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覓渡有感大綱

讀覓渡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人傑鬼雄》的壓卷之作《覓渡》,是一篇評價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個世紀了,爲什麼人們至今以至永遠懷念他,紀念他?是因爲他當過黨的領袖?是因爲他的文學成就?還是因爲他的從容赴死?當然有這些因素。而樑衡在散文中卻繞過這些,突出地評述了秋白對生、對死、對名的態度。

讀覓渡有感

幾十年來,描寫秋白、紀念秋白、評價秋白的文章浩如煙海,而樑衡是第一個從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層層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讀者心中攪起了軒然大波。難怪此文一出,先後有百多家報刊轉載,難怪秋白的女兒獨伊讀過《覓渡》之後,在致樑衡的信中說:“父親一生磨難多,爭議多,先生的一支筆概括了父親的一生,提煉了他生命的精華。讓沒有讀過黨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親的思想脈絡,和他對黨對國家的赤子之心。”“靜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謝先生將個人的思考變成了億萬人對父親的追思”。誠哉斯言!信哉斯言!記得當年《覓渡》一出,我們幾個先睹爲快的人,便不約而同,相互推薦。此後的幾年裏,我讀此文不下十遍,每讀一遍,就覺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總覺得和秋白有說不盡的話。秋白一生是一幅讀不完的名畫,樑衡的《覓渡》是一篇讀不盡的散文。

樑衡評價瞿秋白的話:“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或許,這句話是最能概括整本書的內涵的,也是給了我深深的啓示。

以瞿秋白的才幹,他完全可以成爲一名優秀的`作家、翻譯家、金石家、書法家或名醫。但他卻偏偏選擇了革命家這條路。他的壯烈犧牲,我們在無限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樑衡評價其爲“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寧可放棄輕鬆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於是,我想:人要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何爲人生價值?這是一個宏大的概念。我以爲,就是高遠的目標。那怎樣的目標爲高遠?我覺得至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他人即可。樑衡在《讀韓愈》中寫道:“他(韓愈)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爲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枉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麼。”這也是“舍其事而成其心”,韓愈

在大一統的江山上被金鑾殿上的御筆指來劃去,他的生活或許不像瞿秋白那樣是主動放棄輕鬆安逸,多少有點無奈與悲涼。但生活的坎坷並沒有消解他善良的心靈,他的心中仍然是有那麼一種精神,一種目標。雖然這目標比之於在朝廷上輔佐君王、治理江山小得多、卑微得多,但仍是符合他作爲一個封建時代中國文人的良知的,那就是既然爲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舍其事而成其心”,成就的不僅僅是自己一顆善良之心,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安寧祥和。所以說: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於己於他人都爲有利。

樑衡說過:人生的價值恰在於昭示過程的進行。“目標的出現也是一個接一個的,人生的價值不會因一個目標的實現而宣告完成,相反的,在完成一個個目標的過程中,人生的價值纔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曾一次次地被楊善洲的事例深深感動。做了一輩子的地委書記,辛苦操勞了一輩子,本應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他,“舍其事而成其心”,在一個目標完成以後,再尋求到了新的更艱難的目標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就是植樹造林。老人走了,換來的卻是翠林青山。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此一個人定不會空虛,而且定能快樂長久。所以說,一個能夠“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能夠不斷尋求目標體現人生價值的人,是能真正體悟生活美好的人。

但我並不是說要“成其心”必須“舍其事”。我們之所以銘記瞿秋白、韓愈、楊善洲這樣的人,是因爲他們的目標和人生價值因爲他們的悲劇和苦難而增添了些許的更爲人奪目的光芒。但是不捨其事而成其心的人仍是有的,比如歌德一生養尊處優、榮華富貴,也照樣能獨領一幟,成爲世界文學星空上的明星。所以我想強調的是,想要成其心,要實現人生價值,假惺惺地去受點苦、磨點難是不行的,關鍵是那顆心是否堅定、是否本善。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現在社會上,有些人不願吃苦,沒有人生目標的追求,而是一味地渴求安逸的生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餘秋雨曾說過:“什麼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我更願意把這種“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精神說成是文化人格,它所支撐的是整個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不苛求我的文字能對這個社會有多大的改觀,但至少,我們應該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標 ,唯其如此,纔不致於使燦爛的民族精神淪於黯淡。

“舍其事而成其心”,短短一句話,承載的是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