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爲“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下面是《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精選10篇),歡迎參考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著,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三國歸晉的故事。各種英雄人物層出不窮,神機妙算、忠心耿耿的諸葛亮;仁慈純樸、志向遠大的劉備;武藝超羣、有情有義的關羽;奸詐狡猾、足智多謀的曹操……

在三國衆多人物中,曹操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爲深刻。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東奔西走、四處征戰,更有“官渡之戰”這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他貴爲大漢丞相,治理國家,井井有條;他飽讀詩書,佳作萬千,一首《短歌行》更是流傳至今,《觀滄海》、《人龜雖壽》也是家喻戶曉。可曹操又是千古唾棄的逆臣賊子。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寫出了曹操的勃勃野心,更露出了他的兇殘和不仁不義;”挾天子以令諸侯“,事事都打着天子的名號,其實他纔是幕後操縱者,可見他的狡猾、奸詐、野心,以及城府之深;曹操愛美女,天下皆知,只要長得漂亮,哪怕是有夫之婦,他也要納於懷中,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像他這樣的亂世奸雄更是如此。人和事都有兩面性,經常褒貶不一的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尚且如此,更何況曹操呢?所以評價一個人要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

”王允設宴後堂,公卿皆至。允曰:‘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於是衆官皆哭。坐中一人撫掌大笑曰:‘願即斷董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允隨取寶刀與之,曹操持王允寶刀刺卓,不成,騎馬逃走。“曹操刺殺董卓,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刺殺董卓時,曹操只是一個小小的騎都尉,卻有着過人的膽識和萬夫不當之勇。別人在哭和抱怨時,曹操隻字未語,卻打算見機去刺董卓,一展大丈夫本色,同時引出他爲民除害,死而後已的鴻鵠之志。

行刺董卓後,董卓懸賞捉曹操。曹操被一個叫陳宮的縣令捉住,陳宮舍官隨曹操來到他父親的世交呂伯奢家。曹操疑心呂伯奢要害他,便殺了他全家,才發現誤殺了人。逃走路上曹操明知呂伯奢是好人卻因爲怕他發現後報復,不顧情分,爲一己之私殺了他。陳宮棄操而走。由此可見曹操的不仁不義、狠毒和忘恩負義。曹操只因怕他復仇,就殺了呂伯奢,乃是小人所爲。既是誤殺了人,就要勇於承擔,主動承認,怎能再殺好人。這件事充分表明了曹操的狼子野心,也爲”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千古名句做了最好的詮釋。

曹操在兗州招兵買馬、招賢納士其勢日壯。於是曹操派人迎接父親,沒想到其父親在徐州遇害,曹操悲痛下令大肆殺掠百姓,如文中所言”操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 且說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挖掘墳墓,民不聊生。“曹操爲父報仇且可以理解,但也不該牽連那麼多無辜的百姓,不該爲此而血洗徐州。這種做法,與奸賊董卓有何區別?無論有多大的血海深仇,都不能拿百姓出氣,他們不該成爲戰爭的犧牲品。據《後漢書》記載”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足以證實當時的慘烈。也深切的讓人體會到曹操的兇狠、殘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管是誰,只要有殘害百姓的污點,必定不能統一天下,成就大業。

曹操一生征戰無數,遊走天下,一統北方。但是讓人敬佩的還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對抗,曹操最終取得勝利的戰役,也是中國古代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當時曹操率兵七萬,而袁紹率兵足有七十萬之多,如此實力懸殊,有何人會相信曹操會贏呢?在大多數人眼裏,曹操無疑自不量力,以卵擊石,但他充耳不聞,毫不在乎。他知道袁紹兵多,自己兵少,不能硬碰,只能智取;他知道袁紹糧多,自己糧少,不能持久,只能速戰速決,而想出燒糧一招,一舉破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從而讓天下人另眼相看、刮目相待。曹操的勝利雖說和許攸密不可分,但也與他的愛才和善於納纔有着深切的關聯。曹操赤腳迎許攸,想必是婦孺皆知吧。許攸本是袁紹的謀士,足智多謀,但因袁紹羞辱自己而投奔曹操,曹操激動得連鞋也忘了穿,急忙去迎許攸,不顧丞相身份,向他跪下叩拜,於是許攸真心向曹,爲他出謀劃策,給曹操獻了一計(燒糧),然後殲滅袁紹,繼而統一北方。曹操不見得儀表堂堂,但作爲一軍統帥,一國丞相,風度、氣質也十分重要,怎麼會忘了穿鞋?定是刻意做出來的,如此這般會讓許攸充分感到自己的重要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死心塌地地追隨曹操。曹操身爲大漢丞相,見到許攸竟跪下叩首,無疑再一次感動許攸。看出了曹操狡猾而略顯奸詐的性格:他的愛才、用才和他統領大軍的勇猛無敵、所向披靡。

《三國演義》中計策出神入化,各種篇章又不乏神祕感,書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性格鮮明,讓人讀後不禁叫絕,可謂書中之典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題記:林俊杰的歌《曹操》中說“不是英雄,不讀三國。”

在看三國前,便對三國裏的著名故事,英雄人物早有耳聞。 “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已是家喻戶曉,已成人們的美談。“火燒新野”,“空城計”,“赤壁之戰”等故事中的計策也令人嘖嘖稱讚。而英勇無比的趙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大仁大義的劉備更是令我敬佩不已。但難以瞭解深奧的古文,就一直沒有嘗試看。

好不容易迎來了暑假,忽然對三國演義有了興趣,便拿起一直被遺忘在書櫃中的《三國演義》準備細細品讀一番。

讀完三國,感慨萬千。就憑第一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令我想到了許多許多。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這一次次的改朝換代,就是一次次的分與合後慢慢進步,然而中國解放,也是分後的合。光開頭第一句話,就這麼有道理,而這麼多的故事,更能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

曹操曾煮酒論英雄,那我也來論論。三國中的英雄有好多好多,像關羽,周瑜就是。但英雄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先說關羽吧,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自然能看出關羽武藝的高強。但關羽太傲,視羣雄如草芥,他也太愛意氣行事。赤壁之戰中,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看出了關羽的仗義,但也看出了關羽的意氣行事。劉備去吳國迎娶孫小妹那會兒,關羽和張飛又差點氣走了諸葛亮。而關羽的最大一次錯在他失守荊州。關羽不聽勸告,自作主張,從而敗走麥城,還搭了自己的性命。關羽之死,劉備悲傷過度,一絕不正,蜀國也日漸消沉。借曹操的話“哀哉雲長,痛哉雲長,惜哉雲長。”

再說周瑜。在看三國前,我還不相信有人會被氣死,現在,我真信了。周瑜的缺點在於心胸狹窄,“既生瑜,何生亮”就道出了周瑜的內心。在諸葛亮出現之前,周瑜或許以爲自己是一個無人能敵的聰明人了,但在孫劉聯盟之初,諸葛亮出現後,周瑜是日日夜夜想着要殺諸葛亮,對諸葛亮是又嫉又恨,因自己對諸葛亮之恨而不一大局爲重,目光放短了。是魯肅的千勸萬勸才使周瑜放下了想殺諸葛亮的念頭。後來劉備佔據了荊州,周瑜氣得吐了血,對荊州朝思暮想,一直莽撞地想攻打荊州。周瑜千方百計地設法攻取荊州,先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後來主動對荊州發起攻擊又遭受埋伏,這兩氣加上前面一氣居然把周瑜給活活氣死了。可見此人的小肚雞腸,其實,周瑜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他自己的原因。周公瑾享年三十六歲,江東一代豪傑就這樣走了。

如果我們人人都想周公瑾那樣心胸狹窄,那這世界上是不是就沒活人了?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新時代。就說我們班吧,就是一個社會的小縮影。我們班寫作高手如林,寫作新黑馬是一批批地不斷涌現。在我們班,只要有好作文就要到講臺上去讀。有一段時間沄的文章一直受老師讚揚,而我在班裏寫作三人行中,這一段時間我的作文成績卻成績平平,陷入了寫作低谷。三人行中的其他兩人的作 文也被老師讚揚。老師雖然沒有批評我,但我自己心裏卻明白,我羞愧萬分。我想,如果這種情況下我像周公瑾那樣的話,那我的成績非但不會恢復,反而會更加的糟。我自然很羨慕沄,我痛下決心,一定要回到以前的寫作水平,我細心揣摩,用心寫作。在幾星期後,我又寫出了佳作。

既然英雄身上都有這麼多缺點,那更別說我們平凡人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趙雲了,好像沒什麼大缺點,神勇而又忠義,膽大而又心細。或許是羅貫中把他寫的太完美了。三國中的人可分爲兩類,一類是美名遠揚,名垂青史,還有一類是臭名昭著,遺臭萬年。而美名遠揚的人皆是英雄,但這英雄都不是完美之人,武官無謀,文官無勇,難得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周瑜,卻又心胸狹窄。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的夢想就是——哈哈,雖然不要當英雄,但也要當一個女中豪傑。我其實是一個比較愛哭的人,這也是我的缺點,每次受到挫折,或被老師重重地批評,我第一件事不是想接下來該怎麼努力,而是想忍住!忍住!不能哭!淚水不能留下來!可每次都無濟於事,眼淚流了下來,使我感覺我是個軟弱的人,但其實我並不是那樣,我自認爲還是挺堅強的,只是止不住眼淚罷了。要當女中豪傑,必須改掉愛掉眼淚這個毛病,才能使自己真的堅強。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李清照最有骨氣的一首詩。如果人人都覺得“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話,那這世界上就沒有懦弱的人了。我也要做人中豪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硝煙瀰漫,戰火紛飛。問,花落誰家;看,羣雄爭霸;感,情絲情愫;夢,一方霸業。以史爲鏡,引以爲戒。

——題記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聽着林俊杰的《曹操》心中不免感慨萬分。

帶着萬分激情、寂寞與寥落翻開《三國演義》,體驗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那別樣的情感。

亂世梟雄,拔劍佇立

落魄的農家小院,今天卻來了兩個非凡的客人。只聽一個老頭兒說:“孟德,你在這休息吧,我去前莊打點酒來,順便打探下你父親的消息吧!我想他們應該追不到這兒來吧。”“嗯,叔,謝謝你……”

老頭兒說完便走了。那叫孟德的中年人閉着眼養神。忽然他聞到了些許殺氣。隱約間,聽到後院傳來響聲“我們把他給捆起來殺了吧,不然又讓他逃了。”孟德大驚,挺劍而起,衝到後院,與同來的人把後院的人殺光,這才發現後院捆着一頭豬。這才發現自己誤會了,但沒辦法只好離開。兩人到了村口,老頭兒回來了:“孟德,怎麼就走啊?我叫家人殺豬好好款待你呢!”“叔,我是帶罪之人不能久留我先走了。”老頭兒還想挽留。孟德說:“叔,你看那是誰?”老頭兒轉過頭,孟德乘機提劍殺之。同來者大驚道:“方纔殺了他一家是誤會,你現在又殺他幹什麼?”孟德大聲道:“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同來者大驚……

帶着這大聲的吼叫,亂世梟雄曹操挺劍而立……

曹操的事告誡我們,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才能下定論,做人不應該那麼奸詐與殘忍,應該善待他人,寬容爲懷。

麥城飄雪,心在哭泣

每當看到武神關羽敗走麥城,我便心痛不已。麥城之戰失利,關羽面臨着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他揹負着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着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關羽的自大,關羽的魯莽,關羽的失誤,共同編織了蜀國衰亡的開始。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年少的我總是天真的認爲關羽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是遊戲中的boss,他是不會失敗,是不會死的。他只會功成名就,輝煌的過完一生。但是事實證明,關羽也是一介凡人。我一直希望看到關羽再次站起,看到他拿着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馬再次征戰沙場,我希望,這只是羅貫中的失誤……這一個個希望,代表着一個少年對夢想的渴望。

不管怎樣,關羽的失敗給我們的警示:讓我們不要像他一樣,不要走他的老路,要去開闢一條新的充滿陽光的康莊大道。

壯哉公瑾,悲哉公瑾

“壯哉公瑾,悲哉公瑾。”這是諸葛亮寫給周瑜的悼詞,他在周瑜的葬禮上哭的悲天動地。讓人覺得他和周瑜真的是好朋友一樣。反過來,周瑜的心胸狹窄,倒是讓人不敢恭維了。就幾句話就讓他哭天喊地:“即生瑜,何生亮……”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爲一次小小的失誤而被活活氣死呢?這樣實在是太不值得了。人生還有大好的時光,應爲想不開而白白送掉了性命。

但是,儘管如此,那個少年得志的將軍還是成了我無數次午夜夢迴的對象。依稀還是夢中,那些騎在白馬之上,一身戎裝,俊朗不凡的影子統統成了他。他的一腔抱負並未實現,卻早早離開了人世,在歷史長河中,就如一滴小水珠般,沒有泛起陣陣漣漪。

周瑜的事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因爲一點小小的失誤而放在心上久久不能揮去,這樣會害了一生的。我們應當以坦然的心去面對,笑一笑,這點小事就讓他過去吧。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雞肋雞肋,害死英才

對於三國中最讓人惋惜的,英年早逝的人才莫過於楊修了。楊修侍才放闊,不遮掩自己反而處處想要表現自己。屢次犯曹操的大忌,讓曹操臉上無光。三國中,夏侯惇曾對楊修說過:“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而他真的知道曹操心中的所思所想麼?答案是否定的,他不知曹操的性格、人品。這都導致了他的死亡。

他的失誤在於他選錯了主公。他選擇了三國中最多疑,最心狠手辣的曹操,以至於最後被曹操所殺。如果,他選擇的是劉備,那麼他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了。劉皇叔愛才,寬厚大度。若楊修追隨劉備,定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名留史冊,萬古留芳。

楊修的死告誡我們,做人要懂得謙虛。不能將自己的才華全部外現,要深藏不露。要收斂鋒芒,才能永得平安。

三國給了我太多的渴望,它不斷充實着我的知識,同時也在不斷帶給我對社會的瞭解。它告誡了我許多,也贈與了我許多。

用一生,用一世,去品味那人,那事,那景。用心靈去感嘆時間的奇妙,用心靈去感受人世間的溫情。暢遊在夢幻般的世界,呼吸着古老的氣息,聽那遠方傳來的悠揚的琴聲,共同感受歲月的滄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最近,電視劇《三國》正在一度熱播。由於有些集劇情的改變,令我啼笑皆非。這也許是因爲我對《三國演義》的理解吧!

《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它起源於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描述了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彝陵之戰等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衆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羅貫中筆下的人物,被描寫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如:奸險狡詐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繫百姓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

諸葛亮可謂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書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各種事例無一不體現出他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確,他有着淵博的軍事,軍事政治才能和經天緯地之才。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也源於對天下大勢的調查分析。《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證明這位蜀國賢相不僅有安邦治國的軍政才能,而且有爲國家興亡的獻身精神。

書中的歷史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我。劉關張的團結一心,勇往直前,讓我領悟到團結的力量與頑強的精神品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讓我懂得了默默無私的貢獻精神的偉大。每當我翻開《三國演義》,閱讀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文字,心裏總會響起一種共鳴,感到一種震撼。我彷彿來到了歷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昔日羣雄逐鹿的情景。從中我明白了應以智處事,以勇克難,以信待人……就會成爲一個充滿活力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們將會變得沒有生氣,心灰意冷。作爲我們來說,在今後的人生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那麼,我們就應該樂觀積極的面對,堅持不懈地努力,總結和吸取自己失敗的原因和根據,再採取措施改正糾偏。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一個正確的軌道。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纔可以勵志圖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在悠悠五千年的華夏曆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東西泛着耀眼的光芒,猶如浩渺銀河中的明月,在皎潔的光暈下,照亮着無數後輩前進的腳步。而他們的創作者,也就這樣緊緊地被世人所銘記。他們的靈魂與他們創作的作品一樣流芳百世。這樣一本書,它傲然屹立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峯,他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出自明代作家羅貫中筆下,以西晉陳壽的《三國志》爲基礎,經過作者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長歌。它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及第一本章回體小說。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並廣爲流傳深受大衆所喜愛、傳頌,其中奇思妙想的文字,妙趣橫生的細節,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東漢末年,英雄輩出,各路豪傑逐鹿中原,這方唱罷我登臺,不論是“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韜光養晦”的大漢皇叔劉備還是歷經三世擁有着“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孫權,都被這樣一本書洋洋灑灑地寫出了生命力。或許只是寥寥數筆,一個富有張力清晰完整的故事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魏蜀吳三足鼎立,我獨鍾情於蜀國。從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到得荊州進而收取益州漢中,整個西南地區爲其所有,三分天下有其一。這離不開蜀漢團隊中成員們的精誠合作,協同作戰。而且在這個團隊中,有三個核心組成的中軸線,彷彿鐵三角一般,支撐起了蜀漢的堅強脊樑。

“羽扇綸巾,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孔明,雖然蜀漢弱小,但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窮盡一生致力於恢復大漢天下。人被擊倒了不可怕,精神頭信念垮掉了纔可怕,這種矢志不渝的信念,在一個團隊中方顯得彌足珍貴。“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句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對諸葛亮的評價。而我也深深地崇拜着敬重着他,每當我捧起手中那本小說,我的眼前總能浮現出諸葛丞相的身影。他,年少躬耕於南陽臥龍崗,自從被劉備三顧茅廬出山以來,火燒新野,火燒博望,火燒赤壁,三把大火燒的曹操焦頭爛額,元氣大傷。他,能言善辯,乘一葉小舟,單人獨闖江東,舌戰羣儒,促使孫劉兩家聯合破曹,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更是不在話下。他,知己知彼,扭轉乾坤。用“空城計”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了蜀漢天下,嘔心瀝血,寫出一篇傳世名作《出師表》,每當讀起,就能體會到諸葛亮治理蜀國的用心良苦和其勵精圖治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的雄心壯志。

在長阪坡百萬曹軍陣中殺得七進七出一身是膽的趙子龍,他武藝超羣、品質高尚,無論是軍師孔明交待的大事小情,還是處理日常的軍務,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種幹工作的態度,是一個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銀盔銀甲素羅袍,手提亮銀槍,胯下一匹粉頂搏龍駒”。這句話,描寫的就是趙雲。想象一下,站在長阪坡前舉目遠望,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身穿銀甲,在曹操的百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只爲了保住自己主公的唯一血脈阿斗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是多麼的威武與豪邁,每到關鍵時刻,總能看到常山趙子龍的身影,任勞任怨,不計得失,不愧爲一身是膽的虎威將軍。

大漢皇叔劉玄德之所以能從一個“織鞋販履”的草根之輩,一步步通過努力成爲“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團隊掌舵人,成功的背後離不開他的禮賢下士,善於用人,他常自詡:“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吾占人和。”是的,以人爲本,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這是一個團隊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魯迅先生曾評價過,說劉備之德近乎僞,我不是很認同他的說法。劉玄德是我最佩服的三國人物,在許昌韜光養晦時,他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談論起天下英雄,酒過三巡,曹操言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聞之大驚筷子掉在地下,但他處亂不驚,忙於雷聲做掩飾,藉故方能躲過一難。爲了求得賢士匡扶漢室,他不顧關張倆兄弟的再三阻撓,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三分天下有其二。曹操十萬大軍圍攻新野城,他扶老攜幼讓數十萬城內百姓與其一同撤退江夏,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愧爲一代賢明君主。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每個人品讀過三國之後,心中泛起的那一絲絲漣漪也是不一樣的。他們爲了信念,爲了遠大的理想抱負而努力,併爲之奮鬥終身。這不正是我們當代年輕人要學習的地方嗎?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只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不拋棄不放棄胸中那團火焰,那麼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讀書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給孩子一本書,就等於爲他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門。

和孩子在一起讀書時,在母子間親情濃郁的互動氛圍感染下,不經意間我們就會融入到一個充滿新奇的故事海洋中,陶醉之餘,我不得不驚歎,原來陪孩子看書、閱讀、講故事,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如此多的快樂,何樂而不爲?

暑假伊始我和兒子共同選了《三國演義》和《科學家故100個》兩本書。先說說《科學家故100個》的感想。只是選取科學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些故事,彷彿用照相機拍下科學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鏡頭。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捍衛真理;從這些故事中,你將可以學習科學家的種種優秀品質,進而向科學的高峯進軍。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附有科學家的畫像,科學家的簡歷。這樣,你還可以知道科學家是什麼長相,他的簡歷和對科學的貢獻。不論哪一位“大科學家”,都曾是“小科學迷”。願你讀了《科普系列:科學家故事100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成爲一個“小科學迷”。長大了,爲祖國的科學事業作出大貢獻!在這本書裏,作者向讀者介紹了古今中外100多位科學家的故事。這些故事短小、生動、有趣,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科學家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爲了便於讀者瞭解這些科學家,在每一篇故事前面附有這位科學家的簡歷。

《三國演義》是爲了陪兒子第三遍閱讀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爲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衆面前,併爲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爲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敘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

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爲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縱觀歷史長河,三國風雲,猶如電閃雷劈,像那煙火瞬間般的絢麗,又如泰山般永恆的霸氣。撫摸着那發黃的封面,仍能感受到當年羣雄叱吒風雲的豪氣。氣壯山河的歷史,又有誰能像三國演義令我如此的意氣激昂。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不錯,正是如此,纔能有了這感天泣地的故事。我深深的被這雄偉的著作所折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英雄數不盡,如同天上之繁星,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分歸一統”,無數的奇事流芳百世。美鬢公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一種難人可貴的忠,在他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了,所過之處,刀光劍影處,唯其獨尊!可惜,長亭失守,明星墜落。

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可謂“勝吳用,頂龐統,無人不知的諸葛亮”。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非曹操莫屬。曹操當真對的起“亂世梟雄”這一稱號。一個人,能在不同的環境下扮演兩個角色,只可能說明是環境改變了他。也就是說,治世,因爲民得安泰,故而曹操不需要作爲君主,已經有賢明的君主,所以,只需要輔佐就可以了。而在亂世,“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百姓飢飽誰來管?也許君主都自顧不暇,所以,曹操就擔起了這個大任,爲此他不惜青史留奸名,爲此他不惜得罪朝廷股肱。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而不是一開始,他就豪言我要統一天下。他刺殺董卓失敗後白手起家,討董卓、攻陶謙、伐呂布、徵張繡、擊劉備、戰袁術、抗袁紹,是時代將他推向了最前線。即使他晚年野心膨脹得厲害,直至登上魏王之位。曹操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許多人說,這正是曹操的卑鄙的表現,其實不然也。對錯,也只能用歷史的眼光來衡量。亂世鑄就英雄,而曹操正是這絕世梟雄。

也許是思緒太多,只覺得羣雄並起、風雲幻變、三國鼎立,多麼壯觀的場面,但在多年後的今天,只覺得彈指揮間似的過去,再多的紛爭、再多的慾望也沒什麼意義,每個人只是歷史軌跡上的匆匆過客。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要用豁達的胸懷對待事情……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 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罰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肺依據,經由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流動,鋪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團體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鋪現了一副出色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慨感染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動靜,便不知千里萬里去投。我以爲雖降了敵,但最後仍是歸來了,不但仍算衷冬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樸:“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絕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輿,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嚴,鞠躬絕瘁。他火燒新野,借春風,草舟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凡人所想不到的。我本認爲這種人應該相貌不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樸: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效忠於劉備,效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同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跟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恰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光鮮的對比。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望到,各政治團體爲了自己的親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滲出到餬口的很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埠被捲進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知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瞅,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老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絕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絕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望見:貪慾和權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⑴笥訓裙叵怠H嗣巧踔廖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桀黠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爲權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假如每個人都那麼奸詐桀黠,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由於如斯,《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滲出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後,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着當皇上,劉備、關羽、張飛爲了恢復漢試冬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匡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同心用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往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佔領。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弘遙的,他的步履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進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晰,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後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着頑強和汗水,心態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麼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後,李寧轉向了新得事業: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S腥宋世釒:“經商和體育,哪個更輕鬆,更痛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鬆,不外我老是很痛快。”不錯,無論在那裏,李寧始終保持痛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英勇善戰,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拋卻,我更應該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東坡詞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多少自認英雄的人或是自信即成英雄的人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雲亂世中摸爬打滾,四起干戈,卻也漸漸被歷史淘出了長河。英雄,此二字不知糾葛了幾多逐鹿羣雄、東征西討的人的心緒。多少人又葬身名利場下?

凡言“三國”者,即便未曾看過此書者也必知悉“臥龍先生”諸葛孔明的大名。書中,他是一位羽扇綸巾、談吐高雅、自比管樂、有呼風喚雨之能、經天緯地之才的一代儒將。隆中定三分,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一點。在無數人心中,諸葛亮的文才武略、戰術謀略,甚比“武聖”孫武而被頂禮膜拜。沒錯,孔明多謀而近妖,是個奇人;三國系一體,是個偉人;言歸子底,他嘔盡心和血,可惜卻是個苦人,一世爭戰卻未能打下那漢室江山。劉備嘗誇諸葛亮:“君才十倍於曹丕。”緣何其六出祁山終無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運捆綁於一個平庸王朝的戎馬戰車之上了。知劉禪不可扶而扶,人格固然可敬,而現實終究是悲哀的:一代賢相南征北戰,心血嘔盡,戎馬倥傯,到頭來卻也不過是五丈原夕夕秋風,錦官城片片降幡。

而書中倍受推崇,集大義於一身的劉備,雖爲漢室宗親,當世皇叔,盡人和之利,而論起英雄,便如當時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一般,此酒也得脫手,難入口。書中劉玄德大仁大義,至孝至親,滿面忠厚之相,又有識人用人之才能,真可謂系古今聖主之德行於一身而無半點瑕疵。可惜透書而觀,這卻只能說是貫中爲體貼顧念這位劉姓皇帝的面子而在其蒼白臉上抹上些許胭脂而已。李宗吾所書之《厚黑學》中罵劉玄德之臉皮之厚更甚城牆轉拐之處。劉備皮雖厚、心雖黑卻終是心中無謀,而其皮厚心黑卻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了:劉備好哭,且會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無華。而其亦非乾嚎,亦非嘶喊,乃是真正泗淚齊流,惺惺作態之中又不得不使人心服口服,以至於低聲嗚咽幾聲,似魯肅這般忠厚之人便會跟着流下兩行老淚。劉備之哭,把人心收買,孔明被哭出隆中,趙雲被哭得死心塌地,左一聲“劉大哥”,右一聲“主公”,雖然沒有拜過把子。玄德之心黑,勝於濃墨啊!其黑在於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之時他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招欲擒故縱之技陰狠歹毒之至,好一聲“君可自取”聽得孔明汗流滿面,熱淚盈眶,手足無措,抽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劉備聽畢必是側臉嘆息,心中卻已笑足三萬六千五百次了,可見劉備確是一個皮厚心黑的“忠厚長者”。

而回頭看看那些各路諸侯,呂布雖可獨戰三英,卻只是個背信棄義、沉迷聲色的三姓家奴,被歷史唾棄;周瑜,雖然是青年俊才,深謀遠慮,城府之深都和臥龍有得一拼,只可惜意氣用事,心胸狹小。孫權,只不過依父兄基業,雖有任人唯賢之能,知人而用之才,卻無爭世奪天下之大才,而無半點建樹;董卓亂政,擅自廢立皇帝,擅自戳殺羣臣,雖極大打擊了皇權,卻不過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個清道夫的角色,爲旁人賣力做嫁衣耳……青梅煮酒,酒亦冷。亂世梟雄,令諸侯。

可以說,那英雄之能飲者唯曹公耳,曹操年少時便被斷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其城府年少時已然頗深。書中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逆不道,遭人非議。而我卻要說天下之大,能者居之,緣何唯有劉姓可稱帝?曹操作爲一位政治家,有遠見卓識,他抓住“天子”這個有利籌嗎,於亂世之中佔一席之地,有何不可?作爲軍事家。官渡之戰,他以少勝多,一統北方,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同樣爲其子代漢建魏,爲最終平蜀平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爲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詩詞之格匠心獨具,豪情奔放灑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全都膾炙人口,爲人所爭誦。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剛愎自用,不然赤壁之戰總該有另勝負之寫。

“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可見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人和的環境。然而終究是瑕不掩瑜,曹操總無愧於英雄之名。後記:英雄之說本無定論,每個人心中的三國都有一個英雄,但刀光劍影之下,鼓角爭鳴之遠卻總躲不過一個滿頭華髮,黃塵裹身。英雄,英雄之說本戲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