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世界我的夢》有感

讀《我的世界我的夢》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堅持的力量

讀《我的世界我的夢》有感

——讀《我的世界我的夢》有感

曾經有過無數人,讓我爲之感動,讀《我的世界我的夢》有感。從郭明義到袁隆平,從劉偉到劉翔……他們的所作所爲無一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但這其中,姚明——中國巨人,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堅持。

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於上海市第六醫院。他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父親姚志源身高2.08米,曾效力於上海男籃;母親方鳳娣身高1.88米,是70年代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

在姚明的4歲生日時,他得到了第一個籃球。6歲時看美國哈里籃球隊在上海表演,知道了NBA。9歲那年,姚明在上海徐彙區少年體校開始接受業餘訓練。由於從小受到的家庭薰陶,他對籃球的悟性,逐漸顯露出來。5年後,他進入上海青年隊;17歲入選國家青年隊;18歲穿上了中國隊服。年輕的姚明有着不同與常人的堅持,每天的訓練都要把自己練得筋疲力盡。每天上千次的投籃訓練,在常人眼中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務,但他卻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了下來。直到他退役的前一天他還在籃球館裏完成了這項他堅持了十三年的訓練。

姚明的堅持,不僅在於他數十年如一日的訓練,更在於他的責任心,他的信心以及他的感恩。

王志郅是姚明之前最受矚目的中國籃球運動員,曾經非常輝煌並且也是很多運動員的目標,姚明在訪談的時候提到大郅,說在他剛到國家隊的時候大郅就是他奮鬥的目標,他和大郅平時的交往並不多,但他很感謝大郅也曾經跟大郅說過:沒有姚明大郅還是大郅,但如果沒有大郅就沒有今天的姚明。

在中國,運動員往往很小就開始了體育生涯,文化教育相對缺失,絕大多數的運動員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的,退役後多數沒有任何謀生的手段甚至很多生活悲慘。在訪談中姚明提到這些運動員,懷着強烈的悲憫。他希望從事運動生涯的運動員最終能有個好的歸宿,能夠有一技之長,能夠快樂的從事體育運動,讀後感《讀《我的世界我的夢》有感》。他不顧姚之隊的勸阻堅持收購上海籃球,不是他認爲球隊能夠讓他賺錢,而是認爲有責任給上海隊的隊友們更好的訓練條件,之後他不僅僅是出錢還積極督戰,上海隊也因爲他狀態有所改觀,也許上海籃球隊會因此改變並取得突破性的成績也未可知。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之下,姚明用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他的責任感告訴他自己,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榮譽。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在勝利前卻步,往往只會擁抱失敗;如果在困難時堅持,常常會獲得新的成功。古往今來,無數的取得成果不都是依靠堅持而取得勝利的嗎?

我雖不是一個籃球迷,但在奧運會期間最關注的是籃球比賽。關於姚明帶傷回國打奧運會這件事,從比賽半年前就一直議論,美國網友在《休斯敦時報》的論壇上對姚明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爲進行抨擊,這些所謂的“反對派”理由看上去義正詞嚴,那就是,你拿着火箭的錢,爲何要爲中國男籃賣命?

美國很獨立,勢必就養成了某些人“自私”的個性,在中國人看來“國家榮譽高於一切”的情懷,在他們眼裏也成了某種莫名其妙。但正如姚明在一趟電臺節目中說得那樣:“嘴都是長在別人身上的,只要問心無愧,我還是會做我認爲對的事。”

正是這種堅持,姚明慢慢改變了美國有些人的看法。特別是在地震發生之後,揹着國內無休止地對其“捐款太少”指責,姚明毫不在乎地做着自己的事。先是聯繫NBA聯盟一起發起賑災宣傳片的錄製,然後派遣姚之隊親赴四川災區研究災後重建工作,後來又發起“姚基金”,爲下一步的扶助計劃早作打算。這一步步走來,姚明體現出的愛國精神讓無數人動容。這裏有一個鮮爲人知的事實是,當姚明得知四川地震發生後,連續幾天,他的眼裏就不時噙着淚光。

姚明的一舉一動,感動了我,感動了全體中國人,也改變了美國人的態度。我是一名中學生,我眼中的姚明總是默默地堅持。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困難,記得一次我在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困難,

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打開電視機,想放縱一下自己,卻被電視上正在播放的姚明吸引住了。那是姚明退役的新聞發佈會。正在播放的是姚明在美職籃賽場上帶着受傷的左腳堅持打比賽,那一次次堅強的投籃,和他眼中那種中國人特有的堅毅,無不讓我感動。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困難,正是堅持讓我取得了最終的成功,我正是贏在堅持!姚明是我的榜樣,也是我心中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