者也講到,要想獲得直覺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內心的.狀態、冥想以及觀察自己本身的一些肢體線索等等,進入直覺感應區。

讀到有關6號性格自述自身故事的時候,我聯想到了我的自身經歷,6號在童年時期,由於受到母親的不良影響,在他成年之後,出於安全感的需要,習慣想象最糟糕的事情,只有這樣內心才能安定。這種狀態在我的生活中也時有發生,我總是會在不經意之間去考慮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做最壞的打算,獲取安全感,所以常常出現思維想法沒有"正見"注意力總是放在在事物消極的一面。而我的這種習性的養成應該早在嬰幼兒時期便已經埋下了種子,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便經常做一個相同的夢,一直到我長大之後才消失,我覺得這個夢便是最好的解釋,我常常夜裏會夢到自己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被一個巨大的實心球追趕,在廣袤的大地上我像螞蟻一般被追趕着無力地奔跑,天空烏雲密佈,在球的正上方白色的雷電一道接一道地劃過黑暗的雲層,感覺時刻都有可能把我吞噬,每每當球在越滾越快的時候,我都會從睡夢中驚醒,驚起一身冷汗。

最後我想感謝葛吉夫先生,爲人類認知自己、感知他人和宇宙打開了一扇智慧之門,三元法、七元論,恰如其分的建立起這個永恆的動態系統,但是關於七元法,和三元論在我的心裏仍然留有不解的疑問,在我的內心深處似乎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着我,作爲構架起這個強大系統的基本法則應該還蘊含着很多我們沒有挖掘的神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