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大綱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1

初讀《朝花夕拾》時,我十分喜愛魯迅筆下的那個豐富多姿的兒童世界,描寫得最詳細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裏捉蟲捕鳥等乾的一切趣事,充滿童真童趣,生氣盎然。再次讀後,從中又看出了作者對一些爲人處事的批判和對當時封建思想習俗的批判。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

今天又捧起《朝花夕拾》,注視着作者的童年,體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的童年,與作者的童年相比,少了許多新奇與發現。比起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發現之旅,我的童年還是多了份快樂與刺激。原來,我們最喜歡下雨天,雨停了以後,門前的水泥路往往有許多積水,我們就急急忙忙趿拉着拖鞋跑下樓來,與同伴一起兒打水仗或是扔拖鞋,回家以後身上往往都是溼漉漉的,有時玩着玩着又下起了雨,但我們全然不顧,依然興致勃勃地玩着。有一次,同伴不知從哪找來了一塊木板,他坐在上面,讓別人推,像是衝浪似的十分刺激。我們每個人都試了試。我玩的時候,由於身體沒保持住平衡,一下子滾了出去,弄得像落湯雞一樣,回家招了媽媽一頓罵。

讀魯迅的文章,我深切體會到了他童年所散發出的童真童趣的氣息,感受到了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曾幾何時,我已經離童年遠去,但我還時常夢見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在繁忙的學習中擡起頭來,天空上的童年已是一個遙遠的夢。重溫魯迅的童年,就彷彿自己的童年正在我眼前微笑。

……

童年是一隻小紙船,雖然很小,但能承載下五彩斑斕的夢;

童年是一把彩色風車,只要向前奔跑,風車就會永遠在你生命中轉動;

童年是一支棒棒糖,甜蜜總藏在最裏面;

童年是一隻風箏,帶着希望永遠飛翔在內心的最高處;

……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2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篇《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錢,卻全給了自己的兄弟,後來家裏窮得吃不起飯了,卻想到家裏的兒子會“搶”老母的食物而決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點欺世盜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但現實中還是有這些封建孝道的影子。拿《增廣賢文》來說吧,裏面也提到了這兩個所謂的“孝”的故事。而編輯呢?還是熱情洋溢地帶讚美語調講述了這個故事。雖然我小時候遠沒有魯迅那麼複雜的心理,拿了書還是樂呵呵地背裏面的文章,可到了這些故事心裏還是忍不住反感,背的速度明顯加快,聲音也加重了,幾乎要一字一頓地從聲帶裏擠出來。這也可見封建教育不管在哪一代人中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牴觸。至於喜歡這兩篇的小孩子,我現在還沒遇見過一個。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希望能讓國人思想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中還有很多別的文章,語言清新流暢,潔淨優美,親切感人,而色彩紛呈,有的尖銳辛辣,有的質樸清新,有的精闢,有的機警。它們以不同的姿態來描畫場景,勾勒靈魂。能讓人在掩卷之後得到更深層次的啓迪。

童年已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生活,嚮往自由。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3

個人感覺,這篇文章是將記憶複製的回憶散文集。

《朝花夕拾》,魯迅先生的作品,充滿了滿滿回憶的味道,酸甜苦辣鹹,哪一樣都不少。《朝花夕拾》中回憶與現實相結合,細膩而不漏痕跡,到處充斥着對封建的批判與諷刺,顯而易見的是,魯迅先生在面對不同的事時所流露的感情,真實,無一點雜質。

《狗·貓·鼠》。魯迅先生共列了四大罪狀,來控告貓的惡行,也不知貓是如何觸犯到了有着一絕罵功的魯迅先生,不過,貓的這點付出,倒給了魯迅先生一個契機,用貓來審判弱小者和暴虐者,批判黑暗社會的落寞,這貓,也算有功之臣。《阿長與<山海經>》。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家的保姆,善良樸實的一位婦女,爲什麼魯迅先生要寫她呢?《山海經》,因爲它,長媽媽尋覓到《山海經》後就送給了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感激和懷念之情毫無保留的流露。《二十四孝圖》。我很意外,魯迅先生這樣的人竟會不贊成“二十四孝”,不過,魯迅先生不贊成它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爲魯迅先生覺得它對兒童的成長有消極的影響,因此,魯迅先生很不喜歡《二十四孝圖》。另一方面,魯迅先生覺得它太過虛僞沒有真實性。同時,魯迅先生也抨擊了提倡復古的傳言。《五猖會》。聽着名字很奇怪,但卻是鎮上小孩心中的節日,文中,沒有看到描寫“五猖會”的場景,反倒是通過心理的感情來體現對“五猖會”的熱切向往。《無常》。無常,冥界的厲鬼三屬,專門勾攝生人之魂,這樣的一個人物,是魯迅先生兒時喜歡的一個人物,無常是個公正的人物,由此,魯迅先生不禁悲嘆,人間沒有公正而公正卻在冥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很熟悉的一篇文章,幾乎人盡皆知,裏面提到了魯迅先生的老師——壽鏡吾。《父親的病》。這是魯迅先生最大的痛,父親因庸醫耽誤而去世,文中重點講了庸醫們的作風行爲等,揭示瞭如今社會的黑暗。《瑣記》。我們用兩個方面來看,一:衍太太的自私自利、奸詐,使魯迅先生的人生軌道染上了一點小痕跡。二:魯迅先生不顧長輩的反對,毅然求學表現出尋求真理的慾望。《藤野先生》。全名藤野嚴九郎,日本人,職業教師,擁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很受魯迅先生的尊敬,回國後,魯迅對藤野先生很是念念不忘,有懷揣着感激之情。可見魯迅先生是個重感情的人。《範愛農》。聽到這個名字,我不由得會想起一些古詩的句子。他,是魯迅先生的同鄉好友,是個愛國者,他勇敢的不滿舊社會的行爲,辛亥革命後,他受到壓迫與迫害,魯迅先生很敬佩這位剛正的愛國者。魯迅先生很會運用旁敲側擊,來批判舊民主革命。

《舊事重提》,書的原名,魯迅先生之所以要用《朝花夕拾》命名,是因爲朝花好比舊事,夕拾與重提同義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充滿了童真童趣,真實表現了魯迅兒時的天真爛漫,《朝花夕拾》同時也表現了當時革命黑暗和統治者的無知愚昧。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4

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魯迅先生說:“無非是這樣。”而在我眼裏卻並不無非是這樣,也許是因爲富士山頭的積雪在這個溫暖的季節裏融化,一向以爲銳利堅強的魯迅先生卻似乎擁有了一種溫暖如小女人式的感傷。

我試着想原因,不斷醞釀又斟酌着用詞,是曲終人散的悲愴呢?或者是人去夕陽斜的無奈?我卻知道定是因爲回憶才使得魯迅先生心底的溫柔如洪波涌起一發不可收拾的傾瀉而出。我知道回憶總是暖的,而且也沒有絕對的聖人當自己垂垂老矣,當一切都即將逝去,想到曾經有的留戀與溫馨,可以真正的置身事外。可是我卻真的疑惑了,因爲魯迅先生在小引裏說:“是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吧!”包括其中沒有了的一覺,閃爍的流雲,故鄉的蔬菜,竟讓我驚訝地看到了一壺煙雲般若有若無的頹廢。幸而我還看到了那盆“水橫枝”,枝葉青蔥得可愛。然而那又哪裏只是一叢枝葉,那是一樹的生命與希望。它讓魯迅先生覺得總算也在做一點事,纔有了現在如此動人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杯中酒,多美!而酒終是屬於範愛農的,而我又是不喜歡範愛農的,也不清楚爲什麼。又似乎他的性格並不壞,也許只是因爲我對他悲劇性式的下場無法接受也更無法面對。有些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釋懷的。可是我仍然在意所有的相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知道這是魯迅和範愛農。

而我是喜愛藤野先生的,正直嚴肅而又熱誠的先生。還有他和魯迅先生那份亦師亦友的交情,亦讓我羨慕。可恨的是那幫日本學生,激起魯迅先生的'一腔熱血而終於迫使他離開,棄醫從文,從而也阻斷了這份真摯的感情。但我也疑惑,也許又要感謝那些日本學生,若不是他們,魯迅先生又怎能真正認清自己呢?又怎麼會改變自己的志向呢?中國恐怕就少了一個能振聾發聵的大文豪了……

我最喜歡的是這樣的結局,有些事情明明無法再搭建好的紐帶,再也無法好好維繫,便乾脆斷開,一閃而過,留下的是浮雲般純白的美好和遺憾。佛說,前世的三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可是隻一次,一次就夠了。魯迅先生與藤野的交往就是這樣的美好而又短暫吧,那簡直是驚鴻一瞥般的,但是給魯迅先生的影響卻是無比深遠的……

我曾以爲自己經歷了很多,心也累了,甚至快要失去跳動的能力了,有一天在做夢的時候,會猛然聽到野性的呼喚,就可以義無反顧地回到屬於我們的本真的地方。《朝花夕拾》把我深深打動,而且將我帶入真摯的童真的境界,從此我知道也許迴歸一種恬淡安寧的本質纔會擁有一種真實的幸福。

撿拾起那一枝溫馨的小花,才知道平平淡淡亦是真。

讀《朝花夕拾》有感優秀範文5

就內容來看,《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評擊和嘲諷,頗爲經典。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這是僥倖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裏睡覺去了。夜色更加黯淡;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想來草蓆定以微涼,躺着也不至於翻來覆去了。”從語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將魯迅先生在當時被“正人君子”所壓迫的難耐,但是,這也是反話正說的獨特之處,他告訴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正中國人的靈魂是不會被消滅的。文章透露出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徵的憎惡;同時也追憶作者童年時救養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第二篇《二十四孝圖》揭示的則是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抒以了尖銳的評擊。在作品中,還有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真誠懷念。接下來的幾篇,記敘了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和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