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北方的河》有感

讀《北方的河》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篇一:讀《北方的河》有感

讀《北方的河》有感

第一次知道《北方的河》這部小說,是前段時間網上課程《文學欣賞與批評》時聽武漢大學的陳國恩教授講到的。知道它的作者——張承志,也是第一次。以前我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張承志寫的另一部小說、後來拍成了由騰格爾主演的電影的《黑駿馬》。我沒有讀過《黑駿馬》這部小說,也沒有看過《黑駿馬》這部電影。教授對《黑駿馬》分析的比較多,對《北方的河》分析的不多。但我記住了他講的一個細節:在《黑駿馬》這部小說,作者把草原當成母親來看待,寫出了母親、的偉大,而在《北方的河》這部小說裏,作者把黃河看成父親。我們常常把黃河看成是母親,說它是母親河,孕育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卻很少有人把它比喻成父親。因此,我產生了讀讀這部小說的想法。

利用幾個晚自習輔導的時間,到今天爲止,終於斷斷續續地讀完了《北方的河》。小說是用A4紙打印的,正反面,共57頁,不算長。小說的情節也不算複雜,說的是一個曾在新疆下鄉插隊的知青“他”,在下鄉插隊期間喜歡上了北方的河,額爾齊斯河,黃河,湟水,無定河……他曾經橫渡黃河去找自己的同學。他觀察、研究這些河流,用心感受河流。這些河流或沉靜,或奔放,或溫柔,或熱烈,都在他的心裏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印象,更準確地說,這些河流在他的心裏、靈魂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後來,他考上大學,學習的是漢語言專業,被分配到一個單位做了宣傳員。但他沒有去報到,而是帶着對北方的河的熱愛和深情,再一次去探訪那些河流。他甚至還決定考地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因爲他太愛那些河了。他再一次橫渡黃河,但右胳膊肌肉拉傷。他考查黃河、湟水、無定河、永定河,既是更加深刻地瞭解這些河流,更加深刻地感受這些河流的性格和情感,也是爲自己的研究生考試準備論文。爲了考上地理學的研究生,他自學地理學專業的書籍,自學日語,翻譯外國地理着作。他深深地愛着北方的河,他把黃河看成是父親(注: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小說裏處處是他對河流的感受。爲了這些河流,他克服諸多困難要考研究生;爲了這些河流,他甚至放棄了對他抱有好感的喜好攝影的姑娘;爲了這些河流,他滿懷熱情地寫了一首詩——很長時間才寫完,他還覺得不滿意,因爲感覺沒有寫出那些河流的真正內在的東西。小說最後,寫的是他在考研前一天晚上做的一個夢:他看到了渴望已久的黑龍江,看到了黑龍江化凍,看到了等待自己的姑娘。而第二天,他就要進入考場,那個曾經對他有好感的姑娘也要和他的同學舉行婚禮。

讀完這部小說後,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通過主人公“他”的所感所思、所想所說,對額爾齊斯河、黃河等北方的河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對這些河流的情感的描寫非常細緻,很有感染力;二是,“他”的人生道路、性格受到河流的影響,不肯屈服於命運;三是,以“他”、愛攝影的姑娘和他的同學徐華北爲代表的青年人,對現實的不滿及其努力抗爭,並最終贏得了屬於自己的。當然,最深刻的還是主人公對北方的河的熱愛和深情。當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某個事情產生興趣,併發自內心地熱愛的時候,他就會爲之付出全部的努力,即使遇到千般苦、萬般難,也不會退縮。《北方的河》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種精神是我應該學習的。

作者張承志後來信奉了伊斯蘭教。《北方的河》的主人公對河流的熾愛,特別是他把黃河看成是父親,不知道能不能把河流看成他的信仰?或許,作者在這部小說裏是否透露自己在尋找信仰?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恐怕只有作者本人吧。我們只能猜測而已。

篇二:讀《北方的河》有感

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北方的河》,本來睡眠就不太好的我真不應該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這樣一部作品,弄的我昨晚差點再次失眠。套用周杰倫對費玉清的那句恭維,“能把純文學的東西演繹的這樣傳神,真的就只有他(張承志)了”。小說以第三人稱的口吻開始敘述,主人公曾是一名知青,後在新疆大學讀完漢語言專業後,意識到雖然論文可以打5分,但是並不意味着適合作一名語言學者,因爲受到好友顏林身爲地理老師的父親的影響,決心該行研究地理,回到北京報考着名地理學家,曾留學牛津大學人類學專業的柳先生的研究生。這部作品其實和張的其他作品一樣,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小說中反覆出現的黃河、湟水、額爾奇斯河、無定河、永定河、黑龍江都成了作者抒發豪情壯志的對象,在作者心中這些徹夜流淌奔騰不息的河流其實是中華民族的的“偉大象徵和代表”,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有過的過去,有過迷茫的徘徊,但是在當他的身軀與精神完全融入北方大河的過程中,他以一個不屈服於挫折困難的“戰鬥者”的姿態重現出現在讀者面前,是北方的河給了他重生的力量。

這是一部激發人奮進向上的小說,這是一部幾乎沒有情節,通篇採用“意識流”般的時空交錯寫法的小說,這是一部洋溢着強烈濃郁時代氣息的小說,這是一部令你看完之後渴望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那個青春澎湃,昂揚着無窮生命動力的激情年代的小說。

感謝你,張承志,讓我這個週末可以分享到你曾經的別樣青春,那些生生不息奔騰不止的北方河流,一定會爲衝破堅冰的阻力,爲我的內心開闢出一道真正屬於自我的精神航線,並且指引着我順流而下,躲過沙洲暗礁,越過荊棘浪口,或者帶着堅毅與果斷順額爾齊斯河北上,勇敢駛入北冰洋,或者懷着執着與熱情乘黑龍江東流,去擁抱蔚藍色的太平洋。

這是我讀完《北方的河》的一點膚淺想法,我不會寫文學評論,更沒有資格評點前輩,雖然語句不通,措辭生硬,思想膚淺,但是如果大家能抽出一點時間,讀讀這本不到十萬字的小書,我的願望就達到了。

篇三:讀《北方的河》有感

《北方的河》我反反覆覆看了三遍,一直想寫點什麼,卻總覺得無從下手。這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小說,故事情節並不是它的核心,如果你以情節的跌宕起伏去要求它,審視它,你很可能會失望。整部小說都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激情,宣揚的是一種對人生理想堅忍不拔、矢志不渝的追求,它更像是一首雄渾大氣的詩,像是一個滿懷對生命的赤誠的青年的心靈語錄,字裏行間躍動着蒼茫而又典雅、高貴而又樸素的美。作者不厭其煩地以飽含激情的筆調抒發着“他”(小說中的主人公)對北方的河深沉而又熱烈的愛,這種愛彷彿與生俱來,每一條北方的河出現在“他”面前時總會讓“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認爲黃河就是自己的父親。

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新疆大學的畢業生,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卻對人文地理極爲癡迷,因此一門心思要考地理系的研究生,並一再強調“我一定要考上”“我一定會考上”自信得近乎偏執。“他”本來是要去延川看“插隊”的同學但上錯了車,在車上邂逅了一位《攝影藝術》雜誌的女記者(小說中的“她”),二人一起去了黃河、湟水,彼此間產生了愛意,卻不是終成眷屬,最後那位女記者嫁給了“他”的一位好友。如果要說故事,這便是故事的梗概,但這並不是整部小說的重心,真正的重心是“北方的河”這個意象及其背後蘊藏的巨大象徵意義。

繁複濃重的心理描寫和抒情,讓我們體味到北方的河在主人公心目中的分量是多麼重,北方的河所代表的諸多優良品格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裏。“黃河,額爾齊斯,湟水,無定河和永定河;阿勒泰和巍巍大山,黃土高原的溝壑樑峁,新栽的青楊樹林,以及羊羣和馬羣,漂浮的野花,彩陶的溪流,鐵青的河漫灘——都攜帶着熱烈的呼嘯一擁而至。”是的,那一條條北方的河已融入了“他”生命裏,甚至在夢中,“他”都在呼喊“黑龍江”的名字,“他”夢見自己在林海雪原上穿行,“他”夢見黑龍江解凍了,“他”夢見自己在朗誦那爲北方的河寫就的完美詩篇。

那一條條滾滾奔流的北方的河,教會了“他”執着、堅韌、勇敢、樸素和寬容,讓“他”也像一條奔騰的河流般從不因任何艱難險阻而改變自己的流向,永遠奔涌向前,奮鬥不息。北方的河造就了“他”,讓“他”兼有青春的執拗和桀驁,“他”不甘心去幹一份計生辦的工作,而是執着地要去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那是“他”生命的理想所在,“他”願意爲之付出自己一生的精力。“他”孝敬自己的母親,“他”從沒忘記作爲一個長子所應肩負的家庭責任,責任和理想在“他”的心頭有同樣的分量。“他”在愛情的緊要關頭主動放手,不是因爲“他”不喜歡“她”,也不是因爲“她”已和“他”的好友產生愛情,而是因爲這不是“他”所渴望的愛情,“她”畢竟還不瞭解“他”。對生命理想的追逐註定要讓“他”在一條又一條的大河間奔波,註定要讓“他”承受許多的艱難困苦,而“她”實在太累了,“她”需要有塊“岩石”靠靠,而這些都不是“他”所能給予的。所以“他”放手了,“他”以北方的河的沉靜、含蓄、寬容的品格來要求自己,讓“她”去尋自己的真愛,並不吝給“她”最美好的祝願。正如徐志摩所言:“我將於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們之間雖然有愛情,那個光着膀子在火紅晚霞下橫渡黃河的男人(“他“)不僅定格在了“她”拍的那張照片裏,也永遠定格在了“她”心裏,但理想和追求的不同卻畢竟讓兩人無法成爲彼此靈魂之伴侶。“他”期待的是一個會心甘情願跟着自己從一條大河跑向另一條大河,是一個可以與之共同踏過河岸上叢生的荊棘的姑娘。

那一條條北方的河是“他”心中精神的聖地,不容褻瀆,“額爾齊斯河是堅強、忠誠和敬重諾言”,對愛情不忠,對他人不忠的人不配提到額爾齊斯河。“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更像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北方漢子,“他”樸素地恪守着北方的河那優良的品格,對抗着塵世間的失敗、鄙夷、痛苦和背叛,“他”說:“我感謝你,北方的河,你用你粗放的水土把我哺育成人,你在不覺間把勇敢和深沉、粗野和溫柔、傳統和文明同時注入了我的血液。你用你剛強的浪頭剝着我昔日的軀殼,在你的世界裏我一定將會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和戰士。”

在“他”身上,你會找到保爾·柯察金的影子,你會讀出《老人與海》裏的那位老漁夫,你會爲“他”身上如《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平一樣堅韌、樸素的氣質而產生深深的共鳴。“他”和保爾·柯察金、孫少平一樣都是不折不扣的男子漢,他們都能堅韌地面對生命中的苦難,他們都能勇敢地橫渡生命的暗流,他們都能爲理想而執着不屈地奮鬥,他們向我們呈現了一種源於生命本身的富於野性的美,當下這種美正慢慢地被侵蝕和瓦解。

通讀整部小說,你會感受到一種東西在心中蔓延,它緊緊攫住了你的心,那是一種關於生命、精神和理想的東西,它有一種青春的熱烈,它是那麼的豐富,那麼的強健有力,那麼的不可遏制。它讓我們正視內心那片早已被世俗和喧囂佔領殆盡,幾近荒蕪的精神的綠地,讓我們錯愕和震驚,讓我們願意檢點一番心靈的荒蕪而重新踏上追逐生命理想的征途。

我禁不住想到“人怎麼活着纔是有意義”這個亙古恆新的話題。我依然不知道確切的答案,只是對那北方的河一樣的蒼茫古樸而又絢麗多姿的生命歷程多了許多向往。因爲我還年輕!正如小說中所說:“肉體可以衰老,心靈可以殘缺,而青春——連青春的錯誤都是充滿魅力的。我就是我,我的北方的河應當是幻想的河,熱情的河,青春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