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

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轉眼間,我已經在教師崗位上渡過了半年,感觸頗深,但是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假期我讀了《給年輕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本書從年輕教師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怎樣發展自己、怎樣上好每一堂課、怎樣做科研等方面給青年教師提出了很多建議。

愛是教育的根本。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愛學生則是老師的品德。教師是一種很特殊的職業,面對的是人,是弱小、稚嫩、正在發展的人。這個工作的最根本的性質,是影響人的精神世界。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意愛學生,平等去愛每一名學生,有些東西需要老師去講,可是有些則是需要教師去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而言。

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教師的人格絕不是爲了教育誰而刻意表現出來的。教師的人格融進了自己的血液,鑄進了自己的靈魂。作爲一名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生有時的學習是在不經意間的。

書中90頁提到良性的師生互動是課堂管理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的精力應當放在思考學生、有效地指導學生上面,基本原則是“爲了不教而教,讓學生自己成長”。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計劃、教學進度。書中還提到了“愛在細節”。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爲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爲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作爲教師,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節課,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書中對怎樣提高備課質量也做出了總結,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三個方面。書中還提到了根據兩大教學大綱備課,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料。總之,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運用。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發自內心地熱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每一個學生都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自己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爲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爲我討厭這個老師。爲什麼會討厭呢?因爲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

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爲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我需要認真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爲什麼好呢?好在哪裏?”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看了《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的100條建議,從中學習了不少,也懂得了不少。

文中說到沒有也不可能會有抽象的孩子,這一天建議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是缺少個別對待學生的教師。所謂個別對待不是不公平對待,而且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就曾說到,但是就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一個50人以上的大班,如何讓老師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這顯然就是不可能。那麼這就涉及了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建議中有說到興趣在於對知識加以運用。在新課改中提到老師真正的本領,不在於教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這是異曲同工的。那麼對於教師來說如何才能激發大多數的的學習興趣,如何才能使每個學生的腦力勞動發揮到最好的狀態。這需要教師對所教的學生的知識和認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瞭解,在備課的時候抓住讓學生感興趣的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也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活力的源泉。

讓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另外我們知道在教學上不存在什麼對於所有學生都試用的設計。所以再好的設計都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學生,而且每一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學習氛圍和風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知識厚度來應對教學過程中的意外。如果你的知識厚度達不到不到,那麼你最好有兩套教學方案。設計出適用於大多數學生的方案,針對個別學生在課堂或者課後根據學生特點去引導他們學習。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教會學生閱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讀書要從娃娃抓起,低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時候,抓住這一點,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有趣的書讓學生去閱讀。這裏的閱讀重質不重量。好的閱讀使人明智,閱讀教會人思考,而思考能夠激發學生的智力。學生讀的越多,他思考的就越多,對於知識的渴求也越多。

在教育的問題上學習和創新都是不停歇的,學無止境,學生需要學習,教師也需要學習。看的越多,學到的越來,對知識的渴求就多。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一、認同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聞其名,從未閱讀過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見對其理論的引用。拿到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還真有些驚喜。讀完後,覺得受益匪淺,很受用。雖然有很多是寫給兒童的,但對我們同樣很有啓發。比如說“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等等。該書不僅對教學有所啓發,對教師的自身成長也很有幫助。在100條建議中,我最有感觸的是一條建議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

二、聯繫實際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這與我們學校提出的“有爲教育”不謀而合,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有所作爲。書中說“學生怎樣利用自由支配時間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學生形成合理的愛好。”這一點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爲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學生對課堂上的學習並不感興趣,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些純粹是爲家長而讀。對於這樣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放任自流了嗎?絕對不行。那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消沉,越來越沒有目標,渾渾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沒事幹了,就專動些歪腦筋,做些不該做的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學,也不是他們一無是處,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的特長,從而明確目標,有所作爲。

三、重構

那麼,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或特長呢?我想最簡單的就是從閱讀中尋找。閱讀是種樂趣,更能從中汲取養分。我們的有些學生不愛學習,但並不代表他不愛閱讀,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取樂趣與知識,尋找自己的目標。像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都建立了圖書角,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在班級中營造了閱讀的氛圍。其次,讓學生多動手。雖說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不怎樣,但並不說明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差。再說我們更加註重的是學生的技能,是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讓學生多動手。比如讓學生裝裝鎖、修修窗戶,幫老師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髮現原來我也有特長,我也會別人不會的事,從而樹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比如學校的興趣小組、週末社團活動、課外活動等等。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髮現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標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沒有方向就如隨風飄搖的浮萍,幫助學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標,讓學生有所爲。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着裏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爲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從心底裏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

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啓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裏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啓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其實,這裏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着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寒假裏,我抽空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讀了此書,感覺雖然此刻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境相比以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光輝的教育理念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不但絲毫不顯過時,還尤顯重要。讀着此書,我感覺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教學中的煩惱,給我指點迷津,書中給教師提出了多條推薦,每一條推薦都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讓人閱讀過後,掩卷長思,令人感觸頗深,獲益非淺。

書中談到了關於教師的時間問題,我深有同感。確實,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也只有24小時啊!我們每一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課後輔導,還要抽出時間來開展校園活動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課題研究等等。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自我的社會活動,既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困惑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裏,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發現自我的不足與淺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充實自我,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提高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只有在書本中與大師們交流才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經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思考,併爲自我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理論經驗。因此,要多讀書。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我的青春吧,立足於三尺講臺,培養出祖國鮮豔的花朵!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暑假伊始在網上找到《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起初只是隨便地瀏覽了一下,但就是這樣一看就我把給吸引住了,這讓我對現在我們的小學教學產生很大的感觸,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幾十年的經驗給我們極大的啓發,這使我不得不對從事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作重新的審視!印象中記得以前是叫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始終是經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讀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閱讀一遍,又當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觸。作爲青年教師,讀讀這本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手邊書,工作之餘時常翻翻,困惑的時候不妨再讀,或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作爲我們的教育對象,孩子們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的。一個暫時只能提5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讓他像有的孩子一樣提20桶,那麼他會累倒,設若能夠讓他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一些份量,就會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試着提6桶,長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標也不是很難達到。同樣如此,孩子們的智力勞動也有着類似的規律性: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在初中階段,還是進入了高中,在我們的班級裏總會存在着這樣比同齡人“慢半拍”的學生;其他學生只需要花30分鐘能熟練掌握的問題,他們一般是要花費兩倍甚至數倍的時間,有時候效果還不一定好。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們會這樣抱怨:這孩子怎麼就這麼笨啊,看着也在學啊,爲什麼就是學不會?記得有人說過,我們對待牙牙學語的孩子時,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說話的發音,即便他們錯了,我們也不會生氣,仍然耐心地再次糾正。不知道爲什麼等到孩子長大了,開始學知識了,我們倒失去了這樣的耐心和寬容了?顯然,孩子在學習上的先後快慢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們在腦力勞動上所需要花費的力量各有不同。這樣的客觀事實,作爲教育者的我們豈可視而不見?

作爲教師,我們有着許多人不會有的繁瑣、苦惱,我們平凡而簡單,然而我們也有着許多人不會有的幸福,我們精彩而充實。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上學期,學校分享了《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們新老師學習借鑑,讀了以後感覺受益匪淺,略有所思。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

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但教師要想教好,那須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做到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儲備自己的知識。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中,每個學生都是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股,只是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差異性以及特殊性。如何將這差異性以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得以解決,這就需要老師的能力使然。

我們班級中的學生大多處於中段,肉段多,兩端少,而對於班級所採取的最直接的策略就是直接帶動後進生,以重點補差,持續提優,提升班級整體水平。如何補差,如何對後進生實施切合有效的方法呢,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裏所提出的觀點: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班級在二年級之初就成立了班級的讀書角,孩子們將自己覺得好的圖書捐獻到班級,我在班級中選了圖書管理員管理圖書以及中午看書時班級的紀律。吃過飯後,先吃好的孩子們可以問圖書管理員借閱圖書,並在圖書管理員那邊進行登記,所以每次中午,班級的讀書氛圍都比較好,而管理員也特別負責。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差異,有的孩子看書只看圖片,一本書幾秒鐘就翻過一遍換另一本,根本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薰陶。所以,在閱讀方面的提高上,還是有差異性的,這就需要老師的介入進行整班閱讀。

對於閱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一系列練習,"讀"是理解的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課堂就應該是書聲琅琅的。功利性太強,今後,還是我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有理解地閱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成績,閱讀纔是一把最實用的"金鑰匙",讓我們銘記"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從閱讀開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烈日炎炎的六月,每當在捧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就會讓我很快被書中一條條看似普通實際上卻反映着教育本質的建議所吸引,心也隨着慢慢沉靜,身體也就慢慢感覺不到周圍炙熱的空氣了。

"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在小學裏,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

"兒童學業落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這是使所有的正常兒童都變得聰明、機敏、勤學、好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讀着這一個個反映着教育教學本質的觀點,真的很佩服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育的潛心研究。特別是對於"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感觸較深。

在教學中,曾遇到過這樣的題目:一塊正方形桌布,鋪在一個邊長10分米的正方形桌面上之後,四周下垂的一樣長,並且題目中畫出了桌子的一邊下垂了2分米,問題是求這個正方形桌布的面積。學生一開始獨立解答時,很少有能解答對的。因爲在學生的眼裏,他們看到的就是一個立體的鋪着桌布的桌面,根本想像不出實際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不可能解答對。於是,我找來一塊同樣大小的桌布,在教室裏用米尺搭建了一個邊長是10分米的桌面,先讓學生觀察桌布在沒鋪到桌面上之前的樣子,就是一個正方形,然後再讓學生自己把桌布鋪在桌面上,當四周下垂一樣長時,再觀察現在桌布的樣子,從而找出桌布的邊長就是桌面的邊長再加上兩邊分別下垂的2分米,所以這個正方形桌布的邊長是14分米,然後把桌布拿起來再還原到原來的正方形,這樣反覆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示,正是"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的過程,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慢慢了解了題目的本質,便能找到了正方形桌布的邊長,它的面積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沒有這種實際事物的反覆演示,學生是抽象不出正方形桌布的邊長是14分米的。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學生有什麼東西不能理解,如果學生的思維像關在籠子裏的小鳥一樣豪無用處地折騰時,我們應該設法把學生意識裏乾涸的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種事物和周圍的海洋接通,活生生的思想的泉水就會噴薄而出了,很多的教學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