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昆蟲記之蟬》讀後感大綱

《昆蟲記之蟬》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昆蟲記》細緻而深刻地描繪了許多種昆蟲的生活,是作者法布爾用對生命的關愛之心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而寫下的。下面是《昆蟲記之蟬》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篇一:《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在夏天,常常會聽到樹上有許許多多的蟬在叫,但是我搞不懂蟬爲什麼在地洞生活,這本書就給了我答案。在夏至,在陽光的暴曬、久經踐踏的道路上,有好些圓孔與地面相平,大小約如人的拇指粗。禪做洞時,在洞壁上塗了一層“水泥”,讓洞不塌。

這也告訴我做事要多動腦筋,要靈活,不要死搬硬套。

篇二:《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說道蟬大家都應該知道,夏天我們到處都能聽到它的歌聲,可是誰瞭解蟬的生活習慣、繁殖以及它的朋友和敵人。

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給我們講述了蟬的世界。我想不到小小的螞蟻敢和龐大的蟬搶奪吃的,而不起眼的蚋竟然是蟬家族滅亡的罪魁禍首,小小的蚋把自己的卵放進蟬的卵中孵化,孵化出來的蚋的幼蟲還會吃掉其它的蟬卵。

蟬的幼蟲經過千辛萬苦的磨難孵化出以後,有的會被風颳走,有的會被吹到水池裏……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會遇到合適的環境生存下來。經過四年的黑暗,蟬纔會鑽出地面放聲高歌。

大自然中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種不起眼的小東西,因爲它們都是很不容易才生存下來的,它們都是小生命。

篇三:《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由於小樂豁達大度和和顏悅色,所以他把樹汁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都對小樂很友愛,只有螞蟻的立場跟大家完整不一樣,他有時候還咬小樂。最後小樂終於受不了螞蟻了,螞蟻就告訴小樂一個故事。句意表達完整小樂只得把地位讓給螞蟻。最後小樂弄清楚了這個故事其實是騙人的,螞蟻還不情願,持續咬小樂。小樂感到又煩又疼,就飛起來。螞蟻愉快地跑到小樂的位置,成果樹汁乾涸了。小樂告知螞蟻,他愛喝的樹汁實在是自己的嘴巴抽出來的,不自己他就只能對着樹皮發愣。

一天描寫深刻,結構謹嚴小樂正邊喝樹汁邊唱歌的時候,有一隻母蟬飛過來說愛好小樂的歌聲,後來小樂跟那隻母蟬成了夫妻,可是小樂認爲本人越來越沒有力量了,有一天小樂逝世了停止了他蟬的畢生,他的友人都很傷心。

篇四:《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我在這個寒假裏喜歡上了一本書 , 叫《昆蟲記》 , 他的'作者叫法布爾 , 其中 , 我最喜歡的一種昆蟲 , 就是蟬。這裏講述了蟬和螞蟻之間的戰爭,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

蟬鳴彷彿是夏季的一個永恆的標誌,然而,誰又曾想過這歌聲的來歷?蟬以地下漫長的四年的黑暗生活,來挽取一個月的日光中的歌唱。想要完成這樣的一次觀察 , 又需要怎麼樣的耐心與熱忱?

首先是自我努力。這本書開頭就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成器不在遺傳,而在自我努力。將來能否成器,能從小時候很愛玩什麼,喜歡關注什麼看出來,法布爾也是這樣,他小時候迷戀昆蟲,長大以後就成了享譽世界的昆蟲學家,文學大師。

其次是執着和自信。這本書裏幾乎每一處都在告訴我們昆蟲世界時多麼神祕有趣,大自然是多麼豐富多彩。你若是有法布爾一樣的執着,自信和滿腔熱情,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奧祕,也會有和他一樣驚人的發現。

我要學習法布爾那種認真觀察,不懼艱難困苦的精神。從小處着手。做將來某一方面偉大的法布爾吧!

篇五:《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陳凱熠

昆蟲的世界裏,有蟬與螞蟻的故事,有食屍蟲偉大的團隊精神。有食量巨大的大胃王——花金龜,有自然界的清道夫——聖甲蟲,還有生命力如野草一樣的堅強的昆蟲——白蠍……可在這最令我着迷的故事還是蟬與螞蟻的寓言。

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有首寓言《蟬和螞蟻》。人們從中瞭解到蟬與螞蟻冷落的傳說如同年利己主義。可是現實呢,卻是不同的。七月流火,午後酷熱難耐。蟬用指甲的細嘴開出一口甜美的井,並把多餘分給那些口渴的昆蟲,在這些乞求者中,最多的是螞蟻,蟬心爲善良,而螞蟻則貪婪,它們咬、扯、拽着蟬,而巨蟬到最後,棄井而去。當蟬生命耗盡時,螞蟻又來撕裂它的屍體,這時蟬也不知靈去哪裏了。

而我們看到的寓言卻並非此言:冬天到,螞蟻藏糧之時,蟬前來乞求,吝嗇的螞蟻嘲笑到:“你夏日裏歡暢,那冬天你也跳跳吧。”說完,高傲地離去了。

這在昆蟲世界如此,今日社會仍沒改變。西方人認爲這是正確的,可誰知道這件事的真相。社會中出來的“啃老族”,是越來越多,強盜也數不勝數。社會,就不能改變它自己的命運嗎?既然不能,那就由人類來改變這一切吧。

篇六:《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昆蟲記中的蟬並不是像寓言故事中一樣,它呆是夏天邊喝邊“唱歌”的。實際上那並不是唱歌,而是腹部發出的聲音。其實,蟬是很勤勞的。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裏的昆蟲口乾難耐時,蟬卻不必爲此苦惱。只要它用自己尖如錐子的嘴巴鑽進樹皮,將吸管似的嘴插進孔裏,就可以喝個飽了。可是不久,鄰近很多口喝的昆蟲,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裏流出的汁液,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其中最多最可惡的卻是螞蟻。它們把主人趕走,搶佔它的井,等它喝光井裏面的法液後,然後又去劫掠下一個井。真正的事實與寓言完全相反,辛苦的勞動者的卻是蟑。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小偷不只是乞討,有時還搶劫,這不是像昆蟲記中的螞蟻一樣嗎:這些被害者就等於十分勤勞的蟑。還有些官,他們貪污老百姓的錢,這不是連螞蟻都不如嗎?

現在,我們大家都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吧!

篇七:《昆蟲記之蟬》讀後感

說到蟬,大家都聽過它的聲音吧。它們總是在炎熱的夏天,發出煩躁的聲音。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它們呢?

蟬也叫蠐螬,通常住在生有洋橄欖樹的地方,在《昆蟲記》中,法布爾道出:蟬——用生命歌唱生活!一直認爲,蟬是一種好吃懶做不幹活的昆蟲。拉封丹也曾經寫過,蟬到了冬天去哀求螞蟻給它食物吃,但是這是沒有依據的,法布爾卻認爲與此不同,它發現了當炎熱的夏天來臨時,蟬生產一個“酒窖”時,其他昆蟲都來偷喝,最壞的算是螞蟻了,它們成爲了無恥之徒,成羣結隊的來襲擊它,把整個酒窖搶了過來。蟬並不是弱不禁風,也許是因爲太善良了。

蟬在建築他們的地穴時,巧妙的利用自己身上的粘液,使地穴能夠牢固。說起蟬的地穴,卻永遠不遜於蟋蟀建築的地穴。在《昆蟲記》中,法布爾寫了金蜣的地穴與蟬的作對比,突出蟬的造穴技高一籌。

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用節日裏最大的火藥放在蟬看不到而又最近的地方放響,結果蟬一點反應都沒有。可見,蟬是一個“極聾的聾子”,它對自己所發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蟬的一生都在唱歌中度過,它唱歌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展現魅力?還是爲了取悅人們?還是爲了解悶?我不知道,但是我們不能割奪它們的權力。畢竟,它們這一輩子只能唱歌。我們不應厭惡它歌聲中的煩吵浮誇。那種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