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大綱

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

因爲人生經歷的迥異,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追求。不斷的追尋是爲了不致讓人生留下遺憾,是對自我的救贖。

讀畢《追風箏的人》,給予我的更多是一種震撼,無關乎社會,更多的是人性的錘鍊。一份隱藏的陰霾,無法言喻的心靈體驗。追尋的人生財富,其實是我們曾經觸手可及的,但是那時意識不到它的珍貴之處。因爲心靈除了展現給世人看到的一面,還有自己也無法看清的角落,那裏隱藏了人之初的本質。不斷上演的人生情節,有的爲之蒙上灰層,有的爲之洗滌污垢。因爲遺憾、確實的美麗,人生纔有了紀念的價值。

一路成長的歷程,一路追尋的困頓。

每個人都是準風箏的人。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然而追尋之物卻發生了質變。我說不清楚這個度是在哪兒,只是有幾絲惋惜。

只是希望我們將知道風箏所落之處,花費畢生而求得之物。

  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爲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裏,自己始終在窺視着那荒蕪的`小徑。"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已經讀過三遍了,每一遍都會被深深的感動。我始終在追尋,到底觸動我的是什麼?那柔軟細膩的筆觸,那毫無矯揉造作的描寫,那關於童年的跳動,那罪惡的定格,那救贖的可貴……

"爲你,千千萬萬遍"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的塔布爾,就像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裏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和最醜惡的東西,友誼、忠誠、信任,背叛、歧視、自私……

童年,是孩子們的天堂。阿米爾和哈桑,在一個富裕家庭長大的兩個親密無間的主僕,一起爬樹、一起搞惡作劇、一起看電影、一起放風箏,一起在樹上刻下"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我喜歡所有的這一切的描寫,那麼親切、自然、童趣,那微妙的幸福悄悄的在心中蔓延着,蔓延着……

阿米爾和哈桑,"無論如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因爲歷史不會輕易改變,宗教也是。最終,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這些沒有什麼能改變得了。沒有。"這些"不能改變的歷史",給了阿米爾背叛的勇氣和藉口,並最終揹負着這個罪惡。在那場追風箏的比賽中,那那條小巷之中,在那打開父親心門鑰匙的藍風箏與對友情的背叛中,我們再也看不到阿米爾眼中的澄清與歡愉。

對阿米爾來說,美國是個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終究會自行爬上來,你會發現,原來它從未離開過你。

一條救贖之路,一條"再次成爲好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