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寒色》讀後感

《寒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讀龍應臺《寒色》有感

《寒色》讀後感

作者在一次與千人見面會上,有人問:“家,是什麼?”一時竟然不知如何作答是好,“只能語焉不詳矇混過去。”這個問題說簡單倒也簡單,從字面上解釋,家是本人和共同生活的眷屬的固定住所、住處。若細細想去,特別是經歷世事滄桑,經歷過這運動那鬥爭遭遇殘虐荼毒者來說,回答這個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的。

《寒色》這個命題好極了,好在如同陳年釀酒,輕輕地慢慢地吸一吮一一口,其香其醇其清順着喉管流淌,韻味無窮。李後主在位時,皇宮就是他的家。嬪妃相伴,歌舞昇平,外出郊遊,前呼後擁,“車如流水馬如龍。”好不愜意。南唐被宋滅亡,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成了囚徒,牢房成了他的新家。這是什麼家?四壁相依,孤燈隻影碎心伴,唯有“卷帷望月空長嘆。”這個家似是停泊在蘆花深處一葉孤舟。家,充滿着變數,不斷地變更,猶如人生旅途從一個驛站到另一個驛站,驛站遷徙既有歡聚的喜悅,又有離愁別恨;既有生兒孕女,人丁興旺的歡聲笑語,又有生離死別的悲泣。帝王將相巨賈富商與黎民百姓概莫能外。

國和家是分不開的,沒有家國何從有之,國是由千千萬萬個家組成的。。鳴乎,人生苦短,何需偉業記豐碑,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足矣。

《寒色》讀後感

這是龍應臺女作家的一篇散文。我個人非常喜歡龍應臺的文字,灑脫犀利、毫不猶豫地指出問題。但她總也溫情的一面如這一篇《寒色》雖然聽起並不是很讓人感到溫暖,但仔細品讀後就會發現她那顆細膩的心。

“家,是什麼?”這個讓龍應臺突然支吾,不知所云的問題有多難呢?不過最終作者也寫出了答案。

當我們年幼時,父母在的地方家。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人,一個一個去掉,通常走的很遠很遠。

和人做伴侶時,兩個人在哪裏,哪裏就是家。這個家會保持很久麼?很多,沒多久就散了,因爲事物都在變。

一有兒女,家,就是兒女在的地方。孩子在哪裏,哪裏就是家。

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

對呀,家會怎麼樣呢?分散,還是一一離去,還是保持原來的幸福?我們永遠都不能遇見明天,但我們可以把握今天。不管明天這個家會怎樣,我們都要以積極客觀的態度去對待今天。把握今天,活在當下。

 寒色讀後感

《寒色》:到底家是什麼?這個讓龍應臺語焉不詳的題目,讓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小時候的作文裏我們總是說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長大了才知道家有很多種存在的狀態,很多時候都不是溫暖,甚至可能比冰窖還要寒冷。

記得《蝸居》裏有這樣一段情節:深夜,宋思明在和海藻耳鬢廝一磨地纏一綿後回到家看都不看老婆一眼,隨手把襯衣扔在洗衣機上併發號指令“這件必須手洗啊~”也許家對於宋思明來說就是個逃離虛僞,放鬆靈魂的地方,而對於他老婆來說無疑就是死局,掙不脫逃不掉。人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着變質。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