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神鵰俠侶》讀後感(精選5篇)

《神鵰俠侶》讀後感(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神鵰俠侶》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鵰俠侶》讀後感(精選5篇)

  《神鵰俠侶》讀後感1

《神鵰俠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一。我愛讀武俠小說,那些刀光劍影、行俠仗義的故事,江湖中的恩怨情仇,總能給我帶來精彩的體驗。而《神鵰俠侶》中的主人公楊過和小龍女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蕩起了層層漣漪。

書中人物性格特點鮮明,讓人眼前爲之一亮:楊過的叛逆執着、小龍女的冰清玉潔、郭靖的忠厚正直、黃蓉的睿智機敏、李莫愁的心狠手辣……加上跌宕起伏的劇情,使每個角色都顯得真實富有感染力。

百姓、國家利益和私仇的選擇,楊過幾經徘徊,最終選擇了百姓與國家的利益。楊過爲了百姓,捨棄了私仇。這其中展現的,是楊過爲大局着想的高尚人格。

《神鵰俠侶》中的武功也是層出不窮,精彩紛呈。例如“赤練神掌”、“桃花落英掌”、“降龍十八掌”、“蛤蟆功”、“九陰白骨爪”、“一陽指”、“彈指神通”……看到這裏,我被金庸的想象力深深地折服了。

《神鵰俠侶》也展現了楊過與小龍女相伴一生、不離不棄的愛。即使是衆人反對,即使是楊過斷臂、成爲殘疾,也無法阻止他們相愛。楊過與小龍女的是驚世駭俗的,卻爲封建禮教所不容,除了東邪黃藥師外,沒有人能理解、包容他們。

在愛情的國度中,只有受盡磨難,才能得到幸福。楊過與小龍女在絕情谷中相遇,都中了情花劇毒。而解藥只有一顆,還要用郭靖、黃蓉的人頭來交換。楊過又怎麼下得去手殺害正在苦守襄陽城的郭靖夫婦。他們不需要解藥,只要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他們的地方,快樂地度過剩餘的十多天,就死而無憾了!

真愛是永恆的,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止它。時間只會讓它更深厚,距離只會讓情絲更綿長。要想得到真愛,必須要像楊過和小龍女一樣,用一生去追求、守候。

總之,《神鵰俠侶》帶給人們的啓示是無窮的。它爲我們帶來的,絕不僅僅是酣暢的閱讀感受,更是心靈的震撼!

  《神鵰俠侶》讀後感2

餘自幼愛讀書,尤酷愛武俠圖書。只是年少,記住的全都是些刀光劍影、行俠仗義之故事。而書裏的兒女情懷、纏綿愛情,我倒沒深的印象,記憶裏的領域一片空白。惟一例外的是:年少的心對金庸作品《神鵰俠侶》裏的主人公楊過及其神仙伴侶小龍女留下了深刻的影子,許對年來揮之不去。

近年來,各大電視劇頻道竟相熱播有金庸原作改拍的電視劇《神鵰俠侶》。我沒有去看過那些電視劇。餘竊以爲電視劇不及原作來得精彩。看書更能給人以啓示、思考。近日閒來無事,又一次拜讀了早已爛在心裏頭的故事《神鵰俠侶》。

掩卷沉思,早已感動得淚流滿面。神往、羨慕、感慨之餘,我不禁輕聲地問自己:情爲何物?竟讓人生死相許!情又爲何價?卻讓人如此刻骨斷腸,願以一生去收藏,願用一切去追求!

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是驚世駭俗地,爲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所不恥。他們註定了成爲別人眼中的異類,除了中原五大高手之一的東邪黃藥師外,再沒有人能夠容忍、理解。真愛的路程經歷了太多的艱辛、磨難。合卷之時,我唯一的是祝福,由衷的祝福,欣慰他們終成了武林中人人羨慕的神仙伴侶。欣慰有情人終成眷屬。

事實上,小龍女是他名符其實的師傅,不僅傳授了他武功,還把他養大。在封建社會,封建倫理道德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基石。那時的倫理道德觀是絕對不允許長輩與晚輩相愛結婚,如果誰違背了,誰就會成爲人們眼中大逆不道之徒。

可想而知,有着師徒名份的他們想愛會遇到多大的阻力。這股力量不是來自某一個人,它是整個社會。然而揚過的愛,是可以經受得住任何挫折打擊的。他根本不管他人是怎麼想的,對他來說那不重要。他只是困惑:爲什麼每一個人都阻止他和小龍女在一起?爲什麼他就不能愛他的姑姑!楊過不再理會,他不需要別人的理解。他決定和小龍女回到古墓或者去一個沒有人可以打擾、沒有人認識他們的地方去隱居起來。只要他和小龍女在一起,無論去哪裏,他都願意。

記得有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真情無價!都說“千金易得,知音難覓”,更何況是一份可以永遠屬於自己的愛情。在愛情已經成爲了一種奢侈品,甚至淪爲易碎品的今天,一份地久天長的感情愈見珍貴。生活中有了真情,每一天就會變得更加精彩,每一天的陽光都是明媚的。我們都是需要一份可以伴隨自己一輩子的愛情的,擁有了真愛,人生旅程纔會更有意義。

  《神鵰俠侶》讀後感3

暑假裏,我拜讀了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剛開始我認爲裏面最強的人應該是劍魔——獨孤求敗,他一生都在尋找“打敗別人與被別人打敗”中度過,劍術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後隱居時只能在“望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中黯然銷魂。隨着閱讀的深入,我才明白,獨孤求敗其實敗給了自己,敗給了自己的驕傲,才使得自己的暮年如此孤獨。真正的強者應該是能戰勝自己的人,這樣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纔有餘力去幫助別人!

第三十回中,當慈恩和尚(原鐵掌幫幫主裘千仞)魔怔時,鐵掌如斧鉞般一掌掌向一燈大師劈去,一燈毫不躲閃,當劈到14掌時,一燈口吐鮮血,卻不還手,慈恩一怔,喝道:“還不還手?”一燈卻說:“何必還手?你打勝我有什麼用?我打勝你有什麼用?須得勝過自己,戰勝自己,這纔有用。”慈恩還沒清醒,喃喃自語:“勝過自己,戰勝自己?!”一燈大師的這番話如雷震一般轟到了楊過的心裏,他暗想:“要勝過自己的任性,要剋制自己的隨意妄爲,確實比勝過強敵難得多。”

楊過能贊同一燈大師的說法,恐怕是由切身經歷有感而發吧。他被不懂事的郭芙砍去了右臂,自己雖不忍砍去她一臂報仇,卻始終餘怨難消,抱走郭襄以解心頭之恨。以致於在古墓爲小龍女療傷解毒的關鍵時刻,小龍女被匆忙來尋妹妹的郭芙誤傷,雪上加霜,原本有希望痊癒的身體命懸一線。郭芙固然任性妄爲,但楊過此時恐怕也在後悔自己抱走郭襄這一魯莽舉動了!自己沒戰勝自己的怨氣,不夠寬容,沒能以德報怨,這也是一種任性吧!

當然,事非經過不知難,不是當事人,誰也沒有發言權。時間是最好的淨化劑。一燈大師年輕時也是因爲不能戰勝自己的妒忌,拒絕爲瑛姑和周伯通的兒子治傷,導致其幼年夭折,而後才大徹大悟,有此修爲的。楊過經此點化,歷經磨難,心胸終被痛苦和委屈撐大,不但做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且還能“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心底無私天地寬,和小龍女一起成就了《神鵰俠侶》!

一燈大師的話實則鉚合了老子的《道德經》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之意。能夠戰勝他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而我靜下來反思一下,卻戰勝不了自己的惰性。比如說暑假裏打籃球這事,剛開始嫌家裏的舊籃球外皮裂開了口子,死皮賴臉磨着媽媽去文體店買了個最貴的回家,信誓旦旦一定苦練球藝。結果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可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第一天打得活蹦亂跳的,興奮得睡都睡不着;第二天覺得太陽太毒,打了一會就上樓了;第三天躺在牀上像死魚一樣,更別說打了……一天比一天懶,一天比一天肥。看了《神鵰俠侶》,我以後一定要戰勝困難,戰勝自己。

  《神鵰俠侶》讀後感4

我讀了《神鵰俠侶》,想起楊過,小龍女,郭靖,全真教諸人諸事,不禁感慨萬千,爲那絕世的武功,更爲那脫俗的人格魅力。要將這些品行志趣概括,必是這十個字:捐軀赴國難,一笑泯恩仇。

從開篇說起,當年全真教祖師王重陽縱橫江湖,只因憤恨金兵入侵,自己又連戰連敗,竟住在古墓之中,不願與金賊公居於青天之下。八年之後,他一個生平勁敵在墓門外辱罵七天七夜才把他激出,倒恍然大悟,與她化敵爲友了。雖二人後來因情結仇,但這一切的起因定是可惜了宋人的好身手不能爲國盡忠。家國情懷,做人風骨,令我弗能自禁。若無此二人的儀義氣概,豈有丘處機等人?亦更無郭靖,楊過了。可見,大局觀之重。

再說主人翁楊過。楊過與郭家的仇怨恩情倒也糾纏不清:祖父楊鐵心與郭靖之父郭嘯天義結金蘭;父親楊康賣國求榮,被黃蓉所害;郭靖送她去終南山學武,而郭芙又砍去了他一條手臂……楊過心中雖憤憤不平,可仍重情義,海納百川,最後殺死蒙古大汗,也救了郭襄。大丈夫行事,以直報怨,顧全大局,一笑泯恩仇。

由此可見,多少豪傑超逸絕倫、風姿雋爽、蕭疏軒舉、湛然若神,更是舍小家救大家,捨命救國,寬宏大量。捐軀赴國難,一笑泯恩仇,此之謂大丈夫。

  《神鵰俠侶》讀後感5

自從上次羅老師推薦我讀了金庸的著作《射鵰英雄傳》以後,我對金庸的作品非常感興趣。於是懷着喜悅心情的我,開始讀金庸的另一部小說——《神鵰俠侶》。

《神鵰》是《射鵰》的續寫,書中講述了主人公楊過與小龍女從相識到相伴天涯的種種經歷。果不其然,一看《神鵰》之後,我就對這本小說愛不釋手,那曲折蜿蜒的情節總是吸引着我,那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也令我驚奇不已:大義凜然的楊過、超凡脫俗的小龍女、一心報國盡忠的郭靖、聰明絕頂的黃蓉、心狠手辣的'李莫愁、狡猾無比的金輪法王,還有那力大無比的神鵰兄......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楊過了。他從小沒有爹媽,由小龍女撫養帶大,因爲父親楊康萬惡無比,由此自己被很多人認爲是“孽種”,還受到了全真教的欺壓。但楊過卻都逆來順受,苦練武功,在英雄宴上與小龍女大戰金輪法王,在山洞中與神鵰兄練劍,在襄陽城大戰中於萬軍羣中救下郭襄並殺死了金輪法王,他用體會和你能讓實力和道義告訴所有人:並不是人人都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

還有,楊過身上英雄魅力深深打動了我,有一個片斷是這樣的:楊過爲了讓武家兄弟不自相殘殺,謊稱自己已各郭芙定親,但不料事後被郭芙知道後,揮劍斬掉了楊過的一條臂膀,而楊過對郭芙卻是不計其過。由此可見,楊過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寬廣。這本書所感動我的不僅是楊過的英雄氣慨,還有那生死相依不離不棄,令人潸然淚下的愛情。因爲小龍女所在的古墓派有規定:不能與男人來往,否則將被逐出師門。但是楊過深愛着小龍女,甚至於一次次爲小龍女付出生命,徹底的打動了小龍女,特別是最後“斷腸崖十六年相約,生死兩茫茫。”正是兩人愛情的見證。當時小龍女已身患巨毒,無法醫治,爲了不讓楊過傷心,便讓楊過十六年後在斷腸崖等她。她想,十六年後楊過對她的感情一定會淡了許多,也便能接受她的離去。然後獨自跳入絕情谷,可沒想到,小龍女不但沒死,還通過谷中的魚治好了自己中的巨毒。楊過在這十六年中,與神鵰兄飄蕩在江湖上,但對小龍女的感情卻是與日俱增。於是,在天賜的奇蹟和愛情的力量下,兩人再次相會,並永遠的在一起。我覺得,在這動人的愛情故事的背後,是封建社會的影子,金庸是想通過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告訴人們世界上只要真心相愛,不論背景、不論家族,都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本小說還有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最後五大武林高人與丐幫衆人力守襄陽城。當時的南宋可謂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而襄陽是蒙古通向南宋的最後一道大門,襄陽的守將十分懦弱,但郭靖毅然決定力抗蒙古直至最後一刻,無數的武林高人也被郭靖點燃了那顆埋藏在心底許久的愛國之心,表示願隨郭靖抵抗蒙古,頗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慨。我們也應像郭靖一樣,有一顆愛國之心。這部小說讀完後,我仍然意猶未盡,會情不自禁地再去翻閱,那一幕幕,又再像電影一樣放映在我的腦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