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朱子家訓》讀後感

《朱子家訓》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子家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子家訓》讀後感

《朱子家訓》讀後感1

《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經典之作,幾百年來,爲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來,《朱子家訓》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文化的讀本。在書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的禮節與信義。“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寬闊心胸……

自古的經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這裏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無意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隱藏與收斂,並且不能輕易相信他人。對於我們這樣的青年人,身旁的種種誘惑很容易讓我們在對與錯、是與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用刻意去與他人成爲朋友,因爲許多朋友是無意中找到的,那都是與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髮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長一個年頭。時間在不經意間溜走,而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我們又該如何把握時間呢?在我看來,這個時候的年輕人是該用知識來充實自我的。學海無邊而韶華易逝,或許不少人會認爲時間還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給明天,下一個明天,再下一個明天……但時間過去了無論怎樣都不會回來了。所以,現在就用功學習吧,別等老了再來後悔。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認,慾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適宜的條件,便會恣意生長。大千世界,紛繁複雜,好精彩。於是我們匆忙穿梭於市井繁華,爲了名與利奔走,身心疲憊,或許沒有人想過也沒有閒暇去想過要暫停一下腳步,更沒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尋着什麼,他們就這樣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認爲他們想要或該擁有的東西。

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擁有所有。

蒙特奎爾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不錯,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顆心勞累了。

應該學會知足,知足常樂。在喧囂奔走中留出一些時間,陪陪爲自己操勞了半輩子的雙親,體貼關愛所愛的人,問候一下朋友……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

“當忍耐三思”,“凡事當留餘地”。

大禪師寒山和拾得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我欣賞這句話。都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字是“心”字頭上一把刀,倘若不處理好這心與刀的距離,我們便會受到傷害。忍讓了,心胸就多一份寬厚,天地便多一分廣袤。

中國優秀文化,優秀傳統很多都包含在裏面,如果一個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讀外國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東方悠久的文化,被我們曲解和遺忘得太多了,而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卻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國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發揚我們的本土文化,讓老外來學習我們。

有個美國教育家聽說中國2.5億學生在學英語的時候,帶着一種嘲諷的表情,爲什麼?因爲英語的變化太複雜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語言中那種民族的東西不被人同化和影響。不要說我們的小學生了,就是我們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時間學習一種不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東西。

記得曾看過胡適先生的一篇關於誦經的文章,說他在讀私塾的時候,也是天天死背四書五經之類的文章,當時對他而言是頗爲頭痛的事情,好在人小隻需要背會,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過程中,才發現那些枯燥的東西竟成了指點人生的明燈!

當然時代在變,可能古經中的一些內容不適合這個時代,但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捨的,書中的內容也可以取捨。避開市井的喧譁,讓我們讀一讀《朱子家訓》,來審視心靈最底層的那一方空間!

《朱子家訓》讀後感2

昨天,我讀了朱子家訓。很受啓發,從而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爲主的啓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其中的幾句是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就是:"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節約。雖然石器簡樸而又粗糙,但是比金器好;雖然是果園裏的蔬菜,但是也勝於山珍海味。

第二句是:"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意思是不要貪圖不是自己的錢財,不要喝過度的酒。告訴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第三句是:"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意思是看見富貴的人就擺出一副討好的模樣是最可恥的;看見貧窮的人就標出一副驕傲的模樣,是最賤的。

最後一句就是:"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意思是對人施捨,不要牢記在心上;別人幫助了自己,一定要永記在心。

外國人也羨慕中國有朱子這麼偉大的人。

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習朱子的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朱子家訓》讀後感3

在學習這篇《朱子家訓》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是治家的格言,甚至可以說是陌生。通過學習,整篇文章言簡意賅,內容豐富,不僅僅是講訴了治家的方法,更是教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

自覺

文章的開頭就寫"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讓我感覺一種親切塌實的感覺,進而似乎看見一種田園般的悠然生活,與世無爭,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涼爽,持着掃帚將庭院打掃乾淨,要內外整潔;到晚上,便就着月色進入夢鄉,關好門窗,將一天的煩擾都關在門外。用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一種對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張着我們爲人正直,要以身作則。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貧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對人刻薄,自己也總究會受到別人的反擊,不守倫理,很容易爲人所棄,在對貧富上,講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應該一視同仁。爲人不搬弄是非,不說三道四就是一種道德操守,當然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難免一些八卦新聞的產生,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精神意識,整個社會風氣將會越來越好。

回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這種自覺主要是體現勤勞,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做,不要總是觀望別人,在這同時要自覺的關心家人、別人、同事,自覺擔當做事的責任。

自省

文中寫到"勿念口腹,而恣殺生禽",這一句是指不能因爲自己的貪念而隨意地宰殺生禽,提倡我們應該持有環保意識。"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這句講的是交友,與那些爲人不良的惡少交往,長久必會被其所累,與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時候可以依靠,這也是孔子所說的交友之道。也是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瞭解評價一個人,只需看他身邊有些什麼人。其實,在處世爲人方面,書上給我啓發很更大。"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這是教人不要輕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許是別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謂"兼聽則明","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這句就是要人學會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財詩惠勿念,受恩莫忘"對人好不要想得到回報,施恩不求報纔是真善。但受到別人恩惠切不可忘記。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纔是君子所爲。"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學會寬容,學會給別人機會,"寬容"一直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一個寬容的人胸懷必定如大海一樣寬廣,這樣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纔會常有安寧。爲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永遠生活在妒忌的箭熬裏,這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所以"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慶心".工作生活中,在團隊裏盡職盡責,團結合作,無私奉獻是我們每個人積極遵循的職業素養。

我們都應該不斷檢點自己,不要嫉妒別人,取笑別人,不要愛財如命,不要算計別人……從自己做起,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知書達理之人,做一個爲人處世的低調者,要有自己的信仰,有爲人風範。

自悟

在對待功名利祿的追求中,朱子倡導的是: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爲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讀書是爲了求學問而不是爲了追名逐利,當官是爲了家國天下,而不是爲了自己個人的利益,.這樣的追求現在已經很難實現了,現實總是無情改變人的初衷,再純潔高尚的初衷在現實面前也在無數次的碰壁後變的面目全非。所以堅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難的事,而這種艱難必須由堅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講千遍萬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貫徹下來,那是不容易的事。時時追念自己的初衷,監守內心的陣地是一種可觀有效的方法,所以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

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做事中不斷總結和領悟,要有遠見卓識,不要因爲做事而做事,不要因爲學習而學習,而是要不斷提升自己。

讀完《朱子家訓》,所思所想遠非上文所述的,還有着很多頓悟、感慨和啓發。可還是圍繞着自覺、自省和自悟,這三個方面的來闡述。它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爲的箴言,以此在工作生活中訓律自己,規範自己。

《朱子家訓》讀後感4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朱子家訓》。上面有很多話我覺得有道理。比如其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的意思是:吃一碗粥,一粒飯時,都應當想到它們來之不易;用半根絲半根線時;都要考慮到它們紡成時的艱辛。這句話很有道理,勤儉節約是一種好習慣,既要節約飯菜的物質,同時我們也應該節約水電等能源。

還有一句話也很有道理,這句話是這樣說的,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祭祀是備供品向佛主或者祖先行禮,表示崇敬,而經書就是四書__《論語》,《孟子》,《大學》以及《中庸》,另外還有五經__《詩經》,《尚書》,《易經》,《禮記》和《春秋》,這可是儒家的經典書籍呢。這話的意思是說:先祖們已經去世很久了,但在祭祀他們時不能不虔誠;子孫儘管笨,但是那些講禮儀文化的經書不能不讀,因爲四書五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濃縮,雖然其中有些內容不是太適用,但仍值得我們學習。

有一句就是做人的根本: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但是大惡。別看這隻有十六個字,可道理卻不小。善表示做好事,欲的意思是希望;惡是做壞事的意思,恐,當然就是害怕了,它的全意是這樣的:做了一點點的好事就希望別人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善行;做了壞事或錯事,不知改正,補救,反而害怕別人知道,這種行爲比做錯事嚴重,這是真大惡。所以我們常說,做錯了不怕,怕的是沒有認錯的心態,不知悔改,這話是有道理的,這似乎還深奧了一點。

其中有一句我不贊成。這句是: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爲人若此,庶乎近焉。聽不懂吧?我給你講解講解吧,庶乎是幾乎差不多的意思,翻譯出來的是這個意思:守本分,安於天命,順天時,聽天理。做人能像這樣,也就差不多接近完美了。但是古人和我們不一樣,古人講安分守已,順從天命,其實是種很消沉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在遵從自然歷史規律的基礎上,積極進取,讓自已的命運掌握在自已手中。

有一句話讓我看出了作者博愛的品德: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販,而且是貧窮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着擔子賣東西的小商販很辛苦,與他們交易,不要佔了人家的便宜。對那些分期失意的親戚,鄰居,應該親切,溫和。並主動關心,幫助他們。可見,作者確實是個博愛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販的生活可以看出,當時那兒的社會風氣一定是很不錯。

總之,《朱子家訓》告訴了我許多道理,比如要節約食物,祭祀上要真誠,讀四書五經能長知識;要做善人,但善人是不求回報的;不能做惡人,但如果惡人再掩飾的話,那就大錯特錯,惡上加惡;每天都要靠自已,不能順從天命,遇到路上貧窮的小販一定要盡力幫助,與他做交易,自已不能貪小便宜。除了這些些,《朱子家訓》還說了很多,在這也就不能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先輩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其中蘊藏着無限的智慧,對於現在我們的學習生活都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朱子家訓》讀後感5

這週末,我們雲南二服務中心組織學習了《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 ,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幾百年來,爲世人所重。在今天看來,《朱子家訓》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文化的讀本。接下倆我也談談自己讀此文後的心得體會。“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自古的經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以教人。這裏有名言警句,也包含有待人做事的道理,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無意插柳柳成蔭。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就是說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隱藏與收斂,並且不能輕易相信他人。對於我們這樣的青年人,處於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身邊的種種誘惑很容易讓我們在對與錯、是與非中迷失方向,做出錯誤的事情。

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用刻意去與他人成爲朋友,因爲許多朋友是無意中找到的,那都是與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髮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長一個年頭。時間在不經意間溜走,而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我們又該如何把握時間呢?在我看來,我們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是最應該用知識來充實自我的。學海無邊而韶華易逝,或許不少人會認爲時間還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給明天,下一個明天,再下一個明天……但時間過去了無論怎樣都不會回來了。所以,現在就用功學習吧,別等老了再來後悔。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認,慾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適宜的條件,便會恣意生長。大千世界,紛繁複雜,極爲精彩。於是我們匆忙穿梭於市井繁華,爲了名與利奔走,身心疲憊,或許沒有人想過也沒有閒暇去想過要適當地暫停一下腳步,更沒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尋着什麼,他們就這樣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認爲他們想要或該擁有的東西。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擁有所有的東西。 蒙特奎爾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不錯,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顆心勞累了。我們要學會知足,知足者常樂。在喧囂奔走中留出一些時間,陪陪爲自己操勞了半輩子的雙親,體貼關愛所愛的人,問候一下朋友……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簡單。 “當忍耐三思”,“凡事當留餘地”。 大禪師寒山和拾得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我欣賞這句話。都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心”字頭上一把刀,倘若不處理好這心與刀的距離,我們便會受到傷害。忍讓了,心胸就多一份寬厚,天地便多一分廣袤。中國優秀文化,優秀傳統很多都包含在裏面,如果一個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讀外國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東方悠久的文化,被我們曲解和遺忘得太多了,而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卻保存得很好。要想中國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發揚我們的本土文化,讓老外來學習我們。 有個美國教育家聽說中國2.5億學生在學英語的時候,帶着一種嘲諷的表情,爲什麼?因爲英語的變化太複雜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語言中那種民族的東西不被人同化和影響。不要說我們的小學生了,就是我們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時間學習一種不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東西。記得曾看過胡適先生的一篇關於誦經的文章,說他在讀私塾的時候,也是天天死背四書五經之類的文章,當時對他而言是頗爲頭痛的事情,好在人小隻需要背會,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過程中,才發現那些枯燥的東西竟成了指點人生的明燈!

時代在變,可能古經中的一些內容和觀點不適合這個時代,但大部分對我們自身的修煉還是有很大幫助的。作爲一名現代化年輕人,我認爲我們應該控制好自己浮躁的內心,對於外界的種種誘惑應把控好,別讓自己陷入誤區,做事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做人光明磊落頂天立地,多向前輩學習經驗沉澱自己,努力使自己快速成長起來。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當其衝就是修身,即修煉我們自身,可見自身的修養有多重要。因此,希望我們年輕人能意識到自身素質提升的重要性。

《朱子家訓》讀後感6

學校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寒假作業就是背誦《朱子家訓》。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原來以爲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讀後才發現全篇以偶句連成,讀來如金玉落地,頗具韻律之美,不僅不覺得枯燥,令人愛不釋手。反覆吟讀,更覺得蘊涵豐富,深意綿長。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這一句話彷彿讓我在晨曦的薄霧中看到了一個在清掃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長衫在風中輕輕地搖曳着;彷彿讓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個靜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絢麗的色澤,他在最後一縷陽光消散之後慢慢關上了門窗,把煩惱不安也關在了門外,在如水的月光中進入了夢鄉,夢見了那隻蝴蝶自在地在身邊飛舞。這是一種多麼規律、健康的生活狀態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這是多麼閒適、安寧、平淡和樸素的生活狀態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句話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樣表明了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啊,浪費無疑是可恥的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需加溫恤"……這些質樸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爲賢者心靈的法則。

若說處世爲人我最欣賞的是"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這句,是的,我們要善於傾聽,做領導的尤其要如此,但傾聽不等於輕信。話語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最常用最廣泛的交流溝通傳媒,那麼怎樣對待這洶涌澎湃的話語的波濤?矛盾是無處無時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對於平常百姓生活究竟

有多少?怎樣處理?那麼我們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廬這句話吧!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這幾句都表明對子孫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纔有用,不光要讓子孫讀好書,好讀書,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淳樸的品質教化子孫才行,這樣後代才能長盛不衰啊,否則只會使三代而衰這句話應驗啊。

雖然有寫話我讀不懂,但它幫我尋找到一片靈魂的淨土,教我如何在喧囂的塵世裏保留一點純真,一點真誠,一點文化的堅守。總之,受益非淺!

《朱子家訓》讀後感7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並不知道有多深,隨着我們的成長,對這潭水一點點的涉足,才發現,原來,深不可測。漸漸地,人們懂得怎樣運用智慧·權術在這潭水中暢遊,可是更多的我們失去了。

《朱子家訓》並不只是家訓,更應該是中國人乃至世界應該學習的訓則。它是中國文化的延續,它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坦誠相見,不再認爲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訓》正引導着我們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靈的毒藥,妒忌會矇蔽了人智慧的雙眼,永遠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諦所在。記得《愛的教育》中所講的一個孩子,因爲嫉妒心過強,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終也沒有能超過所嫉妒的人。擁有一個廣闊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容納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這纔是真正的強者。禍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流傳在炎黃子孫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馬而幸災樂禍的人,因塞翁的兒子腿傷而嘆息的人,最後也明白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後的結局,事情總是變化並發展的。況且,在別人受難時,自己更應該幫助,這纔是做人該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現實中總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經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顯擺自己,殊不知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沒有氣度,更有甚者,因爲自己施恩,總覺得別人歉自己的,讓他人回報,結果回報的遠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當然不能忘,由於家庭條件不好,上學收到社會大量的資助,有招一日,等我發達了,一定加倍的回報他們,畢竟,在這個時候,我得到的不僅是資金,還是希望,更是動力。我沒有韓信的能力可以一飯千金的回報老婦人,但至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這句話在現在這個只認文憑的社會可以說是基本上是沒有用的。但是在我看來“書”不是學業。此書指的是單純的書,可以擴充爲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涵養,擴充知識面,甚至可以改變人生,其實科第一開始的作用應該也是選拔一些有修養·愛讀書的人,可以從書中悟出許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過到後來,都變得功利了,成了爲科第而讀書,爲未來而讀書,啥時候能爲讀書而讀書,才掌握了讀書真正的樂趣。

古代真正的聖賢,有幾個是爲了科第而讀書,他們都從書中參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場失意,當沉浸在他們的文章,體會的將是別樣的滋味。

《朱子家訓》在此時就不僅僅是家訓了,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爲的箴言,以此訓律自己,規範自己,將塑造一個更嚴謹的醫學人士。

《朱子家訓》讀後感8

在我被各種社會關係弄得疲憊不堪的時候,我最喜歡閉上眼睛,唸叨着所謂的冰心訣,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怡氣靜。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點養氣,無思無爲。上下相顧,神色相依;蓄意玄關,降伏思慮;內外無物,心若冰清。”我喜歡這些話,他們似乎真的.將我的心冰凍,使一切煩惱和憂慮都消散殆盡,正是“無思無爲”,“內外無物”。

“無”是一種境界,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在朱子的家訓中,我讀出一種古代聖人的“無”的心性。朱子不想把世事都看得那麼複雜,想得太複雜只會讓自己傷心疲憊,他淡漠了世間的許多東西,從而轉變爲一種“無”的心性。蒲松齡說過,淡漠是情感的至高點,莫非這“無”也纔是品質的至高點?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這是對自己的財物的“無”的態度,朱子不因錢財的多斂而認爲應當去鋪張,也不認爲前使用在別人身上的就小氣,這兩者只做到其中一點那是好品質與壞品質的差別,而做到兩點,是聖人的表現。因爲不是真正把財物當成無,節約的人會恐懼請客,老是請客的人又擺脫不了奢侈。想到此,我又不禁感嘆現在的一些“啃老族”們。他們的父母似乎就是那第一種人,他們也似乎是那第二種人。俗話說有因必有果,他們一邊在嘲笑父母的摳門,另一邊卻無法理解這種現象,素不知是他們的“因”有了父母的“果”。若是他們可以學習一下朱子的無,則他們的父母也可以無,二者平衡,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古人的訓導在這裏,我們又有沒有看到這些?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這是關於家庭地位的“無”的心態。我鄙視家庭內部不斷的紛爭,我有遠親就是如此,他們在酒席上可以爲誰是老大誰是老二吵起來,出盡洋相也不肯相讓。還有一些人倚老賣老,自以爲是年長的就應該大權在握,不把年輕的人當回事,晚輩稍有不從,便怒火沖天,甚至拿着農藥以死相要挾。另外,網上的婚前婚後的不同,我也非常反感,我不相信相愛的男女會在一夜之間變了臉。爲何我們不要和睦的家庭?難道現代的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而不是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嗎?當傳說變成真的,無變成有,跨出的一步又是否會成爲退後的一步?

“讀書志在聖賢,非圖科第;爲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這是基於“人生意義”的“無”的想法。朱子把豐富自己,光大國家當成一種無窮的樂趣,而不是把贏得功名受人吹捧當成一種快樂。人生在世,以學得知識爲樂,其餘已經是無了。學不爲他,只爲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上可以將賺錢當成是一種樂趣,一種獲得知識的樂趣,則商不會再是奸。如果官可以將工作好當成一種樂趣,一種自己得到經驗的樂趣,則官不會再是貪和無恥。但一切變成無我們保持一種無的心態,生活又會怎樣?

朱子戀上了“無”,無戀,戀無。而飛速前進的時代,可憐他在戀着什麼,而我們,又在戀着什麼?

《朱子家訓》讀後感9

讀完《朱子家訓》我感慨良多。它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對他人、對生活應有的態度。全篇以偶句連成,頗具韻律。反覆吟讀,更覺得蘊涵豐富,深意綿長。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一種田園般的悠然生活,躍然於眼前,每天早晨伴着晨露,把庭院內外收拾的乾乾淨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當太陽走完一天的行程,灑下最後一束陽光,便關鎖門戶,卸下一天的勞累疲憊,準備進入夢鄉。這是怎樣的一種安然,一種恬靜,恐怕只有不被世俗沾染的人才能享受這份安逸吧。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微艱。"看看如今,美國的"次貸風波"引起了世界經濟的強烈波動,且不說其他,就一路飆升的糧價或許就是08年一個籠罩在人們頭頂的經濟陰霾。聯合國前祕書長安南前不久也發出警告:每天晚上地球上有8.5億人飢腸轆轆地入睡。或許一日三餐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在很多人眼裏成了一種奢望。報紙上那些"饑民"特寫,怎不爲我們一次次的敲響警鐘: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基礎。社會能否達到所謂的"太平盛世"歸根到底就是看每個家庭過的是否幸福如意。但是,總有太多太多的家庭處於不幸之中,隔閡、爭吵和打鬧,日子雞犬不寧,孩子的心沒有依靠,惴惴不安,心存膽怯,平靜的生活總是那麼短暫。一時話不投機,就可能瞬間爆發一場戰爭。對此前人早已告誡過我們,"居家戒爭訟,訟而終兇"是啊,兩個人從相遇、相知、相戀,到最後組建起家庭,畢竟都付出過,努力過,何苦用曾經接吻的嘴說出中傷對方的話呢!"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事不能太絕,說話亦然,所謂話說太盡,緣分必定早盡。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爲我們創造了基本生活條件。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的,最無私的。"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豈不妄爲人子?

讀完全篇我有太多的頓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中國優秀文化,優秀傳統很多都包含在裏面。它對於一個剛剛踏出校園尚且稚嫩的青年,在對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當然所處的時代不同了,一些內容可能以不適合這個時代了,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但其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捨的,書中的內容也可以取捨。

《朱子家訓》讀後感10

我在寒假裏讀過《朱子家訓》這本書,它是中華傳世名著經典叢書,這本書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它僅僅用了506個字,是由清朝朱用純寫成,書裏每一個字都牢記在我的心中。

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來不易;半絲半縷,恆年物力維艱。'這句話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節約。還有一句話是'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這句話告訴我們偏重錢財,不孝順父母,不會成爲一個好孩子。

《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爲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事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我們不僅應該記住每一句話,更應該深刻理解每一字的含義,吸收其中豐富的營養,成爲一個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