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者讀後感範文大綱

讀者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讀者讀後感範文1

今天我讀了一本雜誌,叫做《讀者》,它的卷首語《愛心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是美國人特里杜布森寫的。

讀者讀後感範文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個午後,一個醉漢,在車廂裏不停地辱罵一位抱着嬰兒的婦女,突然他撲向那位婦女,婦女摔倒了地上,還好嬰兒沒受傷,“我”站了起來去制止,可是,醉漢不僅沒停手,還反過來罵“我”,正在最好準備打“我”的時候。一個日本老人走了過來,他要和醉漢聊天,聊着聊着,醉漢就哭了,因爲老人感動了他,說出了他的傷心事,最後,作者發出了感嘆,“本來想用拳頭解決的事情,卻被幾句貼心的話語輕易化解,其中的奧祕就在‘愛’字。”

我的感受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語去關愛一個醉漢,使得這件事很好的解決了,愛的力量有時勝過任何的強權和武力,它可以使一個沒了魂的醉漢的心中重新充滿了溫暖,重新看待這個似乎對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覺得這個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戀的東西。其實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父母和親人給的,也有老師和同學給的,比如說媽媽在天涼時的一句“寶貝,天氣涼了,多加點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時的一句“兒子,感覺好點了嗎?”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總是讓我聽不夠,每次都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愛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裏,它平凡,可是卻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我感謝他們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同樣,我也要學着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待,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者讀後感範文2

看讀者,是一種習慣。每次翻閱,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還有,對於愛情,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

記是有那麼一篇文章《母親不是聖人》,講得是母親的一個女兒總因爲母親的信心而耿耿於懷,直至有一天,她忽然明白:真正能完美唯有那些聖人。而母親,不是聖人,雖然她愛每一個孩子,但難免有些顧此失彼。想到這,她內心裏完全釋然了。於是,在每一次與母親有些小矛盾之後,我馬上能告訴自己:母親不是聖人,我們不能總希望她能做到與自己所期望的完全一樣。況且自己又何嘗又做到完全如她的期望呢?於是,我也釋然了,又樂悠悠地挽着母親的手四處逛街。

推而廣之,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是聖人,而我們的學生更不是完美的。這樣想想,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釋然。

林語堂說:《人生如詩》。我們應該當學會感受生命的韻律之美,像聽交響樂一樣,欣賞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緩的尾聲,就像人生活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誰也不能否認這是一種美好的安排。

是的,這些反覆的樂章對於我們的生命都大同小異,但每個人的樂曲卻要自己去譜寫。也許偶爾會有些的斷奏或強音,使人生的主旋律不再和諧,那麼,趕快重新續寫好接下去的曲譜吧。

我願所有人的人生如詩,優雅、美好。

讀者讀後感範文3

說起《讀者》,感觸頗多,也忘記從什麼開始喜歡的,我們家最初是老公介紹說《讀者》這本書不錯,之後女兒也喜歡上了這本書,我是我們家最後一名喜歡這本書的,也不知道從什麼開始購買,大約2-3年了吧,從未間斷過。而且女兒還常把《讀者》進行整理,並提出要求:看過後不能亂放,應該放回原處。

我現在的業餘生活,除了上網,怕就是看《讀者》了,總喜歡把幾本《讀者》放在枕邊,睡覺前總樂意去翻看幾頁,然後進入夢想。很多情況它解決了我入眠難的問題,更讓我感觸的是它其中的內容哲理性很強,耐人尋味,它還有一個特點是篇幅短小,啓人深思,充滿了智慧與靈性,看到感動之處有時深夜都想爬起來把文章敲到我博客日誌的衝動。它能給人一種無痕的教育。

最近20xx年第3期上有一篇《對年邁的父母,我們該問的8個問題》,那8個問題分別是:1、跟我說說您的父母或祖父母好嗎?2、能跟我分享一下您小時候的故事嗎?3、能說說我小時候的事情麼?4、您最想給我什麼樣的建議呢?5、什麼事讓您最幸福、最驕傲?6、您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如果有機會,您會怎麼做?7、哪件事對您影響最大?8、您百年之後我們該怎麼做?說起這8個問題來,其實也不難,但不知道爲什麼讓我給母親說出來卻不是一件易事,我也許近幾年與母親交流的太少了吧。就本文來說,我的理解是除了問這幾個問題之外,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就是要時常跟父母溝通、交流,有一首《常回家看看》歌裏的歌詞說的好,一旦有時間了就常回家看看,哪怕是打打電話說說話,一句不長的祝福語也會讓父母感動,父母不會要求我們做多大貢獻,只爲求得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看到這篇文章,利用這假期時間立即動身回家,儘可能的.與母親多聚幾日,相互說說母女間的悄悄話。再有5天就是母親七十大壽,在這裏也祝願母親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渡過每一天!

我看到《讀者》裏有這樣一篇文章《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同時在對待子女教育的問題上,我們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類同。比如,我們總盼望着孩子穩當、聽話、才藝方面學得更多。今年寒假裏,我總見女兒上網、電紙書上看小說,怕女兒將來缺乏必備的生活經驗,於是,我就讓女兒幫我擀餃子皮,沒想到女兒做得非常好,擀得圓圓、大小也正合適。女兒什麼時候學會的,我不知道,跟誰學會的,我也不知道,其實我在這裏也不是想誇自己的女兒,而是從這篇文章裏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可以管他們吃穿,但千萬不要去強行左右孩子的行爲,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去正確地引導他們,卻不要讓他們一定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執行。現在的孩子學習的途徑很多很多,我覺得當我們看到孩子有好的行爲有及時的誇獎就很好了,當然這也只是對稍微偏大一點的孩子來說。

《讀者》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內容我們大部分都能看懂,它的內容大多都貼切我們的生活,它講了一個又一個真人真事以及真情,它可以讓我得到一些啓示、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今年我又定購了《讀者》,它是我的夥伴、伴我渡過一段又一段的休息時間,它不僅僅滋潤着我的心田,也充實了我的大腦,讓我在無聊之際心靈上有了一絲絲寄託。我想把它們訂在一起避免流失,卻又怕閱讀起來不便,想把它們隨身攜帶,又怕它們被我弄得褶皺不堪,所以只好放在枕邊,隨時可以欣賞翻閱,同時也可以隨時放在鋪下將它們壓平,以期它們有更高的價值。

讀者讀後感範文4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讀者》,裏面的故事很精彩,其中有一篇讓我至今難忘。故事大概是,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大草原上,生活着兩種不同的動物,一種是溫順的長頸鹿,另一種是兇猛的美洲豹。長頸鹿天生就是教育家,它教它的孩子任何生存技巧,而美洲豹卻不怎麼管剛出生的小豹,甚至丟棄它們。就算有別的動物吃小豹,母豹有時也不會管,小豹只能靠自己。可是,長頸鹿用千百次的告誡換來的僅僅只是基本生存,而美洲豹因爲擁有痛苦的經驗,成爲了強者之中的強者。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想成爲強者,就必須經過一番磨難。像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一生就像是爲了演繹生命的悲劇。

他從小就被他的的父親逼迫去學習音樂,長大後,他的耳朵也聾了。可他卻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向命運抗爭,創作了驚世之曲--《命運交響曲》。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一個農民的孩子,天生就是口吃,可他卻立志當一名主持人。因此,他被所有的人恥笑,可他卻沒有認輸,而是以堅強的意志,向命運發出挑戰。他將小石子放到嘴裏含着,不停地練習發音。他的舌頭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最終,他成功了。他就是央視着名主持人白巖鬆。每一個成功的人,在成功前都會有許多困難在等着他們。所以命運是很公平的,他不會同情弱者,它使你悲痛,讓你受挫折。是爲了讓你戰勝命運,成爲強者。困難固然可以打擊我們,讓我們內心受挫,可困難也可以鍛鍊我們,讓我們變得堅強。要相信,當一切暴風雨過去之後,你的世界將變得很美好。

讀者讀後感範文5

又是一本薄薄地《讀者》看完了,還沉浸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或一個個哲理故事當中。

不知不覺,《讀者》已經陪伴我十多年了,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讀者》的,只記得第一次看他就喜歡上了他,在以後的歲月當中他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開心或失落的夜晚。

我喜歡《讀者》中的每一篇故事,他雖然沒有其他雜誌的那種華麗或雜亂無章,顯得那麼樸實無華,平易近人,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書中的自己。教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在困難中怎樣面對生活;還教我們在人生得意的時候怎樣不驕不傲。是啊!他就是這種能讓人可以找到他們想要找到東西的朋友!

我記得每次的《讀者》中都有一些讓我看了不禁流淚的文章,包括了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夠在中間找到共鳴,讓我看後久久不能釋懷!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每次看後都有一種偶然頓悟的感覺,讓我變的成熟!

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他會一直陪我走下去的,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捨棄……

讀者讀後感範文6

由於我的車被撞去大修,我今天上班就坐公共汽車了,不用費腦筋了,感覺很美,從廂紅旗坐車,到香山在轉車時,看到一個報刊亭上有《讀者》雜誌,想起了一個朋友對這本雜誌的講評,我隨手買了一本,因爲還有近四十分鐘的坐車路程,順便閱覽一下,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這本雜誌過去自己也很喜歡,堅持好長時間的不間斷閱讀,後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坐到車上先大概地看了一下,覺得還是那麼清心,內容還是那麼新穎,不免有些感慨,這本雜誌的創作信條真是太難得了。細細地看下去,感受還是很多的。

卷首語是《將生命當成租賃》內容是目前,在韓國非常流行一種“死一把'活動,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首先要進行一個以”生命的意義“爲題的測試,留下肖像,寫下遺囑,然後穿上麻布做的的壽衣躺進棺材裏。體驗者能在棺材中聽到哭聲,大約十五分鐘後,工作人員在打開棺材,體驗活動結束。據主創人員介紹,設計這種“死一把”活動,目的是爲了讓人們反省過去,珍惜現在,更好地面對未來。這真是巧合,我昨天就經歷了那生死一瞬間。我真的深有感觸,就象文章裏說的那樣:“國人有句俗話:不見棺材不掉淚。只有真正地面對死亡時,人的心態纔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生命有如某種租賃,只不過這種租賃有好有壞,有長有短,有悲有喜而已。說得精闢,不多說了,因爲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再說下去就會受到親人們的批評了。

叫我感到好的地第二篇文章,題目是“高貴”,文章這樣寫道:“那些內心高貴的人,即便挫折不斷,即便被壓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區別於他人的,是擁有一張從容不迫的純正的臉。臉如同一個人的心。林肯說,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臉負責。在父母的無私之愛中孕育出的清純美麗的臉,四十年後是否還能夠不染濁塵,無阿諛之風、汲汲之氣‘躲閃之態。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說得不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是具備了高貴的情感,在其善良、純正的面容之下往往藏着隱痛,而他們更以昇華自我的方式超越了那種痛楚與沉淪。

在《有一些錯不必糾正》的文章,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爲自己的生日,向父母提出質疑,爲了不讓自己有一個錯誤的生日伴我終生,他開始讓父母好好回憶,直到母親流淚,父親的指責,你究竟想幹什麼,父親的話讓他明白了,想用所謂的科學,去懷疑、否定父母爲之的美好記憶。他們的記憶是那麼溫馨,又是那麼辛酸。哪一個更重要呢?這樣這個孩子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懂得了一個道理:這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道是錯的,但不必去糾正。看完之後,我心裏非常感動,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多一份理解,特別是親情,更應該包容。

這本雜誌還有好多文章值得一看,《心中的財神》心中的財神或許是你獲取財富的一種信念。《在別人的生活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要坦誠地承認,我們在精神世界上的匱乏,在心理上的慌亂。只有誠實地面對這種匱乏與慌亂,我們纔可能找到自己方向。即使我們用了那麼多別人的名詞與概念來武裝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們也不可能變成別人。《托爾斯泰燈》中說到: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盞燈,人不是由於決心纔有毅力。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於他的閱讀史。只有閱讀才能最有效的培養人的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於性格的培養。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要不朋友們就沒得看了。總之我依然喜歡這本雜誌,很不錯的。我說好沒有用,個人有個人的看書閱讀習慣。就囉嗦這裏吧。

讀者讀後感範文7

每當閒着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啓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啓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讀了畢淑敏《錢的極點》上面說我們現在是站在錢的極點上,但我們很快就會離開它,人們在新一輪物質需要滿足之後回過頭來仍然需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在沒有金錢之前,人類就有了精神求索,也許有一天人們會不在追求金錢,但是,人類的精神將永存。

《你的需要其實很簡單》虛懷謙仔細想一想,其實我們需要的真的很少很少,自由的閱讀、思考、寫作,把文明的繁瑣盡數剝去,如果一個人信心十足地朝着他的夢想走去,並且努力照着他想象中的方式過活,便能達成他的目標,他的內心和周圍會建立起新的,更具普遍性、更不受限制的法則,或者舊的法則會增益開闊,使他置身於生命的更高的秩序裏。他的生活愈簡單化,宇宙的定律就變得愈,孤獨不再是孤獨,困境不再是困境,柔弱不再是柔弱。財富大多隻是身外之物,是對自由之身的一種拖累與妨礙,預保自由之身,就應該最大限度地遠離物質誘惑,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欲壑難平,把慾望轉移到精神性的東西上去,靜靜看一會書。

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爲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讀後感範文8

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讀後感,我於是隨手拿起了一本《讀者》來看,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那片故事叫做“84名乘客的生死表決”。這片故事,內容雖然不算多,但卻是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這個故事的內容是1990年5月26日的一個早上,一輛飛機在空中飛了十三分鐘後擋風玻璃猛地炸開了,擋風玻璃一碎,機長被強大的風流給捲了出去,要不是空姐抓住了他的腳,他纔沒有被風捲出去,還與空援中心失去了聯繫,飛機上亂成一團,飛機開始迅速下降,如果想要有生存下來的希望,就要丟下機長,堵住窗口,才能生存,在飛機上的規定,機長要犧牲一切來幫助乘客,那麼機長的生命完全取決於乘客的一句話,當空姐問乘客,丟不丟下機長,大家都漸漸地舉起了手,看此情形,空姐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哭出來,可後來奇蹟發生了,大家都慢慢把手放下來,最後沒有人舉手,後來飛機成功地降落了,機長也得救了,這個舉動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別人。

我的感受是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別人的生命,有的時候,拯救別人也是拯救自己,所以我們要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