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一

今天我閱讀了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卻說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衆奔散。趙雲得脫,望長阪橋而走,只聞後面喊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雲大呼曰:“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張飛在長阪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別人,如果你對別人不真心,那麼別人也不會對你真心,如果你不對別人尊敬,那麼你同樣也不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因爲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別人。在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前因後果,這樣才能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好壞。我們還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這樣才能知道別人的感受。

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勇於向前邁出自己的第一步,只有你勇敢的邁出了你的第一步,你纔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你連第一步都不敢邁出的話,你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爲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相信自己吧,只要你勇敢的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相信你一定會取得收穫的。做事情是沒有不可能的,只是暫時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你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一切就會皆有可能!請相信自己吧。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讀後感二

前回寫趙雲,此回寫張飛。寫趙雲是幾番血戰,寫張飛只是一聲叱喝。天下事亦有虛聲而可當實際者,然必其人平日之實際足以服人,而後臨時之虛聲足以聳聽:所以張飛之功與趙雲等。非若今人之全靠虛聲,渾無實際也;人吃盡老力,我只出一張寡嘴也。

翼德喝退曹軍,若非有云長昔日誇獎之語,曹操當時未必如此之懼也。不但此也。翼德棋矛立馬於橋上,而曹兵疑爲誘敵之計,若非有孔明兩番火攻,驚破曹兵之膽,當時曹操又未必如此之疑也。則非翼德之先聲奪人,而實則雲長之先聲足以奪人;又非雲長之先聲奪人,而實則孔明之先聲足以奪人耳。

玄德將阿斗擲地,亦擲得不差。由後觀之:以一英雄之趙雲,救一無用之劉禪,誠不如勿救矣。然從來豪傑不遇時,庸人多厚福。禪之智則劣於父,而其福則過於父。玄德勞苦一生,甫登大寶,未幾而殂,反不如庸庸之子,安享四十二年南面之福也。長阪之役,本是庸主賴虎將之力而得生,人反謂虎將賴庸主之福而不死,爲之一嘆。

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如玄德本欲投襄陽,忽變而江陵;既欲投江陵,又忽變而漢津:此猜所不及也。唯猜測不及,所以爲妙。若觀前事便知其有後事,則必非妙事;觀前文便知其有後文,則必非妙文。

讀書之樂,不大驚則不大喜,不大疑則不大快,不大急則不大慰。當子龍殺出重圍,人困馬乏之後,又遇文聘追來,是一急;而及見玄德之時,懷中阿斗不見聲息,是一疑;至翼德斷橋之後,玄德被曹操追至江邊,更無去路,又一急;及雲長旱路接應之後,忽見江上戰船攔路,不知是劉琦,又一驚;及劉琦同載之後,忽又見戰船攔路,不知是孔明,又一疑一急。令讀者眼中,如猛電之一去一來,怒濤之一起一落。不意尺幅之內 ,乃有如此之幻也。

孔明勸玄德結孫權爲援,魯肅亦勸孫權結玄德爲援,所見略同;而孔明巧處,不用我去求人,偏使人來求我。若魯肅一至,孔明慌忙出迎,便沒趣矣;妙在魯肅求見,然後肯出,此孔明之巧也。一見之後,若孔明先下說詞,又沒趣矣;妙在孔明並不挑撥魯肅,魯肅先來勾搭孔明,又孔明之巧也。魯肅欲邀孔明同去,而若使孔明欣然應允,又沒趣矣;妙在玄德假意作難,孔明勉強一行,又孔明之巧也。求人之意甚急,故作不屑求人之態;胸中十分要緊,口內十分遲疑:寫來真是好看煞人。

前看李肅說呂布殺丁原,偏等呂布自說出來,是一段絕妙文字;又看王允說呂布殺董卓,亦等呂布自說出來,又是一段絕妙文字。今看孔明欲往東吳見孫權,必待魯肅說出,比前二段文字更是奇妙。前二段止是兩人往復,此則夾一玄德在中;前二段一等呂布說出來時,便隨口贊成,此則既等肅說出來時,卻又詐言不肯。愈出愈幻,愈轉愈曲,賞心悅目,蔑以過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