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讀《追風箏的人》有感大綱

關於讀《追風箏的人》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關於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

我們是否徘徊在對身邊的人的糾結之中呢?是否對身邊的朋友盡心盡力呢?一本《追風箏的人》令我思緒萬千。

關於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十二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從小與僕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如願得冠。哈桑盡力爲阿米爾追回風箏,卻受到阿塞夫的迫害。看到一切的阿米爾卻未挺身而出,事後充滿內疚,最終逼走哈桑。自己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於是,阿米爾踏上了爲自己和父親贖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懦弱的阿米爾、重情義的哈桑、嚴肅的父親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小說中的阿米爾渴望得到父親的重視與喜愛,父親卻似乎更關注哈桑。使阿米爾對哈桑充滿了若有若無的嫉妒,卻忽視了哈桑對自己無條件的忠誠。現實中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

記得有一次,烈日當頭,媽媽從外面賣回一個大西瓜,洗淨,切開。端到我眼前,叫我多吃一點,然而心情煩躁的我把西瓜一把推開,說道:“我不要吃,你要吃你吃好了。”媽媽的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朝我輕輕的一笑,彷彿是做錯了事的孩子。捫心自問,我們究竟忽視了多少人的愛,傷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竟容不得一點愛的嘮叨。

“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對阿米爾說過,法裏德對阿米爾說過,阿米爾對索拉博說過,這不是玩笑,而是鄭重的承諾,朋友與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物質,需要的是互相的信任。

對身邊的人,我們應該改擦亮眼睛。有的人,或許沒有真誠待你,我們就需要立即改正令人不快的缺點;有的人無時無刻的關心着我們,卻沒有寫在臉上,我們應以同樣的真誠去回報他們。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着風箏,追到了,只爲讓身後的人開心,快樂!人生短暫,容不得一點馬虎。

生活,需要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更需要無私的付出。我們不能昧着良心背叛朋友,因爲一旦錯過了,那將會是一生的遺憾。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關於讀《追風箏的人》有感2

火紅的霞映襯着一個手拿風箏的男孩的剪影。男孩奔跑着,身後拖着長長的風箏線,赤色的天空籠罩着大地,最後在那無邊際的霞空中,只留一隻飛翔的風箏。因爲這副神祕莫測的圖畫,迫使我打開了這本《追風箏的人》,它帶給我無盡的震撼。

或許是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友情,或許是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恍然,或許是那一句看似天真卻無比真摯的“爲你,千千萬萬遍。”都給我心靈上的震撼。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阿米爾記憶中阿富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爲人知卻溫馨幸福的喀布爾。平日裏,我們聽到關於阿富汗的消息,都是跟恐怖主義扯上關係,總以爲那是一個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槍聲中的地方。然而作者筆下的阿富汗卻是那麼和諧美好。

小說的開始,我從作者柔和的筆觸中只感受到了阿米爾和哈桑的感情,卻不想那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每年的風箏大賽,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着五顏六色的風箏,阿米爾想要得第一,因爲爸爸,因爲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哈桑爲了阿米爾拼命護住了風箏,可是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浮現了……阿米爾選擇了退縮。

一念之差,兩人的命運被改寫。

直到各天一方,阿米爾因爲父親臨終時的一句話決心回到阿富汗——他要走上那條贖罪的路,爲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併爲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夥流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花盡心思爲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當風箏放飛的那一刻,阿米爾得到了原諒與寬恕。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它所表達的內容很複雜,但是我總是認爲那長長的風箏線中,似乎牽連着某種關係。

我想,那是對於人生的感激與釋懷。每個人都有一隻風箏,我們義無反顧地追逐着風箏,在它的牽引下逐漸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關於讀《追風箏的人》有感3

翻到尾頁,如鯁在喉。

一隻無影的風箏在一片支離破碎的天空中“遊蕩”,纖細的風箏線蕩在空中,看不見起點。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尖叫的孩子間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戛然而止的結尾;

永不停歇的追逐;

靈魂深處的救贖……

那片天空,是友情的真摯,有現實的干涉,也有無情的背叛,還有阿朱爾最後得知事實的贖罪,還有哈桑,那個兔脣的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

本書很長,需要心讀,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大概是因爲人們的內心產生了共鳴,我們都會遇到類似阿米爾的困境:在生命某個成長的階段,總會有過那麼一次深刻的錯誤,缺陷,遺憾,甚至難堪,以致於耿耿於懷,痛心疾首。即使有過千百回的反思,痛悟,自責也難說出口。

或許我們不會像主人公阿米爾那樣長久的受其折磨,或許我們也會偶爾假裝遺忘,但只要我們願意選擇繼續保持清醒,那麼這此記憶還是會像夢魔一樣,隱藏在內心深處,伺機發作,或在無人的夜晚,洶涌澎湃。

沒有人願意因爲一次的錯誤就甘心承認自己是墮落的,醜惡的,所以,我們也會像主人公阿米爾一樣,在苦苦地追尋那個打開自己的心結的鑰匙。

對於阿米爾來說,對哈桑的愧疚使他承受着心靈的不安,而多年後得知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時,哈桑已不在,於是阿米爾找到哈桑的兒子,繼續未完成的救贖。

這是一場心靈的長途跋涉。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天使,但並不等同於他們完美到無懈可擊,而且事實往往大相徑庭。童年可能並不完美,每個孩子都有極度要逃脫的童年回憶。

所以,對於阿米爾的逃避,我們無權指責。

然而,阿米爾最後的執着令我感動,使我震撼。

阿米爾的風箏承載太多太多,親情、友情、愛情、正直、善良、誠實……風箏是他人生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最後,他也如願以償了吧。

“但我會迎接它,張開雙臂。因爲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心中的風箏,讓我們勇敢去追。

爲你,千千萬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