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範文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土情結》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範文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1

作爲一箇中學生,人生歷程太短、太近,無論時空上都遠未離開過自己的故鄉,柯靈文字裏面所傳達出來的那種故鄉情愫,也遠非我所能完全體悟。但是,美的文字,美的情感,美的賞讀感受,卻是無關閱歷,只在乎人心的,不是嗎?

跳躍靈動的文字、修辭、技巧、結構,彷彿是那地板,信手拈來的詩詞、歌賦、美詞、名句,幻化作了屋宇,巧妙蔓延的情感、理趣、思想、品格,搭建成了棟樑於是,初涉人世的我們,藉助柯靈的文字,可以集聚美句,可以順利解讀,可以愉悅身心那地板任我踩踏其上,那屋宇任我徜徉其間,那棟樑任我暢遊其下,美哉美哉!此其一:美文。

故鄉的牽絆,故鄉的眷戀,故鄉的山水,故鄉的人物,故鄉的變遷那麼多的離合,那麼多的感傷,那麼多的情懷,那麼多的期待柯靈用一篇文章,容納了必定永遠也數不清的人文和自然,熔鑄了可能永遠也道不明的人情事理。於是,我們作爲讀者,彷彿與他的文字一起經歷過了什麼似的,通透了事,解悟了情,彷彿一下子經歷了多少的悲歡離合,彷彿瞬間蒼老之後又返童顏。不是每一種感情都需要親歷方可感受到,不是每一種事理均需要人事歷盡之後方可解釋得通。原來,一篇文章足以!此其二:美情。

我是一個懵懂的初生之牛犢,從來很怕虎之兇悍猛厲,所以一直不敢說自己能夠解讀得了美文,也不敢說自己能體悟到美情,但是柯靈卻用她的一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字詞句間蘊藏着的能令人脣齒生香的美味,讓我品讀出了歷盡滄桑者也未必能夠身處其間的千迴百轉的故鄉情懷,那真是一種極美的品讀感受!此其三:美讀。

美文、美情、美讀,這就是我讀柯靈《故鄉情結》最大的感受,賞析談不上,充其量,就算是我最拙劣的一次閱讀回饋吧!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2

讀完了《鄉土情結》這篇散文,品讀作者洋洋灑灑的文字,真是令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

這篇《鄉土情結》主要內容是講了家鄉給人的情節,作者用詩人王維的一句描寫故鄉往事的詩句起篇,訴說了鄉愁在人心中的影響,講述了家鄉在古往今來人們心中的地位。作者從自己童年開始說起,表現了對於家鄉的思念之情。並且闡釋了人生當中離開家鄉的一些事情,講到了很多人背井離鄉最終的命運與結局是如何的,這些都抒發了作者對於家鄉的一些見解與看法。文章的主要部分講到了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國人當中背井離鄉與家鄉保持的聯繫,抒發了作者感嘆歷史的心情。

可以說這篇《鄉土情結》讓我對於家鄉這個概念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很欣賞作者有這樣優秀的文筆,能夠把“鄉土情結”這四個字闡述得如此透徹。而且這篇散文也讓我意識到作者是一位非常慧智的人物,這可能是文學產生的影響。

《鄉土情結》這篇散文確實不錯,值得好好閱讀與欣賞。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3

古有睹物思人,可人的思想是不會受到束縛的',思人亦會思鄉,若感情豐富、熱愛祖國之人,又會聯想到思國。一個人的思念不會斷斷續續、不會心血來潮,一個人的思念是永遠不會欺騙自己的心。

思人。那人或許是父母、或許是友人、或許是愛人,對他(她)做過的每一件事、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會隨時回憶,與此同時,每想起一件事都會從中獲取他的感受,這便是思人。

思鄉。每個人的思鄉感情都不同,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可大家都只有一個目標,就如《鄉土情結》的柯靈所說的令人魂牽夢縈、得意時想它、失意時想它的故鄉!思鄉的起源多數來自於人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背井離家。是啊!待在故鄉、享受親人給予的無限溫暖,誰會想到故鄉會那麼重要,重要到離家以後每天時時刻刻都想回到故鄉的懷抱!我想:在這大千世界裏最頑強的東西就非思鄉莫屬了吧!

思國。這不一定得是遠赴他國後對祖國的思念之情。這可以是思考國家,即從祖國的利益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留學生就屬於這一類。現在,遠在他國的人多數是爲了祖國將來能發展得更好而留學他國。科學的進步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祖國不能落後,祖國得跟上時代的步伐。

思人,思鄉,思國。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4

柯靈把他的鄉土情結寫活了,感人至深。

文章共五段。首段敘述何謂鄉土情結,下概念。

接着,按時間順序,從童年時期家鄉給我的印記開始,父母親的愛,親族的愛,家鄉的一草一木,田塍草垛,聽祖母講故事,祖祖輩輩的辛酸史,像烙印一樣鐫刻在我的心頭,“我”也一天天的成長起來。少年伊始,爲着出去實現理想抱負,做出一番事業的浪漫主義理想,少年出去遠航。當然,更多的遠走他鄉,是希冀着找一份營生,有一口飯吃,減少一份家裏的開支。像浮萍,像柳絮,像漫天遍野的蒲公英,失根的葦草。中國人有着安土重遷的傳統,到了老年,在異域漂泊的遊子思念故土,他們期望能回到家,看看當年的老房子,家門口的那棵老榆樹,落葉歸根的期盼,日愈強烈。

故事應該在老人回家做奉獻中終結,恰幸沒有,作者在此由自己的思鄉廣闊到港胞的思鄉,旅美華人的思鄉,清代開始,華工的思鄉,由對家鄉故土的思念轉爲對祖國大陸的思念,自然相承,水到渠成。昇華,深化了主題。

最後,作者又深情回憶故鄉水,故鄉人,交通迅速,通信發達,即使地球再像村落,故鄉情仍濃濃不絕。或許我們自遠離之後纔會深味作者的情感吧。祝他老人家順順康康。

  《鄉土情結》的讀後感5

在這篇文章裏,費老反覆提一個詞鄉土,他說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樣的簡短的一句話就包含着豐富的含義。我認爲這樣的一句話突出了鄉村和土在中國的重要地位。最有鄉土氣息的當然是鄉村,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農民佔總人口的9億多。農民無疑是與土接觸最多的人,所以與其說是中國的社會具有鄉土性,倒不如說是中國的農民或是鄉村。土對與農民來說也是命根,因爲紮根土中,他們才能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費老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子說明了土在中國文化和社會中的地位。

我同意費老所述的農業和遊牧或工業不同,它是直接取資於土地的。遊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不定;做工業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裏的莊稼行動不得,伺候莊稼的老農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土裏,土氣是因爲不流動而發生的。正是農民勞作和住宿的固定性,纔會形成無數的聚集地,人與人的關係在時間和空間上纔不是孤立排斥的。彼此之間的相互往來,增進了感情。這與現代的都市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都市人們的生活變得忙碌單調,人與人的關係變得冷漠疏遠。

農民不像牧民和工人一樣的自由,但是這樣反倒比他們更穩定。雖然費老多次用到土這個詞語,但是絲毫沒有貶低,從本篇文章可以看出費老對中國的鄉土之根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對中國的鄉村社會有獨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