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外國教育史》有感範文大綱

讀《外國教育史》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蘇格拉底說:“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試想靠感官的幫助來了解它們,我的靈魂會完全變瞎了。我想我還是求援於心靈的世界,並且到那裏去尋求存在的真理好些。”因此他認爲“認識自己”就是認識真理,教育就是一種真理。牛頓有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這一句話既表明了他爲人的謙遜,也表達了他對自己、對學科發展的坦然和自信,同時也爲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論:如果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成就,就必須清楚地知道以前的人們做過哪些探索。

讀《外國教育史》有感範文

教育作爲一種社會現象,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在教育領域談創新、談改革,更需要站在巨人煩的肩膀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是幾個課程專家的“突發奇想”,而是歷史上中外教育思想的積澱和整合。在當今世界,教育改革是一股強勁的潮流,尤其在一些發達國家更是一潮接一潮,呈現出芬姿多彩的景象。教育改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動力,一是社會的發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二是教育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斷走出困境,得以發展。作爲新課程實施者的一線教師,對於教育發展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們的主要代表作、主要教育理論貢獻,我們應該有一定的瞭解。否則,新課程所提倡的新理念就可能成爲無本之木,就可能成爲支離破碎的“教條”和“規則”。

最近看了《外國教育史》這本書,我瞭解了很多,並且從中吸取了更多的精華,體會深切。

中國教育和外國教育的確存在許多的差異。一教授說中國家長教育孩子和外國家長教育孩子是不同的,中國的家長聽見自己的孩子說將來要做泥瓦匠,那肯定是大發脾氣,不會讚賞,甚至會辱罵的;外國的家長聽見自己的孩子說將來要做泥瓦匠,那可要高興地鼓掌的。爲什麼國外的人要比中國的要活潑,思想開放,動手能力強呢?等等…其實這與國外開放式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的教育可以比作是個三角形。家長和學生分別放在三角形的底角,而老師則毫無疑問的放在頂角了,因爲家長要老師看的起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要多些關心。所以要給老師送禮呀!請老師吃飯呀!等等…學生上課不聽話就批評告訴家長。上課在下面看課外書就沒收,這樣越管孩子就越不聽話。相反還會起反作用。家長就該用打來管孩子了,大多數孩子都會服的。這就是中國的傳統。一直這樣延續着。孩子的思想受到壓迫,他能沒有壓力嗎?他的壓力越大越想好好學習就越做不到。還沒有一個快樂的學校生活。國外的孩子爲什麼玩的好還不耽誤學習呀?很簡單因爲他們他孩子放在三角形的頂部,他們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個很放鬆的學習環境。所以他們學習的很快樂。

教育要以學生爲中心,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水平、能力和特長給予不同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稱之爲“活的教育”;我們說教育學生不能死記硬背,要衝出“應試教育”的牢籠,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之後,自主地學習,我們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之間開展互幫互助的活動。

我相信,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帶給學生的是快樂,充滿智慧的快樂,我的教學也會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