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自律力》讀後感大綱

《自律力》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自律力》讀後感1

《自律力》是一部由馬歇爾·古德史密斯著作的書籍,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呢?該書主要以每日問答的形式向我們解釋了了6個經典的積極地問題,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義。網友是如何評價這本書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自律力》讀後感

我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說有父子兩個,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父親駕車經驗豐富,兒子眼神較好,每當走到崎嶇的彎路上,兒子都會提醒一下:“爹,轉彎啦!”但是有一天父親病了,兒子自己駕車。到了彎道上,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引誘牛,但是牛一動不動,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着牛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馬上就動了。

你看,就連牛都會因爲養成的習慣,形成一個條件反射,知道什麼樣的指令是該轉彎了,可見習慣的力量不可小覷。對於優秀的人也是一樣,去翻看人物傳記你會發現,許多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特別優秀的習慣。

魯迅先生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年輕人應該懷有改變世界的遠大志向。 哪怕憑藉自己微薄的力量,一路奮戰,只能獲取微小的成就,也好過束手就擒,讓世界改變我們,變成自己曾經最厭惡的那種人。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警醒世人:“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是非曲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時候,對錯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重要,別人怎麼評判你也並沒有那麼重要。三觀不同,何必強融。只要篤信的事情,只要遵從本心的事情,踏踏實實放膽去做就好,被外界的聲音阻斷了最想做的事情,纔是真正的悲哀。沒有誰能真正傷害你,除非你九轉十八彎地把外界那些有意無意的傷害刻在心裏。

一個人如果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歸咎於外在,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永遠陷在不幸裏走不出來。我們微弱的力量,還不足以讓世界聽我們的。

堅持自律,命運會給予我們應有的眷顧;堅持自律,生活會回饋給你應有的精緻;堅持自律,物質的豐盈、精神的富足統統都會向你走來。努力就好,剩下的交給時間。

《自律力》讀後感2

大家可以仔細想想,你真的認識你自己麼?你能平靜的看待自己身上的缺點麼?你能正確對待不定時涌現的負面情緒麼?你能打破內心的成見,客觀的和他人交往麼?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答案是否定的,因爲來自外界的干擾和內在的心理活動始終存在,意識的波動帶來的就是“有色眼鏡”,無論是看別人還是看自己。

通常我們能察覺到的,只不過是當下的意識和想法。這個想法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左右了我們的情緒和認知,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就成了這個意識的奴隸。情緒化、下意識、不由自主的,就是我們成爲奴隸的.表現。我們都以爲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可真實的情況是,我們往往連最基本的情緒都控制不了。

因爲,人的意識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覺察到的,只不過是意識最表面的一層,與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論”同理,我們“能夠意識到的意識”就彷彿冰山一角,在看不到的海底深處,意識還有許多層面是我們正常情況下所認識不到的。深層次的意識活動決定了表層的意識活動,只有我們勇敢的破開自己的心防,順着當下的念頭繼續向下挖掘,深入到我們心靈的深處,在那裏,才能找到我們之所以是我們自己的根源。

那個地方,心理學上稱爲潛意識,佛學上稱爲第八識。領悟了八識的人,就是破除了心靈的幻象、已經覺悟的智者。《道德經》上所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所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都是這個意思。

作者談到,瞭解別人,可以通過邏輯思維的理性延展方式辦到,可是瞭解自己,就需要更深一個層面的方法,也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修行,不斷的洗去沉積在心靈上的塵垢,不斷的擦亮本心,直至露出真實的本來面目,彷彿明鏡一般,一塵不染,淨能照物。讀後感·我對這一觀點有些懷疑,究竟怎樣纔算“修行”、纔是“本心”?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只是唯心的一個概念。

如果能夠達到作者所述的境界,我覺得可以說是“我們成爲了自己的主人”,也即是“自知者明”的境界。不然的話,充其量就是情緒的奴隸,潛意識操控下的傀儡,我們以爲是自己在想、在感受、在體會,實際上都是潛意識在背後推着我們不由自主的行動。

我能夠認識到、也認可潛意識的存在,我希望自己能夠通過自律,達到內心的真正覺醒。這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只有先在日常工作、生活方式中錘鍊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邁過溝壑,發現一個新的自己,那將是終點,也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