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貝多芬傳六年級學生讀後感

貝多芬傳六年級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一口氣,讀完貝多芬傳,不免長噓一口氣。

貝多芬傳六年級學生讀後感

爲貝多芬的困苦而嗟嘆!爲貝多芬的抗爭而讚歎!爲貝多芬的才華而驚歎!

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歲失去教導自己的祖父,七歲失去疼愛自己的母親,兒時經常被酗酒的父親毒打,三十歲失去聽力,曾經心愛的二個女人都離他而去,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 …… 在生命的最後,依然沒有擺脫窮苦的命運。

貝多芬的悲劇一生似乎沒有快樂可言,但他畢生都在爲藝術獻聲。他說:“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當我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相信正是因爲這種追求,貝多芬才能忘記命運的不濟以及生活的艱辛。他完全沉醉於音樂,他的.快樂來自音樂,他的幸福來自音樂,這種快樂和幸福只有他一個人能享受,這或許也是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在與命運的搏鬥中,貝多芬無疑是勝利者。他的拼搏與他的作品都贏得了後人無限的敬仰和愛戴!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是被公認爲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沒有之一。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歡樂頌》、《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最爲難得的是他最優秀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後最爲困苦時創作出的。這也應了古人那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看完全書,久久不能平靜,上帝不會因爲誰是天才而眷顧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話這樣說:“點背不能怪社會,命苦不可怨政府”,話糙理不糙。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挫折和痛苦,當我們面對病痛或困難的時候,就應該以這些名人、偉人爲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要揚起生活的風帆,堅定生命的信念,爲了理想而努力奮鬥!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