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三篇

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主要以日常生活爲主要內容,極度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的人道,頗有諷刺意義,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三篇

  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一)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又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於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慮卻充斥在文字中。

伊麗莎白爲自己家人的行爲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萬分懊惱,達西也因此勸賓利先生離開簡,後來自己也是在理智與情感較量之後萬分矛盾的向伊麗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說什麼是愛情?那種純粹的感情,愛的不顧一切,單純的潔白如雪的愛情是不是真如鏡中花水中月,是不是隻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罷了,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尋找二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在伊麗莎白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託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爲他沒有財產沒有穩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並且主動剋制了自己的感情,這樣並沒有給伊麗莎白抹黑,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理智的伊麗莎白,聰明理智的姑娘。

達西繼承祖業,生活無憂無慮,在上流社會裏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樣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爲過,慷慨大方,助人爲善,這些東西無助與對他形象的豐富,對他倒是沒什麼評價。

從這個發生在英國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兩人經歷了很多的悲歡離合,終於排除了以前的誤解,走到一起,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什麼呢?——人性,尊嚴,愛情。。。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爲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於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

不要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爲了幸福而勇往直前。

  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二)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儘管婚後過着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爲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傲慢與偏見的讀後感(三)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在初中時已經接觸過了。只是當時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糾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讓人沉浸在其中,幾年之後,再次翻閱,別有一番風味。

班納特家有5個女兒均未出嫁,而班納特太太是一個神經質虛榮心十足的女人,將每個女兒嫁出去是她這一生唯一的大事卻從不費心管教女兒的舉止,而班納特先生是個顧家的老紳士,卻放任妻子和女兒的不得體行爲,寧願躲進圖書室尋求平靜。簡·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容貌美麗、性情溫柔、沉靜;伊莉沙白·班納特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個性活潑大方、聰慧與美貌並俱;三女兒瑪麗容貌不若其它姊妹出色,因此便在品德及知識上用功,但也造成她的自大態度;排行第四的凱蒂個性浮華,與麼妹麗迪雅最熱忠跳舞,舉止常失禮而不自知;麼女兒愛慕虛榮、注重享樂、跳舞和與軍官鬥鬧取樂是她生活的唯一目的。有一天他們家附近的搬來了一個有錢的單身男子彬格萊·查爾斯,他是一個個性溫和、做人真誠不拘泥小節的富家青年,在一個宴會彬格萊卻戀上了班納特家的大女兒簡,與簡·班納特相互愛慕;而彬格萊的好朋友達西·費茨威廉個性拘謹嚴肅,不善言詞常給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莉沙白,但是因爲班納特一家本身並不是得體的家族令這兩段戀情受到障礙,伊莉沙白一開始就對傲慢的達西存有偏見,主要就是描述他們這段關係的轉變過程。

人,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再加上騙子韋翰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爲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使得伊麗莎白完全相信了韋翰的花言巧語,可能於伊麗莎白的年紀有很大的關聯,即使她是家中最居理智的女兒,畢竟年輕,對於一個人是好是壞,還只是看淺表的。最主要的可能是麗萃太過於在乎她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別人眼裏看來她是一個無知而虛榮,又沒有教養的女人,可她也只是一個處在那種時代的而不甘於做一個配件的女人而已,她希望的伴侶能在心靈上與之共鳴,對於這個人的品格的要求超過了財富的要求,這一點是值得讚賞的,畢竟是在有一個愛錢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的。不過對於這樣一個母親,她還是感到了自卑,纔會在面對韋翰的謊言時,盲目的相信那個“高高在上”的達西是個卑鄙的人,從而使自己在他面前時的自卑心得到解脫。不過幸運的是伊麗莎白沒有被這些真正的矇住雙眼。

那麼還有誰要去完成這個任務呢?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將自己原先所存有的毛病給除去,換上一個全新的自我,爲嶄新的未來打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