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關於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篇1

認真的讀了三毛的《哭泣的駱駝》,有點明白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她,三毛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一個故事,一段傳奇。撒哈拉的艱苦,撒哈拉的風情,撒哈拉的文化,衆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所有的一切在三毛的眼中卻是迷人、浪漫、引人入勝的。

一個女人離鄉背井去到異域,用眼、用心感受着那篇陌生的土地,用筆記錄下它的面貌、它的風致、甚至它的蠻荒。對於三毛,我很佩服,她堅強、獨立、自由的人行走在這人間。

《哭泣的駱駝》裏面有兩篇文章很震撼我,是《哭泣的駱駝》和《一個陌生人的死》。《哭》寫了她居住的那個地方時局不穩,政治的動盪。勢力的衝突(西班牙人、撒哈拉威游擊隊、摩洛哥志願軍)的衝突導致人心惶惶。而在撒哈拉威人內部,頑固的宗教信仰,野蠻的懲罰方式,最終導致了沙伊達、魯阿的死,人命如草芥,在野蠻的風裏被漠然的揚棄。《一個陌生人的死》是一個乾癟的老人被子女拋棄在撒哈拉,患了壞蛆,即使得到救助也未能逃過一死的故事。天下不孝之事皆而有之,發生在貧瘠遙遠的撒哈拉更是讓人寒心。他們已經是弱勢羣體理應受到更多的照顧,理應老有所養,安度晚年。可是聯繫到社會,老人的悲慘遭遇到處都是,靠撿垃圾爲生,靠當環衛爲生,還有一些留守家庭的老人還要再次撫養小孫子、小孫女,到死都不的清閒。這輩子有那一段時間是他們自己的啊?他們子女們的孝呢,死在哪呢個角落了?心呢,被什麼風藏了?孟子在談論理想國時其中就提到一點“謹徉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告誡人們孝悌之意,不要讓老人再做本該他們做的重活。這是我們先賢早在幾千年前就叮囑過的,沒做到的人,無疑是拋棄了我們優良的傳統道德。他甚至提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想,先把自己家裏的顧好再說其他的不遲吧。我希望,老人們在風燭殘年之際可以休息一下,也有時間回味一下自己的.人生,不要到死都疲於奔波,都有盡不完的責任。

  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篇2

紀錄片《哭泣的駱駝》講述了在戈壁灘上生活的安納一家人所養的駱駝的故事。

安納家養的一隻母駱駝在生小駱駝的時候因爲下了很大的辛苦,所以在小駱駝出生後,母駱駝並不願意接近小駱駝,不理會它,也不給它餵奶。單最終在安納一家人的努力幫助下小駱駝與媽媽重歸於好,其樂融融

通過這個紀錄片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界動物的和諧相處、母子之間的情誼、戈壁灘深處不發達的生活狀態。

人與自然界動物和諧相處

安納一家生活在戈壁灘上,家裏除了駱駝外還養着其它的動物。安納一家人與它們相處融洽,把它們當作自己的朋友。在讓母駱駝與她的小駱駝重歸於好的那段時間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後又從艾瑪克中心請來了樂師舉行霍斯儀式。

戈壁灘深處的生活狀態

戈壁灘的生活狀態並不發達,安納的家裏沒有電視,只有一臺收音機而已。當安納和哥哥來到了樂師所在的艾瑪克中心的親戚家。那爲親戚的家中有一臺電視機,好奇的安納便目不轉睛地盯着看,眼中滿是歡喜。第二天,那位親戚帶着安納和他的哥哥來到學校去找樂師。在學校,安納對學校的樂器也充滿了好奇。在集市上,安納讓哥哥給他買了自己平時並不多見的冰激凌,而那邊商場裏的電視機又一次的吸引了他。回家後,安納的想讓爺爺也買電視機給他,但爺爺卻說那只是沒有用的玻璃而已。

母子之間的情誼

第一隻母駱駝在它生下小駱駝,便與小駱駝形影不離,對它照顧地無微不至。而第二隻母駱駝雖然因爲自己下了很大的辛苦才生出了小駱駝而不去理睬它。但是,畢竟終究血濃於水,母子連心,在舉行完霍斯儀式後,母子從歸於好,其樂融融。

  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篇3

若干年前看《哭泣的駱駝》,記住了那些美麗的眼睛美麗的人。今天看到網友關於同名記錄片的述說,看到這歌詞,好像才真正瞭解三毛。被誹議最多的一個傻女人、瘋女人,懷着烏托邦式的一腔熱情和衝突自殺了。才知道駱駝其實是沒有淚腺的,我們比那駱駝幸運不知多少倍啊。慚愧自己還是新疆人,這都不知道。生長在戈壁,和沙漠比鄰而居,知道它安靜下埋藏的炙熱。愛這片土地,可心靈的沙漠如何邁過?任由不知情的風沙捲去腳印。走走停停,有人留下了痕跡,有人呼喚出聲了,看到了聽到了的,就是幸運。

哭泣的駱駝,即使沒有淚腺卻仍然哭泣。有人在努力邁過沙漠,有人在苦苦堅守要塞。三毛在被遺忘以前消失;王朔吶喊着要爭戰到底;名角們爲戲耗盡一生直至分不清戲裏戲外;玄奘西行九死一生,在沙漠裏失蹤或乾渴而死的人、在沙漠裏遊擊反抗的人、花童嬉皮士、切格瓦拉、唐師僧……所有人做的不外乎一件事,夸父逐日。是耶非耶?

老王朔苦大仇深吶喊着說他經歷過的一切,又有幾個人沒經過?程度不同罷了,所有人不還是過來了嗎?小時候最愛聽悲傷的歌,包括印度日本聽不懂歌詞記不住名字的歌,是因爲歌聲裏能聽到那時還不知道的元好問那隻大雁的眼淚?還是那些低垂認命的臉頰上有和親人一樣的辛酸?小時候不那麼容易相信一切,有一雙早熟的眼睛,讓大人心驚。其實這樣的孩子多如牛毛。被粉飾了的傷害爭鬥欺騙,誰又看不出來呢?我們只是不說。只是那樸克臉老師呵,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再也沒有了敏感,最初被教育要聽話時的不安,一絲一毫也沒了。想有良心的活着,就註定要象崔永元一樣受罪。

連路都舉棋不定,連恨都舉棋不定?沒身臨其境,沒看過《要塞》《走出疲憊的巴勒斯坦》,也許永遠不會明白爲什麼。

還好,有那些拍紀錄片的人,有遠離人羣和動物相守的人,有爲逐日而生的人,不再覺得孤單。

  三毛哭泣的駱駝讀後感 篇4

上週已看完我們定的第一本書——三毛的《哭泣的駱駝》,但一直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寫寫感想,在每天的行程計劃裏,它總在最末尾,一直未能按計劃完成,我於心有愧,幾天來都想着它,感覺成了心病一樣。

本書由幾個小故事組成,我看完後面的,前面的也忘得差不多了。故事不煽情、不矯情、娓娓道來,很是悅耳,簡直就是睡前讀物首選。

書裏的人物的生活環境、文化氛圍和我們差異太大,雖然知道這是她的真實生活和親身經歷,但仍像聽人說書一樣。她筆下的撒哈拉威人與我遙不可及,卻又無比真實。

這讓我想起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裏說過的話。龍應臺在年紀大了以後,慢慢對電視媒體感興趣,想拍攝一個專題特輯,主題是展示全世界不同國家民族裏的百姓們的一天,他們平凡普通的24小時是如何度過的,明明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但在不同文化和地理區域的人看來,卻是那麼的不可思議。看到這裏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在文化的碰撞中,也就不奇怪出現各種各樣啼笑皆非或讓人遺憾悲傷的事情了。在三毛的這個系列故事裏,更多的是後者,因爲宗教、歷史等原因造成了無法緩和和挽回的悲劇。

在親眼目睹一場悲劇後,她悲傷得彷彿聽見了駱駝的嘶鳴:“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裏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波着的巨大的回聲,像雷鳴似的向我罩下來。”

人間的悲劇是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