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物傳記讀後感

人物傳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人物傳記讀後感1

《林肯傳》,比我想象中要薄,但確實是本不錯的書。

人物傳記讀後感

一是故事性比較強。以往讀過的爲數不多的人物傳記,總試圖大而全的涵蓋下人物的點滴小事,但結果給讀者的印象往往是些零星的記憶。而卡耐基寫的這本傳記則以林肯的出生、婚姻、仕途爲主線,突出人物性格,使林肯這一形象立了起來。

二是該書以篇章細分,比較適合零存整取式閱讀,所以也就很能避免前讀後忘的尷尬。說起林肯,凡是稍微由點歷史常識的人都聽說過。印象裏他應該是那種形象高大、談吐幽默,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但是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現實中的林肯卻是那麼的懦弱。大而言之,命運;小而說之自己的終身大事都不能做主。這樣的人怎麼會成爲美國曆史上極具影響力的總統呢?無怪乎在南北戰爭中林肯頻繁換帥,面臨不信任案,又讓戰火多燃燒了2年……

是林肯那個兇蠻的夫人把他“逼”上了政界的輝煌?是政界的私人恩怨陰差陽錯的使林肯成爲了美國第16屆總統?是李將軍的驕傲冒進造成了南方軍的失敗?是北方軍的勝利保住了林肯的地位?是美國曆史上唯一的這場內戰成就了林肯的名聲?我想或許正如那篇當年沒人在意的蓋茨堡“擦不亮”,許多在當時今世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人物,有時卻能在歷史的座標軸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永恆地位。

當然,我想現實中的林肯絕不是一無是處的。比如他刻苦、博學、幽默、善辯。歷史教科書上林肯形象的高大化興許就是因着南北戰爭的重要意義。可是如果美國不是現在的美國,林肯又能在歷史的恆河中留下多少印跡呢?正如他常唸到的詩:人啊,你有什麼可驕傲的?平凡如浪花一朵。但即便平凡,也請追逐精彩,哪怕只是短暫的一瞬。

興許在一千年以後,你成爲了某書中的主角。因爲,歷史用故事記載才傳奇。

人物傳記讀後感2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爲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啓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爲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一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僞學者。

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而在等待收穫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爲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你是一步之遙,而你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你頭上,而你不願擡頭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許就在你回頭返回的那一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你只有一步之遙。

人物傳記讀後感3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讓我百感交集的書,名叫《海倫·凱勒傳》。

在海倫凱勒她出生幾個月的時候,因爲一場病,讓她失去了寶貴的聽力和那雙將要探索世界的眼睛,從此他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重廢殘疾的人。

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學習,可誰也沒料到她能憑着自己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可怕的疾病挑戰,在病魔面前,她沒有屈服過、沒有認輸過。而是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和難以做到的困難。

海倫。凱勒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女孩,她憑着頑強的、驚人的意志學會了讀書和說話,脾氣不再暴躁,甚至開始和親人以外的人溝通。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成爲了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五種語言的着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爲盲人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的嘉獎。

如果把我和海倫。凱勒相比,我是渺小的,她那種驚人的意志、頑強拼搏到底的精神、對美好明天的懂憬,無法與之相比。

《海倫·凱勒傳》她給了我的是無比的震撼。我應該向海倫。凱勒學習,學習她那無私奉獻助人爲樂、精益求精、以拼搏到底的精神,實現了她人生最瑰麗的夢想的精神。

人物傳記讀後感4

生活中我們會因爲自身或者周圍的因素感到煩惱,這時,《名人傳》則是很好的心靈慰藉。在這其中,你會感受到這些名人面對困難而迎難而上的獨特魅力。

《名人傳》寫了三位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生活在戰亂的年代,和平、自由和民主是他們共同的追求,他們經常作出自己的政治見解。“樂聖”貝多芬一生被耳聾疾病所困擾,被愛情做拋棄,但他發誓“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進而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樂章,如《月光奏鳴曲》、《第九交響樂》還有爲他人歌頌快樂的《歡樂頌》。

偉大的雕塑家和畫家米開朗琪羅,他的性格難以琢磨透,他有不屈的戰鬥精神和堅韌的意志,卻屈服於教皇腳下,因恐懼戰爭逃跑,但卻是這樣的兩面性使他顯得偉大而卑微。托爾斯泰是作者羅曼。羅蘭的啓示者,這位極富愛心、看見窮人經受苦難,自己的“富貴”不禁憐憫得掉下眼淚,最終在真理和愛的面前徘徊。他們都經歷了苦難的人生,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心中的信念無法讓他們停止腳步,他們憑藉着身上獨特的閃光點,創作了一個又一個爲後人所讚頌的偉大傑作。

而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些迷人的閃光點。不要輕易被眼前的困難打敗,不要因一點挫折而叫苦連天,應該堅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奮勇前進。《名人傳》裏所詮釋的,我想應該是這個。

人物傳記讀後感5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父親發現了,可是,他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父親天天讓貝多芬練琴,完全不顧及他的感受,有時還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關在一個屋子裏,這一關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練琴,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哀。

貝多芬的母親早年去世,父親是個揮霍的酒鬼,這些,在貝多芬的心裏,劃上了一道深深地傷。但是,貝多芬由於天分和勤奮,很快成名,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貝多芬的耳朵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但是,貝多芬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了。

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不測,貝多芬就能夠打敗他,貝多芬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我們也一定可以!

這本《名人傳》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他教會了我貝多芬的堅強,教會了我米開朗琪羅的正面面對困難,教會了我托爾斯泰的誠實和不屈的精神。

《名人傳》這本書裏的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所有精神!

人物傳記讀後感6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在這三部傳記中,於對名人們的生平,羅曼·羅蘭沒有做任何誇耀的敘述,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偉大藝術家的共同之處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羅曼·羅蘭稱他們爲“英雄”,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承受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爲我們譜寫了一曲偉大的命運之歌。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

《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啓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人物傳記讀後感7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爲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誌着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爲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紮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爲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紮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爲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辱,表示憎恨。

人物傳記讀後感8

咚咚,咚咚,生命之樂敲響了。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最動聽的聲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生命行走的聲音,聆聽生命跳動的聲音……

貝多芬的生命之章

翻開貝多芬的生命之樂,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悲傷,和他用痛苦換取來的歡樂。全場歡樂的音樂,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在不停的跳動。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將會失去這世界上唯一能永遠陪伴自己的音樂時,他絕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來。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暴躁的性質。他的心在這一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脹,音樂將他的血管燃燒至沸騰。

但是世界永遠不會根據人的意志來運轉。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在爲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

貝多芬的一生,是苦難的,但卻也是最幸福的。因爲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奮鬥了,雖然最後天不遂人願,但是他那激昂的鬥志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絃之上。

輕輕的將書合上,靜靜的思考着。貝多芬在生命將要終結時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他這樣一個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人尚能如此,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每天都在抱怨着,總是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禱着,希望能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可是誰又爲那些殘疾人想過,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着,都在奮鬥着,從不肯放棄自己。

在看完這一本書的那一刻,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鬥,爲的不是別的,只爲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願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爲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