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師友雜憶》有感

讀《師友雜憶》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讀《師友雜憶》有感

重讀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著作《師友雜憶》,記其中學讀書事,越讀越感慨。20世紀初,錢穆就讀於常州府中學堂。他記錄的幾則師生逸事,恰可體現彼時的學風,即:講規則,有錯必究;重個性,全面發展,不拘一格。

讀《師友雜憶》有感

先說這有錯必究。有一次考畫圖,題目爲“知更鳥,一樹枝,三鳥同棲。錢穆畫了一長條,表示樹枝;長條上畫了三個圓圈,表示三鳥;每個圓圈上部各加兩個墨點,表示每一鳥之雙目,墨點既圓且大。同學們看見這張考卷,都說鳥的兩隻大眼睛極像圖畫科楊老師,正好被楊老師聽到。楊老師極爲震怒,因此給錢穆打了零下二釐的分數,比零分還低。還有一次,舍監陳士辛老師來查房。按規矩,每夜上自修課兩小時,課畢開放寢室,定時熄燈,自此不許作聲。當時錢穆正與一個同學在帳內對牀互語,陳士辛老師說:“想說話可到舍監室跟我談。錢穆遂披衣起牀,尾隨陳老師下樓。起初陳士辛老師並未發覺,走進舍監室才發現後面有人。問其原因,錢穆答:“按您說的到這裏來跟您談話。老師大怒,斥其速去睡覺。年終的操行評分,錢穆僅得25分。該時代尊師重教,不管是有意無意,拿老師開玩笑總歸要受到懲戒,錢穆對此並無怨言。

再說不拘一格。現今教育有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區別。都說前者好,但真正運作起來,往往後者更有效,其實還是錄取指揮棒的原因。

錢穆講,文史大家呂思勉給他們教歷史、地理兩門課程。呂思勉上地理課,必帶一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印的《中國大地圖》。先將各頁拆開,講一省,擇取一圖,在小黑板上畫一“十字形,然後繪出此省之邊界線,說明其所處位置,再在界內繪出山脈及河流湖澤,講明自然地理後,再加註都市城鎮關卡及交通道路等。一次考試,出了四道題,每題25分。錢穆尤其喜歡有關吉林省長白山地勢軍情的第三題,一時興起,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不料考試時間已過,整張試卷僅答一題。呂思勉在閱卷時,在卷後加了許多批語,寫完一張,又寫了一張。這些考卷本不發給學生,只批分數,因此不需加批語。而呂思勉手握一支鉛筆奮筆疾書,寫字太久,鉛筆需再削,爲省事,他用小刀將鉛筆劈成兩半,將中間的鉛條抽出,不斷地寫下去。最後不知其批語寫了多少,也不知其所批何語,而錢穆僅憑這一道題就得了75分。可見是學生的答卷觸動了老師,而老師也因這種觸動給學生打了高分。今日西方國家的學校授課,不注重死記硬背,從小學即考問世界觀與價值觀,動輒要回答有關世界和平的問題,以便形成健康的人生底色和品格。

還有一例可以佐證。錢穆有一位徐姓數學老師,性格怪異,人稱“徐瘋子。有一次月考,這位徐老師出了四道題,其中一題爲:1-( )-( )-( )-( )……等於多少。錢穆思考了半天,忽然想到《莊子·天下篇》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之語,遂將答案寫爲“0……1,徐老師認爲這個答案正確。他跟學生們說:“試試你們的聰明而已,答不中也沒什麼關係。能把哲學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來考學生,並對答案持開放態度,這樣的老師如今還有幾人?

錢穆還回憶,當時學校裏設有“遊藝班,分爲多組,學生們可自由選擇。錢穆家七房橋有世襲樂戶丁家班,專爲族中的喜慶宴會唱崑曲助興。錢穆自幼耳濡目染,頗有興趣,於是選修崑曲。笛、笙、簫、嗩吶、三絃、二胡、鼓、板等各種樂器,生、旦、淨、醜等各種角色,錢穆均有涉獵。他還專習生角,唱《長生殿》劇中的郭子儀,舉手投足皆像模像樣。吹簫尤其成爲錢穆生平一大樂事,他每感孤寂時,便以簫自娛,其聲嗚咽沉靜,如同身處他境,神思悄然遊蕩在天地之間。

錢穆少年讀書的往事至今已經100多年,想今日之功利,念彼時之性情,豈不讓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