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1

“推理”、“懸疑”是東野圭吾作品的標籤,但是在這表象之下,是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與細緻把握。

這樣的功力,用在罪案小說中,揭示的往往是人性的惡。

但於《解憂雜貨店》,我們看到的,卻是淡淡、卻無處不在的溫情。

東野圭吾本以寫偵探、罪案小說聞名,如此看來,這本脫離了罪案題材的溫情故事,其實是一本很“不東野圭吾”的小說。但是東野寫的罪案,往往糾纏着深刻的人性剖析,對於人與人情感的把握令人印象深刻。所以這本書專門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和情感,也並不令人意外。

更何況,看似獨立、破碎的故事之間,實則連結綿密,環環相扣,預埋的線索和伏筆看似閒筆,卻往往在不經意間,揭示出震撼人心的戲劇性效果,這種閱讀體驗,正是典型的東野圭吾。

推理、懸疑、解密,這給讀者提出了智力上的挑戰,卻也正是東野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而在令人慾罷不能的燒腦過程中,細細品味那一個個溫情故事,不也正是我們思考自己人生的一個機會嗎?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2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鎖得緊緊的牛奶箱……某天深夜卻因爲3個小偷的闖入而變得意義非凡。

翻看本書的前兩章,你一定以爲這是一個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推理故事,期待着作者慢慢揭開謎底。越往後看,你會慢慢意識到這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推理小說,作者敘述的.重點也並未放在事件發生的原因上,重要的是離奇事件發生以後的進展。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小說,是每個手握地圖卻依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的迷失者的指南針,更是對未知心存恐懼者的一劑強力的安慰劑。就像書中的浪矢爺爺所說:“很多時候,寫信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他們諮詢的目的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作者想要通過書中的這些故事表達同一個主題:人生中難免有起伏,每個人都必須在低潮中成長和探索,最後總會有一個答案等着你,無論是好是壞,都有你走過的痕跡,都會影響着你自己和周圍的人走下去的步伐。

除了感情上的細膩動人,本書漫畫式的場景架構也讓人印象深刻。廢棄的雜貨店、無心闖入的小偷、不斷有信件投入的郵箱、來自不同時空的信紙、提筆回信的浪矢爺爺……作者不斷用文字鋪陳出帶有漫畫色彩的畫面。作爲通往不同時空媒介的重要道具――郵箱,作爲承載情感的書寫工具――信紙,在本書故事情節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擔負着啓蒙與勵志的雙重重任,也成爲作者表達的出口。

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何以解憂?彼此都真誠以待,抱着微小卻長存的善意,或許是解憂的不二之法。

解憂雜貨店讀後感三篇3

之前讀三島由紀夫的書,說實話是有點被嚇着了(估計當時年齡太小),有點太過壓抑了,之後有很長時間是拒絕再看日本小說,直到前段時間,發現這本書挺火熱,半信半疑的將它收到書架。

一輩子得做多少選擇題啊,每次要做選擇的時候,確實聽糾結,小事兒都糾結,更別說是夢想和愛情的選擇、夢想和家庭父母的選擇了。以前用這樣想。

東野圭吾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一句話就是惰性作祟。

開始追逐夢想的時候,我們也都是信誓旦旦,好像成功就在眼前,伸手即得。事實的殘酷程度總超過我們自己的預期,當外界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事業發展到瓶頸期的時候,本能的自我懷疑隨之而來。

我是不是幹這行的料?

堅持下去還有意義嗎?

靠着個有前途嗎?

一連串的問題,就像月兔和音樂家一樣,在諮詢前,潛意識裏都有了些許打退堂鼓的意思。三個“笨賊”的歪打正着,卻在無形中鼓勵着着他們,雞湯喝多了也許會膩,偶爾也要來一碗,補充下營養,激勵一下。

東野圭吾先生的小說很能吊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故事中沒有大善大惡之人,更顯真實。即使是父母那一代人也不是臉譜化,想法等等是不斷有些細小的變化。