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 《 三國演義》有感大綱

讀 《 三國演義》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讀 《 三國演義》有感1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電視播了《新三國》,我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三國。

讀 《 三國演義》有感

義---三國的標籤,《三國》義嗎?看了電視劇《三國》以後,我不敢苟同這個觀點。

每一次逃跑的時候,劉備總跑在第一個,不顧兩個結拜兄弟,自己先逃。這就是義?呂布乃武藝高超之豪傑,卻爲了美女貂蟬,讓父親死在自己的刀下。這就是義?司馬懿搶走了曹操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此奸詐。這就是義?……

很顯然,我的認爲是膚淺的。於是我又打開了書本《三國演義》,細細品讀。

說到義,不得不提到蜀五虎中的紅臉關羽關雲長,他武藝過人,人生最重一個“義”字。當年曹操在俘虜雲長時,不忍心殺這位當代名將,還送了他一匹寶馬---赤兔。而赤壁打敗曹操後,曹操被關雲長抓住,曹操已無力迴天,但重義氣的關羽卻沒有殺他,因爲曹操也對他有不殺之恩,所以關羽華容道放走了曹操。這就是義。

蜀五虎中另外兩元忠將趙雲及黃忠,誓爲保護祖國。每當衝鋒時,趙雲總是做先鋒;每當回營時,趙雲總是斷後殺敵。而單騎殺千軍救阿斗更是令人驚歎。黃忠就更不用說了,爲了殺敵,這位忠臣爲了蜀國,他拖着70多歲的身子骨征戰,爲國家獻出了生命。這就是義。

而蜀軍師諸葛孔明,不僅才華出衆,學富五車,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三顧茅廬,令他感激不盡,誓爲蜀國效勞一生。他的才華,展現在他的功績上:空城計、草船借箭、赤壁借東風……當他已無力迴天時,他還讓士兵用木頭做成他的樣子,放在馬車裏,讓人們以爲諸葛亮身體還好,讓敵人膽寒,放棄攻打蜀國。他一次又一次地將蜀國從滅亡的邊緣拉上來。這就是義。

《三國》中英雄無數,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演繹、展示“義”。作爲一名現代小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熱愛生活,團結互助,活出自我,以現代人的方式詮釋“義”。

讀 《 三國演義》有感2

我最喜歡我們中國的歷史和傳說了,我喜歡讀的書有很多,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童話故事”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讀三國,我們邊讀邊討論,我們爲劉備的“三顧茅廬”而感動,爲諸葛亮的“空城退敵”而叫絕,對陸遜的“計破蜀兵”刮目相看,爲關羽的“水淹七軍”而讚歎等等。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計謀很多,很有智謀,他以幾千人馬就能擊敗曹操的百萬大軍,比如“火燒新野”就用幾千人馬擊敗了曹仁的十萬大軍,幫助劉備獲得了半壁江山。但最終還是因爲劉備的後代劉禪無能,被晉朝大軍所佔領,蜀國滅絕。我最喜歡的章節是“火燒赤壁”,諸葛亮的智謀以及劉備和孫權的聯手,擊敗曹操,使曹操損失了幾十萬大軍。我相信你讀了三國以後,也會和我一樣愛不釋手,百讀不厭,你也趕快到書店開始你的三國之旅吧!

你是一個三國迷,爸爸也很喜歡,但是你已經超過了爸爸,今天和你一起讀三國,很有意思,你很精通三國,爸爸很開心,我們以後還會一起讀更多的好書。加油!

讀 《 三國演義》有感3

《三國演義》是一部廣泛流傳的歷史長篇小說之一,已成爲中國文學史上最具有深遠影響的鉅著之一。

這部小說主要描述了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等人爲了統治中國,涌起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在衆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中,我最爲欣賞的是關於驍勇善戰的精神。記得在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情節中,關羽長途跋涉,爲的是見到結拜兄弟——劉備。這個過程中,關羽是處處碰壁。

在洛陽城關,被韓福的暗箭射中左臂;在汜水關,差點兒被卞喜害死;在 滎陽,險些被王植的手下燒死。最後,關羽成功的見到了大哥——劉備。

在《三國演義》這部歷史戰爭的書中,我身臨其境,彷彿回到了戰爭時期,看到了一個黑臉大漢,身穿戰袍,在戰場上奮死殺敵的張飛;看到了一個身材魁梧,又英俊又威風的中年人,正在蹙眉緊縮,想着國家大事的劉備;還看到了一面用計引誘孟獲領兵出戰,一面派人在山道挖陷阱的情景。

《三國演義》這部書使我知道了在戰爭年代許多傑出人物。

讀 《 三國演義》有感4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開我國曆史的篇章——《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和《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齊名爲“四大名著”。從“桃園結義”到“司馬懿統一三國”中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生動有趣,讓我看了還想再看下一篇,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能說是主人公之一,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爲劉備效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自撐起蜀國。儘管面對孫權,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無所畏懼,膽大心細,在萬人之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在劉備那兒也立下赫赫戰功,如: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諸葛亮有句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諸葛亮的計策中,除了空城計,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聽到曹操這個名字,大家衆所周知,他被人們認爲是“超級大反派”。每當別人聽到劉備打了敗仗都心不甘情不願,但聽到曹操大了敗仗都拍案叫絕。曹操是“反派”?我不這麼認爲:1.曹操成爲奸雄那是被逼的,黃巾亂起,董卓進京,他怎能坐視不管。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爲了討伐袁紹。3.曹操不陰險狡猾,曹操是因爲出計而被視爲狡猾,那諸葛亮豈不是更狡猾?4.曹操對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劉備打了敗仗會帶百姓逃亡,曹操其實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漢忠臣,但朝代出了問題,皇帝無能,所以終結了漢朝。但我們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當然,三國還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傑:智勇雙全的周瑜、大義凜然的關羽,力拔山兮的呂布……我也好想斗轉星移回到過去,和劉關張“四英站呂布”,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真不愧爲“四大名著”之一,不僅人物詳細,而且故事精彩,讓我的記憶裏又多了一份知識,收貨滿滿。

讀 《 三國演義》有感5

“劉備劉玄德,張飛張翼德,關羽關雲長,”大家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招賢納士,齊心協力同破黃巾賊。第二部分是請孔明出山,立蜀國,與吳國孫權聯軍,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講關羽被擒,張飛被部下斬,劉、孔明又相繼病逝,後主劉禪昏庸無能,最終孫權降魏,蜀國滅亡,三分歸一統。

我敬佩三國人物。三國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話說劉備撤軍,軍中不見了趙子龍,張飛誤以爲子龍降曹,大怒,欲取子龍首級,備勸住,方止。卻說子龍那邊,子龍找到後主劉禪,甘夫人卻投井自盡。於是,趙雲很是悲哀,但曹操十萬雄兵在後,不得已之下,子龍將禪護入懷中,挺鋼槍,奪寶劍,使出渾身解數,殺開一條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賢若渴,不叫人殺趙雲,加上碰上張飛,終脫出重圍。

這段話描寫生動,寫出趙雲的忠心耿耿,一心爲國,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質。再看看中國歷史,岳飛、吳佩孚,蘇軾等有節氣者固然多,但爲何會釀成悲劇?是無氣節,國之奸臣所爲。那時有節氣者似鐵鉉者甚多,卻又談何容易?餘者投敵棄友,雖利己,卻爲後人所不齒。

再看看現代者,處於享樂主義社會中的人,大部分懦弱無比,更別談中華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的美德了。先別說這些“之乎者也”的了,現今中國人明說抵制日貨,與日不共戴天,誰卻曾想到過人是支持洋貨,抵制國貨了呢?

現今,中華民族之節氣,行將消弱,愛國人士都很憂心。其實,愛國不須幹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愛國氣節,愛國之情操。勿須說多好,只須有真才實幹。

讀完《三國演義》,我感慨萬千。“青山依舊在,何處夕陽紅?”民族之氣節,愛國之情操,是我中華民族千古國魂,令高山仰止!作文

讀 《 三國演義》有感6

手捧《三國演義》,好似墜入歷史長河,探尋那觸手可及的寶藏。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從三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個個引人入勝,娓娓動聽:欲擒故縱的七擒孟獲,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氣氛緊張的煮酒論英雄;義薄雲天的千里走單騎,勇冠三軍的大戰長板坡……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品質也好。在與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他雖降了敵,但他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謹慎,周瑜的狹隘,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曹操和司馬懿都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我想,如果沒有了誠信,就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

品《三國演義》,“誠信”二字便是其精華……

讀 《 三國演義》有感7

書,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名詞;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書,是醫治無知的可口良藥;書,是折射社會的一面鏡子;書,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就在這層層階梯下,留下自己的腳印。最令我難忘的,莫過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描繪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重義輕財的關羽、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詐無比的曹操、仁慈正義的劉備、驍勇善戰的張飛……《三國演義》還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了。

《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便是曹操了。雖然他很狡詐,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此之話,但我也不得不說他任用賢才,他曾經頒佈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英雄豪傑來投奔他,使曹營中“猛將如雲,謀巨四海”。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兒一聽到“張遼”二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認爲自己是最厲害的,永遠都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上演。

讀 《 三國演義》有感8

在今年的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黃巾軍大亂到晉王朝的司馬炎統一中國。這本書中的重要人物有劉備,孫權,曹操。他們各自統領了魏,蜀,吳三個國家,每人都有本領,都讓我很佩服。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魏國曹操。曹操精通用兵,所以他統治的魏國是當時三國中最強大的。

而在蜀國中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既善於用兵有善於用計。因此在他的幫助下,劉備漸漸的強大起來。直到後來取了西川稱王稱帝,諸葛亮功不可沒。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繼承了帝位。他的無能使蜀國被魏國打敗。在魏國他每天喝酒取樂。

劉備生前最害怕曹操來攻打他,於是他和吳國結盟。吳國的主人孫權有很多的大將。周瑜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心胸狹隘,最最後因嫉妒諸葛亮而死。但是他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在火燒赤壁中打敗了曹操的一百萬大軍。

在三國中雄心起伏,誰都想稱霸天下。演繹了中國的一段歷史。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歷史知識。

讀 《 三國演義》有感9

話說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爲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爲我今日是爲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着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嘆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嘆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爲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爲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說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裏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着因爲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讀 《 三國演義》有感10

小學畢業我在暑假用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一直以爲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一個演繹着完美的歷史瞬間。

我們先來說一下曹操,曹操一個幾乎可以主宰天下的英雄,或許稱他一代奸雄會比較合適。有人說:一個人的智慧和陰險是成正比的。毫無疑問,曹操便屬於這種人,從年輕時他刺殺董卓未遂,便可看出他的勇氣、智慧、狠毒決定了他的人生。

後來滅黃巾、誅董卓、伐袁術、平北方,他的氣勢幾乎睥睨天下;他的雄兵,幾乎踏過長江;他的才華曾在滄海邊上的碣石上回蕩;他的狠毒同樣令人世人皆知,許攸、楊修、華佗哪一個不是極具才能的人,卻都喪命於曹操刀下。

再來說一說“武聖”——關羽。他藝貫千古,能文能武,不可多得的奇才,一生過五關斬六將,可稱神勇,一把青龍偃月刀,溫酒斬華雄,現在想起來也令人心生崇敬。只可惜他太驕傲了,不顧大局,華容道放過曹操,鎮守荊州時,又不顧諸葛亮的建議與東吳拒和,大意失了荊州,敗在了他從未看得起的後輩小子陸遜手上,連命也丟了。

我們再來說一說諸葛亮,他十年耕讀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出將入相,二十七歲出山,一心輔佐劉備,可惜劉備早死,阿斗無能,儘管他竭盡才能借東風、入益州、擒孟獲、出祁山、收姜維、傳兵書、託後事,好苦心經營,鞠躬盡瘁,耗盡二十七年的心血,也保不住那一片西蜀之地。五丈原上,就是那盞長明燈,也挽回不了那滿腹經綸、揮扇撫琴、僅僅跳動了54年的逝去的生命。

最後司馬家族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代的招兵買馬、積聚實力,終於吞曹滅漢,掃平江南,統一殘破的天下,那個三國鼎立的時代也隨之終結。

當歲月的流跡抹平了歷史的皺痕時,這個明徵暗鬥,戰火紛飛,共逐天下的時代,也遠去了所有的成敗、輸贏都化爲塵土塵埋於歷史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